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方法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方法. 已报道的寄生虫免疫学诊 断方法很多,包括变态反应、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体 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免疫酶技术、放射免疫 分析技术、免疫印迹技术等。此处仅介绍主要几种. 一、间接血凝试验. 1. 基本原理 间接血凝试验 (Indirect heamagglutination assay , IHA) 是凝集试验的一种。. 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在电解质存在下,复合物相互凝集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或沉淀物。根据是否产生凝集现象来判定相应抗原或抗体,称为凝集试验。颗粒性抗原与抗体直接结合后出现的凝集现象,称直接凝集试验。.

kelt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方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方法

  2. 已报道的寄生虫免疫学诊 断方法很多,包括变态反应、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体 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免疫酶技术、放射免疫 分析技术、免疫印迹技术等。此处仅介绍主要几种

  3. 一、间接血凝试验

  4. 1.基本原理 间接血凝试验(Indirect heamagglutination assay, IHA)是凝集试验的一种。

  5. 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在电解质存在下,复合物相互凝集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或沉淀物。根据是否产生凝集现象来判定相应抗原或抗体,称为凝集试验。颗粒性抗原与抗体直接结合后出现的凝集现象,称直接凝集试验。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在电解质存在下,复合物相互凝集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或沉淀物。根据是否产生凝集现象来判定相应抗原或抗体,称为凝集试验。颗粒性抗原与抗体直接结合后出现的凝集现象,称直接凝集试验。

  6.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一定大小的载体颗粒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的条件下由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会带动载体颗粒的凝集,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间接凝集试验。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一定大小的载体颗粒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的条件下由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会带动载体颗粒的凝集,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间接凝集试验。

  7. 常用的载体颗粒有红细胞(“O”型人红细胞,羊红细胞),聚苯乙烯胶乳颗粒,白陶土,离子交换树脂,火棉胶等。以红细胞为载体时,就称作间接血凝试验常用的载体颗粒有红细胞(“O”型人红细胞,羊红细胞),聚苯乙烯胶乳颗粒,白陶土,离子交换树脂,火棉胶等。以红细胞为载体时,就称作间接血凝试验

  8. 2.间接血凝试验的种类

  9. 间接血凝试验(IHA) 先将抗原吸附于红细胞表面,以检测标本中的抗体。将抗原或抗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的过程,称致敏。吸附有抗原或抗体的红细胞称致敏红细胞

  10. 反向间接凝试验(RIHA) 用特异性抗体致敏红细胞,以检测标本中的抗原

  11. 间接血凝抑制试验(IHAI) 该试验用抗原致敏的红细胞来检测相应的抗原。方法是先在被检样本中加入相应抗体,作用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致敏红细胞。

  12. 如标本中含有相应的抗原,则抗原将先与抗体结合,再加入抗原致敏的红细胞后则不出现凝集。若标本中不存在抗原,则出现凝集如标本中含有相应的抗原,则抗原将先与抗体结合,再加入抗原致敏的红细胞后则不出现凝集。若标本中不存在抗原,则出现凝集

  13. 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 (RIHAI) 该试验用抗体致敏的红细 胞检测标本中的抗体。方法 为先在待检样本中加入相应 抗原,作用一段时间后再加 入致敏红细胞。若标本中含 有相应抗体,则不出现凝集,若不含抗体,则出现凝集

  14. 3. 间接血凝技术的优缺点

  15. IHA已广泛用于寄生虫病 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的 特异性,如对日本血吸虫 病的诊断,阳性检出率可 达91.9~100%,假阳性为 0.7~3.2%

  16. 致敏红细胞冷冻干燥后, 在4℃可保存1~2年,所 用器材简单,国内均已 生产。且方法简便快速, 便于基层单位使用

  17. 缺点是不同实验室制备的 红细胞和不同批号制品,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能不 一致,因此试剂制品需标 准化和商品化。另外还存 在一定的非特异性反应, 这与致敏红细胞的质量优 劣有关。必要时可用血凝 抑制试验来排除非特异性 反应

  18. 二、免疫荧光技术

  19.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又称荧光抗体标记技术(Fluorescent-labelled antibooly technique),是指用荧光素对抗体或抗原进行标记,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所标记的荧光以分析示踪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20. 1.荧光色素

  21. 某些物质在光的照射下 吸收光能进入激发状态, 而从原来的激发状态回 到原来的基态时,能够 从电磁辐射形式放射出 所吸收的光能,这种现 象叫光致发光。

  22. 在光致发光现象中,如果用 一波长较短的光(如紫外光) 照射某种物质时,这种物质 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发射出波 长较照射光波长为长的光 (如可见光),这种光称荧光。 能产生荧光的物质称为荧光 色素或荧光素。荧光色素种 类很多。

  23. 用于标记抗体的荧光色素必 须具有下列条件 ①能与免疫球蛋白共价结合, 结合物稳定 ②结合后不影响免疫球蛋白 免疫活性,同时荧光效率 无明显影响 ③标记方法简单、迅速、安 全无毒

  24. 目前最常用的荧光色素有以下三种

  25. 异硫氰酸荧光素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为黄色结晶形粉末, 分子量为389,呈明亮的 黄绿色荧光,是最常用的 一种

  26. 四乙基罗丹明 (lissamine rhodamine B200, RB200)为褐红色粉末, 呈 明亮的橙色荧光。本品为 碘酸钠盐(-SO3Na),不能 直接与蛋白质结合,需在 五氯化磷作用下转化为碘 氯(-SO2Cl)才能与蛋白质 结合

  27. 四甲基异硫氰基罗丹明(tetramethyl rhodamine isothiocyanate,TRITC)为紫 红色粉末, 荧光呈橙红色,与FITC的荧光对比清晰,且其本身含有异硫氰基(NCS),易与蛋白质结合,比RB200 使用方便,近年来已较多地 应用于双标记工作

