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0

抗寄生虫病药

模块八 抗寄生虫病药. 抗寄生虫病药. 相关链接. 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患病人数达 10 亿以上,每年死亡人数以百万计。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有 102 个国家和地区有疟疾流行,受到疟疾威胁的人口占全球人口一半以上,每年有 150 万人死于疟疾。 有 75 个国家流行血吸虫病,感染人数达 2 亿。 有 8 亿人口感染钩虫, 9 亿人口感染蛔虫。. 疟原虫 原虫 阿米巴 寄生虫 蠕虫 血吸虫 丝虫 线虫.

Download Presentation

抗寄生虫病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模块八 抗寄生虫病药 抗寄生虫病药

  2. 相关链接 寄生虫病 • 寄生虫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患病人数达10亿以上,每年死亡人数以百万计。 •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有102个国家和地区有疟疾流行,受到疟疾威胁的人口占全球人口一半以上,每年有150万人死于疟疾。 • 有75个国家流行血吸虫病,感染人数达2亿。 • 有8亿人口感染钩虫,9亿人口感染蛔虫。

  3. 疟原虫 原虫 阿米巴 寄生虫 蠕虫 血吸虫 丝虫 线虫

  4. 第一节 抗疟药(Antimalarial Drugs)

  5. 疟疾:俗称“冷热病”、“打摆子”、“发疟子”、“脾寒”、“瘴气”等疟疾:俗称“冷热病”、“打摆子”、“发疟子”、“脾寒”、“瘴气”等 • 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传染病。 • 常见的疟原虫 • 间日疟原虫----- 间日疟良性疟 • 三日疟原虫-----三日疟,轻,少见 • 恶性疟原虫-----恶性疟,较重,可致命. 良性疟

  6. 抗疟药(antimalarial drugs) 是一类用来预防或治疗疟疾的药物。 特点 不同生长阶段的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不同,了解疟原虫的生活史以及抗疟药的作用环节,将更好地发挥抗疟药的作用。

  7. 疟原虫的生活史 • 有性生殖阶段在雌性按蚊体内进行 • 无性生殖阶段在人体内进行 • 原发性红细胞外期(原发性红外期) • 继发性红细胞外期(继发性红外期) • 红细胞内期(红内期) • 配子体形成期

  8. 传染源 • 受疟原虫感染的雌性蚊子传染的疾病 • 疟原虫的生活史 • 1.有性生殖阶段(蚊子体内) • 2.无性生殖阶段(人体内)

  9. 相关链接 疟原虫生活史与药物作用途径 伯氨喹、乙胺嘧啶 控制传播药 伯氨喹 控制复发药 控制症状药 病因预防药 乙胺嘧啶 氯喹、奎宁、青蒿素等

  10. 常用抗疟药 1.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 氯喹、奎宁、青蒿素、青蒿琥酯2.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伯氨喹3.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药物: 乙胺嘧啶

  11. 一、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氯喹 【性状】结构中含有手性碳原子,药用品为消旋体。遇光渐变色,应避光贮存。 【鉴别】分子结构中含有碱性的叔氮原子,水溶液与苦味酸试液作用,可生成黄色沉淀。

  12. 【体内过程】吸收:口服吸收快而完全3-5h血药浓度达高峰。分布:广泛分布于肝、脾、肾、肺等组织。在红细胞内浓度比血浆浓度高10-20倍,而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浓度又比正常红细胞内高出约25倍。排泄:大部分药物经肝代谢,代谢为单脱乙基氯喹。 代谢:10%-25%以原形药经肾排泄;氯化铵酸化尿液可加速药物排泄。

  13. 【作用和临床应用】1.抗疟作用: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作用持久的特点,是临床用于控制各型疟疾症状的首选药物。2.抗阿米巴原虫:仅用于肠道外阿米巴感染的治疗,对肠内阿米巴病无效。3.免疫抑制作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疗效。

  14. 【不良反应】1.治疗量可引起恶心、呕吐、 腹泻及头昏、头痛、皮疹等反应, 停药后可消失。2.长期大剂量用药可引起视力模糊、白细胞减少、心律失常等,严重者可因急性中毒呼吸衰竭而致死。3.少数病人 可引起阿斯综合征,甚至肝、肾损伤。 心原性脑缺血综合症,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的缓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

  15. 奎 宁(quinine) 是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的生物碱,因不良反应较多,已不作首选药用。

  16. 实例分析 下列溶解奎宁原料,配制其注射剂的方法对吗? 奎宁可制成注射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脑型或其它严重疟疾病例。因奎宁水中溶解度小,故配制注射液宜用酸性较强的氢卤酸溶解奎宁,而不能用含氧无机酸溶解。 分析:正确。奎宁虽溶于各种无机酸,但若溶于含氧无机酸,在高压加热时,可产生有毒性的产物称奎宁毒。溶液中如有奎宁毒,通过加碳酸钠和亚硝基铁氰化钠,即显红色。

