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 江晓平
病例资料 ×××,24岁,G1P1,产前未检查。 产前10d出现乏力、纳差、眼黄,产前1d出现呕吐,预产期当天6AM腹痛,7AM羊水自破,速到区计生服务所分娩。上午10:25顺娩男活婴(重度窒息抢救好转),胎盘、胎膜完整娩出,产后出血400ml。给止血抗炎治疗无好转,诊断“妊娠合并肝炎” 5PM转保健院。入院发现会阴撕裂给予缝合,同时利尿、输血、抗炎治疗。次日B超检查结果“肝硬化腹水”。出现皮肤多处瘀斑,全身浮肿黄染,考虑“亚急性肝坏死伴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可能并发肝肾综合症”,给予保肝,纠正低蛋白血症。第三日自动出院,后入综合医院治疗,终因病情严重,36h无尿,放弃治疗,产后6d死亡。死亡诊断“亚急性重型肝炎、产后出血”
讨论 • 该患者的死亡是否可以避免? • 诊断妊娠合并肝炎尚需哪些化验指标? • 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肝肾综合症?其它? • 如何积极的抢救治疗?
本次希望解决的问题 • 我国目前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概况 • 病毒性肝炎如何分型 •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 乙肝病毒感染者能妊娠吗 • 妊娠中发生(发现)肝炎病毒感染怎么办 • 妊娠合并重型肝炎与妊娠急性脂肪肝的鉴别要点 • 病毒性肝炎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的鉴别要点 • 重型肝炎的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 •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对胎儿(婴儿)的影响
病毒性肝炎概况 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主要累及肝脏的一组传染病。世界分布,我国高发,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重型肝炎病死率高,慢性肝炎严重影响劳动力,危害极大。 我国HAV感染率约80%,HBV感染率约57.6%,HBsAg携带率约9.8%,HCV感染率约7%,HDV感染率在HBV感染者中约10%,HEV感染率约18%
病原学 确定的5种。HGV和TTV研究较多,多数认为与肝炎有关,也有不同观点者。 一、HAV • 嗜肝RNA病毒,潜末病初经胆汁由粪排出。 • 一个血清型。一个抗原抗体系统,抗HAV-IgM 1周~6月,抗HAV-IgG持续多年。 • 病毒外界抵抗力较强,干粪25℃存活30天,水或湿土存活数月。煮沸5min, 紫外线,次氯酸,甲醛均可灭活。
病原学 二、HBV • 结构:嗜肝DNA病毒(又名Dane颗粒),存在肝细胞和血液中,分外壳、核心两部分,DNA负链有4个开放读码区 • 亚型:10种,主要4种,为adr、adw、ayr、ayw,我国前两种为主。以HBsAg抗原性区别,流行病学意义。 • 外界抵抗力:很强,耐受60℃4h及一般浓度消毒剂;自然环境中长期存活;煮沸10min,高压蒸汽,甲醛,过氧乙酸,次氯酸能灭活。
HBV结构模拟图 外壳 HBsAg . . . .. . . .. .. … . . . . ... 核心 HBeAg HBVDNA HBcAg
病原学 • 三大抗原抗体系统 (1)HBsAg:急性感染血中持续1~6周,最长20周,慢性感染持续多年;间接传染指标,本身不传染。 HBsAb:急性感染HBsAg消失后出现,保护性抗体,对HBV具有免疫力 (2)HBeAg:急性感染血中出现较HBsAg稍晚,消失早;病毒复制及传染指标。 HBeAb:HBeAg消失后出现,复制减少,传染性小。但HBV前C区变异时HBeAg消失,仍可有病毒复制。
(3)HBcAg:肝细胞内可检出,血中Dane颗粒需去垢处理才能测出,病毒复制及传染指标(3)HBcAg:肝细胞内可检出,血中Dane颗粒需去垢处理才能测出,病毒复制及传染指标 HBcAb:较HBsAg晚3~5周出现,非保护性抗体。IgM近期复制,IgG既往感染,持续多年。 窗口期:急性感染后HBsAg消失,HBsAb未出现前,血中仅有HBcAb(或伴有HBeAb)
病原学 三、HCV • 基因多变异性,与逃避机体免疫,导致慢性化有关,也给制备疫苗,治疗带来困难。 • 外界抵抗力强,同HBV. • HCV-RNA:间歇性在血中出现,病毒复制及传染指标;抗HCV:感染后1月~1年出现,非保护性抗体,血中检出说明具有传染性。治疗有效后抗HCV短期不会消失,HCV-RNA阴转是治疗有效的依据。
