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815 Views
第四章 瓶装饮用水加工技术. www.cjlu.edu.cn.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瓶装水的定义. 瓶装水是指密封于塑料瓶、玻璃瓶或者其他容器中的不含任何添加剂可直接饮用的水。 瓶装饮用水主要包括矿泉水和纯净水。 矿泉水包括天然矿泉水和人工矿泉水; 纯净水包括超纯水、蒸馏水、太空水等。矿泉水和纯水取自不同的水源,生产工艺有很大的区别,其特性和用途也各不相同。. 中国计量学院. 第一节 纯净水生产技术. 一、纯净水种类及用途
E N D
第四章瓶装饮用水加工技术 www.cjlu.edu.cn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瓶装水的定义 瓶装水是指密封于塑料瓶、玻璃瓶或者其他容器中的不含任何添加剂可直接饮用的水。 瓶装饮用水主要包括矿泉水和纯净水。 矿泉水包括天然矿泉水和人工矿泉水; 纯净水包括超纯水、蒸馏水、太空水等。矿泉水和纯水取自不同的水源,生产工艺有很大的区别,其特性和用途也各不相同。 中国计量学院
第一节 纯净水生产技术 一、纯净水种类及用途 纯水是从原水(自来水等)进行深处理,部分或完全去除无机离子、有机物微粒子(包括微生物)等杂质的水。可以说纯水是高度精制的水,是几乎不存在杂质、离子和细菌,完全由水分子组成的一种无色无味的水。 制造纯水的重要指标是电阻率(MΩ.cm)或电导率(S/cm)(电阻率与电导率互为倒数)。 电阻率与水中无机离子有关,电阻率越大,水中的无机离子量越少,水的纯度越高。 中国计量学院
食品要素 工业用超纯水 加工用纯水 纯净水 瓶装饮用水 中国计量学院
食品的定义 (一)工业用超纯水 指在25℃时电阻率一般15~18MΩ.cm(电导率67~56S/cm)的纯净水。 应用:其主要应用在生物、化学化工、冶金、宇航、电力等领域,但其对水质纯度要求相当高,所以一般应用最普遍的还是电子工业,主要是半导体工业中的氧化、扩散、沉积清洗和阻尼清除等。 (二)加工过程用纯水 电阻率一般在0.5~10MΩ.cm(电导率2000~100S/cm)的纯净水。 应用:主要用于饮料和食品制造、制药、医院以及发电站。饮料工业用纯水主要用于工艺过程、配料、茶饮料的浸出,以及实验器具的洗涤、化学分析等。 中国计量学院
(三)瓶装饮用水 • 瓶用纯净水是指水经净化、软化或蒸馏、消毒、灌装等工艺,除去水中有机和无机的杂质,供直接饮用的纯水。在纯净水生产过程中,原水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料,净化、软化或蒸馏可采用机械过滤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的密封于容器中,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的水。 • 瓶装饮用水主要包括纯水、太空水、蒸馏水等。一般用反渗透处理的水称纯水,用微滤或超滤处理的水称为纯净水,蒸馏取得的水为蒸馏水,太空水是一种比蒸馏水更纯净的饮用水。
二、纯净水生产工艺技术 • (一)工艺流程 • 1、一般纯净水工艺流程 • 原水→机械过滤→活性炭过滤→电渗析→ • 反渗透→超滤→臭氧灭菌→灌装→质检→成品 2、超纯水工艺流程 • 原水→砂滤→碳滤→精滤→超滤→反渗透→离子交换→脱气→离子交换→灭菌→灌装→检验成品
3、太空水工艺流程 • 原水→多介质过滤→活性炭过滤→精滤→反渗透→混合离子交换→臭氧灭菌→微孔过滤→灌装→质检→包装→成品 • 4、蒸馏水工艺流程 • 原水→多介质过滤→活性炭过滤→离子交换→蒸汽压缩蒸馏→臭氧灭菌→灌装→质检→包装成品
(二)关键控制点 • 1、预处理 • 预处理的目的主要是降低原水的色泽和混浊度。一般采用机械过滤或砂滤棒过滤作为初滤,在进行微孔过滤。 • (1)初滤 • ①机械过滤:机械过滤设备通常分为重力式和压力式两种,在纯净水制备中,常采用压力式机械过滤,使水通过细小的粒状滤料层,从而降低水的色度和浑浊度。 • ②砂滤体过滤:纯净水处理水量较小,且原水水质较好.一般多采用砂滤棒过滤。原水通过粒状滤料层时,其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被截留在孔隙中和介质表面上。
