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2

食品添加剂安全知识 李宏梁 陕西科技大学食品系 副教授 / 硕士导师 陕西省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管理中心 专家 陕西省卫生厅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审定专家

食品添加剂安全知识 李宏梁 陕西科技大学食品系 副教授 / 硕士导师 陕西省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管理中心 专家 陕西省卫生厅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审定专家 2011 年 05 月 23 日 西安. gmktlhl@yahoo.com.cn 13991006507. 个人简历.

kelt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食品添加剂安全知识 李宏梁 陕西科技大学食品系 副教授 / 硕士导师 陕西省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管理中心 专家 陕西省卫生厅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审定专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食品添加剂安全知识 李宏梁 陕西科技大学食品系 副教授 / 硕士导师 陕西省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管理中心 专家 陕西省卫生厅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审定专家 2011年05月23日 西安 gmktlhl@yahoo.com.cn 13991006507

  2. 个人简历 • 李宏梁,男,汉,1967年11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1989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畜产品贮藏与加工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在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加工系讲授《食品微生物实验》、《酱油酿造实验》和《软饮料机械》;1989年5月考取江南大学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保留资格一年,1993年3月毕业,1992年12月获工学硕士学位;先后在深圳、海口、广州、泉州从事食品、管理等行业工作;1995年9月调动到陕西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任教,讲授《食品添加剂》、《食品科学》和《乳制品工艺学》、《食品胶体化学》;2001年12月获得副教授职称。

  3. 已出版专著二本 [1] 李宏梁主编, 储晓刚, 黄峻榕副主编. 食品添加剂安全与应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12月. [2] 刘树兴, 李宏梁, 黄峻榕编著. 食品添加剂[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1.

  4. 已发表的主要论文 • [1] 李宏梁,黄峻榕.复合乳酸菌剂和变性淀粉在酸奶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1,3. • [2] 李宏梁,黄峻榕等. 冰淇淋复合乳化稳定剂流变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1,4. • [3] 李宏梁,黄峻榕等. 酶法低盐保温白腐乳后酵工艺条件的研究[J].中国酿造,2001,5. • [4] 李宏梁,黄峻榕等. 酱油原料脂肪利用率研究实验报告[J].中国调味品,2001,9. • [5] 李宏梁,彭丹等.方便面面身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应用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3, 3. • [6] 李宏梁,黄峻榕等.食品添加剂对乳酸菌饮料稳定性及口感的影响[J]. 食品工业,2004,6. • [7] 李宏梁,彭丹等.巴氏杀菌型特浓豆奶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2006,8. • [8] 李宏梁,马雅鸽.酶法制备肉味香精及其风味调配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6,9. • [9] 李宏梁,马雅鸽.地热水在食醋酿造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科技,2007,3. • [10] 李宏梁,刘辉.瓜尔豆胶的流变性质及其复配型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8.

  5. 已发表的主要论文 • [11] 李宏梁, 黄峻榕等.酪蛋白质量分数作为乳品掺假检验指标的探讨[J]. 中国乳品工业, 2008, 1. • [12]李宏梁, 刘辉. 发酵酸奶生产工艺优化[J]. 现代食品科技, 2008, 4. • [13] 李宏梁, 焦茜楠等. 酪蛋白沉淀检测方法及其在牛乳经济掺假鉴定中的应用[J]. 食品科技, 2008, 12. • [14] 李宏梁, 丁慧等. 酱油成曲在食醋酿造中的应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7. • [15] 李宏梁,丁慧等. 双缩脲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牛乳中酪蛋白质量分数的比较[J]. 食品科技, 2010, 8. • [16] 李宏梁,丁慧等.葵花籽及其熟制产品过氧化值变化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8, 12. • [17] 李宏梁, 丁慧.酪蛋白质量分数作为乳品掺假检验指标的研究现状[J]. 西安市乳业协会出版, 现代乳业科技文选, 2010, 4. • [18] 李宏梁, 郭文等. 绿豆浓浆饮料的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1, 1. • [19] 李宏梁, 赵晶晶等.魔芋凝胶食品中葡甘露聚糖含量的测定[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1, 2.

