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679 Views
冰川消融. 北京沙尘暴. 大山里的工厂. 沙漠腐蚀公路. 山林被毁导致水土流失. 环境污染导致缺水,河南,一名男童在干涸浑浊的水井中取水. 受污染的河流. 被污染的淮河. 因环境污染致使手指长肿瘤. 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 无锡蓝藻污染事件. 因垃圾堆积成山周围居民在此养猪 ---- 垃圾猪. 树林被毁. 因温室效应致使北极冰雪融化. 砖窑污染. 因污水排放致使鱼类大量死亡. 南极小岛气温上升导致生态变化和冰川消融. 被沙漠化的土地. 第六章 现代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科学. 一 、 环境 的含义:. 1 、 一般意义 :
E N D
环境污染导致缺水,河南,一名男童在干涸浑浊的水井中取水环境污染导致缺水,河南,一名男童在干涸浑浊的水井中取水
第六章 现代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科学
一、环境的含义: • 1、一般意义: • 环境是相对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该事物的环境。 • 2、环境保护法所称的环境: • “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植物、名胜古迹、风景名胜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二、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定义: 2、环境问题的特点: 3、环境问题的分类: 4、环境问题产生因素:
1、环境问题的定义: 狭义的环境问题: 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人们周围环境结构与状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 广义的环境问题: 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2、环境问题的特点: • (1)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 (2)已从局部扩展到区域甚至全球,从地 表延伸到高空及地下; • (3)表面形式更加多样化; • (4)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 (5)已严重损害人类的健康和福利,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3、环境问题的分类: • (1)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 • (2)次生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 • 第一:环境破坏 • 第二:环境污染
三、环境保护与环境科学 (一)环境保护: 利用现代环境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环境问题,保护、改善、创造优良环境的一切活动的总称。 (二)环境科学: 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一、全球性的环境灾难 • 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海平面上升; • 土壤过分流失与土地沙漠化扩展; • 森林资源日益减少; • 臭氧层耗损是潜在的、不容忽视的环境危机; •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 • 淡水供给不足,水源严重污染成为发展的制约因素; • 空气污染,有害废弃物危害着人类健康和安全。
二、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 • 1.大气污染问题 • 2、水环境污染问题
3、垃圾处理问题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5、水土流失问题 • 6、旱灾和水灾问题
7、森林资源锐减、 草原退化问题。 8、地下水位下降, 湖泊面积减少问题。
9、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三、中国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 1、人口太多。 • 2、工业化的压力。 • 3、环境是个人和企业都享用的公共资源。
小 结: • 以上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什么呢?就是发展的问题。因为要发展就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从而破坏地球的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土壤等的生态系统,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环境污染。
世界環境日2007 • 聯合國於1972年將6月5日指定為世界環境日,以喚醒各國各地保護環境,對抗污染。2007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熱點主題:冰在融化!”,用意是希望世界注視氣候轉變對極地生態系統,人類社群以及全球的影響。
第三部分解决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卡逊写的《静寂的春天》标志着人类关心环境问题的开始。 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上,认识到我们只拥有一个地球,环境污染和不断恶化,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各国必须采取共同行动、保护环境、拯救地球。 1987年联合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出了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要想促进发展,必须同时考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00多个国家首脑签署了《21世纪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满足当代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 • 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二、我国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 坚持以人为本; • 坚持全面发展; • 坚持协调发展; • 必须可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 1、树立科学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模式。 • 2、树立科学消费观念,发展适度消费的大众新消费模式。 • 3、开发新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发展与自然相和谐的产业体系。 • 4、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 • 5、强化全社会环境意识,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
四、“绿色新文明”建设 (一)什么是绿色技术? 绿色技术是指那些能充分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并且生产和使用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技术。 (二)绿色技术的特征: 1、在使用上尽量仿效大自然本身的特点。 2、对能源和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提高极为重视。 3、十分重视对副产品的利用。 4、大大降低了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系数。
绿色高技术产业: • 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替代化石能源。 • 开发氟利昂替代产品。 • 研制自然化解的新材料替代塑料制品。
陕西榆林无定河流域经过多年的治理,含沙量明显减少,不仅减轻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率。陕西榆林无定河流域经过多年的治理,含沙量明显减少,不仅减轻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率。
五、我国的环境保护战略 • 1、加强环境保护的法治。 • 2、加强环境管理。 • 3、发展环境科技。 • 4、发展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的内容: • 一、开展抑制过度消费方面的教育; • 二、开展环境意识的教育; • 三、开展环境道德教育; • 四、加强环境保护法制教育; • 五、努力提高专业教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