(2)微孔过滤 • 微滤是一种精密过滤,可滤去水中0.1~10μm的微粒。如部分病毒、细菌、胶体等。传统的蜂房式过滤器过滤效果高,但其所使用的滤芯易堵塞,清洗较困难。因此,现在多采用PE过滤器进行过滤。 • (3)活性炭吸附 • 碳过滤能有效地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余氯,并能有效地去除水中一些金属粒子,一般可将水中90%以上有机物除去。活性炭过滤器的结构与压力过滤器相似,只是将滤料由砂变成颗粒状活性炭。
2、除盐 • 通过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蒸馏等方法完成除盐操作,去除水中的盐分,从而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 3、超滤 • 目前用于纯净水超滤的膜主要是一种由高分子材料经特殊加工制成的中空纤维聚砜膜(Ps),该膜呈中空毛细管状,管壁有无数微孔,原水在一定的压力下通过膜,其中纯水和小分子物质可透过膜,高分子物质及胶体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表面,被循环的原液冲走形成浓缩液,从而达到了物质的分离、浓缩和提纯的目的。
4、消毒 • 消毒主要是用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等方法进行处理,以达到水质微生物指标的要求。 • (三)纯净水加工中的注意事项 • (1)砂滤棒过滤 砂滤棒使用时要注意及时清洗或更换。 • 将砂滤棒放在水盆内,用水砂纸轻轻摩擦砂滤棒外壁,当砂滤棒恢复原来的色泽时,即可再次使用。用到一定时间以后,可更换新棒。 • 用砂滤棒可以除去水中的微生物,但需注意使用前、清洗后及安装时,要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2)微孔过滤 使用PE过滤管过滤器时,当其过滤管上的污垢增多,滤阻增大时,可利用压缩空气反吹或清水反冲洗的方法清洗过滤管。 • (3)活性炭过滤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与水温、水质及与水接触时间等有一定关系。
2、去除盐类物质 • (1)离子交换法的注意事项 • ①应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正确选择离子交换树脂,所选的树脂应具有容量大、强度高等性质特点。 • ②当离子交换树脂发生破损时,其中的粉末或有机胺类杂质会释放出来,这些物质对人体有害,可使用具有高效吸附能力的碳纤维过滤器将水中的树脂粉末和其他杂质除去。 • ③新的离子交换树脂需经转型后才能正常使用。
(2)反渗透法的注意事项 • ①杀菌 对膜的杀菌效果以蒸汽杀菌最好,其次是药剂和95℃以下的热水。目前一般用药剂对系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杀菌,药剂杀菌后需要充分清洗。一但清洗不充分,将对管路材料、离子交换树脂,进而对半导体芯片产生影响,因此药剂杀菌不是最佳选择。目前已开发可用热水或蒸汽杀菌的超滤组件,但现在的反渗透组件尚不能进行热力杀菌。 • ②经济性 超滤膜的操作压力0.1~0.2MPa,纯水器后无需加压泵。反渗透最低操作压力1.0~1.5MPa,需增加高压泵,反渗透操作成本高。
(3)电渗析的注意事项 • ①为了提高水净化效果,电渗析后需使用孔径为0.001~0.01μm的微孔过滤器进行超滤,以去除水中的细小杂质和有机物等,而后经紫外线杀菌即可。 • ②电渗析器运行中,浓水室一侧的阳膜和阴膜上会产生沉淀结垢现象。可定期用浓度为2%的盐酸或0.1mol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洗涤,也可定期倒换阴阳极去除沉淀结垢。
3、超滤 • 若原水中含有大分子物质,则超滤时会影响小分子物质在膜中的透过率,因此应在除盐作业后进行超滤,以保证超滤膜的透过率。 • 4、灭菌 • 紫外线对于含杂质多、颜色深、浊度大的水穿透能力稍差,因此应在超滤后灌装前,利用紫外线辐射灭菌,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 臭氧灭菌后,应立即进行灌装。因为经灭菌后水中含有残留的臭氧,不仅对灌装中使用的瓶盖等起到杀菌作用,而且带入产品中可抑制细菌及其芽孢的生长繁殖,保证产品的质量。
