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likes | 835 Views
器乐(古筝). 一 古筝概述. 教学内容: 古筝概述 课时: 4 能力目标 : 熟悉 D大调音阶 知识目标 : 1. 了解 古筝 的结构 ,性能 2.了解古筝各部分名称 3.初步掌握古筝的演奏姿势 4. 古筝调律. 古筝简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筝是我国最古老最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之一,它既擅长表达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筝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所以人们常常称之为“古筝”。. 筝的流派.
E N D
一古筝概述 • 教学内容:古筝概述 • 课时:4 • 能力目标 :熟悉 D大调音阶 • 知识目标 :1.了解古筝的结构,性能 • 2.了解古筝各部分名称 • 3.初步掌握古筝的演奏姿势 • 4.古筝调律
古筝简介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 筝是我国最古老最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之一,它既擅长表达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筝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所以人们常常称之为“古筝”。
筝的流派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古筝也随着东渐南移,并在当地的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的结合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风格和流派。 筝的流派有河南筝(中州筝)、山东筝(齐鲁筝) 、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杭筝或武林筝)、陕西筝等主要筝的流派。 还有少数民族中朝鲜族的迦耶琴、蒙古的牙托克(蒙古筝),日本的筝则是唐朝传至日本的中国筝沿袭下来的,至今仍保持许多唐筝的特点。
筝的种类 • 筝的种类按不同时而有所区别,但主要以体积的大小以及弦数的多少加以区分。大体分为十二弦筝、十三弦筝、十六弦筝等。现代有二十一弦、二十三弦、二十五弦或更多弦的筝,其中以二十一弦筝的运用最为普遍。 • 二:师生讨论
筝的定弦 三: 筝的定弦 老师讲解:D大调音阶,在D调的定弦中,有色弦(红色或绿色)的音高通常为440—442音分,称为标准音,是首调的五音, 四:学生练习
古筝的演奏姿势 五:正确的演奏姿势 1.身体放松 2双手同步 3.弹奏时身体前俯后仰 4.老师示范 5.学生练习 六:布置作业
古筝调律 • 一:教师讲解并示范 • 二:学生练习
二右手指法 • 教学内容:右手指法 • 课时:6 • 能力目标 :1.勾,抹,托的技巧 • 2.托,劈的技巧 • 3.大撮,小撮的技巧 • 4.花指与刮奏技巧 • 知识目标:D大调音阶
教学过程 • 1师生问好 • 2检查作业 • 3学习右手指法,老师讲解并示范 • 4学生练习 • 5师生交流 • 6布置课外作业 • 7老师小结
三左手指法 • 教学内容:左手指法 • 课时:6 • 能力目标 :1.上滑音的技巧 • 2.下滑音技巧 • 3.变音的技巧 • 4.按音的技巧 • 5.上下回滑音的技巧 • 6.颤音的技巧 • 知识目标 :D大调音阶
教学过程 • 1师生问好 • 2检查作业 • 3学习左手指法,老师讲解并示范 • 4学生练习 • 5师生交流 • 6布置课外作业 • 7老师小结
四琶音和遥指 • 教学内容:琶音和遥指 • 课时:4 • 能力目标 :1琶音 • 2遥指 • 知识目标 :D大调音阶
教学过程 • 1师生问好 • 2检查作业 • 3学习左手指法,老师讲解并示范 • 4学生练习 • 5师生交流讨论优缺点 • 6布置课外作业 • 7老师小结
五双手配合 • 教学内容:双手配合 • 课时:4 • 能力目标:1.左右手轮抹技巧 • 2.大撮双手配合技巧 • 3.小撮双手配合技巧 • 知识目标:D大调音阶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 2检查作业 • 3学习左手指法,老师讲解并示范 • 4学生练习 • 5师生交流 • 6布置课外作业 • 7老师小结
六1-4级儿童筝曲 • 教学内容:1-4级儿童筝曲 • 课时:12 • 能力目标:《小星星》 • 《在北京的金山上》 • 《劳动最光荣》《挤牛奶》 • 《春苗》 《渔舟唱晚》 • 知识目标 : D大调音阶
