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likes | 236 Views
中国民俗节日. 刘清瑶 高一 18. 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中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中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春节期间,人们互相登门拜年,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E N D
中国民俗节日 刘清瑶 高一18
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中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中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春节期间,人们互相登门拜年,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清明节 又 称 三 月 节 、 踏 青 节 ,是 中 国 汉 族 民 间 传 统 农 事 纪 庆 节 日 .清 明 是 农 历 二 十 四 节 气 中 唯 一 俗 演 为 节 日 的 节 气 .《 岁 时 百 问 》 解 释 清 明 的 取 名 缘 由 :"万 物 生 长 此 时 ,皆 清 洁 而 明 净 ,故 谓 之 曰 清 明 "节 日 最 早 始 于 周 代 ,秦 汉 礼 制 规 定 每 逢 初 一 、 十 五 以 及 二 十 四 个 节 气 等 日 要 到 祖 陵 祭 祀 供 奉 .至 唐 明 皇 开 元 年 间 ,下 诏 改 制 废 止 了 除 寒 食 节 ( 清 明 前 一 日 )以 外 其 他 的 拜 扫 活 动 . 在 宋 朝 以 前 , 清 明 仅 是 个 附 属 在 寒 食 节 习 俗 中 的 一 个 次 要 日 。 它 的 重 要 性 , 甚 至 比 不 上 另 一 个 阴 历 三 月 上 旬 的 上 巳 节 。 而 清 明 节 扫 墓 ,更 是 宋 代 以 后 出 现 , 尽 管 如 此 , 由 於 上 巳 、 寒 食 、 清 明 三 个 节 日 的 日 期 相 当 接 近 , 彼 此 的 习 俗 便 互 相 渗 透 、 重 叠 , 渐 渐 地 不 再 有 明 显 的 划 分 , 这 才 形 成 了 现 在 的 清 明 节 。所 以 , 在 讨 论 清 明 节 的 起 源 时 , 同 时 也 要 对 上 巳 及 寒 食 有 所 了 解 。
端午节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 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裹粽子,许许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后来的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 现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记得端午节和屈原有关,而其实一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屈原的故事也没有多大的印象了。他们知道的是,这是吃粽子的节日,如此而已。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其实现在不是端午节的到来赛龙舟的比赛项目也是处处有。从驱邪避疫,到纪念屈原,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节日的原意,在年复一年的社会变迁中渐渐的受到“ 蚕食”。
中秋节 •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也被人们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不要忘了,让真情贺卡给远方的亲人朋友一个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