1 / 28

政黨的分類

政黨的分類. 已介紹的主題. 什麼是政黨(政黨的定義) 政黨的起源 政黨的功能 政黨的組織結構 政黨的提名制度. 美國總統選舉. 美國總統投票日 : 4 November 2008 選民→ 選舉人團( electoral college votes )→ 總統 總統候選人選的產生:初選產生黨代表,全國黨代表大會,產生該黨的總統候選人 John McCain (共) Barack Obama (民) 獨立候選人: Ralph Nader. 美國初選制度. 1 月到 6 月間 初選由各州政府舉辦(非政黨):視政黨內部提名程序為政府舉辦的選舉過程的一部分

kerri
Download Presentation

政黨的分類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政黨的分類

  2. 已介紹的主題 • 什麼是政黨(政黨的定義) • 政黨的起源 • 政黨的功能 • 政黨的組織結構 • 政黨的提名制度

  3. 美國總統選舉 • 美國總統投票日:4 November 2008 • 選民→ 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 votes)→ 總統 • 總統候選人選的產生:初選產生黨代表,全國黨代表大會,產生該黨的總統候選人 • John McCain(共)Barack Obama(民) • 獨立候選人:Ralph Nader

  4. 美國初選制度 • 1月到6月間 • 初選由各州政府舉辦(非政黨):視政黨內部提名程序為政府舉辦的選舉過程的一部分 • 減少黨務人員介入的機會 • 政黨的全國黨代表大會產生總統候選人 • 超級星期二(Super Tuesday):今年是二月五日,24州同一天舉行初選

  5. 美國初選制度的類型 • 完全封閉式 (closed primary) • 封閉式(crossover primary) • 開放式初選(open primary) • 地毯式初選(blanket primary) • 非黨性初選(nonpartisan primary)

  6. 美國總統選舉 • 選舉人團制度的討論 • 選舉人團票數vs 選民票數 • 美國2000年總統選舉 • 高爾(Al Gore)贏得 48.38% 選票,但選舉人團票數是266張 • 布希(George Bush)得票率 47.87%. ,但選舉人團票數是271張 • 獨立候選人Ralph Nader 得票率 2.74%.

  7. 政黨的分類 • Duverger:幹部型政黨(the cadre party) and群眾型政黨(the mass party) • Otto Kirchheimer (1966):囊括型政黨(涵蓋型)(catch-all parties) • Mair and Katz (1995):卡特爾型政黨(cartel parties) • Wolinetz (2002):職位取向(office-seeking), 選票取向(vote-seeking), and 政策取向(policy-seeking parties)

  8. Duverger’s classification • Duverger’s classification:幹部型政黨vs 群眾型政黨 • 選舉權擴張、議會地位確立、Mass parties逐漸發展。起先訴求單一團體的利益 ex:工人階級、天主教 etc,階級的分歧、宗教分歧、語言或族群分歧 … • 黨員的概念 • Structure:包括政黨組織結構、財政工作、政 治工作的進行 • Social basis of the parties:政黨的社會基礎為何

  9. Duverger’s classification

  10. Kirchheimer: catch-all parties • 群眾型政黨的轉型:原本是訴求單一團體的利益,尤其是宗教或階級。但社會結構改變… • 政黨逐漸去除其意識形態訴求,將政黨宣傳焦點放在 valence issues上 ex 經濟發展 • 政黨的社會基礎:依賴更多元的社會團體,從單一宗教團體、工會或是勞工階級團體,轉變成爭取更多元的團體的支持

  11. Kirchheimer: catch-all parties 3. 政黨的主要財政來源改變(更依賴向利益團體募款而非黨費) 4. 由於政黨支持的社會基礎異質多元化,政黨與選民之間的聯結 (linkage)減弱 • 是故, Kirchheimer指出catch-all parties是政黨發展的必然結果

  12. Mair and Katz: cartel parties • 背景: ◇社會、政治和經濟環境的改變,社會多元 性,政黨的訴求對象 ◇科技的發達,大眾傳播媒體的興起 ◇歐洲政治「美國化」(Americanization’ of European Politics) ◇影響選民投票行為的決定因素