三、瓶装纯净水主要质量指标 • 饮用纯水甘醇爽口,风味与一般饮用水不同,感官要求和理化指标等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GB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标准》和卫生部发布的GB17324-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见表4-4。
第二节 矿泉水生产技术 • 一、矿泉水概述 • 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动涌出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水源地直径10km内不可以有水质污染源存在,包括有机、无机和毒性物质在内,矿泉水的水质、水量必须稳定,且经过10年以上的不断检验,矿物质含量大致不变。常见的矿泉水饮料主要分为两种:天然饮料矿泉水和人工矿化矿泉水。
(一)矿泉水的生理作用 • 矿泉水含有丰富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本身不含任何热量,是一个理想的矿物质补充源。矿泉水中的某些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还有疗效和保健作用。矿泉水中的钾、钠、钙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重碳酸盐对促进胃肠道疾患的康复有良好的效果;偏硅酸有助于骨的钙化,促进生长发育;硅还能保护动脉结构的完整性,降低人类冠心病发病率。
二、矿泉水的水质要求及评价 (一)矿泉水水质要求 1、矿泉水主要化学成分 矿泉水主要成分是钠、钾、钙、镁、氯以及碳酸氢根、硫酸根等。矿物质及其含量对矿泉水水质也有很大影响,矿物质的平衡对水味影响也很大。组成天然矿泉水成分的元素可以分为4类。 第一类是水中溶解物质的主要成分有钾、钠、钙、镁、铁、铝、氯、硫、氮、氧、氢、碳、硅。 第二类为含量不高的元素有锂、锶、钡、铅、镍、锌、锰、铜、溴、碘、氟、硼、磷、砷。 第三类是含量极少的稀有元素,有铬、钴、锗、钒、汞、硒、锡、锑等。 第四类为放射性元素,主要有镭、氡、氚等。 中国计量学院
2、硬度 水的硬度,是由水中溶解的钙和镁的量决定的,溶有较多Ca2+、Mg2+的水叫硬水。一般将水中所含的钙和镁的离子量,换算为相当的碳酸钙(CaCO3)(mg/L)来表示水的硬度。 • 3、pH和碱度 水的pH受土壤溶出成分的影响,其中碳酸盐、碳酸氢盐的影响较大。CO2、H2CO3、HCO3-和CO32-这四种碳酸物质与pH的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 • 4、浑浊度 矿泉水浑浊度是由泥土、沙质、微细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等悬浮物质造成的,是矿泉水物理性状的一项指标。饮用矿泉水浑浊度一般不超过5度。 • 5、臭和味 水中的臭气和味,会影响制品的风味,往往也是产生沉淀的原因。臭气和味主要是由氯或其他有味的气体;铁、锰等金属离子引起的金属味;微生物生长、繁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味道。
6、水色 溶液状态的物质所产生的颜色称为真色,由悬浮物质产生的颜色则称假色。在测定水色前须将水样中的悬浮物去除。用铂钴比色法测定的矿泉水色度一般不应超过15度,并不得呈现其他异色。 • 7、矿化度 矿化度M可用每1L水中所含阴阳离子总量,也可用总固体碳酸氢根含量的一半表示(克数)。
(二)饮用矿泉水的评价方法 • 饮用矿泉水的评价应从矿泉水水质、形成的地质背景、矿泉水资源的动态及周围环境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水质评价内容如下: • 1、评价标准 • 评价标准只能用GB8537-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而不能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原因如下:①矿泉水标准主要利用水中有利因素,当然对有害元素也有限量,而饮用水标准主要控制有害物质的浓度。②矿泉水标准是按每人每天饮用500mL计算,而生活饮用水按 2000~2500mL计算。有些指标限量值也是不一样的。
