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457 Views
备课技能. 儋州市第一中学 曾丽英 2010 年 6 月 27 日. 备课的基本含义. 所谓备课,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备课的含义. 是指针对当次课程的备课. 狭义的备课: 广义的备课 :. 是指教师的自我装备、自我成长和持续发展. 备课的含义. 苏霍姆林斯基 《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 中的一个故事:
E N D
备课技能 儋州市第一中学 曾丽英 2010年6月27日
备课的基本含义 所谓备课,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备课的含义 是指针对当次课程的备课 • 狭义的备课: • 广义的备课 : 是指教师的自我装备、自我成长和持续发展
备课的含义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一个故事: 一个在校工作33年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观摩课,邻校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历史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 广义的备课 狭义的备课
备课(教学设计)是教师的常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备好一节课不一定能上出一堂好课,但是,备不好一节课一定上不出一堂好课。备课的良好质量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条件 。
备课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 确定教学目标 • 确定教学起点 • 确定教学内容 • 设计教学活动 • 确定测试题与习题 • 编写教案等环节和内容
备课各项内容的关系图 确定教学目标 分析学习者特点 确定教学内容 (分析教材) 确定教学起点(任务分析) 确定教学活动 确定练习和测试题 形成教案
提 纲 • 第一讲 确定教学目标 • 第二讲 确定教学内容 • 第三讲 确定教学起点 • 第四讲 设计教学活动 • 第五讲 确定测试题与习题
第1讲 确定教学目标 • 三维目标 • 1、知识和能力(知识目标 ) • 2、过程和方法(技能目标 ) •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目标 )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 分析以下教学目标: • 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 知识目标: • 学习单词:Section A----space museum, amusement park, aquarium, boat, water park, theme park, neither; • Section B----English-speaking country, language, flight attendant, tour guide, used, improve;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 掌握句型:Section A----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 Yes, I have. / No, I haven’t. • I’ve never been to a water park. • Me neither. / Me too. / So have I. • Section B----I want to understand English language movies. • I want to study in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 It’s fun to learn another language. • I have to. • I want to travel.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与别人分享快乐,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 Why do you like koalas? Section B :3a–3c • 1 . Teaching Aims • A :Knowledge & skill aims : • Key vocabulary : The names of animals , cute beautiful interesting fun smart very kind of . • Target language: Read and write a description of an animal. • Ability Object : • ( 1 ) . Learn how to describe animals . • ( 2 ) . Complete a short composition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 writing skill • ( 3 ) . Train students’ listening , speaking, reading , writing skill . • Train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 传统的教学目标的一个弊端是目标陈述上的含糊性。比如,“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体会…乐于助人的情操”等等。这些目标中所提到的“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体会”等都是有关学生内部的心理状态。然而,所谓的“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体会”的具体含义是指什么呢?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去培养这些“能力”呢?我们怎么才能知道,经过教师的教学后,学生已经形成了这些“能力”或加深了“体会”呢?可见,这样陈述的目标是含糊不清的,无法观察,无法测量,更无法在教学中加以具体操作。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 传统教学目标的另一个弊端是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有学者(皮连生,1996)指出,我国大量公开出版的各类教学参考书往往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教学要求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比如“Train students’ listening , speaking, reading , writing skill ”,“引导学生学会与别人分享快乐,,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是对教师行为的描述,是要求教师做什么,而不是学生学习后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即学生的行为变化。因此,许多教师在写教案时,虽然也有“教学目标”一栏,但常常是把教学参考书中有关“教学要求”或“教学目的”的内容照搬过来。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 课改以来,教学目标的表述至今没有公认的规范模式,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它必须符合要求。