  6. 主要内容 食品、餐饮和食品添加剂的关系 1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餐饮中存在的问题 2 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及安全性 3

  7. 一、食品、餐饮和食品添加剂的关系

  8. 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说明:中国是农业大国,主要农产品的总产量均已达到较高 水平,粮食、肉、水果、蔬菜产量居世界之首,为发 展农产品加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9. 我国食品产业的宏观特征 基本定位 (支柱产业 基础产业 民生产业 健康产业 文化产业) 食品工业总产值变化 餐饮业总产值变化 中国食品工业与餐饮业整体上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10. 食品产业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我国食品产业的宏观特征 时间 食品 农业 比值 1978 年 472 1393 0.34/1 1993 年 3430 10995 0.31/1 2008 年 42000 34000 1.24/1 2010 年 5.5万亿 4.05万亿 1.36/1 2015 年 10-12 6-7 1.50/1 2020 年 16-18 8-9 2.00/1 说明:中国食品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美国目前已达到3.7/1

  11. 食品工业组成 • 1. 农副食品加工业:①谷物磨制;②饲料加工;③植物油加工;④制糖;⑤屠宰及肉类加工;⑥水产品加工;⑦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⑧其他农副食品加工 • 2. 食品制造业:①焙烤食品;②糖果巧克力及蜜饯;③方便食品;④液体乳及乳制品;⑤罐头制造;⑥调味品及发酵制品;⑦其他食品制造 • 3. 饮料制造业:①酒精制造;②酒的制造;③软饮料;④精制茶加工 • 4. 烟草制品业:①烟叶复烤;②卷烟制造;③其他烟草制品

  12. 我国食品产业的宏观特征 农副食品加工占57%

  13. 2006—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特征

  14. 2010年我国食品产业的宏观特征 •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97983亿元人民币,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2010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4641万吨,我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2010年陕西省国民生产总值10012亿元排16位,广东 45472.83亿元 ,江苏 40903亿元 ,山东 39416.2亿元 ,浙江 27100亿元 ,河南 2.2万亿,河北 20197.1亿元,上海 16872.42亿元,北京 13777.9亿元 ,天津 9108.83亿元 • 2010年农业总产值40497亿元 • 2010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已达5.5万亿元 • 2010年我国餐饮业总产值已达2万亿元 • 2010年我国食品添加剂销售额约720亿元

  15. 辽宁; 1425 河北: 1398 浙江: 1313 区域间 食品产 业比较 (2007) 中部(8省区) 总产值:8210.17 亿 总企业:7908 家 总从业:136.72 万人 人均值:60.05万元/人年 占比重:25.13 % 增长性:3.7 (8年)倍 东部(9省2市) 总产值:18340.81 亿 总企业:16093 家 总从业:281.4 万人 人均值:65.26万元/人年 占比重:56.15 % 增长性:4.4 (8年)倍 西部(12省区) 总产值:6115.03 亿 总企业:5040 家 总从业:96.59 万人 人均值:63.31万元/人年 占比重:18.72 % 增长性:4.1 (8年)倍 全国(2007年) 总产值:32665.76 亿 总企业:29041 家 总从业:514.3 万人 人均值:63.52万元/人年 增长性:4.2 (8年) 倍 前5个省 山东: 6784 21.0% 河南: 2785 8.5% 广东: 2356 7.2% 江苏: 2024 6.2% 四川: 1829 5.6% 区域间食品产业差异巨大

  16. 方 便 面:1/3.5 速冻水饺: 1/2 占国土面积:1.74% 占耕地面积: 6.24% 火 腿 肠: 1/2 饼 干: 1/4-5 占全国人口: 7.48% 占农业 GDP: 7.93% 餐桌子工程 99年山东的 经验与道路 占食品工业:8.00% 食品/农业: 1/1 占生产粮食:10.50% 占生产小麦:25.00% 延伸产业链 大粮仓 大厨房\大餐厅 河南省的发展思路:

  17. 疯狂的吃!!惊人的浪费!!!! 浪费:300万吨脂肪=1.3亿人1年的脂肪! 800万吨蛋白质=2.6亿人1年蛋白质!

