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59 Views
学习 《 课程标准 》. 优化初中物理教学. 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李文明. 一、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 的修订 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问题. 一、调整了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 删去了与物理学关联不强、要求比较宽泛的条目,以减少课程内容。. 删去条目 “ 能从生活或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 。. 修订后的 《 标准 》 对此不再单独列入,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将在其它条目中予以重视. 一、调整了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E N D
学习《课程标准》 优化初中物理教学 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李文明
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 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问题
一、调整了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 删去了与物理学关联不强、要求比较宽泛的条目,以减少课程内容。 删去条目 “能从生活或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修订后的《标准》对此不再单独列入,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将在其它条目中予以重视
一、调整了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2.删去了初中学生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他们进入高中后将会进一步学习的知识,删去后并不影响初中知识结构的系统和完整。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的不同现象”,修订后删去了“颜料混合”的内容;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一、调整了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 小学科学课程中已学习的物理知识,初中又没有进一步提升的内容,则没有必要进行简单地重复。 ●删去了“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一、调整了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4. 知识内容尽管不做调整,但通过降低教学要求的层次,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 ●关于“机械效率”的要求,原来是“理解”,修订后下调为“知道”; ● 关于“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修订后只要求“列举”,不再强调“说出特点”。 原有 “内容标准”68条,修订后有 “内容要求”63条。
二、 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 1. 认知领域中只设立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不再使用“初步认识”、“大致了解”等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
二、 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 2. 通过一定的行为动词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的具体表述,使教学要求进一步得到明确。
二、 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 2. 通过一定的行为动词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的具体表述,使教学要求进一步得到明确。
二、 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 2. 通过一定的行为动词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的具体表述,使教学要求进一步得到明确。
二、 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 3. 明确了对科学探究的知识要求。
二、 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 4. 明确提出了学生实验具体项目。 ●《标准》对具体实验项目的要求有31条,哪些应该作为学生实验,过去不明确。 ●修订后明确提出了20个实验项目作为学生实验。
二、 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 4. 明确提出了学生实验具体项目。 (1)基本操作类:7项
二、 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 4. 明确提出了学生实验具体项目。 (2)测定性实验:4项
二、 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 4. 明确提出了学生实验具体项目。 (3)探究性实验:9项
二、 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 4. 明确提出了学生实验具体项目。 “伏安法测电阻”没有列入必做学生实验 (1)从实验能力看,“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结构、仪器操作、所测数据都和“测量小灯泡功率”实验相同; (2)从知识内容看,“伏安法测电阻”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相同,都是欧姆定律; 为避免重复,没有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项目。
三、微调条目,优化三维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 增加了“摩擦起电”、“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磁场”、“热机工作原理”等知识点,这些都是学生能接受的内容,补充后,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 《标准》进一步强调科学探究,强化物理实验,增加了“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条目,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三、微调条目,优化三维目标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标准》进一步强化了物理知识了跟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知识的实践应用。增加了以下内容 ●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微调条目,优化三维目标 压强、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等内容在修订后,删去了“能进行简单计算”这句话,是否不要求计算?机械效率的要求下调为了解层次。 我个人认为:不是不要求计算。 理解和了解,是解决问题时的心智技能水平;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形式。这两者之间没有刻板的必然联系。理解的内容,当然要求会计算;了解的,也可以计算。 理解和了解的区别在于:理解需达到转化的水平;而了解只要通过回忆就能解决问题,其情景是常见的、书上的。
四、正确实施科学探究 1.正确认识科学探究的目的 《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仅应关注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某些规律,而且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索兴趣,增进对探究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生的科学探究跟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探究在目的上有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学生的科学探究把提高能力作为重要目的,而不完全是探究的结果。
四、正确实施科学探究 2.处理好课堂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两个矛盾 ●课堂时间少和探究过程多的矛盾 ●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矛盾 解决办法:侧重部分环节 属于本课题侧重的能力目标,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独立完成;不属于本课题侧重的的过程,教师可以大胆指导。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所侧重强化的要素上。一个课题究竟需要强化哪一个要素,应该根据探究课题的特征进行合理和全面规划。看起来一节课似乎只突出了某一两个要素,而实际上不同的课题分别突出了不同的要素,学生所得到的是深入和全面的发展。
四、正确实施科学探究 3.体现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的不同特点
四、正确实施科学探究 4.对科学探究项目能力要求进行规划 发现问题: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猜想、设计实验: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数据: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分析与论证: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