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1.28k Views
發展遲緩幼兒評估 ─幼兒社會行為評量與輔導. 499I0005 鄧玉婷 499I0006 謝佳臻 499I0013 李佳芫 499I0045 林郁薇 499I0056 何姿瑩 499I0058 林玟妤 499I0090 莊閔婷 499I0091 陳佳鉯. 幼兒行為的意義. 狹義而言:係指一個人與別人相處時所表現的行為。 廣義而言:係指從胎兒期開始,就不斷直接或間接受到社會 環境影響,但同時個體也影響環境。. 幼兒社會行為的發展. ( 一 ) 三歲幼兒 ( 二 ) 四歲幼兒 ( 三 ) 五歲幼兒 ( 四 ) 六歲幼兒
E N D
發展遲緩幼兒評估─幼兒社會行為評量與輔導 499I0005 鄧玉婷 499I0006 謝佳臻 499I0013 李佳芫 499I0045 林郁薇 499I0056 何姿瑩 499I0058 林玟妤 499I0090 莊閔婷 499I0091 陳佳鉯
幼兒行為的意義 狹義而言:係指一個人與別人相處時所表現的行為。 廣義而言:係指從胎兒期開始,就不斷直接或間接受到社會 環境影響,但同時個體也影響環境。
幼兒社會行為的發展 (一)三歲幼兒 (二)四歲幼兒 (三)五歲幼兒 (四)六歲幼兒 派頓(Parten)將幼兒遊戲的發展階段分為下列幾個階段: (一)不參與行為 (二)旁觀者行為 (三)個人的獨自遊戲 (四)平行遊戲 (五)聯合遊戲 (六)合作遊戲
幼兒社會行為的範疇 (一)利社會行為:做出有利於他人的行為,表現正向的社會 行為。 (二)性別角色發展:某一社會文化傳統中,眾所公認男性或 女性應有的行為。 (三)攻擊性行為:所謂攻擊是以敵意的行動傷害別人或破壞 物體的一切作為。 (四)社會能力:因牽涉價值判斷,各人立論不同,對社會能 力的定義也有所不同。 相同的社會或文化中,也會因年齡、性別與社經地位的差異 而有不同的解釋。
(一)學前兒童利社會行為觀察表 • 目的: 觀察表主要目的在評估幼兒在幼稚園利社會行為的表現。 • 內容: 觀察表根據研究者的操作型定義,共分下列三個項目:(表6-1)
表6-1學前兒童立社會觀察表 園名: 日期: 姓名: 地點:
幫助行為:係指幼兒主動或被動給予及提供他人的幫助行為幫助行為:係指幼兒主動或被動給予及提供他人的幫助行為 安慰行為:係指幼兒企圖緩和他人在情緒上的要求,主動或被動地慰問對方在生理或心理痛苦所表現出來的行為。 分享行為:係指幼兒主動或被動給予他人或與他人一起使用公家或自己的食物、器具、玩具或邀請對方與自己一起遊戲的行為。 用途及建議: 可作為觀察或編製利社會行為的參考量表。
(二)兒童性別角色量表 • 目的: 本量表主要目的在評估幼兒對自己性別角色的瞭解程度。
內容: CSRI原有60題,包括男性化題目、女性化題目、中性化題目各20題。量表此量表修訂之後,男性化分量表19題、女性化分量表19題、中性化分量表16題,共計54題。題目以文字方式敘述,如第一題「我是一個誠實的人」由受試者針對自己特質加以評估。
用途及建議: 由於此量表沒有圖片的輔助,只有文字敘述方式呈現,比較適合識字的孩子或由研究者根據問卷內容讓幼兒回答。
(三) 性別角色態度量表 • 目的: 本量表目的在評估幼兒對性別的瞭解與態度。 • 內容: 這份量表由編訂者根據四次題目的擬定與修訂,有照片作為題目的輔助,照片中只有象徵性事物,而無男性或女性之暗示,兒人格特質不易已照片呈現,所以部分沒有照片。此工具共有四個項目:(表6-2)
玩具與遊戲活動 • 人格特質 • 職業 • 家務工作角色
用途及建議: 由於第一次的五個項目,至第四次修訂時為四個項目69個題目, 所以這份量表在編訂上具嚴謹性,由於69項題目對於幼兒而言,題目太多,可能會導致幼兒在實施過程中不耐煩或不專注,所以使用者,可以考慮將題目減少,以增加實驗情境的效果。
(四) 中國兒童性別角色發展評量 • 目的: 此份發展量表主要在評估幼兒性別角色的發展。 • 內容: 此量表測驗內容的各項題目,包括「玩具」「工作」及「人格特質」,並請兒童讀物插畫專家將題目以圖畫方式呈現,然後將男性化項目與女性化項目隨機排列組合於一張八開大的白報紙上。