  13. Mair and Katz: cartel parties • 政黨的式微現象:政黨必須找資源以生存下去 • 國家(the state)提供資助 (資助原則與政策因國家而異) • 資助政策的討論

  14. 政黨補助金 • 降低金錢因素對選舉過程和結果的影響力? • 政黨補助金 (1997) • 選罷法第43條:國家應每年對政黨撥給競選費用補助金,其撥款標準以最近一次立法委員選舉為依據。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選舉政黨得票率達百分之五以上者,應補貼該政黨競選費用,每年每票補貼新臺幣五十元…向中央選舉委員會領取,至該屆立法委員任期屆滿為止。

  15. 政黨法草案 • 建立政黨公平合理之競爭機制,確保政黨組織及運作符合民主原則,以落實民主憲政發展,爰擬具「政黨法」草案,計分七章四十四條。 • 第一章「總則」政黨組織運作之民主原則、政黨公平對待原則等事宜 • 第二章「政黨之設立」 • 第三章「政黨之組織及活動」 • 第四章「政黨之財務」 • 第五章「政黨之處分、解散及合併」 • 政黨政策研究補助金條款?

  16. Wolinetz 對政黨的分類 • Wolinetz 將政黨分成三類: • 職位取向 (office-seeking) • 選票取向(vote-seeking) • 政策取向(policy-seeking parties)

  17. Office-seeking parties • 主要目標是牢牢的把握住政府的職位,即使因此得調整政黨的黨綱或損失選票也在所不惜 • 會避免做出policy commitments的事情 • 這種政黨可以是大黨或小黨,但不易吸引那些關心政策、具有議題立場的政治活躍份子 • 例如:荷蘭的Christian Historical Union (CHU)、1993年之前在義大利的小黨,諸如the Liberals (PLI) 、the Republicans (PRI)

  18. Policy-seeking parties • 議題取向的政黨,只關心政策,尋求政策的落實與實行 • 不但包括那些本身即有定義明確的、說明清楚的黨綱跟政策的政黨,也包括single-issue and protest parties • 希望藉由提出的政策與黨綱重新定義政治議程,來改變社會與政治

  19. Vote-seeking parties • 最重要的目標是贏得選舉:只關心選票成長,因此政策有彈性,著重選舉技術;尋求選票的極大化,多數出現在一個異質性的社會、或實施winner-take-all system的選舉制度國家 • 這類政黨試圖尋求對大的代表性,此代表性指的是代表更多不同社會團體的利益,因此在選舉中可以獲得過半數的選票 • 這類政黨諸如美國的政黨,在多黨體系國家,如我們前述介紹的catch-all party 屬此類

  20. 政黨的分類

  21. 其他的分類方式:依據政黨的意識型態 • 依據政黨的意識型態:歐陸國家 • 左翼政黨:共產黨為代表 • 中間偏左政黨:社會黨為代表 3. 中間派政黨:某些議題上偏左:經濟議題,某些議題上保守:社會問題 4. 中間偏右政黨:德國基督民主黨為例 5. 右翼政黨:英國保守黨為例,極端民族主義政黨

  22. 其他的分類方式:依據政黨的目標 • 政策取向的政黨 (policy-oriented) 政黨的目標與實際目標一致,追求某種法律的通過、政策的執行 • 權力取向的政黨(power-oriented) 政黨宣稱的目標與實際目標不一致,在乎的是要掌權,要如何取得政權

  23. 其他的分類方式:依據政黨對意識型態信仰程度其他的分類方式:依據政黨對意識型態信仰程度 • 掮客型政黨 (broker’s parties):不太堅持所主張之意識型態或教條,政治主張是走實用主義路線,又稱實用主義政黨 (pragmatic parties) • 使命型政黨(missionary parties):追求某種特定理想、堅持原則的實踐,社會主義政黨、共產黨或基於宗教信仰的政黨

  24. 其他的分類方式 • 依據政黨的起源: • 議會內起源(內造政黨)和議會外起源(外造政黨) • 依據政黨黨員的吸收方式: • 直接結構政黨和間接結構政黨

  25. 政黨的轉型 政黨組織為何發生改變? 1.社會和經濟結構的改變 2.科技的進步,帶來政治溝通方式的改變 3.選舉制度之改變

  26. 作業一 (請於7/22上課繳交) • 國家:蒙古 • 選舉:國會選舉。採用﹍﹍﹍﹍﹍選舉制度,共選出76席,任期四年。 • 日期:2008年6月29日 • 目前主要政黨和選舉結果

  27. 小結和討論 • 這些政黨分類中,你覺得哪些政黨比較適合現實世界的狀況? 為什麼? • 政治獻金法、政黨法、公費選舉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