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likes | 743 Views
第八章 現代工業的挑戰與調適. 第一節 現代工業的挑戰 第二節 工業國家的調適:英國的例子. 第八章章首圖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提供. 新竹科學園區從 1980 年正式成立迄今二十餘年,入區廠商從 17 家擴增至 2004 年 384 家,而營業額更由 30 億增加到 2004 年的 10,859 億元, 占 GDP 達 10 %。 竹科成功的經驗,使得臺灣各地競相仿效,不斷增設類似「科技園區」 。然而,即使是高科技產業聚集的竹科,依然必須面對工資上漲、環境汙染、土地取得困難,以及產品週期縮短等問題。. 本章我們將學習 :. 現代工業面臨的挑戰
E N D
第八章 現代工業的挑戰與調適 第一節 現代工業的挑戰 第二節 工業國家的調適:英國的例子
新竹科學園區從1980 年正式成立迄今二十餘年,入區廠商從17 家擴增至2004 年384 家,而營業額更由30 億增加到2004 年的10,859 億元,占GDP達10 %。 竹科成功的經驗,使得臺灣各地競相仿效,不斷增設類似「科技園區」。然而,即使是高科技產業聚集的竹科,依然必須面對工資上漲、環境汙染、土地取得困難,以及產品週期縮短等問題。
本章我們將學習: • 現代工業面臨的挑戰 • 英國工業發展的調適策略
第一節 現代工業的挑戰 • 內部經營 • 工資上漲 • 產品生命週期縮短 • 外部環境 • 高漲的環保意識 • 工業用地取得困難 • 全球市場激烈競爭
第一節 現代工業的挑戰 一、工資上漲 二、產品生命週期大幅縮短 三、環保意識興起 四、土地取得困難 五、加入WTO的衝擊
一、工資上漲 1.工資上漲原因 工廠設立後,改變原有的經濟型態與 消費狀況 2.數據→ 臺灣工業部門勞工平均每人每月薪資 民國62年→2,257元 民國93年→39,933元 16.7倍
臺灣工業部門雇員薪資變化圖 資料來源:原始數據取自行政院主計處
一、工資上漲 2. 影響: • (1)企業外移→民國80年代許多鞋廠關廠外移 • (2)引進外勞 衍生外勞的管理與社會問題 • (3)調整企業結構→寶成鞋業在臺灣的總部,轉型為採購與研發中心 • (純代工轉為代工設計製造 • Ex: Nike、addidas、 Reebok、 Puma…)
外籍勞工在臺人數變化圖 資料來源:原始數據取自勞委會職訓局
各項產業引進外籍勞工人數與比例 資料來源:原始數據取自勞委會職訓局
工作中的外勞 照片來源:遠見雜誌,臺北:遠見雜誌,2005,P.239~240
二、產品生命週期大幅縮短 • 原因:社會經濟結構變化、科技的發展、市場行銷策略的操作 • 例一:美國189家企業為研究對象,其新產品概念提出~量產的費時:1990年35.5個月→1995年只需要23個月 • 例二:OECD平均開發新產品時間:1993年18個月→2000年只需要10個月 意義:新產品開發時間減少,意味著產品上市 後,隨時可能被另一新產品取代,而使其在市場 流通的時間大幅縮短
二、產品生命週期大幅縮短 4. 影響: • 企業組織與投資策略必須調整 • 不斷研發創新→投資成本成本增加 • →資本與技術密集 • 次要生產條件(機器、土地等) • →國際分工→分散於成本低處 • 如:Nike保留設計、氣墊專利,製造委由寶成鞋業
二、產品生命週期大幅縮短 4. 影響: • (2)傳統區位要素重要性降低,產業群聚效應更具區位優勢 (3)生產方式改變:先大量生產而後銷售先接訂單再安排生產(即時性生產Just-in-Time ) →節省倉儲費用,避免產品過時
即時與彈性生產(just-in-time, JIT and flexible production) 工業生產之原物料投入與產品產出,依 循適時、適量的原則,達到零庫存目標, 並節省倉儲成本。因此其生產區位 考量彈性生產的方式,即有大量生產變 為彈性生產,並能與運輸條件配合的位置。 生產哲理主要在消除浪費
