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染色体分带( C 带)实验

染色体分带( C 带)实验. 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染色体分带( C 带)的显带技术. 实验原理. 用常规的染色体处理方法和染色方法,一般只能显示染色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如大小或长短、着丝点或次缢痕的位置以及随体等。但对于核型分析中较准确地识别染色体组的每个成员,以及其结构的变异,则仍有不少困难。通过不同的预处理和染色方法可导致染色体内部结构的分化染色,以获得更多的具鉴别性特征的信息,即染色体的“解剖学”特征。也就是染色体的分带技术。广义而言,凡能显示染色体结构分化的实验技术,均可列为染色体的分带技术。. 常见的带型.

k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染色体分带( C 带)实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染色体分带(C带)实验

  2. 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染色体分带(C带)的显带技术

  3. 实验原理 用常规的染色体处理方法和染色方法,一般只能显示染色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如大小或长短、着丝点或次缢痕的位置以及随体等。但对于核型分析中较准确地识别染色体组的每个成员,以及其结构的变异,则仍有不少困难。通过不同的预处理和染色方法可导致染色体内部结构的分化染色,以获得更多的具鉴别性特征的信息,即染色体的“解剖学”特征。也就是染色体的分带技术。广义而言,凡能显示染色体结构分化的实验技术,均可列为染色体的分带技术。

  4. 常见的带型 G带 也叫G显带,这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显带方法。用蛋白水解酶,尿素待处理中期染色体标本均可显带。G带的特性是显带方法简单恒定,带型稳定,保存时间长。 Q带 用喹吖因染料染中期染色体标本可出现一种特征性黄光亮暗带型,一般富含AT-DNA区段表现为亮带,富含GC-DNA区段黄光较暗,常用于人类Y染色体长臂的观察。临床上较少用,不能长久保存。 C带 这种方法将结构异染色质和高度重复的DNA区域染色。在人类染色体上这些区域位于着丝粒和Y染色体上。常用于某一科题的研究。 R带 与G带相近,常用于染色体末端的研究。 Ag-NOR 也称银染色,着色的为与rDNA转录有关的酸性蛋白,即显示的是有转录活性的核仁形成区。用于研究rRNA的初态变化,临床上常用于着丝粒,随体等研究。

  5. 实验用品 1.材料 小鼠骨髓细胞制片 2.药品 5%BaOH溶液、 2*SCC溶液、 0.1mol/L盐酸、5%Giemsa染液 3.器具 显微镜、水浴锅、染缸

  6. 实验步骤 • 1.0.1mol/L盐酸处理30分钟,蒸馏水洗净 • 2. 染色体标本放入新配的5%BaOH染液的染缸中,室温静置15分钟。然后将染缸连同制片放在水龙头下冲洗(逐步置换法) • 3.复性 制片放入60℃,2*SCC溶液中保温1小时, 洗净 • 4.染色 放入5%Giemsa染液的染缸中,染色10-20分钟 • 5.观察 洗净干燥后观察

  7. 绘图 绘制小鼠骨髓细胞中期染色体C带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