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6

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高中物理必修 Ⅰ 教学指导意见解读. 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吕华荣. 2007 年 7 月. 物理课改理念方面. 一、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 二、注重对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 三、重视科学史的教育功能. 四、提倡教学方式 和学习方式 多样化.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教学课时不足的问题. 2 、教学难易把握的问题. 3 、 教学方式改进的问题. 4 、开发教学资源的问题. “ 前言”和“绪论”. 一、“前言”的意义. 《 走进物理课堂之前 》. ※ 紫珠提出了一个“科学问题”

kelly-moody
Download Presentation

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中物理必修Ⅰ教学指导意见解读 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吕华荣 2007年7月

  2. 物理课改理念方面 一、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 二、注重对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 三、重视科学史的教育功能 四、提倡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多样化

  3.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课时不足的问题 2、教学难易把握的问题 3、教学方式改进的问题 4、开发教学资源的问题

  4. “前言”和“绪论” 一、“前言”的意义 《走进物理课堂之前》 ※紫珠提出了一个“科学问题” ※黑柱、白胖、红孩分别提出“猜想”或“假说”;蓝仔提出了实验改进建议 ※猜想有争议,实验又未成功。请教老师。 ※师生交流、讨论 ※观察实验数据,分析与论证 ※结论及意义

  5. 二、“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五个栏目: “物理学”、“物理学与其他科学技术”、“物理学与社会进步”、 “物理学与思维观念”、“物理学的未来”。 “物理学的未来”以汤姆孙“新春献词”和德布罗意“物理学的未来”为线索,展示科学永远是一部未谱写完毕的交响曲。同时以众多事例表明“重大的科学发现,大多数是年轻人做出来的”。“绪论”以“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同学们,努力啊作为结束。

  6. 新、旧教材的对比

  7. 一、章节结构的对比

  8. 二、栏目、编写形式对比

  9. 三、总体感觉 (一)结构方面(结构和思路作了合理的调整) ⑴ 运动学提到静力学前面··· ⑵ 将原来运动学一分为二

  10. (二)内容方面 (与原教材大体相同.注重基础性、连贯性、探究性和实践性)

  11. 章节教材分析

  12.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课程标准内容 1.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 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13. 二、各节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第一章集中了几个概念,主要是运动学的基本 概念,未涉及规律。

  14. 第1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5. 一、怎样对物体进行简化 ——质点 1、强调一般性的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模型 旧教材:强调质点的定义和判定。 新教材: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合理简化,建立模型。 2、从质点教学上来说没有本质区别,但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创设问题情景,展示研究的科学思维过程,来建立质点概念。

  16. 据报道,“神舟” 5号飞船载人舱长7.4m,直径2.8m,用长58m、重达480t的“长征”2号火箭发射。升空后,显示在指挥部荧光屏上的仅是一个小小的光点。科学家研究它在空中的位置、离开地面的高度、飞行的速度、运动轨道等问题时,可以把它简化成一个有质量的点吗? 乒乓球小而轻,直径仅4cm,质量约2.7g,运动员研究各种旋转球的打法时,要关注球的受力部位和受力方向对旋转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可否把它简化为一个点? 质点教学案例

  17. 二、理解参考系和坐标系 没有参考系,无法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没有坐标系,无法定量地描述和研究物体的运动

  18. 第2节 时间和位移

  19. 三、怎样描述物体位置变化 ——位移 ① 质点①在t1时刻在A点,坐标x1=10 m, 质点①在t2时刻在B点,坐标x2=30 m 质点的位移是有向线段AB,线段的长度20 m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Δx=x2-x1=20 m,Δx的绝对值表示位移AB的大小,Δx为正值表示位移AB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同。

  20. ③ ② 为了加深对位置和位移的理解,我们还可考虑设置下列问题: 1、质点②t1时刻在C点,t2时刻在D点; 2、质点③t1时刻在E点,t2时刻在F点; 3、质点④t1时刻在G点,t2时刻在H点; Δx = x2 - x1

  21. 四、怎样进行矢量教学 (教学不宜一步到位) (1) 位移:指出它叫做矢量----大小、方向。 (2)思考与讨论: 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中发,向北走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 ……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此时还不要求得出这个法则,但要思考。)

  22. (3)实验: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总结力的合成分解的法则 (4)给出矢量的定义强调两点: 有方向 平行四边形定则

  23. (5)说一说 一个物体的速度 v1 在一小段时间内发生了变化,变成了v2,你能根据 v1、v2,按照三角形定则找出变化量 v 吗? 为后面向心加速度的学习“搭台阶”

  24. (6)矢量概念的进一步运用

  25.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26. 五、怎样理解“变”与“不变”的思想(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教学)五、怎样理解“变”与“不变”的思想(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教学) 极限思想的渗透 极限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方法、一种观念。 要让学生掌握用这种思想去分析问题方法 。

