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教學經驗分享

教學經驗分享. 莊 重 應用數學系 4/28/2011 教學觀摩會. 教學理念. 幫助 每一位 和 任一位 學習者。 要求 自己 和 學生 都能盡全力。 讓學生能具有自我學習能力。. 教學方法. 課堂中: 課堂外: 考試的設計:. 教學方法. 課堂中: 上課第一天:告知課程規劃。 開學上課的第一天必發 syllabus 、考試日期 ( 含小考 ) 、 office hours 、上課內容、成績算法、及一些相關規定都必定先告訴學生。 每節課:先告知學習內容、動機。 鼓勵發問、表達想法。 “ 沒有所謂的笨或無聊問題,任何的問題都是有價值的 。 ”.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學經驗分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學經驗分享 莊 重 應用數學系 4/28/2011 教學觀摩會

  2. 教學理念 • 幫助每一位和任一位學習者。 • 要求自己和學生都能盡全力。 • 讓學生能具有自我學習能力。

  3. 教學方法 課堂中: 課堂外: 考試的設計:

  4. 教學方法 • 課堂中: • 上課第一天:告知課程規劃。開學上課的第一天必發syllabus、考試日期(含小考)、office hours、上課內容、成績算法、及一些相關規定都必定先告訴學生。 • 每節課:先告知學習內容、動機。 • 鼓勵發問、表達想法。 “沒有所謂的笨或無聊問題,任何的問題都是有價值的。”

  5. 教學方法 • 課堂中: • 設計例題、引發思考。 • 為什麼要這樣? • 為什麼不要那樣? • 如何推廣、改進?

  6. 教學方法 • 課堂外: • 鼓勵學生多發問。在清晨、在晚上、在週末、或在上班的時間都可以到我辦公室來問問題。 • 在寒或暑假組讀書會。 • 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個別教導。1對1的教學每天大概需多花1-3小時,每學期大概有三、四位同學因為陪著他們不放棄,而能通過高等微積分的嚴格要求。

  7. 教學方法 • 考試的設計: (高等微積分) • 一學期4次小考、2次期中考、1次期末考。其中,2次期中考皆安排在星期六。 早上9:30 – 11:30 考closed book的部份 下午1:30 – 5:00 考open book的部份 • closed book的部份以考基本知識為主。

  8. 教學方法 • 考試的設計: (高等微積分) • open book的設計含三部份: • 課本內容較難的部份,因為open book,所以需用心設計題目以考出鑑別率。 • 以Berkeley(柏克萊)數學系博士資格考有關高等微積分的考古題來設計。會將一個考古題以題組方式讓學生有機會從題組中找到解題方向。 • 以完全沒教過的內容作為命題依據,這部份是考學生有否自我學習的能力。

  9. 教學成果 • 近十年來教授大學部必修課,教學評鑑平均得點數:4.48。 • 上次獲傑出教學獎為95學年度。 • 近二年共教8門課,其中6門課為必修且為4學分 (4~5小時)的重課。 • a. 98(一)(二)高等微積分課有實驗中學雙語部國一同學來旁聽。 b. 98(一)高等微積分課機械系退休教授戈正銘也來旁聽。 c. 96(一)微積分課台大一學生來旁聽一學期。

  10. 教學成果 • 應數系高微開二班,本班為用書較難的一班,然而仍然有很多重修生。 • 數學系最基礎的三大科目微積分、線性代數和高等微積分,我在近十年都教過。

  11. 教學成果 • 近二年必修課修課人數、通過人數與成績及格部份平均成績統計:

  12. 教學成果 • 開放式微積分課程: • 微積分課程每月蟬聯交大課程瀏覽人次榜首。 • 每月平均瀏覽人次為7566人。 (第二名為3774人。) • 2009.07 ~ 2011.03 瀏覽人次約為 249678人。 • 開放式微積分課程,讓我很開心的是這不僅幫助了交大的學生,也幫助外校生(含能考上台大研究所的私校學生及教學資源較差的專、夜、技術學院的學生),同時對大陸一些學生也有助益。以上詳見開放式課程(OCW)微積分意見回饋列表。

  13. 學生回饋 • 一封學生的來信: 我叫朱貞蓁,其實您是不認識我的! 但是我必須在教師節的前夕和您說一聲謝謝! 去年我還是一個研究所考生,文化大學會計系畢業,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兩年後決定轉往財務工程領域發展,因此決定回學校攻讀碩士學位。然而過去我完全沒有數學的基礎,因此在補習班上課的時候非常心灰意冷,因緣際會之下,在交大開放式課程看到了您微積分課程的影音教學,當下欣喜若狂!嗣後,我便以您的教學影片作為我準備考試的主要管道,我每天上兩到三堂課,有時甚至上到四堂課,但我絕非囫圇吞棗,您課堂說例及講義的每題習題我都做過,也深入理解。

  14. 學生回饋 就這樣在數個月之內把微積分的底子給建立起來。因為您的教學,引發了我對數學極大的興趣!也因為您的教學,讓我考上了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 (可惜我沒考上交大,否則我真想親自聽您授課,並當面和您說聲謝謝!)雖然您不認識我,但我真要和您說聲謝謝!您是我人生中一個很重要的貴人!感謝您在我最無助的時候幫了我一個這麼大的忙!讓我有了一個嶄新的人生!感謝您讓我學會數學的邏輯思考能力,這讓我受用無窮!感謝交大無私奉獻的精神!

  15. 學生回饋 我告訴自己莫忘初衷,不要中斷當初上您的課時對數學燃起的熱情,因此現在我也在學校學習高等微積分及高等統計推論,並自修工程數學,預計這些課程結束後,我還會選修偏微分方程、實變分析、時間序列及隨機微積分等課程。希望未來的道路上能夠運用所學有所回饋!   最後,恭祝  莊老師身體健康,教學順利愉快,研究圓滿成功!教師節快樂!一生都快樂!    學生 朱貞蓁 敬上

  16. 謝謝參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