  18. 结论和问题 •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 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社会条件不相适应矛盾:原始积累的血腥性;监管职能交叉及监管能力的缺失;消费者意识不成熟;法规标准不完善等。 • 监管目标:①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使不法商贩绳之以法,使守法经营者得到保护 。

  19. 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餐饮中存在的问题

  20.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 ①药物残留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②食品中微生物污染和生物毒素含量超标;③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掺杂使假。 • 其产生原因包括:①产地环境污染(大于70%的河流、湖泊被污染;1/6的耕地受重金属污染;65%的耕地为污水灌溉);②不当使用农业投入品;③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④农兽药生产经营管理不到位。

  21.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矛盾 • ⑴发展阶段的制约:①农业生产方面,有2.5亿小农户进行小规模生产;②食品加工经营方面,近45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主体中,10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约35万家,遍布城乡各处的路边摊点,流动摊贩不计其数;③食品消费方面,消费意识不成熟,企业多采取降成本、低价格销售策略。 • ⑵科技支撑的制约:①高水平的食品质量安全研究、监测、风险评估机构少;②检测技术、装备不能满足需要;③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科技含量不高;④人才匮乏。 • ⑶监管能力和政策的制约:①监管能力缺失;②职能分散交叉;③行业协会发育不完善;④监管成本高,很容易出现监管的漏洞和死角。 • ⑷立法和执法的制约:①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②现行法律威慑力不够;③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

  22. 中国食品安全(广义)问题的四个层面 6亿 体重超标 : 2.4亿 22.8%; 儿童肥胖 : 8.1% 肥胖症 : 60 00万 (城市12.3%) 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各: 1.6 亿 18.6% 糖尿病 : 30 00 万 2.6% D.吃健康的问题 Food nutrition 13亿+全球 C.吃安全的问题 Food safety 3---4亿 B.吃好的问题 Food Variety --Good dietary structure 3000万+2亿 A.吃饱的问题 Food security

  23. 安全、危害、风险的概念 安全:没有有害影响发生 危害:引起身体损害的能力 风险:某种危害出现的概率 饮用纯净水 纯净浓盐酸

  24. 2011年,双汇“瘦肉精”事件 2011年,甘肃“亚硝酸盐”投毒事件 2011年,上海“染色馒头”事件 2008年,“结石宝宝”事件 2006年,中国发生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和红心鸭蛋(苏丹红)事件 2005年,“孔雀石绿”毒浸鲜鱼事件 2004年,“大头娃娃” 事件 2003年,“毒火腿”事件 2001年,“陈陷月饼”事件 “毒豆芽”、“毒肉松”、“毒蜜饯”、“毒大米”、“毒馒头”、“毒茶叶”…… 国内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25. 2001年9月陈陷月饼曝光,南京冠生园2002年3月6日,申请宣告破产。2004年1月30日被拍卖,低至818万元。1918年创立,2000年月饼销量达到100万公斤,企业利润1000多万元,在月饼生产一项的投入只有100多万元。2001年9月陈陷月饼曝光,南京冠生园2002年3月6日,申请宣告破产。2004年1月30日被拍卖,低至818万元。1918年创立,2000年月饼销量达到100万公斤,企业利润1000多万元,在月饼生产一项的投入只有100多万元。 2004年3月底4月初,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婴儿共计12人,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的婴儿229人。 2004年5月, “龙口粉丝掺假” 加入了有致癌成分的碳酸氢铵化肥、氨水用于增白。该粉丝主要产地山东招远市一百多家粉丝厂因此关张停业。