用途及建議: 使用者在運用此量表時,需要了解施測者的性別,而且也要知道若有其他小朋友在場,會影響結果的可信性。此外,施測者與受試者性別相同時,所得的信度比較高,如果使用者能控制此因素,將使研究更臻完善。
(五) 兒童性別角色教養態度量表 • 目的: 此量表主要在評估父母在教養孩子時所表現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程度。 • 內容: 量表題目共有28題,由父母填寫,內容都是敘述父母對男孩及女孩的教養觀點。 • 用途及建議: 可作為編制類似研究量表的參考。
(六)性別特質問卷 目的:此問卷主要目的在瞭解幼兒父母的性別性質。 內容:理論上採取性別二元化的觀念—男性化或女性化的特質可能同時出現在一個男人或女人身上,項目選定均為心理特質項目,並為了避免作假,這些項目的期望值均為正向。 用途與建議:此問卷由父母填寫,將自己心中的性別概念表達出來,以協助了解父母的性別角色概念及對幼兒性別角色發展的影響性。
(七)學前兒童攻擊行為觀察表 目的:此觀察表的主要目的在瞭解學前兒童攻擊行為。 內容:在幼兒自由活動的時間之內,對幼兒做個別觀察,觀察採取時間取樣法,對十位幼兒分別作十次觀察,每次三分鐘,共計510次,內容包括動作及語言兩類。 用途及建議:此份資料為早期的研究,但其中有關攻擊的觀察項目資料,仍然可加以參考。
(八)兒童對友伴行為歸因與反應問卷 目的:此問卷主要是評量幼兒對於人際事件的歸因與自己將會採取反應之情形。 內容:有九個假設情境。(1)兒童的眼睛被水槍噴到(2)被撞跌倒受傷(3)被球丟到頭(4)鉛筆盒被撞掉(5)牛奶被撞翻潑到衣服(6)手帕被踩髒(7)積木被撞倒(8)故事書被撕破(9)玩具被拿走 用途及建議:此問卷為研究生做學位論文「高低攻擊性兒童對友伴行為歸因與反應差異之研究」此變項所設計。
(九)加州學前兒童社會能力量表 目的:主要是評量幼兒在學校環境中人際互動的程度與勝任社會責任的程度。 內容:包括以下六個分測驗。(1)工作能力(2)主動性(3)了解人己關係(4)禮貌(5)陌生與公共場合之反應(6)語言能力 用途與建議:此評量表修訂於國外,但國內有關評量此項目的工作非常少,此份工具在研究尚有多人使用。(此評量表僅限於學校老師來填寫,且必須為班導師並且需認識孩子一段時間,才能進行)
(十)照片式社交評量法 目的:主要在評估幼兒的人際關係及其在同儕中的地位,以判斷個人在團體中的人際吸收或受排斥的情形。 內容:(1)幼兒照片:以純色為背景,拍攝個人半身照,並將照片沖洗出來,請教師在每張照片後面寫上姓名座號,並張貼在教室中(2)過程(3)計分方法(附圖) 用途與建議:此計量法是屬於同儕提名方式,可了解小朋友心中喜歡或不喜歡一起玩的孩子。
十一、幼兒人際問題解決測驗 目的:評量幼兒的人際問題解決測驗以及替代思考能力的流暢性及變通性 內容:除引用原測驗「獲得物體」、「結交朋友」兩問題情境外,並從文獻探討及實際徵詢幼兒園教師,蒐集幼兒將常面臨的人際問題。
測驗包括七個人際問題情境: 1.結交新友2.參與遊戲3.邀請朋友4.引起注意5.停止他人的妨礙行動6.尋求協助7.獲得物體
用途及建議:此量表文研究生於「幼兒人際問題解決能力與其同儕關係之研究」-幼兒人際問題解決策略分類法-用途及建議:此量表文研究生於「幼兒人際問題解決能力與其同儕關係之研究」-幼兒人際問題解決策略分類法-
十二、CBCL兒童行為評量 目的:評估學齡兒童行為問題 內容:包括六類行為型態,分別為: 1.社交退縮 2.憂鬱3.睡眠問題4.身體抱怨5.攻擊6.破壞問題 (共99題)
用途及建議:由幼兒的主要照顧者填寫,題目內容完全在瞭腳孩子行為上問題,此量表無法評估孩子正向行為。用途及建議:由幼兒的主要照顧者填寫,題目內容完全在瞭腳孩子行為上問題,此量表無法評估孩子正向行為。
十三、學前兒童行為問卷 目的:了解幼兒在幼稚園中所表現之不符合社會期許的行為。 內容:此問卷內容包括三個分測驗,如下: (1)攻擊/過動 (2)焦慮/害怕(3)消沉/分心
用途及建議:題目內容都為負向行為,所以使用者須了解此問卷只能了解孩子在幼稚園中所表現之符合社會期許行為,並根據所評量的結果給予協助。用途及建議:題目內容都為負向行為,所以使用者須了解此問卷只能了解孩子在幼稚園中所表現之符合社會期許行為,並根據所評量的結果給予協助。