教学目标应是四位一体:学生(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当然,在具体表述中可以灵活一些,不一定死抠这种句式,但要力求明确、具体、可测、可评。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 第一, 行为主体要明确。为什么行为主体是学生呢? 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的依据,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目标的表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表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这与原先"教学大纲"的表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表述要求的。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 第二, 行为动词可评价。为了便于教学后的评价,行为动词就应该避免运用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应该用以表述学生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知道、说出、写出、认出、记住、说明、猜测、作图、解释、区分、辨别、等等。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 第三, 行为条件须界定。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等。因此,在描述课程与教学目标时,通常都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达到何等程度的结果。如,辅助手段限制:“通过地图……”;信息限制:“在**统计图中,能……”;时间限制:“在5分钟内,能……”;课堂情境限制:“在课堂讨论时,能……”。
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 第四 表现程度呈底线。表现程度是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情况,也就是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因此除了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的差异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明所有学生的共同程度,如80%学生都能说出五个运动名称或十个修饰校园的形容词”等
教学目标表述小结 • ABCD目标陈述法 • ABCD目标陈述法是由阿姆斯特朗和塞维吉(Armstrong Savage,1983)提出来的一种教学目标陈述技术。ABCD法包括在以下四个因素: • A—听众(Audience):指目标所指向的对象 • B—行为(Behavior):指表明学习的具体行为 • C—条件(Conditions):指行为出现的条件 • D—水平(Degree):指可接受的行为水平 • 例如,这样陈述的一个目标是“每一个学生都将能够对在单元测验的阅读材料中给出的10个项目中的8个下定义。”在这个目标中,A(听众)指“每一个学生”,B(行为)指“能够下定义”,C(条件)指“在单元测验的阅读材料中”,D(水平)指“10个项目中的8个或80%”。
教学目标表述小结 • 知识目标要用“认读、说出、拼写、读准、认识、了解、熟悉、理解、领悟、表达和掌握”等术语; • 技能目标要用“讲述、朗读、复述、背诵、描述、获取、写出、表演、演唱和交流”等术语; • 情感目标要用“喜欢、乐于、有。。。的愿望、尊重、爱护、珍惜、养成、敢于、辨别、欣赏”等术语
一些正确的例子 • 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 例1:能正确计算给出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 例2:能正确默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总结: 行为主体是学生,动词是行为动词,不是心理动词。
一些正确的例子 • 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 例3:(初二学生)能在5分钟内,完成10道因式分解题,准确率达95%。 例4:在指定的课文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和写出10个生字。
一些正确的例子 11—20各数的认识: • 课时 教学目标: • 1、认识11—20各数。 • 1.1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 • 1.2能用小棒摆出11—20各数。 • 1.3能说出11—20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1.4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 2、表现合作交流的意识。 • 2.1愿意告诉同伴自己的想法。 • 2.2能人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做出评价。
现场练习、讨论、展示 • 分组确定和表述以下的教学目标 • Unit 1 Reading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 •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
参考样本 • 教学目标: • (1)通过阅读,绝大多数学生能认读和理解文中的重点词汇:unpleasant,scientist,already,made,factory,simple,such,everywhere,human,shape,huge,snake,possible,electric, seem,impossible,40%左右的学生对非重点词汇能基本理解,中等及以上学生能掌握文中的语言点及将来时态的用法; •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描述“机器人”基本的特点; • (3)在理解文章内容和反复朗读的前提下,学会根据文章标题和相关图片获取新信息的策略;80%左右的学生能回答根据文章内容所提的问题,正确率应不低于75%;50%左右的学生能比较流利地复述文章的大意;
第2讲 确定教学内容 具体而言: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知识点中)哪些是重点,(知识点中)哪些是难点等相互关联并逐步递进的三个部分。 确定教学内容就是依据课程标准选择知识点,依据教材把知识点明晰化、条理化,再结合学生特点确定重点和难点。
第2讲 确定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 一般而言,教学重点即是: 起着承上启下、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教学难点则主要缘于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因素:本身的难度 (2)学习因素:学生已有知识储备、认知心理的障碍 (3)教学因素:教师不恰当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的认知造成障碍 (4)内容、学习、教学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给学生学习带来的障碍
第4讲 设计教学活动: 谈谈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看另一个PPT
设计教学活动 • 信息沟活动设计 • information gap activities
教案:教案的格式 我们推荐 的教案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