六(1) • 教学过程: • 一 告知并导入新课《小星星》这首乐曲由法国儿童歌曲改编的。歌曲中的“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芒,好像许多小眼睛”充分的表现了小孩子的天真童趣。乐曲中欢乐轻快地节奏和优美动听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童年时的怀念。
分析乐谱 1;看乐谱 2:分析乐谱 3:学生讨论并和老师交流 4:教师总结:这首歌曲里面的“4”就是十二平均律里面的“4”,所以练习的时候不要加音腔,一定要稳定音,左手按住弦,不要颤,也不滑上滑下。
演奏方法学习 • 1.学生讨论乐曲的演奏方法 • 2.教师总结: • 古筝曲《小星星》这首歌曲弹奏的时候要注意里面的“4”练习的时候不要加音腔,一定要稳定音,左手按住弦,别颤,也不要滑。同时要把大撮弹好。
3.教师示范并讲解第一段: 1)在乐曲的第一段中主要是注意按“4”音的准确性和控制好乐曲的速度,就像是在用歌声深情地把内心对童年的乐趣娓娓道来.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4.教师示范并讲解第二段: 1)在第二段中,我们重复第一段的旋律,不过我们第一段中的勾托指法改为小撮。而在弹奏第二段的小撮时候,就更要注意“4”的按音准确性。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5.教师示范并讲解第三段:第三段恢复到原歌曲的主旋律,不过因为是最后一段,我们用大撮把歌曲推向高潮。5.教师示范并讲解第三段:第三段恢复到原歌曲的主旋律,不过因为是最后一段,我们用大撮把歌曲推向高潮。 1)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作品展示 • 1.教师演奏 • 2.学生演奏 • 3.讨论优缺点 • 4.布置练习作业并结束新课
六(2) • 教学内容:弹奏《在北京的金山上》 • 课时:2 • 能力目标 :能弹奏《在北京的金山上》 • 知识目标 :1.基本的演奏方法 • 2.右手配合快速弹奏 • 3.右手的勾、托、劈、抹
教学过程 • 一、告知并导入新课《在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西藏民歌改编而来的。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a小调作品。该曲的创作风格是赞歌。 这是一首根据藏族民歌改编的一首古筝独奏小品。此曲旋律优美,易于唱诵,其五声音阶的级进式发展变化与古筝五声音阶的弦序排列十分吻合,因此,
该曲对初学者来说较易上手。另外,乐曲的节奏也较为简单平稳,主要以八分音符为主,甚少变化。再者,指法编排也相对比较规整,只有托、抹、勾(即大指、食指、中指)三指组合形式。作为启蒙筝曲,《北京的金山上》为初学者走进古筝音乐世界开启了一扇便捷之门。这首古筝小品原本是一首影响广泛的藏族民歌,因此除了在演奏技法上要有所要求外,还应在音乐表达上保持她的歌唱性。该曲对初学者来说较易上手。另外,乐曲的节奏也较为简单平稳,主要以八分音符为主,甚少变化。再者,指法编排也相对比较规整,只有托、抹、勾(即大指、食指、中指)三指组合形式。作为启蒙筝曲,《北京的金山上》为初学者走进古筝音乐世界开启了一扇便捷之门。这首古筝小品原本是一首影响广泛的藏族民歌,因此除了在演奏技法上要有所要求外,还应在音乐表达上保持她的歌唱性。
此曲句法十分规整,每6小节为一乐句,句尾要轻奏,以便突出音乐气息的变化。乐曲中典型的藏族风格的节奏要处理的跳跃活泼,使其具有鲜明的舞蹈特点。乐段结束时的音型弹奏时要富有弹性,发音要象跳藏族特有的“踢踏舞”般结实有力,表现出一种自信、豪迈以及藏族同胞心向北京的喜悦心情。此曲句法十分规整,每6小节为一乐句,句尾要轻奏,以便突出音乐气息的变化。乐曲中典型的藏族风格的节奏要处理的跳跃活泼,使其具有鲜明的舞蹈特点。乐段结束时的音型弹奏时要富有弹性,发音要象跳藏族特有的“踢踏舞”般结实有力,表现出一种自信、豪迈以及藏族同胞心向北京的喜悦心情。
乐谱分析 1:看乐谱 2:分析乐谱 3:学生讨论并和老师交流 4:教师总结
演奏方法学习 • 1.学生讨论乐曲的演奏方法 • 2.教师总结: • 古筝曲《在北京的金山上》中采用的演奏手法在整个曲目中主要分为“大撮”、“抹托”、“连托”。
3.教师示范并讲解第一段 (1) 乐曲刚开始就是一个八度和声音程,弹奏时需要我们的大指和中指同时向手心方向弹奏发音,才能达到这一效果。古筝演奏术语里把这一多指组合指法称之为“大撮”。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4.教师示范并讲解第二段: 1)整个乐曲中主要有古筝弹奏中另外一个常用的指法组合“抹托”,在乐曲第一小节第二拍上就出现了。这里大二度上行级进的两个音,乐谱上设计是用食指和大指先后弹出的(传统古筝指法符号表里把大指向身外方向弹奏的指法称作“托”,把食指、中指、名指向身内方向弹奏的指法分别叫做“抹”、“勾”、“打”,这些都属于单指形式),