各項新技術普及化所花費時間 資料來源:Peter Haggett,Geography:A global synthesis, Harlow, England ,New York:Pearson Hall,2001,P.593
8-1學生活動參考解答 • 電力、電話與汽車;電力、電視與收音機。 2. 約60、30、25、20、15 年;可以看出產品生命週期大致上呈現縮短趨勢。 • 產品生命週期縮短對產業產生以下三種影響: (1)企業必須進行組織調整或經營策略,以掌握核心競爭力 (2)企業的區位需求也產生變化,產業群聚的需求更強烈 (3)生產模式更強調即時性生產,以避免產品過時的風險。
三、環保意識興起 • 工業生產引發環境問題: • (1)1950年代日本九州水俣病 • (2)1990年代臺灣RCA工業污染事件 • 影響: • (1)環保費用列入生產成本 • (2)產業結構調整→如改變生產流程、增設汙染防治工廠 • (3)企業區位轉移→如將高汙染性工廠移往環保法規尚未完備的地區
五股工業區工業廢水 資料來源:齊柏林攝影,飛閱臺灣:我們的土地故事,臺北:秋雨文化,2005,P.230
監測地下水質是否被汙染的監測井(中油高雄煉油廠)監測地下水質是否被汙染的監測井(中油高雄煉油廠) 資料來源: 2007年10月5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6/7/31/n1405360.htm
四、土地取得困難 • 現象:地方自主力量增強,建廠用地取得日益困難 • 實例: • (1)台塑六輕設廠區位:宜蘭利澤→雲林麥寮 • (2)臺中港區拜耳案:臺中港→美國德州→上海 • 影響: • (1)設廠區位被迫轉移 • (2) 生產成本提高:取得適當土地的時間與資金成本提高
台塑六輕案設廠位址移動 資料來源:改繪參考出處:台塑六輕,2006年2月15日,取自http://www.fpcc.com.tw/six/six_1_dtl.asp
臺中拜耳案設廠爭議 資料來源:亞洲週刊有限公司,亞洲週刊第十一卷第49期,香港:亞洲週刊,1997,P.47
五、加入WTO的衝擊 • 各國加入WTO受影響程度與其原有產業結構密切相關 • (1)對已開發國家: • 全球市場障礙降低,企業競爭力增強 • (2)對開發中國家: 原為出口競爭力強的產業更有利可圖 原為依賴內需市場的產業則相對弱勢
五、加入WTO的衝擊 2. 以臺灣為例 • 利於出口產業:電子資訊、石化、塑膠或機車等產業 • (2) 依賴內需市場(家電業、重電機業)、受政府保護(汽車工業)、以及依賴進口原料(造紙業)等的產業,面臨激烈競爭
臺灣機車業工廠生產線 資料來源:聯合報影像資料圖庫提供
學生活動8-2 臺灣加入WTO享有會員國的權利,亦須遵守 會員國的承諾,其中有關酒類的承諾簡略 如表8-1所列。 由於在談判過程中,美方堅持將米酒列為 蒸餾酒,故自民國92年起每公升課185元內 地稅,使得臺灣菸酒公賣局(後更名為臺 灣菸酒公司)原本一瓶米酒(0.6公升)售價2 1元必須調整為130元,因而引起搶購現 象(照片8-5)。 請問:(續)
表8-1 臺灣加入WTO 的具體承諾--酒類項目 • 公賣利益回歸稅制,分為內地稅及關稅 • 內地稅—料理酒每公升課22元、 • 蒸餾酒185元、酒精11元、 • 啤酒26元。 • 關稅—米酒民國91年課40元, • 白蘭地、伏特加、威士忌等 • 均為零關稅。 • 2.逐年開放各種酒類生產
排隊買米酒 資料來源:聯合報影像資料圖庫提供
學生活動8-2 • 為因應價格的調漲,臺灣菸酒公司除了更新包裝,亦推出稻香「料理」米酒系列(下表),同樣的酒精濃度,稻香20°料理米酒僅售48元,而稻香20°米酒售價卻為130元,兩者有何差異? 臺灣菸酒公司部分米酒商品
2.加入WTO對臺灣的釀酒業影響極為重大,除了廢除菸酒公賣之外,亦開放民間生產。請問市售有哪些酒類為新開放廠商所生產? 試舉一例。 3.臺灣民眾費時費力排隊購買米酒的主要用途為何?為何偏好米酒?
