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心理與健康

心理與健康. 健康心理學的發展與演變 王郁茗 2013/2/20. 甚麼是健康心理學. 健康心理學是心理學領域之一,旨在檢證疾病的原因,並研究促進和維持健康,預防和處置疾病,及改善健康照護體系的方法 Sarafino(2002) 健康心理學是心理學的次領域,它在探討心理因素與身體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關係 Morris(1996). 健康心理學研究. 以心理學理論探討人類健康狀態的學問. 研究人類行為與心智歷程的科學. 健康狀態、 健康改變、促進健康、疾病. 心理生物學( Psychobiology ) 行為醫學( Behavioral medicine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心理與健康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心理與健康 健康心理學的發展與演變 王郁茗 2013/2/20

  2. 甚麼是健康心理學 • 健康心理學是心理學領域之一,旨在檢證疾病的原因,並研究促進和維持健康,預防和處置疾病,及改善健康照護體系的方法 • Sarafino(2002) • 健康心理學是心理學的次領域,它在探討心理因素與身體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關係 • Morris(1996)

  3. 健康心理學研究 • 以心理學理論探討人類健康狀態的學問 研究人類行為與心智歷程的科學 健康狀態、 健康改變、促進健康、疾病

  4. 心理生物學(Psychobiology) • 行為醫學(Behavioral medicine) • 健康行為(Health behavior) • 心身醫學(Psychosomatic medicine) • 醫學心理學(Medical psychology) • 健康心理學(Health psychology)

  5. 人類社會對疾病的看法 過去、現在、和未來 • 史前社會 • 魔鬼作祟→顱骨環鋸術、驅魔術 • 古希臘、羅馬時期 • 西波克拉底的『體液說』 →均衡飲食和改變生活型態 • 中世紀時期 • 鬼神論→教會提供驅魔和照顧; • 中世紀末開始有醫院提供照顧

  6. 人類社會對疾病的看法 過去、現在、和未來 • 文藝復興時期 • 醫院、宗教神殿提供人道治療; • 十六世紀中期進入黑暗期 • 十九世紀 • 道德治療,注重病患人權,到末期道德治療解體,病患在收容所極少得到照顧

  7. 人類社會對疾病的看法 過去、現在、和未來 • 二十世紀早期 • 體因性觀點:生理因素引起疾病 • 心因性觀點:心理因素引起疾病 • 1970’s • Engel, G.I. (1977). The Need for a New Medical Model: A Challenge for Biomedicine. Science, New Series, 196(4286), 129-136.

  8. 人類社會對疾病的看法 過去、現在、和未來 • 健康心理學對於疾病和健康的看法 • 疾病和健康是一個連續性的概念,只是程度上有差別而已 • (Sarafino, 2002) • 健康是指:「一種身體的、心理的和社會的幸福之完整狀態,非僅僅只是沒生病而已。」 • (WHO,1948)

  9. 促成健康心理學發展的因素(Taylor,2003) • 疾病型態改變 • WHO推估2020年全世界死亡原因排序 • 急性傳染病慢性疾病 • 慢性疾病對健康的影響 • 長期的心理與社會致病因素 • 產生心理社會議題

  10. 2020年 推估死亡原因 缺血性心臟病 憂鬱症 交通意外 腦血管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 流行性感冒 肺結核 戰爭 腹瀉疾病 人類免疫不全病毒

  11. 促成健康心理學發展的因素(Taylor,2003) • 健康照護服務的需求與成本增加 • 預防勝於治療 • 人性化健康照護 • 健康狀況對人心理社會層面的影響

  12. 促成健康心理學發展的因素(Taylor,2003) • 健康心理學的貢獻 • 疼痛管理、不良健康習慣的改變(如戒菸、戒酒),與慢性疾病之副作用或處置作用的管理等,改善症狀並降低疾病發生率 • 醫療領域對健康心理學的重視漸增 • 方法學上的貢獻

  13. 健康心理學探討的範疇 • 健康促進與維持 • 探討人們的健康行為和習慣,如吸菸、飲食、規律運動、使用安全帶和定時體檢等。 • 疾病預防與處理 • 包括壓力管理,改變健康習慣以預防疾病,與疾病的因應和復健。

  14. 健康心理學探討的範疇 • 疾病發展的心理和杜會因素的角色 • 涵蓋發生疾病的壓力角色,社會支持的影響,心理神經免疫學(psychoneuro-immunology),與疾病和健康有關的人格因素。 • 健康照護政策的形成與健康照護體系 • 分析人們與健康照護專業人員和機構之間的互動關係,及這些關係對個人健康的影響。

  15. 健康心理學研究的應用 • 評估行為在疾病原因所扮演的角色 • 冠狀動脈姓心臟病vs.抽菸、膽固醇、運動、高血壓、壓力等 • 癌症vs.有飲食、抽菸、喝酒、疾病篩檢或健康檢查等 • 中風vs.吸菸、膽固醇、高血壓 • 意外事故vs.喝酒、使用藥物、駕駛習慣等 • 預測不健康行為 • 抽菸、喝酒、高脂肪飲食vs.健康信念 • 健康和疾病有關的信念,可用來預測行為

  16. 健康心理學研究的應用 • 了解心理學在疾病經驗中所扮演的角色 • 了解疾病的心理影響,可以協助去減輕諸如疼痛、反胃和嘔吐等身體症狀,與焦慮和憂鬱等症狀。 • 評估心理學在疾病處置所扮演的角色 • 促進健康行為 • 預防疾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