(1)在八项界限指标中(锂、锶、锌、碘化物、偏硅酸、硒、游离二氧化碳、溶解性固形物)必须有一项以上达到所规定的界限指标(表4-7)的要求,即可称为符合规定,即为天然矿泉水。(1)在八项界限指标中(锂、锶、锌、碘化物、偏硅酸、硒、游离二氧化碳、溶解性固形物)必须有一项以上达到所规定的界限指标(表4-7)的要求,即可称为符合规定,即为天然矿泉水。
(2)限定某些元素和组分,如锑、锰、镍、溴酸盐、铜、钡、镉、铅、铬、汞、银、硼酸盐、砷、硒、氟化物、耗氧量、硝酸盐、镭18项不得超过所规定的限量值(表4-8)。(2)限定某些元素和组分,如锑、锰、镍、溴酸盐、铜、钡、镉、铅、铬、汞、银、硼酸盐、砷、硒、氟化物、耗氧量、硝酸盐、镭18项不得超过所规定的限量值(表4-8)。
(3)污染物(酚类化合物、氰化物、亚硝酸盐、总β放射线、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矿物油)和微生物(大肠菌群、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各项含量不得超过规定指标(3)污染物(酚类化合物、氰化物、亚硝酸盐、总β放射线、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矿物油)和微生物(大肠菌群、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各项含量不得超过规定指标
(4)感官指标也要符合:色度小于15度,并不得呈现其他异味;浑浊度小于5NTU;气味应具有矿泉水的特征性口味,不得有异臭异味;肉眼可见物允许有极少量的天然矿物盐沉淀,但不得含有其他异物。(4)感官指标也要符合:色度小于15度,并不得呈现其他异味;浑浊度小于5NTU;气味应具有矿泉水的特征性口味,不得有异臭异味;肉眼可见物允许有极少量的天然矿物盐沉淀,但不得含有其他异物。
2、饮用矿泉水的评价方法 • 饮用水的化学评价,是测定矿泉水样电导度、pH值、气体(着重测二氧化碳)及蒸发残渣,以确定水样是否有价值进—步评价。如果这些指标与矿泉水要求相距甚远,则没必要继续进行更详细的分析。进一步的工作是测定水中七种主要成分,即钠、铁、钙、碳酸氢根、硫酸根和氯离子。按照上述成分测定或根据水温已能初步确定水样是否属于矿泉水。 • 在初测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作为饮用矿泉水,必须具备下列一些基本条件:①口味良好,风格典型;②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③有害成分(包括放射性)不得超过有关标准;④在装瓶后的保存期(—般1年)内,水的外观与口味无变化;⑤微生物学指标符合饮水卫生要求。
进行分析评价的一般步骤为: • (1)最常用的方法是对石英皿或铂皿中蒸发干涸的干渣进行发射光谱分析。由于矿泉水蒸发浓缩了数百到1千倍,往往可以检出10-9~10-10的元素。光谱分析对汞、砷、硒等元素灵敏度很低,但对一般元素灵敏度都很高。。 • (2)水中成分的分析 • 采用国内权威单位颁布的水分析方法或国际标准方法,如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引水分析法》、美国水工协会编写的《水和废水标准分析法》等。表4-12列出的是常见水中成分的通用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测量0.1×10-9级的浓度或更低的浓度。
(3)放射性分析——测定总α、β放射性 • 必要时测定镭、氡的容量。取样方法是测定时间均应严格遵照规定进行。 • (4)微生物学检验 • 用专用的无菌采样瓶取样,用经典方法检查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只有当地卫生防疫站进行的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才具有法律效力。
