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454 Views
教學心理. 教學心理學是研究學習和教育過程中,各種心理現象和發展規律的學科。它的內容複雜,範圍廣泛,諸如學習心理、記憶和遺忘的規律、能力的概念、 IQ 、 EQ 、 AQ… 「 X 」 Q 、動機、性格形成等等。本章嘗試簡單介紹一些最新的心理學研究所得,與大家分享。對於一般的教育心理學,請學員自行翻閱本章末所提供之有關書藉,也可以在互聯網上閱讀所提供之介紹有關各教學理論的網址。. 《 學習動機的理論 》. 學習教育理論的目的,是為了讓學員有一個理論基礎,能夠適當地應用各理論提供的技巧,使教學工作更有效地發揮。
E N D
教學心理學是研究學習和教育過程中,各種心理現象和發展規律的學科。它的內容複雜,範圍廣泛,諸如學習心理、記憶和遺忘的規律、能力的概念、IQ、EQ、AQ…「X」Q、動機、性格形成等等。本章嘗試簡單介紹一些最新的心理學研究所得,與大家分享。對於一般的教育心理學,請學員自行翻閱本章末所提供之有關書藉,也可以在互聯網上閱讀所提供之介紹有關各教學理論的網址。教學心理學是研究學習和教育過程中,各種心理現象和發展規律的學科。它的內容複雜,範圍廣泛,諸如學習心理、記憶和遺忘的規律、能力的概念、IQ、EQ、AQ…「X」Q、動機、性格形成等等。本章嘗試簡單介紹一些最新的心理學研究所得,與大家分享。對於一般的教育心理學,請學員自行翻閱本章末所提供之有關書藉,也可以在互聯網上閱讀所提供之介紹有關各教學理論的網址。
《學習動機的理論》 學習教育理論的目的,是為了讓學員有一個理論基礎,能夠適當地應用各理論提供的技巧,使教學工作更有效地發揮。 學習動機的理論一般都是從研究得出來的結論,所以理論很多。基本授課時應用的理論,主要是行為主義的學習動機理論、認知心理學、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及資料處理理論。
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 (一) 基本觀點:「行為主義心理學說認為學習是刺激──反應的聯結,而引起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外部強化。‧‧‧學習動機理論就是強化論,強調對學習的外部控制,認為外部強化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必要條件(路海東,2002,p.270)。」 (二) 強化:強化是通過外在的手段使某些動作的頻率增加或減少。強化可以分為正強化(積極強化)和負強化(消極強化)。正強化令想出現的動作的頻率增加而負強化令不想出現的動作的頻率減少。
(三) 普雷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一個經常出現的或較喜愛的活動可以作為強化物去強化一個較少出現的或較不喜歡的活動(路海東,p.271)。」例如鼓勵學員早些做妥某件令人滿意的工作便可以早些完工。
(四) 行為主義的應用:在教學的實踐中最有用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也是最簡單的:強化你想它重複出現的行為。在教學中應用強化的主要準則如下: 1. 決定你想學員表現甚麼行為,當這些行為出現時便強化它。例如你想學員們對你的教學有反應,當他們其中一個人有正面回應時,你便要馬上稱讚他。 2. 告訴你的學員你想要甚麼反應;當他們有這些反應時便強化它,同時告訴他們為甚麼你要這樣做。 3. 當合適的行為出現便要儘快強化它。即時的強化比延遲了的強化更有效。
(五) 常用的強化方式:以下是由最不實質排列到最實質的強化。 1. 自我強化。鼓勵學員自己讚賞自己。當學員做對了一些工序時,導師除了稱讚他之外,也要鼓勵他自我讚賞,欣賞自己的成功,自我強化,從而增強自信。 2. 稱讚。常用的稱讚如「做得非常好」、「正」、「無得彈」都可以應用。學員做得不太好也可以先讚後指正,例如「這邊做得很好,可惜那邊差一點點,如果這樣做便會更好了。你同意嗎?」。