这种指法连接在古筝的演奏中十分常见。此手法在弹奏中要注意大指的弹出方向,不宜径直向手心发力,而是向斜前方弹出,弹弦得音后大指指尖落在食指外侧,这样就能保证大指义甲相对正面触弦,另外也不影响其他手指的快速连接。这种指法连接在古筝的演奏中十分常见。此手法在弹奏中要注意大指的弹出方向,不宜径直向手心发力,而是向斜前方弹出,弹弦得音后大指指尖落在食指外侧,这样就能保证大指义甲相对正面触弦,另外也不影响其他手指的快速连接。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5.教师示范并讲解第三段:乐曲第4小节弱拍上下行级进的三个音,采用了大指连弹的指法,古筝术语称之为“连托”,意指大指利用惯性以贴弦奏法顺序向低音方向弹出。这一手法看似简单,其实并不易掌握,因为重心向一方倾斜,5.教师示范并讲解第三段:乐曲第4小节弱拍上下行级进的三个音,采用了大指连弹的指法,古筝术语称之为“连托”,意指大指利用惯性以贴弦奏法顺序向低音方向弹出。这一手法看似简单,其实并不易掌握,因为重心向一方倾斜,
很容易造成速度的不平均,从而破坏了节奏的平稳。建议初学者在使用这一技巧时采用传统的“扎桩”手型,即名指或小指在大指弹奏的同时放置在筝首的岳山上,使大指得到相反方向力的支撑,这一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很容易造成速度的不平均,从而破坏了节奏的平稳。建议初学者在使用这一技巧时采用传统的“扎桩”手型,即名指或小指在大指弹奏的同时放置在筝首的岳山上,使大指得到相反方向力的支撑,这一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1)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作品展示 • 1.教师演奏 • 2.学生演奏 • 3.讨论优缺点 • 4.布置练习作业并结束新课
六(3) • 教学内容:弹奏《劳动最光荣》 • 课时:2 • 能力目标 :能弹奏《劳动最光荣》 • 知识目标 :1.基本的演奏方法 • 2.双手配合快速弹奏 • 3.右手的琶音、点指 • 4.左手的按音
教学过程 • 一、告知并导入新课 • 《劳动最光荣》这首乐曲由动画片《小猫钓鱼》中的主题音乐,黄准的曲子,史兆元改编的。乐曲中欢乐轻快跳跃地节奏和优美动听的旋律表达了动画片的小猫钓鱼是得愉快心情。
乐谱分析 1;看乐谱 2:分析乐谱 3:学生讨论并和老师交流 4:教师总结:引子用琶音奏出,突出了河流的水波荡漾,采取的原歌曲的基本旋律,歌唱性很强,优美动听,上滑音和下滑音的运用更加强了水波荡漾的欢愉之情。第一段是原歌曲旋律的一个变奏,运用了左右手的快速指法搭配和双手的琶音组合,第二段运用了大撮和刮奏以及点指使乐曲达到了高潮。
演奏方法学习 • 1.学生讨论乐曲的演奏方法 • 2.教师总结: • 古筝曲《劳动最光荣》中采用的演奏手法在整个曲目中主要分为三块,第一块是运用左手揉、吟、滑、按的技法来表现乐曲柔美的旋律,这一块在乐曲中首尾相应演奏两边;第二块就是右手的快速点指部分;第三块则运用如流水般的双手交替下行琶音来表现乐曲动听的旋律。
3.教师示范并讲解第一段: 1)在乐曲的前奏中主要是注意按滑音的准确性和控制好乐曲的速度,就像是在用歌声深情地把内心对劳动的光荣一一道来.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4.教师示范并讲解A段: 1)整个乐曲中主要有两个难点,也就是A段的双手配合快速弹奏及琶音部分。下面分别就这两块的演奏要领进行一下讲解:双手配合快速弹奏部分。在练习《劳动最光荣》双手配合弹奏之前最好先练习一下有关双手配合的练习曲,待手指活动开之后,再弹奏曲子中的部分。在左右手配合弹奏的同时,要注意掌握好每个手的力度,突出乐曲的主旋律 , 左手为伴奏音时力度要稍次于右手 。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5.教师示范并讲解B段:B段恢复到原歌曲的主旋律,在B段的后面分别加入了点指和刮奏把乐曲推向高潮。 1)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作品展示 • 1.教师演奏 • 2.学生演奏 • 3.讨论优缺点 • 4.布置练习作业并结束新课
六(4) • 教学内容:弹奏《挤牛奶》 • 课时:2 • 能力目标 :能弹奏《挤牛奶》 • 知识目标 :1.基本的演奏方法 • 2.双手配合快速弹奏 • 3.右手的勾、托、抹 • 4.右手的刮奏和小撮 • 5.左手的颤音和按音
教学过程 • 一、告知并导入新课 • 《挤牛奶》这首乐曲是著名古筝演奏家、作曲家张燕老师根据电影《草原儿女》的插曲改编而成,曲调欢快,并富于歌唱性。乐曲运用对主题音乐的变奏来表现草原儿女活泼欢快的情绪,表达了人们对劳动的热爱以及劳动给人们所带来的愉悦心情。
乐谱分析 1:看乐谱 2:分析乐谱 3:学生讨论并和老师交流 4:教师总结:A段悠扬,描写草原景色,宽阔,优美,速度慢。B段草原动态,奔跑的马儿,速度中。C段挤牛奶场景,很幸福很开心,速度快。
演奏方法学习 • 1.学生讨论乐曲的演奏方法 • 2.教师总结: • 古筝曲《挤牛奶》乐曲中基本掌握四点、倚音技法,初步掌握双手轮抹技法。
3.教师示范并讲解A段: 1)在乐曲的第一段中主要是注意按滑音的准确性和控制好乐曲的速度,就像是在用歌声深情地把对生活的热爱的诉说.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