三、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生产工艺技术 • 基本工艺: • 引水→曝气→过滤→杀菌→充气→灌装 • (一)饮用矿泉水的生产工艺流程 • 天然矿泉水有不含碳酸气和含碳酸气两种,其水处理方法也不同,但是总的是有引水、曝气、过滤、消毒、超滤、充气、灌装等组成。 • 1、不含碳酸气体的天然矿泉水的工艺流程 • 如不需要含二氧化碳,工艺更简单,没有充气工序。 • 矿泉水→引水→沉淀→粗滤→精滤→充气→灌装→封盖 • ↓ • CO2→净化→压缩
2、含碳酸气体的天然矿泉水的工艺流程 • 此类矿泉水CO2含量较高,H2S、Fe、Mn含量较低,则不需要曝气,需要进行气水分离和气水混合工序。
(二)质量关键控制 • 1 引水 引水过程分为:地下部分和地表这样部分。 • 地下部分:主要是指由地下引矿泉水至天然露出口或地上出口,通过对矿泉的封闭,避免地表水的混入。现一般采用打井引水法。地表部分是把矿泉水从最适当的深度引到最适当的地表,再进行后续加工。 • 2 曝气 曝气指矿泉水原水与经过净化了的空气充分接触,使它脱去CO2、H2S等气体,并发生氧化作用,包括脱气、氧化两个同时进行。 • 此工序主要针对CO2、H2S、Fe、Mn含量较高的原水进行,可生产不含CO2的矿泉水,或曝气后可以重新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产含气矿泉水。
在曝气工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曝气时,原水应与空气进行充分接触,而且其中的空气应经过净化处理; ②曝气后的水质应符合矿泉水标准; ③对于含二氧化碳的矿泉水,则可曝气将脱除的CO2气体净化后再充入矿泉水中。 • 曝气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 ①自然曝气法 原水在水池中自然曝气; • ②喷雾法 原水经喷嘴喷雾,与空气接触曝气③梯栅法 原水从梯栅上流下,与空气接触实现曝气; • ④焦炭盘法 用深度30cm底部能漏水的盘子⑤强制通风法。
3 过滤 过滤是矿泉水生产的关键工序,目的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悬浮杂质,主要是泥沙、细菌、霉菌及藻类等,防止装瓶后出现浑浊和变质。矿泉水的过滤通常分为二级,即粗滤和精滤。 • 粗滤指经过介质过滤截留水中较大的悬浮颗粒物质。 • 精滤可采用砂滤棒过滤,可将水中的某些有机物和细菌截留在砂棒的表面,被过滤出来的水就基本无菌。 • 超滤是矿泉水生产的一个重要工艺过程,主要利用超滤膜过滤器或微孔膜过滤器进行过滤。 • 4 灭菌 根据国标对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细菌指标规定为5cfu/mL和大肠菌的标准规定为零,这给生产单位提出更高的要求。矿泉水灭菌多采用紫外线灭菌和臭氧灭菌两种方式。
①水气分离 先在分离器中将碳酸型矿泉水进行水气分离,再分别用高锰酸钾的碱性溶液洗涤和活性炭净化分离出来的气体,最后将气体导入气柜,经压缩后装入贮气罐。 • ②充气 将过滤、灭菌处理过的水放到贮水罐。贮水罐上部放置水气混合器,混合器下方放置贮气罐,贮气罐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由下方进入混合器进行水、气的混合,而后经过冷却方可灌装。 • 5 充气 充气是指矿泉水在经过引水、水气分离、过滤、灭菌后,充入二氧化碳气(可是原水中分离所得,也可是市售的饮料用的钢瓶装二氧化碳),而后灌装成为充气天然碳酸矿泉水。此过程主要针对含碳酸气天然矿泉水或成品中含二氧化碳的生产。 • 充气的操作工序主要分为如下两部分:
①不含气瓶装矿泉水:若原水中不含CO2,成品又不要求含CO2,则将原水进行过滤、灭菌和超滤处理后即可进行灌装;若原水中含有H2S、C02等混合气体,需经曝气工艺脱气,成为不含气瓶装矿泉水,再进行过滤、灭菌、超滤、罐装。灌装前,将矿泉水瓶抽真空使之形成负压,而后贮水罐中的矿泉水以常压进入瓶中,瓶中的液面到达规定高度后,水管中多余的水流回贮水罐,水管装好后压盖即可。①不含气瓶装矿泉水:若原水中不含CO2,成品又不要求含CO2,则将原水进行过滤、灭菌和超滤处理后即可进行灌装;若原水中含有H2S、C02等混合气体,需经曝气工艺脱气,成为不含气瓶装矿泉水,再进行过滤、灭菌、超滤、罐装。灌装前,将矿泉水瓶抽真空使之形成负压,而后贮水罐中的矿泉水以常压进入瓶中,瓶中的液面到达规定高度后,水管中多余的水流回贮水罐,水管装好后压盖即可。 i • 6 罐装 将杀菌后的矿泉水装入已灭菌的包装容器的过程称为灌装。目前在生产中均采用自动灌装机在无菌车间进行。含气与不含气的矿泉水,其灌装工艺有所区别。