3. 注意。當學員表現出正確的行為時,一個讚賞的眼神和頷首便是很有效的正強化,而當學員行為不正確時,一個嚴厲的眼神或凝視可以是負強化。 4. 分數或證書。有分數的學習可以令人努力以赴,有證書的學習更具吸引力。當眾展覽也可以是正強化。 5. 特權。做得好的學員可以替訓練員做示範或幫手拿儀器或用具等,都是正強化。 6. 有趣的實物:一些有趣的小東西,是很好的正強化物,給正確答對或做對的學員。 7. 食物:糖果、水菓、小食等都是正強化。但在使用實物時要小心,不要讓學員有被輕視的感覺。
資訊處理理論 (一) 基本觀點:行為主義學說著重在外在可觀測的學習行為。一些學者嘗試用電腦的運作模式去理解人類的學習和記憶的過程(Ormrod, 2000)。根據他們假設的模型,人腦和電腦差不多,有感官寄存器(Sensory Register),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又稱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及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人的感覺器官通往感官寄存器(Sensory Register)。雖然很多資訊被眼、耳、口、鼻,手和皮膚等感覺器官接收,但很多都會丟失,只有受到注意的資訊才會送到短期記憶。這些資訊會在短期記憶中逗留5至20秒。如果在這段時間內這些資訊被加以處理,使它們和已有知識相融會貫通,便會送到長期記憶中寄存,否則亦會丟失。
(二) 訓練的應用:在教學時應儘量多用各種學習模式去刺激學員的感官,除了眼看耳聽之外,最好令學員有動手試做的機會,並提醒學員,促使他們注意,好使學習資訊能進入短期記憶。由於短期記憶很少,所以每次貫輸的內容不要太多,以免超出短期記憶的負荷,也要有時間讓學員消化,使新知識能夠和已有知識相融合,以便寄存到長期記憶。
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理論 (一) 認知泛指思維活動,包括思考、記憶、學習和使用語言。應用認知取向來教學時,重點是對資訊和概念的了解。如果能夠明白各概念之聯繫,能夠把資訊分開後再重組有邏輯性的聯繫,對有關事物的記憶和了解便會增加。 (二) 在教學時應儘量應用學員已有的經驗,使他們能夠把新經驗和已有經驗互相結合,以增進了解和記憶(這和上面的資訊處理學說相符合)。
加湼(R.M. Gagné)的教學程序 加湼把行為主義和資訊處理學說的學習理論結合而成為實用的教學策略。他把有效教學的方法依最理想的學習條件安排成為九點教學程序: 1. 吸引注意 2. 讓學員知道該節教學目標 3. 刺激學員回憶已內知識4. 教授新材料 5. 給予學習指導 6. 引導學員進行學習工作 7. 給予正確與否的回饋 8. 評估學習成績 9. 增進記憶和回憶
社會學習理論 (一) 社會學習理論主要介紹班杜拉(Bandura)根據實驗結果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1977)理論,認為如果一個人能夠成功地做妥一件工作,他的自我效能感便會增加。這就是「成功乃成功之母」。看到別人成功做到某一事件,他的自我效能感也會增加。看到別人失敗便會影響到自己的表現,例如在運動會中,一個運動員在平衡木上掉下來,以後的運動員便會受到壓力,也會傾向掉下來。受到別人的說服也會增加自我效能感,好像受到催眠一樣。自我效能感增加之後,自信心便會增加,也傾向做這件工作。
(二) 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員有實習的機會,同時也要其他學員留心觀察示範的學員。在實習過程中,要找出學員的優點加以稱讚,使他們感受到成功。也可以請其他學員指出這位學員的好處和缺點,改良的方法等。