  17. 【作用及应用】 1. 抗疟作用 杀灭各种疟原虫红内期裂殖体,控制症状,抗疟活性<氯喹,但极少产生抗药性。 2. 抑制心肌(奎尼丁样作用) 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传导,延长不应期,剂量过大或静滴过快可引起血压下降。 主要用于抗氯喹恶性疟, 尤其是脑型恶性疟。

  18. 【不良反应】 1. 金鸡纳反应恶心、呕吐、头痛、耳鸣、听力及视力减退等,停药后一般可以恢复。 2.心肌抑制作用(奎尼丁样反应) 静脉推注可致心肌抑制、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严禁静脉推注 • 特异质反应 少数恶性疟患者用小量奎宁可发生急性溶血引起高热、寒战、血红蛋白尿(黑尿热), 极度贫血,尿闭等,可致死。 4.子宫兴奋作用孕妇忌用

  19. 青蒿素( artemisinin) 本品是我国1971年首次从菊科植物黄花蒿(Aremisia annua Linn)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高效、低毒的抗疟药。 【性 状】为白色或无色针状结晶,味苦。 【稳定性】遇强碱如碳酸钠,或强酸如硫酸等 均可将过氧键破坏。

  20. 【鉴 别】具有倍半萜内酯的结构,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后发生水解,遇盐酸羟胺试液及三氯化铁试液可生成深紫红色的异羟肟酸铁。含有过氧键,遇碘化钾试液可氧化析出碘,再加淀粉指示剂即显紫色。

  21. 特点: 1. 高效、速效、低毒 2. 胆汁和脑中浓度高 3. 复发率高,与伯氨喹合用可降低复发率。 由于代谢和排泄均快,不利于彻底杀灭疟原虫。 4. 与周效磺胺和乙胺嘧啶合用,可延缓耐药

  22. 蒿甲醚(artemether)蒿甲醚为青蒿素的脂溶性衍生物,蒿甲醚(artemether)蒿甲醚为青蒿素的脂溶性衍生物, 其抗疟作用强于青蒿素,且复发率低。 青蒿琥酯(antesunate)青蒿琥酯是青蒿素的水溶性衍生 物,可口服或注射,作用和临床应用 与氯喹相似。

  23. 相关链接 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 蒿甲醚为青蒿素的羰基还原衍生物双氢青蒿素的醚化产物,对疟原虫红内期裂殖体有杀灭作用。杀灭疟原虫和控制疟疾症状迅速,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有较强的活性,也可作为对多种药物存在耐药性的恶性疟疾患者新的治疗药物,且抗疟作用较青蒿素强10~20倍。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为脱甲醚基生成双氢青蒿素。

  24. 拓展提高 青蒿素的构效关系 • 青蒿素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 • 结构中内过氧化物对活性存在是必需的。 • 只有内过氧键还不能产生足够的抗疟活性,本品的抗疟活性更应归于内过氧化物-缩酮-乙缩醛-内酯的结构。 • 经进一步的研究认为疏水基团的存在和过氧键的位置对其活性也至关重要。 • 如在其分子中引入亲水性基团或使其极性增大,则导致抗疟活性减少。 • 为保持和增加抗疟活性,其亲脂性是非常重要的。

  25. 二、主要用于控制疟疾复发和 传播的药物伯氨喹(primaquine) • 剂型:片剂、注射剂 • 显碱性,可与磷酸酸成盐

  26. 【作用】是根治间日疟和控制疟疾传播的首选药【作用】是根治间日疟和控制疟疾传播的首选药 1. 对间日疟红外期的疟原虫有杀灭作用 用于控制良性疟的复发,对红内期作用弱,不能用来控制症状。 2. 杀灭人体血液中的各种疟原虫配子体 【应用】 1. 与氯喹合用可根治良性疟。 2. 用于控制疟疾的传播。

  27. 【不良反应】 毒性较大 1. 治疗量 头昏、恶心、呕吐、腹痛等,少数病人可出现药热及粒细胞缺乏症等,停药后可恢复。 2. 特异质反应 先天性红细胞G-6-PD缺乏的特异质病人服用后,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及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胸闷、缺氧等严重反应。

  28. 三、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药物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三、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药物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 【性 状】几乎不溶于水,乙醇、氯仿和乙醚微溶。有弱碱性,可溶于强酸。 【鉴 别】溶于稀硫酸后,滴加碘化汞钾试液即生成乳白色沉淀。

  29. 【作用机制】 1.抑制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使FH2不能还原为FH4,从而影响核酸的合成,导致疟原虫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 2.与磺胺类或砜类合用通过干扰叶酸形成的不同阶段,可达到双重阻断,增强疗效,又可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 注意:疟原虫对乙胺嘧啶易产生耐药性。

