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科学技术史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SJTU core curriculum for general education. 科学技术史. 纪志刚 jizg@sjtu.edu.cn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 绪 论 科学史的意义. — 、知识和智慧.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kenn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科学技术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SJTUcore curriculum for general education 科学技术史 纪志刚 jizg@sjtu.edu.cn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

  2. 绪 论科学史的意义

  3. —、知识和智慧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Studies go to form character. Francis Bacon: Of Studies

  4. 知识改变命运! 历史使人明智, 诗歌使人聪慧, 数学使人精细, 物理学使人深沉,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使人能言善辩。 总之,知识塑造人的性格 (“学皆成性”)。 F. Bacon, 1561-1626

  5. 但是,只有知识是不够的…… 科学给人知识, 历史给人智慧。 ——傅鹰(著名化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6. 二、教科书的遗憾 教科书通常是一个系统的逻辑叙述,使人产生一种幻觉:科学家们几乎理所当然的从定理到定理。科学大师们能克服任何困难。并且科学的课程完全经过锤炼,已成定局,学生们被淹没在成串的定理中。

  7. 课本中字斟句酌的叙述,未能表现出创造过程中的斗争、挫折,以及在建立一个可观的结构之前,科学家所经历的艰苦漫长的道路。学生一旦认识到这一点,他将不仅获得真知灼见,还将获得顽强地追究他探索问题的勇气,并且不会因为他自己的工作并非完美无缺而感到颓丧。叙述科学家如何跌跤,如何在迷雾中摸索前进,并且如何零零碎碎地得到他们的成果,将会使投身科学的年轻一代鼓起勇气。

  8. 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If I have seen farther than the others, it is because I have stood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9. Issac Newton 1642-1727

  10. 科学大师 • 提起科学家人们往往以为他们是一群躲在象牙塔内冥思苦想、不食人间烟火的怪人。但是,科学的历史告诉我们,他们除了智力过人之外,也是和 我们一样的凡人,有着世俗的欲望和追求,经历着常人的喜悦和苦恼。 • 本课程将选择一些杰出科学家,通过他们的生活逸事、性格爱好,当然重要的是他们在科学上的伟大贡献,感受科学大师们成长和创造过程,从而获得真切地启示。

  11. 向大师学习,并争取成为大师! 科学史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向大师学习的机会:重温大师们的成长历程,并争取成为大师。

  12. 科学大师们的迷人魅力是什么呢? • —是他们的知识 • —是他们的智慧 • —是他们对科学的执着追求 • —是他们对事业的无悔奉献 —更重要的是凝聚在他们身上的科学精神!

  13. 四、 谈谈“科学精神” • 什么是“科学”? 或者:科学是什么?(what science is?) 科学做什么?(what science does?) 答案: --一种社会建制 --一种知识体系 -- “科学,就是政府出钱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

  14. 一个科学工作者应当具备的科学素养: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科学思想、科学精神。 • 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最高层次。

  15. 什么是科学精神? • 美国科学社会学家 罗伯特·默顿: 科学的精神气质是有感情情调的一套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 ——《科学的规范结构》(1942)

  16. 构成科学精神的四种规范(norms) 普遍性(universalism),即对正在进入科学行列的假说的接受或排斥,不取决于该学说的倡导者和社会属性或个人属性,也就是说科学学说与科学家本人的性别、种族、国籍、宗教、阶级和个人品质无关。 共有性(communism),任何科研成果都是社会协作的产物,并且应该分配给全体社会成员,发现者和发明者不应该据为私有。 无偏见性(disinterestedness),反对欺骗、诡辩、夸夸其谈,滥用专家权威。 有条理的怀疑性(organized skepticism),坚持用经验和逻辑的标准,审查和裁决一切假说和理论,而决不盲从。

  17. 中国式的概括: • 事实求是 探索求知 崇尚真理 勇于创新 ——江泽民(2000年6月5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 客观的依据 理性的怀疑 多元的思考 平权的争论 实践的检验 宽容的激励 • ——蔡德诚

  18. 什么是人文精神? • 《周易》: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人文精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人文精神是科学素养的内在气质。

  19. 科学与人文的分离 • 古代:科学与人文是统一的。如“Ph.D” • 英国思想家休谟(David Hume,1711-1776)把知识分成: 事实的知识—科学; 价值的知识—道德。

  20. 知识≠文化?! • “科学是事实的知识,是理性的,它是与感情无关的,科学没有善恶之分,它是与道德无关的。” • 科学与人文的分离造成后果 ——有知识没有文化!