  26. 1986年,英国、美国、加拿大、巴西和日本等国相继发生疯牛病事件1986年,英国、美国、加拿大、巴西和日本等国相继发生疯牛病事件 1990年,西班牙发生全球第一例瘦肉精受害事件 1996年,日本发生大肠杆菌O157:H7事件 1999年,比利时等国发生二恶英污染饲料事件 2000年,日本发生牛奶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事件 2001年,欧洲爆发口蹄疫 2006年,在美国发生“毒菠菜”事件 2006年,美国FDA紧急召回由美赞臣公司生产的婴幼儿人工配方奶粉,召回原因是该批产品中含有“金属颗粒”; 2006年,俄罗斯发生假酒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到912人,其中44人死亡 2009年,美国花生酱沙门氏细菌污染 国际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27. 国际组织 1996年,FAO发表《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提出:人人享有获取安全而富有营养食品的权利。 2000年,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将食品安全列为WHO的工作重点和优先解决的问题。 2002年,WHO发布了全球食品安全战略。 FAO和WHO联合举办全球食品安全论坛,呼吁各成员国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官方监控。 CAC为发展国际食品贸易和促进各国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标准依据和技术指导。

  28. WTO将CAC 、OIE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组织)所制定的法典和标准,作为仲裁国际贸易纠纷的依据。 ISO制定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IFOAM(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制定了有机食品标准。 CI(国际消费者联盟)等组织积极推动国际性和区域性食品安全活动。

  29. 美国的监管体制 总统食品安全委员会 负责制定联邦食品安全战略, 为总统提供决策咨询意见 ,,。 29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 生效日期:2009-06-01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食品安全法

  31. 食品安全管理机构 食药局 餐饮服务 食 品 安 全 委 员 会 工商总局 食品市场 质检总局 食品生产 卫生部 农业生产 农业部

  32. 法律惩处渎职和受贿部门官员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领导 因渎职和受贿罪 一审判处死刑

  33. 中国政府十分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07年4月23日下午举行的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他强调指出,实施农业标准化,保障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

  34. 食物链与管理机构 国务院 食品安全 委员会 食药局 发餐饮许可证 餐饮服务 质检总局 检验、进出口 卫生部 食品安全 综合协调 食品标准 食品市场 工商局 流通领域 发执照、流通许可证 食品生产 质检总局 生产许可证 农业生产 农业部 粗级农产品

  35. 我国的食品安全重大行动 食品安全放心工程 三绿工程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各种专项整治 食品安全的源头治理和专项整治工作 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 放心肉、放心菜 35 返回

  36. 食品添加剂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经济掺假 • 掺毒药

  37. 案例:我国乳品工业 • 回顾我国乳品工业的发展,我国许多行业人士认为我国的乳品工业折腾的太多,从2003年的大头娃娃到2008年的结石宝宝,再到2010年新的乳品标准,我国的乳品标准一直缺乏检验乳品经济掺假和掺毒药的指标,导致国人不敢相信国产乳制品。

  38. 经济掺假概念 • 在乳产品中掺入廉价的组分,也被称作经济掺假,通常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危害。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消费者有可能会对掺入绵羊乳或山羊乳的牛乳或乳清过敏。因此,大多数国家都已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条例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和规范公平的市场交易行为。比如我国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食品的包装标签必须能明确地告诉消费者产品的成分,对在食品标签上有欺骗性行为的生产者,将可以对其进行法律制裁。通常,乳及乳制品的掺假方式至少包括下面所列其中一类: • ⑴不符合法律要求的产品标准:特定乳产品(乳油、干酪、酸乳等)中最大/最低水分,非脂乳固体,脂肪含量地域差异。 • ⑵错误地在乳中掺入其他它乳成分或非乳成分,如:掺水,掺入其他它乳,掺入非乳蛋白,改变酪蛋白/乳清蛋白比率,在乳粉中加入乳油或乳清粉,在乳脂中加入植物油脂或动物脂肪,在液态乳中添加还原乳,添加不合标准的防腐剂。

