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50 Views
中二專題研習 - 校園環境保育. 組二 ﹕ 種植植物. 組員名稱. 顧問老師 : 張嘉敏老師 組長 : 賴曉正 組員 : 孫文燕 , 張思敏 何曉婷 , 黃育恒 周贈榮. 研究原因. 植物的好處 ﹕ 植物能產生光合作用,制造氧氣,有助減慢溫室效應。 植物能美化環境、提供綠蔭、降低風速、減少噪音和防止水土流失。. 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 研究目標. 植物 ﹕ 菊花 目的 ﹕ 在校園內添置植物以美化校園環境。 希望能利用污水代替食水灌溉植物,達到循環再用食水的效果,從而減少浪費食水。.
E N D
中二專題研習 -校園環境保育 組二﹕種植植物
組員名稱 • 顧問老師: 張嘉敏老師 • 組長: 賴曉正 • 組員: 孫文燕,張思敏 何曉婷,黃育恒 周贈榮
研究原因 植物的好處﹕ • 植物能產生光合作用,制造氧氣,有助減慢溫室效應。 • 植物能美化環境、提供綠蔭、降低風速、減少噪音和防止水土流失。
研究目標 • 植物﹕菊花 目的﹕ • 在校園內添置植物以美化校園環境。 • 希望能利用污水代替食水灌溉植物,達到循環再用食水的效果,從而減少浪費食水。
其他研究 •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 (2003) • 利用污水灌溉植物兩個月 • 植物長得更翠綠 • (備注﹕加工及化學物質) • 不能否定污水能灌溉植物
生活例子 • 環境保護署 「將軍澳86區物業發展項目」 • 利用經過處理後的污水在整個將軍澳86區用作灌溉園景美化植物(包括中央公園)、清洗街道和人工水景。
預期結果 • 植物不會因污水水質而影響其生長速度。 • 利用污水灌溉植物也能令植物健康生長。
研究方法 • 地點﹕ 校園花圃 (校門側) • 方法﹕ 在相同的種植環境下,利用污水和食水分別灌溉兩盆植物,每隔兩日灌溉一次。期限為一個月。 • 污水﹕洗米水/ 抹黑板水
結果 • 雖然利用污水灌溉的植物較遲發芽,但植物也能健康地生長,唯生長速度可能較慢。
研究的難處 • 生長環境﹕ 植物長期暴露於室外,受到陽光猛烈的照射,有時,過多的雨水亦影響植物生長。 但若將植物放置室內,就會不能吸收足夠的陽光。 • 時間﹕ 研究時間較短,很難清楚植物日後的生長情況。 • 植物品種﹕ 由於研究時間較短,需要選擇一些較易生長的植物。
總結 • 利用污水灌溉植物也能令植物健康生長。 • 利用污水灌溉植物可鼓勵循環用水。 • 學校可考慮利用污水代替食水為植物灌溉。
建議 • 學校可於走廊及班房門外擺放植物,由學生輪流負責灌溉植物。 • 污水方面,學校可考慮利用學校工友日常拖沒地後的污水或抹黑板水來代替乾淨食水。
參考資料 • hkpc.org/html/eng/highlight/.../environ_tech/doc/20070713c.pdf • http://www.epd.gov.hk/eia/chi/register/profile/latest/cdir137.htm#_Toc119408846
感想 • 賴曉正:我經過專題研習之後,我覺得好有成功感,可以學識團隊精神,可以同同學建立良好的關係,增進彼此的友誼,還知道什麼是環境保育,學識保護環境,多謝我們的指導老師(張嘉敏老師),她帶領我組去做這個專題研習,希望下次可以再合作!
感想 • 何曉婷﹕我覺得今次的專題研習,令到我們怎樣如何美化校園,而今次活動可以同老師和其他組員合作,而我同其他組員也加深認識,而今次學習很多東西,我學到怎樣種植盆栽,分別利用清水和污水來灌概,來測試那棵植物較快種出來。
感想 • 孫文燕﹕我覺得今次專題研習能夠令我們學習怎樣就可以美化校園。而我們今次就利用種植來測試是否能夠美化校園,我們就種兩棵菊花,分別利用清水和污水灌溉兩棵植物,測試那棵植物較快出來。並可以在今次專題研習學習與人相處,從而增長與人相處的能力。
感想 • 周贈榮 ﹕這次專題研習是有關種植植物的。經過這次的專題研習,令我覺得分工合作是很重要的,分工合作是可以發揮團隊精神,令這次專題研習能夠順利完成。我還要感謝我們的顧問老師,張老師。有她的教導,我們才可以完成這次專題研習。
感想 黃育恆﹕這次專題研習使我學到同學們大家互相幫助及團體精神,而且我從中學到用污水(洗米水)及清水來灌溉盛栽,可以減少用水,節約能源,使環境更清新,減少空氣污染帶來的問題,經過這次研習後.我學會用污水來灌溉盆栽和如何用什麼方法來美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