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643 Views
學習目標. 瞭解貨幣的意義 瞭解貨幣的功能 知道貨幣的演進 知道現代貨幣最新的發展形式 . OBJECTIVES. 學習目標. 瞭解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 知道基層金融經營的困境 知道中央存款保險公司的功能 瞭解近年來我國金融改革的概況. OBJECTIVES. 14.1 貨幣的意義、功能與演進. 貨幣的意義 貨幣 社會大眾普遍接受願意做為支付的工具 其普遍接受性或貨幣性為貨幣的基本要件,凡是具有此項特性的物品,即謂為貨幣. 14.1 貨幣的意義、功能與演進. 貨幣的功能 價值標準
E N D
學習目標 • 瞭解貨幣的意義 • 瞭解貨幣的功能 • 知道貨幣的演進 • 知道現代貨幣最新的發展形式 OBJECTIVES
學習目標 • 瞭解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 • 知道基層金融經營的困境 • 知道中央存款保險公司的功能 • 瞭解近年來我國金融改革的概況 OBJECTIVES
14.1 貨幣的意義、功能與演進 • 貨幣的意義 • 貨幣 社會大眾普遍接受願意做為支付的工具 其普遍接受性或貨幣性為貨幣的基本要件,凡是具有此項特性的物品,即謂為貨幣
14.1 貨幣的意義、功能與演進 • 貨幣的功能 • 價值標準 以貨幣做為社會共同的記帳單位(unit of account) • 交換媒介 使物與物之間的交易間接發生,也降低了物物交換的訊息成本
14.1 貨幣的意義、功能與演進 • 延期支付 貨幣因具有被共同接受的記帳單位,使契約行為的發生較為便利 • 價值儲藏 以貨幣做為價值的儲藏工具,個人所得可以做部分消費,其餘儲蓄起來延後消費,有助於社會資本之累積
14.1 貨幣的意義、功能與演進 • 貨幣的演進 • 商品貨幣(commodity money) 物品除了本身做為商品用途所具有的價值之外,還具有貨幣價值
14.1 貨幣的意義、功能與演進 • 可兌換紙幣(convertible paper money) 可用來兌換特定商品的憑據被當成貨幣使用 • 不可兌換紙幣(inconvertible paper money) 又稱作強制貨幣(fiat money),紙幣不再與貴金屬有任何牽連,其面值大於材值
14.1 貨幣的意義、功能與演進 • 通貨(currency) 紙幣及硬幣合稱通貨 • 塑膠貨幣(plastic money) 信用卡因其以塑膠為製造的基本原料,因此又稱為塑膠貨幣
14.1 貨幣的意義、功能與演進 • 電子貨幣(electronic money) 又稱為數位鈔票(digital cash),是利用電子資金移轉(electronic fund transfer)方式將貨幣做轉出及轉入
現金e留,口袋不留 核心概念 • 貨幣需求改變 • 金融創新 時間讀解
信用卡,悄悄地改變國人支付習慣 經濟統計
卡奴是咱的名?銀行是你的罪! 核心概念 • 信用擴張 • 銀行開放 • 篩選機制 時間讀解
14.2 金融體系 • 金融體系 存在的主要功能在於調節經濟體系內資金的流通,使有餘單位(surplus-spending unit)多餘的資金得以順利地流轉給赤字單位(deficit-spending unit)使用
14.2 金融體系 • 內部融通(internal financing) 赤字單位動用先前各期的儲蓄,來彌補其財務不足的資金轉移方式 • 外部融通(external financing) 赤字單位向有餘單位借得所需資金
14.2 金融體系 • 直接外部融通 由有餘單位直接融通資金給赤字單位 • 間接外部融通 資金的融通以間接的方式來進行(例如向銀行貸款)
14.2 金融體系 • 金融市場 是指資金的供需雙方從事交易,依不同的情況與條件,兩者共同決定使用資金的價格,以進行資金融通的市場
14.2 金融體系 • 貨幣市場(money market) 是指一年期以下短期資金融通交易的市場,我國之貨幣市場包括金融業拆款市場與短期票券市場
台灣地區隔夜拆款利率持續下滑 貨幣市場利率 經濟統計
14.2 金融體系 • 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 是指一年期以上或未定期(如股票)之中、長期資金融通交易的市場,資金以債券或股票等有價證券的形式做為融通交易的媒介
14.2 金融體系 • 外匯市場(foreign exchange market) 就是可以讓一國貨幣與另外一國貨幣共同進行兌換的場所 • 狹義的外匯指的是外國貨幣而言,廣義的外匯除了外國貨幣之外,還包括外國支票與外國的有價證券等
14.2 金融體系 • 民間借貸市場 通常其利率較一般金融市場還高,相對地其風險亦大,但因其手續簡便,且放款迅速,因此仍然能夠成為許多赤字單位的重要資金來源,其最大功能乃是能夠彌補正式金融體系的缺口
14.2 金融體系 • 雙元性金融體制(Financial Dualism) 正式金融體系與非正式的民間借貸市場雙軌並存的金融體系
14.2 金融體系 • 金融機構 • 具有創造信用功能的貨幣性金融機構 本國一般銀行、外國銀行在台分行、中小企業銀行等 各類基層金融機構,包括各區域的地方信用合作社,及各地的農漁會信用部等
14.2 金融體系 • 金融機構 • 不具創造信用功能的非貨幣性金融機構 信託投資公司、票券金融公司、保險公司、郵政儲金匯業局等 金融控股公司可同時擁有屬於貨幣性金融機構的銀行與非貨幣性金融機構的保險公司及證券金融公司等子公司
14.2 金融體系 • 我國現行金融體系圖
14.2 金融體系 • 我國現行金融體系圖
14.3 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 • 金融開放與產品創新 • 1980年代起我國即加快金融改革之步調,包括利率、匯率、銀行經營業務、證券業務及資本移動等的解除管制 • 1989年7月修正銀行法,允許民營銀行的設立,在1990年核准第一批16家民營銀行
14.3 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 • 金融開放與產品創新 • 1984年台北之境外金融中心正式建立,我國金融正式與國際接軌 • 銀行之業務亦逐步開放,及包括期貨與選擇權在內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之推出 • 政府致力於金融法規之修訂與制定
14.3 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 • 金融控股公司 我國自2001年起陸續核准成立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可經營一系列之金融業務,包括商業銀行業務、有價證券之承銷及代理業務、保險業務(壽險及產險)與保險公司投資組合業務