  39. 案例:经济掺假 • 2006年我对一家乳饮料厂购买的奶粉进行检测,结果该奶粉不含任何酪蛋白,也就是不含任何天然牛奶,因为天然牛奶中80%左右的蛋白质是酪蛋白,也就是该奶粉是纯粹的假奶粉,该奶粉售价为350元/25公斤,即1.4万元/吨,而按国家标准鲜奶制作的奶粉原料成本就达1.8万元/吨。 • 市场上卖的40克/袋花椒粉售价为1.1元/袋,而天然纯花椒的售价为30元/公斤,原因是花椒粉中掺入了大量的玉米粉或方便面下脚料。 • 我遇到的一个生产猕猴桃干的老板诉说他生产的产品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根本没法生产出来,原因很简单,别人使用了非正常生产方法。 • 其他:假香油、假蜂蜜、假酱油、假牛肉、假红酒、假冒名牌食品、死猪拌剧毒农药腌制腊肉

  40. 美国掺假食品的案例 • 据美国FDA的调查,某些公司和个人利用掺假食品赚取了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这些早期事件促使了1938年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的诞生,该法案特别禁止经济掺假食品。 • 1922年,非法使用椰子油和棉籽氢化油替代可可脂和乳脂肪 • 1923年,掺了花生油的掺假橄榄油 • 1933年,将人工色素和脱脂奶粉掺入蛋黄粉制造假蛋黄粉 • 1938年,假西红柿酱主要由大量的水、淀粉和胭脂虫红组成 • 近年来,FDA对涉及制造和销售假冒食品的公司和个人一直在进行搜索和并定罪,这些食品包括橙汁、苹果汁、枫糖浆、蜂蜜、稀奶油、橄榄油和海产品等。 • 20世纪90年代,一家橙汁生产厂家在约20年期间骗取了消费者4500多万美元。另一家橙汁公司两年内通过用转化甜菜糖替代冷冻浓缩橙汁净赚了200万美元。还有一家橙汁生产商在被定罪和判刑前,用液体甜菜糖掺假浓缩橙汁使其盈利由第二年的零上升到了第十五年的5700万美元。

  41. 经济掺假的特点与危害 • 经济掺假商品成本低,和真实产品比较,价格低廉。 • 统观食品经济掺假问题,掺假的食品价格低廉,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导致一个老鼠害一锅汤,合法经营的真实食品无法销售。

  42. 掺毒药案例1:富马酸二甲酯 • 2002年我去一家麻辣条生产厂,他们生产的麻辣条3天全部发霉,后来我调查发现,麻辣条厂家普遍使用湖南岳阳生产的霉克星作为防腐剂,霉克星就是富马酸二甲酯,网络上宣传富马酸二甲酯加到面包中475天不发霉,我将我吃剩的某面包和比萨饼,每天喷水,保持湿润和空气裸露,结果一个月以上都没发霉和变质,我认为它们肯定掺了毒药。

  43. 掺毒药案例1:富马酸二甲酯 • 2008年10月法国报道,进口的中国皮沙发中存在一袋富马酸二甲酯防霉剂,因为会对人咽喉有危害作用,因此禁止这种皮沙发的销售。 • 欧委会要求各成员国保证不将含有生物杀灭剂富马酸二甲酯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上或销售该产品的法案。 • 富马酸二甲酯易引起皮炎和呼吸疾病。 • 渭南市惠丰化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用途:广泛用于饲料、粮食、果蔬、食品和轻工等方面;用于食品防腐剂及饲料防霉剂等 • 山东省临沂市春明化工有限公司:还用于食品、粮食、果蔬和纺织品等。性能优于目前常用的苯甲酸,山梨酸,双乙酸钠等防腐剂。

  44. 掺毒药案例1:富马酸二甲酯 • 苏州泰瑞格生物贸易有限公司:富马酸二甲酯的抗菌活性不受PH值的影响;并兼有杀虫活性,还具有触杀和熏蒸作用,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饲料、化妆品、鱼、肉、蔬菜、水果等防霉、防腐、防虫、保鲜。 • 武汉嘉凯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泛用于饲料、粮食、果蔬、食品和轻工等方面。 • 等等