《成人學習模式》 如果面對的學員都是成人,老師必須掌握成人的學習模式才能有效地指導學員。以下介紹紐魯詩(Knowles, 1990)的成人學習理論。
成人學習的特點和教學策略 A. 成人學習需要 根據紐魯詩(Knowles)的理論,成人和兒童學習未必一樣,兩者的要求亦不一樣。一般而言,成人學習者是自我導向和有目標性的。訓練學習是一種務實取向的活動,以問題為中心(有別於學科中心)。有效的學習要針對成人學習者的特性而作出合適的教學行為:
成人學習注重教學氣氛及良好的人際關係。 • 成人學習者較喜歡有彈性或自由去規劃教學活動。 • 成人學習者喜歡將舊經驗和新知識作比較。 • 成人學習者愛自我評估,又喜歡知道自己的學習進度和表現。 • 成人學習者多喜歡知道學習的目標和對教學單元的進步及順序安排。
B. 有效教學 哥羅士(Cross, 1981)結合紐魯詩及其他學者的理論,在訓練成人時,導師應善用以上的有關知識,安排課程及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以下幾點應有助導師有效和成功教學: • 課程內容應照顧學員因年齡而產生的局限 • 讓學員知道學習的目標和要求,最好能有機會參與制定目標和評估 • 盡量滿足學員對學習的需要,在課程架構和時間上提供選擇
學習內容與個人工作或生活有密切關係,讓學員有「應用」所學的機會學習內容與個人工作或生活有密切關係,讓學員有「應用」所學的機會 • 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互相協助、尊重和合作 • 讓學員可分享個人經驗和表達自己的意見 • 讓學員知道自己的成績和表現 • 善用學員經驗,有邏輯地安排教學活動 有效教學當然還要考慮其他因素,例如影響個人學習的因素包括:智力及多元智能、學習風格和個人健康和經驗等。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教師的態度及教學技能對學習也一樣產生影響。當然還有教學內容如何組織及傳遞都會影響教學效果。
《有效影響別人的方法》 人一出生就受社會的影響,有人說教育就是社會化過程,其中重要的部分是如何將一些信息有效地傳開出去,很多社會心理學家研究了一個個體如何有效地影響另一個體的方法。根據專家研究所得 【Cialdini,R. (2001) 科學2001(5) , 56-61】,有效地影響別人的方法,包括: 1. 報答善意 2. 一致性 3. 羊群效應 4. 喜歡 5. 權威 6. 緊俏 (注意:以上方法屬非操控性,以增進學習為依歸。) 這些方法對成人教育特別有效。
一、報答善意 • 實驗:當美國傷殘退伍軍人組織發出郵件,請求捐獻時,成功率只有 18%。但當這些郵件附有一免費禮品時,成功率升至 35%。 • 解釋:一般人認為別人有義務回報他們所作的善意行為。收到了禮物,哪怕是無用的東西,許多捐獻者都認為應對這些善意行為,加以回報。 • 注意:回報不局限於禮品,無形的微笑,接納讓步也包括在內。 • 應用:你拒絕了我的一個大請求,然後我對你讓步,提出一個較小的要求,這樣,你可能讓步來回報我的讓步,同意我較小的要求。 • 反思:你將會怎樣應用在你的教學上?
二、一致性 • 實驗:一個一直困擾著餐館的問題:顧客訂了位,不來也不打招呼。有人提議接待員回答訂位電話時,由提出要求改為提出問題,要對方答覆。於是接待員將她的請求「如果你要改變計劃,請打電話來」改成「如果你要改變計劃,能否請打電話來?」兩字之差,不打招呼的退座率由 30%降至 10%。 • 解釋:當人作了行動後,跟著的行為會傾向與先前行動一致。 • 應用:以色列Bar-Ilar 大學一班研究員研究如何將使某一社區殘疾人士所得捐款增加一倍,他們在勸捐前兩星期,讓居民簽署一份支持殘疾人士的請願書。 • 反思:你將會怎樣應用在你的教學上?