十四、幼兒社會行為量表 目的:了解幼兒在學校所表現的社會行為,由幼的老師加以評定。 內容:(1)獨立行為 (4)攻擊行為(2)依賴行為 (5)親和行為(3)利他行為 (6)反抗行為用途及建議:此量表由幼兒教師依幼兒在學校表現的行 為加以評定
(十五)社會行為觀察評量表 ●目的: 此分量表以主要目標為觀察方式,採用時間取樣法,觀察幼兒的社會行為。
●內容: 一、正向社會行為 1.專注 2.友善的動作或口語 3.有禮貌的請求 4.等待、輪流 5.合作 6.提供有益的幫助或建議
二、負向社會行為 1.分神 2.無所事事 3.干擾 4.搶奪 5.攻擊或爭吵 6.不友善的動作或言語
●用途及建議: 此份觀察評量表係為研究做學位論文「社會技巧訓練對學前兒童同儕關係之影響」需要編製的,使用者在使用此份觀察評量表時,必須了解此量表觀察項目的操作型定義。
(十六)友誼概念問卷 ●目的: 此份問卷主要評估幼兒對於選擇好朋友的動機、標準及期望。 ●內容: 一、施測方式 由主管試者帶小朋友到施測場所,建立關係,並說明指導語:「XXX,今天阿姨要問你一些交朋友的方法,你要仔細聽喔!阿姨要問你第一個問……」,為鼓勵幼兒盡量思考,在幼兒回答完之後,再問:「還有其它的嗎?」
二、計分方式 1.類別分析 2.階段分析
兒童友誼概念類型 (類別分析)
友誼概念發展階段 (階段分析)
1.單純階段: 若兒童反應內容只包含一個階段,則以此種方式評定。 2.複合階段: 若兒童反應不只包含於一個階段的特徵,依其主要反應為主要階段,其次要反應為次要階段,採複合階段評定法。
●用途及建議: 此份問卷係為研究生做學位論文「兒童友伴選擇、友誼概念與友誼知覺知相關研究」需要而編製的,問卷中的題目係以問題情境為主,以瞭解幼兒友誼概念的發展。
(十七)幼兒發展里程碑 ●目的: 此份一覽表住要目的在列出一歲至六歲幼兒的大至發展過程,以提供父母作為瞭解孩子發展的參考。
●內容: 一覽表中呈現一歲至六歲幼兒的大致發展過程,包括粗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表達、語言理解、社會性及身邊處理,其中所列之社會能力的發展情形如表所示。
●用途及建議: 是幼兒發展里程碑資料中的一部分,此資料只列出其中三至六歲幼兒社會能力的大致發展過程,以提供父母作為瞭解孩子發展參考,但此資料並非是標準化的評量工具。一般使用者必須瞭解此種現象,使用時,只能瞭解孩子在社會性發展的大致情形,倘若有些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有幾個月的差距,並未代表期發展遲緩。
(十八)幼兒行為評量表 ●目的: 此份量表僅供做為幫助老師觀察幼兒在各個領域的發展情形。
●內容: 此量表包括五項發展領域,有社會/情緒、語言、認知、動作能力及保健/自助技巧,其中社會能力的內容如下。 1.指認身體各部份。 2.表達情感。 3.能與父母分開。 4.與成人建立關係。 5.和同儕建立關係。 6.找尋新經驗。 7.興趣的維持。 8.合作。
9.控制聲量。 10.表現專注力。 11.良好的自我概念。 12.表現社會意識。 13.保護自己。 14.為護公平原則。 15.表現責任感。 16.知道行為結果。 17.表現創造力。 18.表現適當的價值觀。
●用途及建議: 此量表並非標準化測驗,不能用來作為幼兒間相互比較的標準;也不是醫學診斷工具,僅能作為幫助我們了解幼兒個別性的需求,以規劃合適學習活動,所以本身並沒有建立信效度。此外,在社會行為的觀察項目只是讓我們初步瞭解每位幼兒,千萬不能依賴它而放棄平時對幼兒的其他觀察。這些社會行為的評估項目,不是用來評斷某位幼兒的社會行為發展狀況,只是用以協助幼兒的成長,同時也協助老師的成長。
幼兒社會行為的輔導策略 • 幼兒的社會行為會受本身因素、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的影響 一、利社會行為方面(一)父母教師以身作則(二)提供幼兒學習機會 二、性別角色方面 • 就現代社會而言,男生、女生都應具備整合型性格 (一)應有彈性的職業觀 (二)不以刻板性別角色教養子女 (三)父母教師應慎選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