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371 Views
教育技术五个一. 第 2 小组成员: 张珺怡,钱融,潘佳慧,骆杨磊. 小组分工. 人物篇资料:张珺怡 研究机构篇 + 著作篇资料:骆杨磊 期刊篇资料:潘佳慧 网站篇资料 + 讲解:钱融 讲解:张珺怡. 人物篇. 张祖忻. 个人介绍. 张祖忻 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 外语电化教学 》 、 《 开放教育研究 》 等 4 本专业刊物编委 。 1975 年 7 月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专业 1986 年参与创建教育技术学专业 ,
E N D
教育技术五个一 第2小组成员: 张珺怡,钱融,潘佳慧,骆杨磊
小组分工 人物篇资料:张珺怡 研究机构篇+著作篇资料:骆杨磊 期刊篇资料:潘佳慧 网站篇资料+讲解:钱融 讲解:张珺怡
人物篇 张祖忻
个人介绍 张祖忻 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外语电化教学》、《开放教育研究》等4本专业刊物编委。 1975年7月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专业 1986年参与创建教育技术学专业, 1989年在英国威尔士大学获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 1994年作为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进行了半年的研究 1996年评为教育技术学教授 2002年9月作为美国政府富布赖特基金项目访问研究学者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进行了一年的关于教育系统方法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系统设计与绩效技术。 出版的专著和教材有《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及其演变》、《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绩效技术概论》等。 主要开设课程: 《教学系统设计》、《绩效技术》和《国际广告研究》等。
研究机构篇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 CLTSC
一、机构简介 • 教育部于2000年10月指示科技司组织力量研制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并且于2001年初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2002年初更名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
二、 机构组成 • CELTS标委会由全国八所重点高校的国内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专家及有关领导组成,华东师大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兼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技术学博导祝智庭教授担任主任委员,清华大学陆达教授和滕霞博士为副主任,清华大学多媒体研究中心的史元春副教授任秘书长,标委会其他委员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杨宗凯教授、华南理工的奚建清教授、湖南大学的杨贯中教授、上海交大的申瑞民教授、北京大学的汪琼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胜泉博士等。
三、 主要职责 • 标委会主要负责项目的日常运作和CELTS标准的推广与应用,包括项目进程监督、会议组织、信息发布、标准检验与推广、培训班筹办、标准咨询与服务。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1)负责相关标准的引进、征招、筛选、评审与推广。为了使得这些任务能够合理有序地展开,该委员会应首先制定各项任务的工作程序。(2) 规划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体系,确定各项子标准,负责招标立项,对项目研究进程进行监督和协调。(3)建设一个远程教育标准化信息中心(网站),作为本项目的信息支持系统,专门收集国际国内有关标准化的文件,密切跟踪世界发展动态,并为本项目研究工作提供信息园地和协同工作空间,以便交流本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公布标准草案和征询意见。
(4) 举办学术研讨会和标准推广宣传活动。(5) 为CELTS的标准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包括培训服务、咨询服务和认证服务。(6) 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沟通,促成所开发的标准早日成为国家标准。对于那些愿意参与标准开发、验证、推广、采用的单位(主要为高校和国内企业),可以申请成为成员单位。还可以有选择地邀请一些国际公司派观察员参与部分活动。
著作篇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
出版背景: •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是由美国密苏里大学信息科学与学习技术学院终身教授大卫·詹纳森(David Jonassen)博士担纲主编,由来自以美国为主的世界10多个国家的近百位顶尖教育技术学家主笔的大型手册,它于1996年由迈克米兰出版公司(Macmillan Publishers)首次出版。后来,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获得了电子版本的有限传播权,AECT的所有会员都可以在线浏览AECT网站上的电子版。本书是美国同行的重要参考书,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必读参考书。最近,在与詹纳森的E-mail交流中获悉,本书的修订版本已经完成,新版增加好几章内容,预计在今年秋季,印刷本与CD-ROM将有Lawrence Erlbaum公司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 • 第一部分"研究基础"的主要内容。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历史基础、理论基础和指向学习真实性的理论观点。在历史基础部分,回顾了教育传播与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和经历的范式转变;在理论基础部分,概括了教育传播与技术所基于的学习心理学观点及其哲学基础、关于记忆与动机的实证观点以及传播理论、人机交互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在指向真实性的理论观点中,综述了复杂性理论、体验学习理论和情境主义理论。最后对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基础的特点进行了简要讨论。
基本评价: •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一版共分7篇、42章、1245页。尽管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教育技术学研究人员,特别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中青年教师,读者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才可以很好的阅读。但是,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教师将会发现,这本书是非常有用的,也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青年教师、研究人员必读的一部好书。
本书特色: • 极具权威性、系统性。本书作者队伍阵容整齐。全部是世界一流的专家,权威人士独到地见解、宽广的视野、丰富地实践经验使得本书领先的地位得以奠定。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钟爱就是明证,世界许多国家已经有了十多种文字的版本,这个对于年轻的教育技术学领域是并不多见的。全书系统性强,基本含盖了教育技术学的最主要的领域,从基本理论,到各个分支,到不同应用领域。研究手法独到,文笔深入浅出。开卷第一章,你就会被作者关于教育技术学先驱人物和早期历史的分析评论所吸引,从字里行间,你能体会到作者的研究功力,特别是研究手法的独创性。尽管是非常专业的书籍,但是作者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深奥的学术性,相反也照顾了读者面。
总体评价: • 美国教育技术学名著排行第一。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籍之第一本。
期刊篇 《开放教育研究》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主编希建华先生,该杂志杂志于1995年创刊,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本传播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学术性期刊,作为中国远程教育期刊领域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进入CSSCI来源期刊的国家级学术刊物,该刊主要为各级政府提供开放与远程教育决策的理论参考依据;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领导提供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宏观背景、发展方向和改革新视野、管理新方略;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基于网络教学环境的组织教学与学习活动的新策略、新技术、新方法。《开放教育研究》杂志主编希建华先生,该杂志杂志于1995年创刊,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本传播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学术性期刊,作为中国远程教育期刊领域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进入CSSCI来源期刊的国家级学术刊物,该刊主要为各级政府提供开放与远程教育决策的理论参考依据;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领导提供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宏观背景、发展方向和改革新视野、管理新方略;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基于网络教学环境的组织教学与学习活动的新策略、新技术、新方法。
网站篇 中国教育技术 www.et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