  27. 第4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28. 六、用图象表示v—t关系 实验目的:要求学生通过教科书和阅读“说明卡”观察仪器,掌握使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时间和位移的技能,并运用这一技能测定平均速度,画出v-t图象。了解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29. 第5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30. 七、加速度的引入 加速度是力学中重要的概念,但它的引入始终是一个难点。 教科书作了如下安排: 教材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还展示飞机的起飞过程,要求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了解“速度快”“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的含义不同,又在旁批中指出“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在此基础上再说明平均加速度的意义,进而说明瞬时加速度。对重要的v-t图象,教材又设置一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通过v-t图象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和对图象的理解。

  31. 引入一:利用教材描述的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加速情况的比较,组织同学思考、讨论,要求学生明确: 1、汽车的加速性能是反映汽车质量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 2、汽车的制动距离也是反映汽车性能的一项指标; 3、研究速度变化快慢是有意义的; 4、需要引入一个物理量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32. 引入二:儿童(女)身高随年龄变化表

  33. 引入三:变化的大小与变化的快慢 表Ⅰ:绍兴人均支配收入(单位:万元) 表Ⅱ:绍兴Ⅱ类地段房价(单位:元/平方米)

  34. 引入四:交通工具速度变化的大小与变化的快慢引入四:交通工具速度变化的大小与变化的快慢 一架飞机以200m/s的速度匀速飞行;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经过60s,速度达到15m/s;一位运动员从静止开始经过1s,速度达到8m/s,问: (1)谁的速度变化大? (2)谁的速度变化快?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能否用速度变化的大小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建议学生列表分析

  35. 以上三个问题让学生课前自主探究,上课时老师提问并讲述;紧接着我们又引出以下几个问题(根据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整理得到)

  36. 教学建议 一、课时建议

  37. 二、教法建议 1、加强对这些概念的比较,使学生在认识相近概念的共同性、差异性和相互联系中,达到对每个概念的透彻理解。 2、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参照物、路程、时间、速度、平均速度等概念,所以,本章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又要根据高、初中知识之间的差异,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提高和拓展。 3、本章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是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进行的第一个分组实验,由于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上没有实验误差方面的内容,高中物理实验相对于初中实验要求上有较大的提高。所以,实验之前可以安排1课时,对学生进行实验常识的教育,如实验对物理学研究和物理学习的意义;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误差和有效数字,等等。

  38. 4、为了理解打点计时器的功能和作用,教师可参考教科书27页的“自制模拟打点计时器”内容,在课堂中组织学生活动,将活动与问题思考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体验,领悟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建议活动由两个学生合作进行,一个学生拉纸带,另一个学生用铅笔打点(角色应互换),为了使打点不受到干扰,可让打点的学生闭上眼睛。4、为了理解打点计时器的功能和作用,教师可参考教科书27页的“自制模拟打点计时器”内容,在课堂中组织学生活动,将活动与问题思考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体验,领悟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建议活动由两个学生合作进行,一个学生拉纸带,另一个学生用铅笔打点(角色应互换),为了使打点不受到干扰,可让打点的学生闭上眼睛。

  39. 5、本章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教育的因素,如以质点为代表的理想化方法、以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为代表的近似方法、以比值定义法为代表的数学方法、以平均速度为代表的等效代替方法,等等。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适用条件,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但由于学生刚刚学习高中物理,他们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对科学方法也有一个从体验到认识,再到运用,以及逐步积累、逐渐深化的过程,所以,在本章教学中不宜提出过高的要求。比如质点、匀速直线运动等都是理想化模型,但理想化模型方法的教育应当重点放在质点概念的教学上。5、本章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教育的因素,如以质点为代表的理想化方法、以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为代表的近似方法、以比值定义法为代表的数学方法、以平均速度为代表的等效代替方法,等等。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适用条件,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但由于学生刚刚学习高中物理,他们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对科学方法也有一个从体验到认识,再到运用,以及逐步积累、逐渐深化的过程,所以,在本章教学中不宜提出过高的要求。比如质点、匀速直线运动等都是理想化模型,但理想化模型方法的教育应当重点放在质点概念的教学上。

  40.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 、课程标准内容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能用公式和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41. 二、各节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第一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2.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43. 探究实验

  44. 教材的思路如下: 通过实验忠实记录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时,时间与对应的速度的数据 ↓ 作出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 发现存在着这样一种运动,它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 发现直线v-t图象所代表的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给出匀变速运动的定义 ↓ 通过图象一般性地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出v=v0 + at

  45. 与现行教材讲法不同。是否过于烦琐?区别在于实际上是看问题出发点的差别。如果眼睛只盯着知识的掌握,那么,从加速度的定义a= (v-v0)/t 出发,经过简单的代数式变形,马上就可以得到v=v0+at,于是就能用来解题了。 这段教材虽然不与人类对此问题的认识过程完全一致,但对于作为个体的人,它却是一个学习、认识科学规律的好例子。它强化了从实验得出规律的一般性过程,练习了用图象分析问题的通用方法,逻辑线索清晰。它在价值观及科学过程、科学方法上的教育价值高于现行课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