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79 Views
交通规划课程作业 讨论题(一). 11 级交通规划 张桁嘉. 讨论 题目一综述. 1 )请对比分析一个国内城市及一个国外城市的路网密度和路网结构。可利用 Google Earth 等工具。. http://www.ppthi-hoo.com. 题目分析与解题手段. ∙ 路网密度:区域道路总长度与区域面积之比,单位 km/km2 ∙ 路网结构:功能结构( 道路等级、出行距离、通达性、出行目的、快慢分离 )、等级结构(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 )以及布局结构( 方格网(棋盘式)、环射结构、自由式、混合式 ).
E N D
交通规划课程作业 讨论题(一) 11级交通规划 张桁嘉
讨论题目一综述 1)请对比分析一个国内城市及一个国外城市的路网密度和路网结构。可利用Google Earth等工具。 http://www.ppthi-hoo.com
题目分析与解题手段 ∙ 路网密度:区域道路总长度与区域面积之比,单位 km/km2 ∙ 路网结构:功能结构(道路等级、出行距离、通达性、出行目的、快慢分离)、等级结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以及布局结构(方格网(棋盘式)、环射结构、自由式、混合式) 由于Google Map显示出的路网较为清晰,而Google earth测算路网长度比较便利,故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解题。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补充和完善。 本题选取了上海和东京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两者同为亚洲国际化都市,并且路网布局结构相似,但路网密度差距大,值得分析。 http://www.ppthi-hoo.com
上海的路网结构 上海中心城区已形成完整和立体的道路网。中心城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是: 内环线以内以“三横三纵”主干道为骨架的方格网型, 内环以外主要干线为环形放射型配合方格网络地区道路; 中心城区形成方格网和环形放射结合的复合型网络; 市域内构成“三环十射”的快速道路网。 上海主要道路网络 http://www.ppthi-hoo.com
上海的路网结构 上海内环内主要道路网络 http://www.ppthi-hoo.com
东京的路网结构 东京主要道路网络 http://www.ppthi-hoo.com
东京的路网结构 东京首都圈主要道路网络示意图 东京首都圈道路网特征是以9 条放射线和与之相连接的3 条环状道路为主的路网体系。 东京首都圈主要道路网络 http://www.ppthi-hoo.com
上海中心城区路网密度计算 利用google earth中标尺工具在地图中标出面积为约10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再利用标尺工具对地图中路网长度进行测距。最后将道路网总长度除以10平方公里即可得到中心城区(基本为内环内)路网密度。 http://www.ppthi-hoo.com
上海中心城区路网密度计算 每条道路进行测距,并进行加和后的道路总长度237.15km,所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主要为内环内)路网密度为23.72km/km^2。 http://www.ppthi-hoo.com
上海中心城区路网密度计算 内环内道路网密度处于比较高的水平,由地图(左图)明显可以看出,上海整体路网密度远低于中心城区的水平。 http://www.ppthi-hoo.com
上海中心城区路网密度 http://www.ppthi-hoo.com
上海中心城区路网密度评价 http://www.ppthi-hoo.com
东京路网密度计算 与中国城市道路的宽大不同,东京道路普遍较窄,使同样的道路面积产生更多的延长。东京都道路总延长达24341.54千米,其中区部(23区)达11841.1千米。从衡量城市交通状况重要指标的路网密度路网密度达到18.8km/km^2。 以上数据来自辛飞飞老师《交通网络及其特征》 课件 http://www.ppthi-hoo.com
路网密度与结构的 比较分析结论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海总体道路网布局为三环十射,东京则为三环九射,基本相同。但作者在测量路网长度时,明显觉得上海路网不如东京平直连贯,且有比较多的断头路,路网之间也没有很好的协调性。 而在路网密度方面,上海中心城区路网密度仅为3.38km/km^2,东京则达18.8km/km^2,可以说差距很大,虽然说东京的道路相比上海来说普遍较窄,但对于城市路网的合理有效规划方面,上海确实存在一定问题,表现为内环以内浦西作为上海市主要建成区,路网密度基本合理,但浦东路网密度急待提高;此外内外环线之间路网密度明显偏低,是今后重点建设区域。 http://www.ppthi-hoo.com
讨论题目二综述 2)根据我们的常识,交叉口信号灯是造成阻塞的因素,密度越大,间距越小,干扰越大,为何有专家提倡高密度的路网? http://www.ppthi-hoo.com
高密度路网的利与弊 ∙ 高密度路网即路网密度高的路网。 ∙ 负面效应: ①区域内交叉口信号灯的数量增加。 ②车辆遭遇红灯发生停车延误的几率上升,降低平均行程速度。 ③相邻交叉口间距缩短增加“启动加速—匀速行驶—减速停车”过不利于骑车以一定车速稳定行驶。 ④过短的交叉口间会增加上下游交叉口的相互干扰,使交叉口进口道通行能力不能充分利用。 http://www.ppthi-hoo.com
高密度路网的利与弊 ∙正面效应 ①减少每个交叉口的交通需求量。 ②同样的左转量被分散到更多的交叉口,每个交叉口的左转比例减少,提高了交叉口进口道平均每车道的通行能力(进而增加路网的容量),并减少车辆在单个交叉口的控制延误。 ③出行具有更多的道路选择方案,遭遇拥堵时能灵活变换路线。 ④道路面积不变情况下提高路网密度必然使车道更窄,减少了超车等车辆之间的干扰。 ⑤比较窄的道路有利于行人更及时、有效地过街,减少了车辆等待行人过街完毕的时间。 http://www.ppthi-hoo.com
高密度路网的利与弊 ∙ 参考叶彭姚, 陈小鸿老师的《基于交通效率的城市最佳路网密度研究》一文,利用仿真路网模型对不同密度的路网模式进行的系统仿真: http://www.ppthi-hoo.com
路网仿真结论 ∙ 根据以上系统仿真结果,可得: 1)高密度路网的服务水平可靠性更高。低密度路网由于交叉口左转比例更大导致通行能力更小,随着流量增加先到达饱和,饱和交叉口的控制延误随饱和度的增长速度很快,因此路网的服务水平会迅速下降。 2)不同密度的路网有不同的合理需求范围。低密度路网在交通需求较低是车速较高,但在较高交通需求下其服务水平将低于高密度路网。 3)存在使路网运行效率最大的最佳路网密度。 http://www.ppthi-hoo.com
提倡高密度路网的原因 综合以上结果,我们不难分析:高密度路网的可靠性高,更适用于城市道路;建设道路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交通需求,希望有车辆通行,低密度路网在高需求的情况下无法提供很好的服务水平,不如高密度路网。 而题干中所提到的“交叉口信号灯是造成阻塞的因素,密度越大,间距越小,干扰越大”这些高密度路网可能带来的影响,比起它所提供的高服务水平来说,就相形见拙了。 作者认为这就是有专家提倡高密度的路网的原因。 http://www.ppthi-hoo.com
谢谢 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