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由于热激发而 产生的自由电子 自由电子移走后 而留下的空穴

由于热激发而 产生的自由电子 自由电子移走后 而留下的空穴. 图 3-1 电子、空穴对的产生. 邻近电子只空位 留下 可移动空穴 可移动的空穴 杂质原电子接受一个 电子成为负离子. 图 3-2 P 型半导体的共价键结构. 杂质原子提供 的多余电子 杂质原子失去一个 电子成为正离子. 图 3-3 N 型半导体的共价键结构. N 型区. 空间 电荷区. P 型区. 内电场. 图 3-4 PN 结的形成. U F. U F. I F. I R. 1 2 2 1. 2 1 1 2. P. 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由于热激发而 产生的自由电子 自由电子移走后 而留下的空穴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由于热激发而 产生的自由电子 自由电子移走后 而留下的空穴 图3-1 电子、空穴对的产生

  2. 邻近电子只空位 留下可移动空穴 可移动的空穴 杂质原电子接受一个 电子成为负离子 图3-2 P型半导体的共价键结构

  3. 杂质原子提供 的多余电子 杂质原子失去一个 电子成为正离子 图3-3 N型半导体的共价键结构

  4. N型区 空间 电荷区 P型区 内电场 图3-4 PN结的形成

  5. UF UF IF IR 1 2 2 1 2 1 1 2 P N P N 2′1′ 1′2′ 1′2′ 2′ 1′ 内电场 内电场 外电场 外电场 图3-5PN结加正向电压图3-6PN结加反向电压

  6. 阳极 阴极 引线 引线 阳极 N型锗片 阴极 引线 引线 P 触丝 外壳 N (a) P型支持衬底 阳极引线 PN结 金锑合金 底座 阴极引线 铝合金小球 (c) N型硅 阳极a k阴极 阳极a k阴极 (d) (b) 图3-7 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及符号 (a)点接触型;(b)面接触型;(c)平面型;(d)符号

  7. iD/mA iD/mA 20 15 90℃ ① 10 20℃ 5 -60 -40 -20 0.4 -60℃ 0 uD/V 0.2 0.6 -10 -60℃ ② uD/V 20℃ -20 90℃ -30 ③ -40 iD/A 图3-8 锗二极管2AP15的伏安特性 图3-9 温度对二极管伏安特性的影响

  8. iZ/mA a + ΔuZ uZ O uZ/V A ΔiZ - k C (a) (b) 图3-10 稳压管的电气符号与伏安特性 (a)符号;(b)伏安特性

  9. iO(iL) R + + iR iZ uo ui VDZ - - 图3-11 简单的稳压电路 RL

  10. c集电极 c c N 集电区 集电结 P 基区 b b 发射结 N 发射区 e e 发射极 e (a) (b) (c) 图3-12 三极管的结构与符号 (a)NPN型BJT结构示意图;(b)NPN型BJT符号;(c)PNP型BJT符号

  11. c e c b b V V V b e c (a) (b) (c) 图3-13 三极管在放大电路中的三种连接方式 (a)共基极;(b)共发射极;(c)共集电极

  12. IB c N IB P UCE b N UBE IE 图3-14 NPN管共射电路接法

  13. IC IC c c IB IB V V b b UCE e UCE e UBE IE UBE IE 图3-15 两种晶体管电路接法的区别 (a)NPN型管;(b)PNP型管

  14. 饱和区 iC/mA iR/A 放大区 25℃ 100 4 uCE=0V IC 25℃ 80 60 40 20 80 RC 3 c uCE≥1V IB 60 2.3 V ΔiC 2 RB ΔiB Q 40 1.5 b e UCE UBB iB=20 A 1 IE 截止区 0 0.2 0.4 0.6 0.8 uBE/V 0 2 4 6 8 uBE/V (a) (b) (c) 图3-16 NPN管的共射极特性曲线 (a)电路图;(b)输入特性曲线;(c)输出特性曲线

  15. d(漏极) 耗尽层 N型沟道 d d P P g g s s s(源极) g(栅极) (a) (b) (c) 图3-17 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示意图和符号 (a)N型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b)N型的符号;(c)P型的符号

  16. iD减小 iD≈0 iD较大 d d d Rd Rd Rd UDD UDD UDD g g P P P P N P P N g UGG s UGG s s (a)(b)(c) 图3-18 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a)uGS=0时;(b)uGS<0时;(c)uGS为某一负值时,导电沟道被“夹断”

  17. iD Rd d g s uo us UGG UDD 图3-19 场效应管的电压放大作用

  18. iD/mA 预夹断轨迹 iD/mA UGS=0V IDSS 可变 电阻区 UDS=常数 -1V 恒流区 -2V -3V -4V -5V UGS (off) UDS/V 0 0 夹断区 -4 -2 UDS/V (b) (a) 图3-20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 (a)输出特性曲线;(b)转移特性曲线

  19. 漏极d 栅极g 源极s 铝 铝 铝 d SiO2绝缘层 衬底 g 耗尽层 P型硅衬底 s B型衬底引线 (a) (b) 图3-21 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结构和符号 (a)结构示意图;(b)符号

  20. UDS UDS - + UGS - + s s d g 铝 g d 二氧化硅 N+ N+ N+ N+ N型(感生)沟道 耗尽层 耗尽层 P P 衬底引线 衬底引线 (b) (a) UDS id UDS - + - + id 饱和 UGS 迅速增大 UGS s - + - s + g d d g N+ N+ N+ N+ 夹断区 N型(感生)沟道 衬底引线 衬底引线 (d) (c) 图3-22 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基本工作原理示意图 (a)uGS=0时,没有导电沟道;(b)uGS>VT时,出现N型沟道; (c)uDS较小时,iD迅速增大;(d)uDS较大出现夹断时,iD趋于饱和

  21. iD/mA iD/mA 4 Ⅰ区 Ⅲ区 Ⅱ区 5V 3 3 2 uDS=10V 2 1 4V 1 uGS=3V 0 2 4 6 uDS/V 0 4 8 12 16 20 uDS/V (a) (b) 图3-23 N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 (a)输出特性曲线;(b)转移特性曲线

  22. s g d 掺杂后具有正 离子的绝缘层 二氧化硅 N+ N+ N型沟道 耗尽层 P 衬底引线 图3-24 N沟道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结构示意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