四、矿泉水生产质量管理和品质控制 • (一)矿泉水的质量管理 • 在生产矿泉水时,应进行严格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特别是卫生管理。管理项目基本如下。 • 1、产品规格 包括质量、容器、包装及标示,要清楚标明商品名称及内容物。 • 2、产品标准 包括调配、工艺和保管标准。要制定配制、工艺操作条件、原水及其他原料的保管方法等。 • 3、原料规格 包括原水、其他原料、活性炭、洗涤剂等在内的质量规格,容器及运输方法等。 • 4、包装条件 包括所用的瓶、罐、王冠盖及箱的规格等。
5、质量规格 规定最终产品的pH、硬度、矿物质、风味及微生物等规格。 • 6、操作标准 按照上述标准规格进行生产,制定有关现场机械和器具的使用方法、卫生措施、操作规程,并让操作人员切实遵照执行。 • 7、工艺管理标准 决定检查项目、次数及记录方法等,制成矿泉水用的质量管理工艺图,并以此为标准进行检查。 • 8、检查标准 (1)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购入检验和产品检验。(2)产品的长期保存实验。(3)抽样方法。 • 9、试验方法 按照各标准、规格所规定的项目,决定采用的试验方法。
(二)矿泉水生产品质控制 • 实验方法:水源水、贮存水、超滤前水、臭氧杀菌前后水、瓶装水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及亚硝酸盐的测定按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 T 8537-2008执行。空气中细菌总数检验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5个位置作为采样点,将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分钟后,经37℃、 48小时培养后记数。瓶子、瓶盖细菌总数检验参照《公共场所茶具的细菌总数检验方法》。 • 根据HACCP原理中的关键控制点的定义,通过对上述危害程度的分析评估,按照关键控制点的确定原则和方法,最后确定矿泉水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为7个控制点,即储存水、臭氧杀菌,无菌贮罐,瓶、盖的冲洗消毒,灌装,照水。关键点的工作表见表4-13。
(1)矿泉水在生产过程中既不能加防腐剂、消毒剂,又不能加热灭菌,使得微生物污染成为矿泉水生产过程中较难控制的问题。如细菌可将矿泉水中的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从而影响人体健康。(1)矿泉水在生产过程中既不能加防腐剂、消毒剂,又不能加热灭菌,使得微生物污染成为矿泉水生产过程中较难控制的问题。如细菌可将矿泉水中的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2)霉菌污染也是矿泉水生产中常遇到的一个难题。瓶装矿泉水受到霉菌污染时,霉菌的菌丝体可形成白色棉花状的悬浮物。矿泉水霉菌污染途径主要是来自空气,当矿泉水生产过程中灌装车间设计不合理,在生产及日常活动中也可使大量微生物进入到空气中。 (3)储水罐易被微生物污染,消毒不彻底,输送管道易被污染。 (4)包装容器的污染:瓶子、盖子等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都可能受到微生物污染,不彻底清洗、消毒或清洗不当均会造成二次污染。 第三节 生产中产见问题及防止方法 • (一) 常出现的质量问题 1、微生物 污染
3、白色絮状物沉淀 这是霉菌污染造成的,还有一种白色丝状物,可能是滤芯被氧化腐蚀,滤芯材料析出的。 2、絮状物沉淀 沉淀也是影响矿泉水质量的问题之一,沉淀不是出厂时发现的,而是贮存或运送后才被发现的。
防止措施 1、加强水源的卫生防护与监督管理 (1)设立卫生防护区: (2)水源水质监测: 2、严格的科学管理 (1)选择合理的水处理工艺(2)采用臭氧消毒控制产品质量 (3)合理的生产部局: (4)灌装车间空气净化: 3、加强卫生监测 • 建立健全卫生管理机构: • 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