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662 Views
高校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 任务和策略. 李克东. 一、建设优质数字化资源,推进技术与教育融合 二、以网络课程作为纽带,促进课程内容的改革 三、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共享名师的优质课程 四、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共享优质课程的资源 五、创新混合学习的设计,促进教与学方式转变. 一、 建设优质数字化资源,推进技术与教育融合. “ 进一步加强 基础设施 和 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 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
E N D
高校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 任务和策略 李克东
一、建设优质数字化资源,推进技术与教育融合一、建设优质数字化资源,推进技术与教育融合 二、以网络课程作为纽带,促进课程内容的改革 三、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共享名师的优质课程 四、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共享优质课程的资源 五、创新混合学习的设计,促进教与学方式转变
一、建设优质数字化资源,推进技术与教育融合一、建设优质数字化资源,推进技术与教育融合 • “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 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开展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引导高校加强课程建设,形成一批满足终身学习需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网络视频课程和一批可供高校师生和社会人员免费使用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开放共享的大学生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引导高校加强课程建设,形成一批满足终身学习需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网络视频课程和一批可供高校师生和社会人员免费使用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开放共享的大学生实验实践教学平台。”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
关于教学资源建设的几个重要文件 • 《关于开展视频公开课选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高司函〔2011〕80号) • 《关于启动2011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 (高司函〔2011〕105号) •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教高厅〔2012〕2号) • 《关于开展2012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推荐工作的通知》 (教高司函[2012]135号 • 《关于开展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征集活动的通知》 (教技厅函[2012]69号)
对资源建设项目的支持 • 建设1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每门课支持建设经费20万元。 • 建设7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每门课支持建设经费10万元。 • 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共享平台项目资助经费1600万元。 • 建设教师网络培训系统资助经费1000万元。
建设项目 • 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 •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 优秀网络课程建设 • 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建设 • 教师网络培训系统建设
项目建设的目标 • 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共建共享,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 满足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多样化需求,推动终身教育体制的构建。
二、以网络课程建设为纽带,促进课程内容改革二、以网络课程建设为纽带,促进课程内容改革 • 网络课程是指基于Web的课程,它通过网络来表现的某门 学科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应体现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 网络课程基本要素 网络环境(平台、工具、数字化资源) 教学内容(文本、视频、音频、PPT) 教学活动(讨论、操练、考核、提交作品)
网络课程基本内容 开放的学习指导信息; 引入先进实用、适宜自主学习的内容; 整合各类教学资源; 引入展示多样化视频案例 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转变学习方式; 提供交互工具,建立师生互动平台; 开展多种学习评价; 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改革课程学习内容,变教材为学材 • 通过网络课程建设,变教材为学材,增加课程材料的适应性、可控性、可反馈性、可选择性,为学习者进行自主、灵活的学习提供极大的方便,克服由别人而非学习者自己决定学习内容的现象。
(1)引进国际最新成果 • 及时引入国际最新成果,引入国际优秀案例,使课程内容能面向世界,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
(2)引入社会生产实际的案例 • 通过网络课程,引入社会生产实际所提出的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办法和案例。课程内容要紧密与社会与生产实际相 结合,加强课程内容应用性建设。
(3)引进专题相关的数字资源 • 引进专题相关的数字资源作为学习内容。 相关规范、标准、文献 相关学科网站链接 相关专题学习网站 相关专题报道(视频) 多媒体素材资料
(4)展示学生作品 • 展示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与学生共 建学习资源。
Web2.0应用网站 博客(Blog) 维基(wiki) 内容聚合(RSS) 网摘(Delicious) 播客(Podcast) 微博(Twitter) 社会化网络(SNS) (5)引进 Web2.0 应用工具 • 引进Web2.0 应用工具,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强化网络课程学习的互动性。
(7)改革实践教学方式 • 网络化实验教学 ——实验原理、实验指导 操作规范、数据处理。 • 仿真实训教学 • 网络化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远程指导、 答疑、交流。
(8)强化素质教育内容 • 建设素质教育通识课程 • 建设素质教育大讲坛 • 建设素质教育互动社区 • 建设素质教育专题学习网站
三、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共享名师的优质课程三、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共享名师的优质课程 关于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文件 • 2011年4月28日,《关于开展视频公开课选题申报工作的通知》高司函〔2011〕80号 • 2011年6月13日,《关于启动2011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高司函〔2011〕105号
