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第八章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八章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史实. 时限 :22 亿年 三个阶段 : 地质时期 (22 亿年 -1 万年 ), 历史时期 (1 万年 ), 近带 (200 年 ).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特点 : 冰期与间冰期 .p227-229 气温变化大 (10 °) 地理环境 变化.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特点 : 冰后期 气温变化较小 (2-3 °) : 最适气候期 , 前 1500 年 . 冷暖变动期 , 前 1500 年 -1900( 温暖期短弱 , 寒冷期长强 ).230 干湿变化 : 小 , 干湿变化交替且长度不等 . 地理环境不 变.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 气候变化的史实 • 时限:22亿年 • 三个阶段:地质时期(22亿年-1万年),历史时期(1万年),近带(200年)

  3.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 特点:冰期与间冰期.p227-229 气温变化大(10°) 地理环境变化

  4.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 特点:冰后期 气温变化较小(2-3°):最适气候期,前1500年 .冷暖变动期,前1500年-1900(温暖期短弱,寒冷期长强).230 干湿变化:小,干湿变化交替且长度不等. 地理环境不变

  5. 近带的气候变化(仪器观测) • 特点:气温变化最小(0.5-1°) 气温波动上升(1940年前升,1940-1970 降,1970-至今升) 湿-干过渡期 地理环境不变

  6. 气候变化的因素 • p235图8.6 • 太阳辐射和宇宙-地球物理因子都是通过大气和下垫面来影响气候变化的。人类活动既能影响大气和下垫面从而使气候发生变化,又能直接影响气候。在大气和下垫面间,人类活动和大气及下垫面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样形成重叠的内部和外部的反馈关系,从而使同一来源的太阳辐射影响不断地来回传递、组合分化和发展。在这种长期的影响传递过程中,太阳又出现许多新变动,它们对大气的影响与原有的变动所产生的影响叠加起来,交错结合,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使地球有史以来,气候的变化非常复杂。

  7. 天文学派 • 太阳辐射的变化 轨道改变:e-太阳辐射,ε-太阳辐射,春分点-四季-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的变化:太阳活动-太阳辐射正相关 • 宇宙因子:引潮力-海平面-气候,极移和地球转速-离心力-气候 • 重力分布-海平面-气候

  8. During one year the Earth is running along an quasi-elliptic orbit around the Sun. The eccentricity of this orbit characterising its flattening is slowly changing through time from 0 (a circle) to 6% at the maximum. In this diagram the eccentricity has been largely exagerated to show how the orbit is changing with eccentricity, the semi-major axis (a) being kept constant.

  9. 物理学派 • 火山活动-大气透明度-阳伞效应-太阳辐射小

  10. 地理学派 • 下垫面:海陆分布和地形-气候 • 大气环流:变暖-极地高压弱-行星风系北移-经向环流弱-气候带北移(北半球) • 化学组成:温室气体影响

  11.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无意识:改变组成;改变下垫面;城市气候效应 • 有意识:改变气候条件

  12. 化学组成与气候 • 温室气体增加-气候变暖-海平面高 • 温室气体增加-臭氧减少(南极空洞)-紫外增强 • 温室气体增加-降水(高纬湿,中纬干,副热带湿,低纬湿)-沙漠化加剧 • 大气污染-酸雨-减弱辐射

  13. 全球变暖 为什么? 1、原因 燃烧矿物燃料产生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毁林 人为原因: 氟氯烃化合物等其他温室气体 自然原因: 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14. 全球变暖 2、危害 1)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国家、地区; 2)引起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 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变化。 3、措施 1)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 2)加强国际间协作

  15. 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1、原因: 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2、危害: A、增加皮肤癌,主要是黑色素癌; B、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C、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1)危害人体健康 A、农产品减少及其品质下降, B、减少渔业产量, C、使塑料等高分子聚合物加速老化 2)破坏生态环境 和工农业生产 减少并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3、措施: 全球合作保护

  16. 1、概念: pH值小于5.6的雨水。 2、原因: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3、分布: 4、危害: 酸雨危害与防治 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 死亡; 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3)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4)危及人体健康。 “雨”中垂钓 4、防治: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

  17. 思考: 1、找出pH值小于5.6的酸雨区 2、找出pH值小于4.5的重酸雨区 3、我国的酸雨主要是什么类型? 硫酸型 杭州湾 西南 珠江三角洲及其北部 1992-1993年中国年平均降水pH值的分布

  18. 看漫画,试想企鹅在说什么?

  19. 下垫面与气候 • 破坏森林:气温增高(CO2变多-温室,吸收辐射减弱),气温日年较差增大;减小湿度和降水(蓄水差,湍流弱);增大风速;沙漠化加剧;无森林小气候;改变气候条件 • 海洋石油污染-海洋沙漠化(抑制蒸发-干燥;抑制潜热转移-海温日年较差增大-无调节作用)

  20. 人为热和人为水汽与气候 • 人为热-增暖 • 人为水汽-云量-增暖

  21. 城市气候 • 城市“五岛”效应: • (混浊岛、 • 热岛、 • 干岛、 • 湿岛、 • 雨岛) • 风速减小、多变。

  22. 思考题 1.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什麽?近带气候变化趋势如何? 2.影响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 4.应采取哪些措施改造局地气候以影响大范围气候变化. 5.分析大气环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6.你对未来气候变化有何看法?依据是什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