  45. 掺毒药案例2:二氧化氯 • 比如纯净水回收的塑料桶一般都经过二氧化氯消毒清洗,一般很难最后将消毒剂清洗干净,结果开封后保质期只有7天的水,放置3个月都不变质。 • 我们国家到现在仍没有食品消毒剂和洗洁精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46. 掺毒药案例3:抗生素等污染的牛奶 • 我国对收购的生牛乳有和国外一样严格的标准规定,但是由于缺乏毒药的检测指标和方法,导致牛初乳、含抗生素的牛乳、打疫苗的牛乳、乳房炎产生的牛乳统统进入生乳中,这种乳不能用来生产酸奶,也就是微生物无法生长,但是我们人却要吃进去通过肝脏解毒。 • 2008年10月,国务院公布实施《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禁止销售、收购和加工尚在用药期和休药期内的奶畜产的、不符合健康标准或者未经检疫合格的奶畜产的以及其他不符合法规标准的生鲜乳,从源头上控制乳品中抗生素残留。 • 针对近期少数乳品企业宣称生产“无抗奶”,误导消费者,严重扰乱乳品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卫生部等六部门联合公告,严禁在乳品标签、标识和广告中宣传“无抗奶”等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并要求各乳品生产经营和餐饮企业应当停止“无抗奶”生产经营活动。要求自2009年6月30日起,各有关监管部门对此开始依法查处。

  47. 掺毒药案例3:抗生素等污染的牛奶 • 食品科技是一门需要广泛专业知识和科技实践的学问,不是闭门造车能够解决问题的,很多非食品背景的专家掌管食品标准和检验,脱离了实际,导致一吨婴幼儿奶粉的出厂检验费高达5000元之巨,但是这样检验合格的产品无法说明产品是否掺假和掺毒药,2004年我就开始研究酪蛋白的常规检测,并且两次申报国家自然基金,结果有的同行评审专家认为机理很明确,没必要资助,不研究如何有可靠的数据和机理,现在我已能准确判断牛奶中是否存在非奶源蛋白掺假。 • 2011年4月,榆林市发生一起蒙牛学生奶集体中毒事件,事后执法检验机构按国家标准检验该产品为合格品,就是因为缺乏毒药的检测手段,将该奶裸露在恒温箱中培养,如果空气中落入的微生物不能导致变质现象,就可初步判断该奶中含有毒药。

  48. 掺毒药案例4:亚硝酸盐等 • 凡是降低人体抵抗力的添加物都是毒药,亚硝酸盐只准按标准少量使用于肉制品中,我国准许的最大使用量低于国际和美国标准,但不法商贩却将亚硝酸盐加到酱菜池中用于防霉花,磷酸盐已被大量用于乳制品、肉制品、面制品和饮料中,用作品质改良剂,导致人体缺钙,许多青少年踢球时发生骨折,都是与食品中大量使用磷酸盐有关,磷酸盐本身毒性很低,但是它会降低人体抵抗力,二氧化氯、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亦然。其他非法使用的甲醛、苏丹红、瘦肉精、化工染料等本身都是毒药。

  49. 结论及建议 • 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 •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确保食品的真实性是今后食品监管的重点。 • 对于关系日常膳食的产品,应标明关键配料的比例。 • 尽快完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彻底解决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法问题。

  50. 结论及建议 • 建议国家食安委成立一支食品安全整治行动特别小组,专门查处食品生产环节中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重典严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全国食品安全监管树立榜样。 • 对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奖罚分明的政策。我国现在的监管政策,将企业的违法行为与监管领导的乌纱帽紧密联系起来,本意是好的,但是为了保住乌纱帽,地方各级监管机构存在着得过且过,严防在本地区出现食品安全事故,而不是主动发现不安全问题,及时处理,造成担心大于承担应有的监管责任。只有对那些敢于认真监管并发现问题的同志实施奖励,才能树立良好的监管氛围,使监管的法眼永远放射光芒,按照监管机构的人力资源优势,是不可能存在监管死角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