14.3 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 • 金融控股公司 金融控股公司的成立使金融業的經營更具規模經濟、範疇經濟與營運經濟,得以擴大營運範圍降低營運成本 可使經營的風險管理除了「風險外移」(external risk-shifting),也會出現「風險內攤」(internal risk-pooling) 的效果
14.3 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 • 金融控股公司 對於消費者而言,同一家金融機構擴大了對他的服務範圍;對金融業而言,營業範圍的擴大更增添了競爭力 如何維持一個優質的金融環境,給予大眾穩定又有保障的金融投資市場,建立良性的金融競爭機制,應是不容忽視的首要課題
14.3 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 • 基層金融改革 我國基層金融機構包括信用合作社、農會信用部及漁會信用部 • 加入WTO之後,信用合作社之經營規模及應變能力皆不足以應付 • 財政部輔導信用合作社,鼓勵其變更組織為商業銀行,提升其金融競爭能力
14.3 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 • 信用合作社之改制商業銀行之結論 • 營運體質 更改為有限責任之公司股份制,淨值增加且承擔風險之能力增強,使其營運體質好轉
14.3 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 • 信用合作社之改制商業銀行之結論 • 業務經營 合併改制為銀行後,可擴大業務範圍、增加營業據點與客戶群,可增加利益與分散風險,提升競爭力與改善經營體質
14.3 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 • 信用合作社之改制商業銀行之結論 • 營運績效 改制或併入商業銀行後得以化解原信用合作社的經營危機,營運績效逐漸好轉
14.3 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 • 金融穩定 • 我國於1985年由財政部會同中央銀行共同出資設立「中央存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辦理存款保險業務
14.3 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 • 中央存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其宗旨為 • 保障所有金融機構存款人的利益 • 鼓勵儲蓄 • 維護金融市場的信用秩序 • 促進金融業務的健全發展
14.3 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 • 2001年通過「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設置及管理條例」,其原則為: • 安定金融秩序 經由重建基金之有效處理,將可確保存款人之權益,進而安定金融秩序
14.3 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 • 確保存款人權益 重建基金爰以存款人權益為優先考量,世界各國對問題金融機構之處理亦然 • 維繫金融服務 對社會大眾維繫金融服務,避免影響社會大眾權益及經濟發展
14.3 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 • 降低社會成本 金融重建基金之設立將以避免擠兌及造成系統性危機為前提,將社會成本降至最低,以達經濟安定之目的
14.3 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 • 逾期放款問題 逾期放款比率逐年增加的主因 • 部分的廠商營運欠佳,導致資金周轉困難 • 失業率持續上升,因此個人償債能力降低 • 有些企業過度擴充,加以投資失利,致財務陷入困境 • 部分借款人協議分期償還後,卻仍無力履約
14.3 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 • 開放新銀行設立後也是造成逾期放款比率快速上升之主因 • 新銀行之資本額相對較低,且其資本結構以財團投資為主,因此對於集團內之企業授信要求相對較鬆,致授信品質無法提升
14.3 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 • 開放新銀行設立後也是造成逾期放款比率快速上升之主因 • 在競爭壓力之下,為求獲利及表現,新銀行對於一般授信品質亦無嚴格要求 • 由於經濟景氣不振,導致房地產價格下滑及房屋貸款人無法正常繳息,所以大量的房屋貸款造成呆帳
14.3 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 • 台灣地區銀行逾期放款比率變化趨勢
14.3 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 • 財政部於1999年通函要求各金融機構,應自營業稅法修正施行日起四年內,將降低營業稅賦 • 中央銀行自1999年降低存款準備率所增加之盈餘,全數做為加速轉銷呆帳之用;對已無呆帳可轉銷者,則應全數做為提列備抵呆帳之用,確保銀行資產品質之健全
二次金改不容二次失誤 核心概念 • 金融市場 • 金融體系 時間讀解
14.3 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 • 金融監理一元化 政府於2004年7月成立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希望消弭多頭馬車監理所產生的問題,實現金融監理一元化的目標,促進金融服務業的全面升級
金融e化,A錢也全球化了 核心概念 • 金融創新 • 金融監理 時間讀解
14.3 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 • 金管會組織運作特色 • 以委員制方式運作 委員均由行政院長提請總統任命,須超出黨派以外,委員會議,得邀請學者、專家及與主要議題有關之其他機關或事業派員列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