  21. 五、科学史与新人文主义 “只有当我们成功地把历史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的时候,我们才将是一个真正的人文主义者。” ——乔治·萨顿:一个人文主义者的信念 (1931)

  22. 萨顿—科学史的创始人 George Sarton 1884-1956

  23. “我们这个时代最可怕的冲突就是两种看法不同的人们之间的冲突,一方是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这些所谓的人文学者,另一方是科学家。由于双方的不宽容和科学正在迅猛地发展这一事实,这种分歧只能加深。” ——萨顿:《科学史和文明史》 1936

  24. 《两种文化》 • 斯诺 1905-1980

  25. 巫女与天使(拉斐尔,1514-15)

  26. 文理之间的鸿沟! • 文学知识分子在一极,而在另一极是科学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在两极之间是一条充满互不理解的鸿沟,有时(特别是在年轻人中)是敌意和不喜欢,但大多数是由于缺乏了解。他们互相对对方存有偏见。他们的态度是如此的不同,以致于即使在情感层面上也找不到共同之处。 ——斯诺:《两种文化》 (1959,剑桥大学)

  27. 斯诺的期盼:第三种文化 • 在《两种文化》1963年的第二版中,斯诺加入了一篇短文:《两种文化:一次回眸》(The Two Cultures: A Second Look)。文中他乐观地给出了一种新文化—第三种文化,这种文化将浮现并弥合人文知识分子和科学家之间的沟通。

  28. 路在何方? 在旧人文主义者同科学家之间只有一座桥梁,那就是科学史,建造这座桥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文化需要。这肯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人们值得为此付出它所需要的代价。在那些不能理解科学的旧人文主义者和那些不能欣赏美和优雅又对之缺乏敬仰的科学家中间,我不知道哪一个更可怜。对没有知识的理想和没有理想的知识,我也不知道哪一个更明智。为了前进,为了迎接新时代—一个新人文主义的时代—的曙光,二者同样是我们所需要的。 ——萨顿:一个人文主义的信念,1920,ISIS

  29. 走进科学史: 迎接 新人文主义的曙光!

  30. 课程概要 • 第一讲 永恒的东方:埃及与巴比伦 • 第二讲 希腊的遗产:从哲学到科学 • 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文明 • 第四讲 阿拉伯:传承与交融 • 第五讲 近代科学在欧洲的兴起 • 第六讲 牛顿时代 • 第七讲 工业革命与启蒙运动

  31. 课程概要 • 第八讲 新时代和新科学 • 第九讲 达尔文与进化论 • 第十讲 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 • 第十一讲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 第十二讲 大爆炸:宇宙起源的新探索 • 第十三讲 DNA: 生命的线索 • 第十四讲 回顾与展望:科学与人类未来 • 说明: 1.具体内容视教学进度有个别调整; 2.配合课程播放若干部“Discovery”的纪录片。

  32. 教材与参考书 • 教材:《科学史十五讲》(江晓原主编)(北大出版社)—可到交大昂立书店购买 • 参考书: 1.W.C.丹皮尔:《科学史》(商务印书馆) 2.斯蒂芬·F·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3.詹姆斯·麦克莱伦:《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戴维·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5.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 相关网站 www.shc.sjtu.edu.cn/shc   

  33. 教学要求 • 遵守课堂纪律;有事一定请假,无故旷课后果严重; (特别提醒:不准迟到;关闭手机!); • 准备课堂作业本;撰写一篇“科学史小论文”(平时成绩); • 期末考试(开卷) • 课程成绩: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

  34. 主讲教师:纪志刚 13641828339 jizg@sjtu.edu.cn 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课程助教:李元阳 liyuanyang@sjtu.edu.cn 机械与动力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