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476 Views
类胡萝卜素. 与. 蛋黄色泽.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畜牧所. 范京辉. 1.1 类胡萝卜素决定色泽. 蛋黄深浅≠鸡蛋品质 蛋黄颜色←类胡萝卜素种类及数量 类胡萝卜素来源于家禽日粮 原型沉积. 1.2 类胡萝卜素特征. 分子由 8 个类异戊间二烯单位组成 分子中心的左右两边对称 交替排列双键构成发色基团 呈黄、橙、红、紫等颜色 脂溶性、不稳定. 1.3 叶黄素类型. 能形成 1 分子的维生素 A 原 — 隐黄质、 β- 阿朴 -8- 胡萝卜素醛, β- 阿朴 -8- 胡萝卜素乙酯、斑蝥黄质等 不形成维生素 A 原 — 黄体素、玉米黄质。
E N D
类胡萝卜素 与 蛋黄色泽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畜牧所 范京辉
1.1 类胡萝卜素决定色泽 • 蛋黄深浅≠鸡蛋品质 • 蛋黄颜色←类胡萝卜素种类及数量 • 类胡萝卜素来源于家禽日粮 • 原型沉积
1.2 类胡萝卜素特征 • 分子由8个类异戊间二烯单位组成 • 分子中心的左右两边对称 • 交替排列双键构成发色基团 • 呈黄、橙、红、紫等颜色 • 脂溶性、不稳定
1.3 叶黄素类型 • 能形成1分子的维生素A原—隐黄质、β-阿朴-8-胡萝卜素醛,β-阿朴-8-胡萝卜素乙酯、斑蝥黄质等 • 不形成维生素A原—黄体素、玉米黄质。 • 不能形成维生素A,也不能形成色素 槿菜黄质、新黄质
1.4 叶黄素吸收 • 天然分子以酯形式存在,少游离 • 皂化—吸收—酯或皂化物(体内) • 原型沉积,呈色 • 吸收机制同脂肪、维A(竞争、抑制)
1.5 叶黄素来源 • 黄玉米、万寿菊、海藻 • 酵母、动物甲壳 • 天然结构,后处理(高效) • 天然结构,人工合成(高效) • 偶氮类色素(苏丹红)
2.1 呈色原理 • 黄色素+红色素→渐黄、渐红
2.2 色素饱和 • 增加黄色素,蛋黄颜色渐近“黄色饱和区”。添加红色素,色度进入“饱和区”(9~15) • 完全依赖天然来源的叶黄素,蛋黄颜色指数只能达到8 • 黄体素-浅黄 玉米黄质-金黄
2.3 色素沉积效率a • 天然叶黄素5→10mg/kg,蛋黄色价 6.6→8.5。 • 天然叶黄素增加1单位,色价增加0.38(Baker等,1998) • 加丽素黄、红增加1单位,0.68
2.4 色素沉积效率b • 玉米叶黄素沉积率15~20% • 合成黄色素50~60% • 合成红色素是辣椒红素2.5倍 • 过量万寿菊叶黄素降低合成红色素沉积
2.9 饲料原料的色素含量 (单位: Mg/kg)
3.0 饲料基本色素含量 (单位: Mg/kg) • 玉米60% 5-10 • 小麦40%+玉米20% 3-5 • 玉米60%+苜蓿草粉5% 8-15 • 玉米60%+海藻粉5% 7-20
3.2 含天然色素原料日粮a • 玉米蛋白粉 2-10% • 苜蓿草粉 2-5% • 辣椒粉 辣椒红素(30-60%)+辣椒玉红素 [5% X 70mg/kg]
3.3 含天然色素原料b • 桔皮粉 柑橘黄色素 • 万寿菊花瓣粉 • 黄秋葵 3-5%
3.4 放养蛋鸡日粮 • 基础配方玉米为主,80%以上 • 田野色素源——草料、昆虫 • 产蛋率低
4.0 色素沉积影响因素 品种、年龄 疾病、药物 脂肪\乳化剂 纤维 维生素A 抗氧化剂
5.0 总结 • 叶黄素着色 非水溶 原型沉积 • 玉米型日粮色价<8 小麦型<6 • 人工色素 加丽素红 加丽素黄 20~50g 重基色(黄) • 天然色素原料<6% • 高脂低纤维 维A维E适量 加氧化剂 • 理想的色泽—亮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