对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要求 •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 • “ 精品视频公开课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大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关于启动2011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 高司函〔2011〕105号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相关网站 • “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edu.cn) • 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http://www.cntv.cn) • 网易公开课网站(http://open.163.com) •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视频专区) http://www.jingpinke.com/course/video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 视频专区( http://www.jingpinke.com/course/video)
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几个重要环节 1. 选题 影响面大、受众广的科学、文化素质类课; 主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高、个性与魅力; 学校特色与优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
2. 制定拍摄方案 2-1 内容安排 专题呈现:课程、讲座 时长一致:30~50分 科学严谨 政治导向正确: 2-2 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为主、形式生动、师生互动 2-3 PPT准备 标准规范:简体、无错别字、格式规范; 清晰度高:字体、字号、字数、颜色; 生动美观:
2-4 拍摄场地 普通教室 录播课室 会议室 演播室 虚拟演播室 实验/实训室 2-5 拍摄方式 ENG电子新闻采集:专题片 EFP电子现场制作:台外、现场切 ESP电子演播室制作:台内、现场切/后期编
2-6 摄像准备 摄像机数量:不少于3台,教学活动记录完整 摄像机位置:全景/安全机位、教师中景、学生镜头; 摄像机质量:广播级、专业级;高清或标清 光线布置:明亮、均匀;ppt的影响 • 2-7 录音准备 收音设备:无线话筒、调音台 话筒数量:不少于2套,教学信息记录完整
3. 现场拍摄 拍摄方案的落实; 拍摄现场气氛的调动; 拍摄细节的处理:师生服饰、台风; 导播中镜头选择、师生互动与呼应。
4. 编辑合成 4-1 声音编辑:剪辑、降噪、混音,多种环境下测试; 4-2 画面编辑:剪辑、调整、特技,安全机位的直录; • 4-3字幕制作: 制作SRT字幕文件,合成检查,主讲教师 • 校对专有名词, 4-4片头处理:LOGO、课名、讲次、教师姓名、 职务、单位 4-5片尾处理: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5. 合成输出\转码
四、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通过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支持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2012年和2013年重点开展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采取遴选准入方式选拔课程;
从2013年起,适应新需求,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成果,采取招标建设和遴选准入两种方式建设一批新的课程。从2013年起,适应新需求,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成果,采取招标建设和遴选准入两种方式建设一批新的课程。 • 教育部组织建设国家开放课程共享系统,并通过协议约定,实现课程的基本资源免费共享、拓展资源有条件共享,保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便捷获取和使用,满足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多样化需求。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申报条件 • 申报课程须已在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社会学习者、行业企业专家的好评和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内容要求 • 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资源要求 • 基本资源 ——基本资源指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 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 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 拓展资源 ——拓展资源指反映课程特点,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 辅助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 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 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 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技术要求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应符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技术要求将在教育部官方网站高教司主页“本科教学工程”栏目发布。网络教育课程还应符合网络教育的特殊要求。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技术要求 • 课程结构
教育资源的基本类型 • 课程介绍 • 教学大纲 • 教学日历 • 演示文稿 • 教学录像 • 教学案例 • 例题、作业/试卷 • 实验/实训/实习资源 • 文献资源 • 常见问题 • 教学课件(网页型课件 /Flash课件 ) • 媒体素材(文本素材 /图形/图像素材 /音频素材 .视频素材 /动画素材 )
基本资源的元数据要求见下表。 教育资源的元数据要求
基于课堂的 面对面教学 (Face-to-Face) 基于网络的 在线学习 (Online) + 混合学习 (Blended Learning / Hybrid Learning) = 五、大力推动混合学习,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混合学习的基本思想 (1)充分发挥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各自优势,促进传统 教学模式的变革。同时以低投入高效能方式提高e-Learning 的绩效。逐步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 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知识传播媒体、认知工具和学习 环境的作用。
课堂教学 在线学习 混合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混合 传播媒体 认知工具 混合 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 混合 知识学习 实践学习 混合 过程学习 绩效评估 混合 混合学习概念的扩展
课堂 课堂/教师 使用媒体 教师讲授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课堂/学生 听课接受 分组讨论 学生 教师 网络/学生 在线探究 在线互动 构建知识 网络/教师 在线指导 在线监控 S S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在线 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 • 设计课堂-网络环境中的教学 活动进程结构 F — 课堂教学 W—在线学习 S — 社会活动 • 设计课堂/网络环境中教师与 学生的教学活动和资源利用
T S S 网络环境 平台+资源 通讯+工具 网络环境中教学生活动的设计 • 教师主导活动 • 组织资源 设计问题 • 指导观察 引导协作 • 纠正偏离 总结提高 • 学生主体活动 • 搜索资源 提出问题 • 交流讨论 运用工具 • 知识建构 提交作品 网络功能 • 提供学习资源 • 提供建构工具 • 提供交流平台 • 提供数据分析
明确目标内容 网上引入案例 网上提出问题 网上交流讨论 网上案例分析 问题讨论 角色扮演 模拟法庭 角色扮演活动 总结评价 案例:《法理学》刘薇(广东商学院) 视频案例 分析案例
明确学习内容 学习网上资源 网上提出问题 课堂讨论 网上提交作品 布置课后任务 案例:《大学英语》(中山大学 王哲) 网络课件 课程资料 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