三、羊群效應 • 實驗:某日早晨,紐約市一條繁忙行人道上,一個男人駐足抬頭凝望天空,足足望了 60秒。實驗顯示只有 4%行人會仰望天空。若開始人數由 1改為5,則數字跳至 18%。若人由5升為 15,則有 40%路人加入他們隊伍,以至交通癱瘓。(紐約市大學的研究) • 解釋:人們有個傾向,在決定該做什麼事情時,先看看別人正在做什麼。如果許多人贊成,我們多半也會跟著贊同。 • 應用:很多教育工作者有一誤解,以為將一些不良行為頻繁地提出來,會提醒大眾不去做(例如不扣好安全帶, 就….)。但由於羊群效應,結果可以適得其反,而誘導更多不良行為。 • 反思:你將會怎樣應用在你的教學上?
四、喜歡 • 實驗:外貌俊俏的募捐人員較一般人多近一倍捐款(亞利桑那大學) • 解釋:不用多說 • 應用:除了外貌之外,讚美(即使不正確),相似(大家都係同行,大家都是香港人…)都能使對方喜歡你。 • 反思:你如何使學生喜歡你?
五、權威 • 實驗:一個打扮成權威模樣 (著西裝,打領呔) 的人,能誘使更多過路行人同他一樣過馬路闖紅燈。人數是衣著普通時的 3.5倍。(得克薩斯大學) • 解釋:人傾向相信權威的見識,能幫助我們作出更好選擇。 • 應用:很多健康商品的推介人員都穿醫生的白袍,縱使他們不是醫生。 • 反思:你如何將權威應用到你的教學上?
六、緊俏 • 實驗:由於以下一則通告,大學食堂食品銷售大幅度增加。 • 通告說:由於裝修,食堂停開數星期。(佛多里達大學) • 解釋:當物品或服務變得不容易得到時,它們會成為我們更加渴望的東西。 • 應用:超級市場購物架上的「稀疏排列」;「供應有限」的促售策略;「獨家猛料」
〈教學心理學摘要〉 學習動機理論的應用: • 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 – 適當及即時地強化你想出現的行為 • 資訊處理理論 – 提防短期記憶超載 • 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理論 – 善用學員已有知識以結合新知識 • 加湼(R.M. Gagné)的教學程序 – 九點教學程序 • 社會學習學習理論 – 讓學員示範,成功乃成功之母
成人學習的特點: • 成人具有獨立自主概念,是具意向性的主體。 • 成人學習者喜歡將舊經驗和新知識作比較。 • 對成人來說,要改變已經形成的觀念和摒棄舊的習慣,需要一個漸進過程。成人學習注重教學氣氛及良好的人際關係。 • 成人的學習主要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
有效影響別人方法: • 報答善意:一般人認為別人有義務回報他們所作的善意行為。 • 一致性:當人作了行動後,跟著的行為會傾向與先前行動一致。 • 羊群效應:如果許多人贊成,人們多半也會傾向贊同。 • 喜歡:人們傾向接受外貌俊俏的人權威:人傾向相信權威的見識,能幫助我們作出更好選擇。 • 緊俏:當物品或服務變得不容易得到時,人們會傾向更加渴望得到。 反思:你如何將緊俏應用到你的教學上?
參考資料: 路海東(2004) 教育心理學‧中國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郭為藩(2003) 成人學習:心理學的探討‧台灣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Dembo, M.H. (1991) Apply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the classroom. New York, London: Longman. Knowles, M.S. (1990) The adult learner: A neglected species. Houston, Tex: Gulf Pub. Co. Ormrod, J.E. (2000) Educational Psychology: Developing Learners.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Roblyer, M.D. & Edwards, J. (2000)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2n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Slavin, R.E. (2004)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eory & Practice. Allyn & Bacon, Inc.
網頁: Adult Learning (K.P. Cross) http://tip.psychology.org/cross.html Andragogy (M. Knowles) http://tip.psychology.org/knowles.html Condition of Learning (R.M. Gagne) http://tip.psychology.org/gagne.htm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G. Miller) http://tip.psychology.org/miller.html Operant Conditioning (B.F. Skinner) http://tip.psychology.org/skinner.html Social Learning Theory (A. Bandura) http://tip.psychology.org/bandura.html Suny Cortland Web Service on Cognitive Approach http://facultyweb.cortland.edu/andersmd/cog/c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