8-2學生活動參考解答 • 稻香料理米酒因加入鹽分,歸類上屬於料理類酒,而稻香米酒歸類上是屬於蒸餾酒類,兩者適用稅率差異很大。照片8-6 民國90 年底,因應臺灣進入WTO,國內米酒價格將大幅提高,民眾手持戶口名簿排隊搶購尚未漲價的米酒 • 無標準答案,坊間出現許多臺灣廠商(或農家)生產的葡萄酒、桑椹酒等酒類產品均是。以往菸酒公賣制度還在時,這些產品即使生產,商標上也只多以「葡萄露」等名稱掩飾。 • 多以作食物料理之用,且臺灣民間社會認為加入米酒的食材才夠滋補、色香味恰如其份,特別是傳統產婦的作月子的習俗,讓米酒穩居進補食材第一要角。
第二節 工業國家的調適:英國的例子 一、工業革命的背景 二、市場、技術創新與重工業發展 三、工業發展問題 四、產業轉型
一、工業革命的背景 • 資金方面: 強大海軍控制海運與貿易、殖民地的獲利 累積資金,健全金融體系,奠定基礎 • 勞力方面: 毛紡織工業發展農地轉牧地 釋出農村勞力 • 技術方面: 多項技術發明與創新生產效率提高 4. 原料方面: 廣大殖民地提供資源、市場 5. 運輸便利:18世紀中葉,英本土大規模開鑿運河,藉便利水運,將煤、鐵送到工廠生產。隨後有鐵路興建,奠定工業的基石。
二、市場、技術創新與重工業發展 • 蒸氣機的發明與應用 • 工業機械化、大量生產 • 分散各地的工業活動集中於工廠 • 工業區位以煤產地最重要,如: • 本寧山兩側為重工業聚集地 • 伯明罕地區有黑鄉之稱 • 運河、鐵路與海運等交通革新 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英國重工業主要分布地(1970年代) 煤 毛 資料來源:張伯鋒繪圖。繪圖參考出處:Oliver & Boyd,The Changing Geography of Britain。Robert Stevenson House,1978,PP.100〜101 鋼鐵
二、市場、技術創新與重工業發展 3. 海外殖民地英國擁有世界市場 4. 技術革新促使重工業區位變化 • (1)煉焦技術突破 • 鋼鐵工業區位趨向鐵礦產地 • (2)大型運礦船出現 • 新式鋼鐵廠多設於海港 由煤區位轉向礦區位
三、工業發展問題 • 環境汙染問題: • (1)酸雨:工廠排放的廢氣中,其硫氧化合物常因下雨形成酸雨 • (2)煙霧 :在多霧的天候下,硫氧化合物與霧結合成煙霧,常引發呼吸系統疾病 • (3)破壞水源供應與河川生態 • 產業結構改變:製造業部門衰退 • 工業區老化:礦產資源枯竭、廠房老舊 • 工資上漲、失業率大增、罷工事件頻仍 英國病
英國各級產業就業人數變化 缺乏競爭力 資料來源:Paul Knox, John Agnew and Linda McCarthy,The Geography of the World Economy—An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 Geography,Holder Arnold,2003,P.229
20世紀以來,英國一方面面臨到海外殖民地相繼獨立20世紀以來,英國一方面面臨到海外殖民地相繼獨立 喪失廣大的原料來源與世界市場 • 20世紀初的25年,美國在研發、人力資源及新廠房設備方面的投資皆遠超過英國,使英國的生產率落後到只有美國的1/4,因此不僅在製造業逐漸失去優勢,連帶使該國經濟不振。
四、產業轉型 • 傳統工業的改造: • (1)如紡織、鋼鐵、造船、石化等傳統工業改造 • (2)以英國鋼鐵公司為例(雪菲爾) • 員工數由1980年16.6萬1995年3.6萬 • 鋼鐵產業反而增加 • 原因:礦產枯竭,不再煉鐵購入原料結合冶金技術,技術研發專生產高品質鋼材成為刀叉類餐具與專業合金鋼品的重要產業
四、產業轉型 2. 新興高科技工業的發展 • (1)如電子資訊、通訊、生物技術等新興高科技工業的發展 • (2)廣設科學工業園區 • 將科學技術產業化與商品化 • (3)高科技工業聚集區 • M4走廊:聚集全英國40%電子資訊業 • 蘇格蘭矽谷:利用工資低廉、人才素質高吸引高科技產業設廠(IBM、鴻海) 近年外移到東歐致力提升研發能力 (隨歐盟發展,鴻海到捷克) M4走廊:倫敦、布里斯托、 加地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