  30. 【作用】是病因性预防的首选药 1.对恶性疟及良性疟的原发性红外期疟原虫有抑制作用 2.阻止疟原虫在蚊体内的有性生殖 【临床应用】 在疟疾流行区可用于群众性预防,以阻断疟疾的传播。

  31. 【不良反应】 口服一般剂量,副作用较少 • 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出现叶酸缺乏症 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症,可用甲酰四氢叶酸钙。 • 过量可引起急性中毒 本品味带香甜,曾有儿童误作糖果大量服食(1次顿服50mg~100mg)可引起恶心、呕吐、发热、紫绀、惊厥,甚至死亡。 • 中毒解救 洗胃、输液,静注巴比妥以对抗惊厥等。

  32.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 • 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 主要寄生部位:结肠

  33. 肠阿米巴病

  34. 发病原理 (直肠) 排出体外 包 囊 小滋养体 包 囊 入口 小肠下段 大滋养体 脱 囊 (盲肠、升结肠或乙状结肠、直肠) 肠阿米巴病 肠外阿米巴病

  35. 阿米巴的生活史 致病期 传染期 回盲部 伪足及酶解作用 肠壁或肠外组织 碱性消化液 小滋养体 大滋养体 包囊 肠蠕动 破坏肠壁,进入肠腔 水分、营养减少,粪便增加 致病期 传染期

  36. 阿米巴滋养体

  37. 阿米巴滋养体

  38. 烧瓶状溃疡

  39. 阿米巴肝脓肿

  40. 肝脓肿 棘阿米巴性角膜溃疡

  41. 甲硝唑 又名灭滴灵 【性状】微溶于水,略溶于乙醇。 【鉴别】含咪唑环,具弱碱性,加强酸溶解后,与苦味酸试液反应生成黄色沉淀。分子中的硝基,在锌粉和盐酸作用下,可还原生成氨基,继而与亚硝酸钠、盐酸和碱性β-萘酚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加氢氧化钠试液,温热后溶液显紫红色,滴加稀盐酸成酸性后变为黄色,再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则变成橙红色,此为芳香性硝基化合物的一般反应。

  42. 【作用和临床应用】1.抗阿米巴作用:A.对阿米巴大滋养体有很强的直接杀灭作用。B.对肠腔内阿米巴小滋养体和包囊则无明显作用。C.是治疗肠内、外阿米巴病的首选药。2.抗阴道毛滴虫作用:是治疗阴道滴虫病的首选药.3.抗蓝氏贾第鞭毛虫作用:A.目前治疗贾第虫病最有效;B.抑制原虫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的氮链发生断裂而死亡。4.抗厌氧菌作用:对厌氧性革兰氏阴性及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作用和临床应用】1.抗阿米巴作用:A.对阿米巴大滋养体有很强的直接杀灭作用。B.对肠腔内阿米巴小滋养体和包囊则无明显作用。C.是治疗肠内、外阿米巴病的首选药。2.抗阴道毛滴虫作用:是治疗阴道滴虫病的首选药.3.抗蓝氏贾第鞭毛虫作用:A.目前治疗贾第虫病最有效;B.抑制原虫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的氮链发生断裂而死亡。4.抗厌氧菌作用:对厌氧性革兰氏阴性及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43. 依米丁(emetine) 【作用和临床应用】依米丁又名吐根碱。与甲硝唑有类似的抗阿米巴病作用,由于对心脏有严重毒性,仅在甲硝唑疗效不满意时考虑选用。该药对消化道刺激性强,只能深部肌内注射。

  44. 卤化喹啉类 【作用和临床应用】本类药物包括喹碘方、双碘喹啉和氯碘羟喹等,对阿米巴原虫和包囊均有杀灭作用,但口服吸收少,仅可用于肠道阿米巴感染的治疗。此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偶见腹泻。但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致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炎,有些国家已停止使用。

  45. 二氯尼特(diloxanide) 【作用和临床应用】二氯尼特是目前最有效的杀阿米巴包囊药,口服后未吸收的药物可直接杀灭结肠内小滋养体的囊前期,临床可取代卤化喹啉类与甲硝唑合用于肠内阿米巴感染的根治,对肠外阿米巴感染无效。本药不良反应轻微,偶见胃肠症状和皮疹。

  46.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 • 血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病,疫区内耕牛患病率颇高,对人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胁,故防治耕牛血吸虫病,对消灭人体血吸虫病具有重要作用,应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 在药物治疗方面,抗血吸虫药的研究发展很快,锑剂(如酒石酸锑钾等)原是传统应用最有效药物,由于毒性太大,已逐渐被其他药物取代。

  47. 非锑剂抗血吸虫药物,包括: • 吡喹酮、硝硫氰醚、硝硫氰胺、 • 六氯对二甲苯、呋喃丙胺。 • 吡喹酮为当前首选的抗血吸虫药,主用于人和动物血吸虫病,也用于绦虫病和囊尾蜘病,为较理想的新型广谱驱绦虫病、驱吸虫药和抗血吸虫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