  28. 观察时,首先点燃高压汞 灯5~10分钟后调节暗视野, 观察标本。每次观察时间 不宜超过 2小时,否则影 响高压汞灯的寿命,并且 发光强度减弱。

  29. 判定结果时,一为无荧光, 二为极弱的可疑荧光,+荧 光弱但清楚可见,++荧光 明亮,+++~++++荧光强而 明亮。

  30. 目前使用的荧光显微镜一般均带有自动摄影装置。需摄影时,由于荧光摄影时间长,故应用快速感光胶卷,以24~29DIN为宜目前使用的荧光显微镜一般均带有自动摄影装置。需摄影时,由于荧光摄影时间长,故应用快速感光胶卷,以24~29DIN为宜

  31. 目前,荧光免疫技术已 在许多寄生虫病中得到 应用。如血吸虫病、锥 虫病、旋毛虫病、弓形 虫病、利什曼病等

  32. 三、免疫酶技术

  33. 1.基本原理

  34. 免疫酶技术是继免疫荧光 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 种免疫标记技术,是根据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以酶作标记物,酶对底物 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原理 而建立的。

  35. 酶与抗体或抗原结合后,既不改变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学反应的特异性,也不影响酶本身的酶学活性。酶标抗体或抗原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形成酶标抗体—抗原复合物。复合物中的酶在遇到相应的底物时,催化底物分解,使供氢体氧化而生成有色物质。酶与抗体或抗原结合后,既不改变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学反应的特异性,也不影响酶本身的酶学活性。酶标抗体或抗原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形成酶标抗体—抗原复合物。复合物中的酶在遇到相应的底物时,催化底物分解,使供氢体氧化而生成有色物质。

  36. 有色物质的出现,客观地反映了酶的存在。根据有色产物的有无及其浓度,即可间接推测被检抗原或抗体是否存在以及其数量,从而达到定性或定量的目的有色物质的出现,客观地反映了酶的存在。根据有色产物的有无及其浓度,即可间接推测被检抗原或抗体是否存在以及其数量,从而达到定性或定量的目的

  37. 免疫酶技术在方法上分为 两类,一类用于组织细胞 中的抗原或抗体成分检测 和定位,称为免疫酶组织 化学或免疫酶染色法,另 一类用于检测液体中可溶 性抗原或抗体成分,称为 免疫酶测定法

  38. 免疫酶染色法是标本制备 后,先将内源酶抑制,然 后进行免疫酶染色检查。 其基本原理和方法与荧光 抗体法相同,只是以酶代 替荧光素作为标记物,并 以底物产生有色产物为标 志。常规免疫酶染色法可 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

  39. 真接法 是用酶标记特异性抗体,直接检测寄生虫或其抗原。在含有寄生虫或其抗原的 标本固定后,消除其中的 内源性酶,用酶标记的抗 体直接处理,使标本中的 抗原与酶标抗体结合,然 后加底物显色,进行镜检

  40. 间接法 是将含有寄生虫或其抗原 的组织或细胞标本,用特异 性抗体处理,使抗原抗体结合,洗涤清除未结合的部分,再用酶标记的抗抗体进行处理,使其形成抗原—抗体— 酶标记抗抗体复合物,最后 滴加底物显色,进行镜检

  41. 间接法虽然多一步骤,但比直接法特异性强,使用范围广。酶标记第二抗体可用葡萄球菌A蛋白SPA或生物素与亲合素系统等代替,亦成功地用于许多抗原和抗体的检测。同时,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与敏感性间接法虽然多一步骤,但比直接法特异性强,使用范围广。酶标记第二抗体可用葡萄球菌A蛋白SPA或生物素与亲合素系统等代替,亦成功地用于许多抗原和抗体的检测。同时,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与敏感性

  42. 免疫酶测定法分固相免 疫酶测定法和均相免疫 酶测定法两类

  43. 固相免疫酶测定法 是需用固相载体,以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将抗原或抗体连接其上,制成免疫吸附剂,随后进行免疫酶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固相免疫酶测定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44. 均相免疫测定法 不需将游离的和结合的酶标记物分离,也不需载体,直接从溶液中测定结果。本法主要用于激素、抗生素等小分子半抗原的检测

  45. 2.用于标记的酶及其底物 应用较多的有辣根过氧化物酶、葡萄糖氧化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β半乳糖苷酶等,其中以辣根过氧化物酶应用最广

  46. 3.酶标抗体

  47. 酶标抗体可直接购自生物 试剂公司,亦可实验室标 记。抗体的酶标记中,酶 的活性和纯度至关重要。 抗体也要求纯化程度高, 最好用亲和层析纯化,但 在单抗标记中也可直接标 记小鼠的腹水。

  48. 理想的结合剂应具备生产 率高,结合物稳定,不影 响酶的活性和抗体的活性,不产生干扰物质、操作简 便等条件。目前主要采用 戊二醛标记法和过碘酸钠 标记法

  49. 戊二醛标记法的原理是通 过它的醛基与免疫球蛋白 上的氨基共价结合,即戊 二醛上的两个活性醛基, 一个与酶分子上的氨基结 合,另一个与免疫示蛋白 上氨基结合,形成一个酶 —戊二醛—免疫球蛋白结 合物。标记过程可参见有 关免疫学书籍

  50. 过碘酸钠法主要用于HRP 的标记。优点是标记率高, 未标记的抗体量少,但结 合物分子量较大,穿透细 胞的能力不如用戊二醛法 标记的抗体,故不适于在 免疫电镜中应用。标记过 程可参见有关免疫学书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