病原学 四、HDV 缺损RNA-V,需有HBV存在才能感染、复制成完整病毒及表达抗原,其外壳为HBsAg 五、HEV • RNA-V,潜末病初粪中检出 • 抗HEV在感染3周后阳转,阳性率86.5%,IgM3月内、IgG1年内消失。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 HA、HE-----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患者病前2周~发病后4周粪便排出病毒。 • HB、HC、HD-----急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急性病人发病前数周~HBV-DNA阴转前血液具有传染性。慢性病人和携带者长期具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 • HA、HE-----消化道传播,即粪→口途径,水、食物、日常生活用品、玩具(经手入口) • HB、HC、HD-----体液、血液、注射、密切生活接触(经体液)、母婴传播
临床表现 甲--戊各型肝炎临床症状、体征相似,但潜伏期、病程、转归有区别 一、潜伏期 甲型肝炎:30(15~45)天 乙型肝炎:70(30~180)天 丙型肝炎:50(15~150)天 戊型肝炎:40(10~70)天
临床表现 二、五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 黄疸型 1.急性肝炎 无黄疸型 轻度 2.慢性肝炎 中度 重度 急性重型 3.重型肝炎 亚急性重型 慢性重型 4.淤胆型肝炎 5.肝炎后肝硬化
临床表现 三、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 乏力 • 消化道症状 • 肝肿大、触痛、压痛 • 黄疸(尿黄、皮肤巩膜黄染) • 临床经过: 黄疸前期 黄疸期 恢复期 起病至3~7天 3~7天至2~6周 2~6周后至正常 发热、乏力、纳减 肝大、黄疸 症状减轻至消失 •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症状同上,较轻,始终无黄疸。
临床表现 四、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 症状同急性肝炎,分轻、中、重三度 • 慢性肝病体征: 肝肿大,质地中等以上 脾肿大 蜘蛛痣 肝掌 肝性病容 • 肝外表现:肾炎、关节炎、脉管炎等 • 病程>6个月
临床表现 五、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重型肝炎 • 起病同急肝,2周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语言行为异常→ 狂躁→ 昏迷 • 肝界缩小、肝臭、出血、鼓肠、黄疸迅速加深。 • 病程一般<3周 2.亚急性重型肝炎 • 起病同急肝,2周~6月出现重肝表现 • 病程数周~数月,黄疸、出血、肝肾综合症,腹水明显,神经精神症状出现较晚。
临床表现 3.慢性重型肝炎 • 病程>6月,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 • 表现同亚重肝,可有慢肝体征 六、淤胆型肝炎临床表现 • 起病同急肝也可在慢肝基础上发生 • 黄疸深,持续3周以上 • 肝肿大明显,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 七、肝炎后肝硬化 • 慢性肝炎表现 • 门脉高压症
临床表现 皮肤黄染
临床表现 尿黄、巩膜黄染
临床表现 慢肝体征 肝掌
临床表现 慢肝体征 蜘蛛痣
临床表现 慢肝体征 肝性病容
诊断 一、临床诊断流行病学+ 症状+体征+生化检查 1.急性无黄疸型(黄疸型)肝炎 • 肝炎接触史 • 发热,乏力,纳差,肝大触痛(尿黄,眼黄) • 血清转氨酶(ALT)增高(血清胆红素增高) 2.慢性肝炎 • 家庭聚集现象 • 症状同急肝,病程持续或反复发作>6月 • 慢肝体征 • ALT和SB反复异常,A/G↓ • 肝穿刺病理符合慢肝改变
诊断 3.重型肝炎 • 重型肝炎的症状和体征 • PT显著延长,活动度<40%,SB>正常10倍以上,血清白蛋白↓ • 2周内发生为急重肝,2周~6月为亚重肝,6月以上或有慢肝体征为慢重肝 4.淤胆型肝炎 • 黄疸持续2~4 月 以上,肝大,皮肤瘙痒,余同急肝 • ALT轻度↑ ,SB ↑ ↑ • 除外肝外梗阻 • 病理诊断
诊断 二、病原学诊断 • HAV现症感染 • 甲型肝炎:临床诊断+血清抗HAV-IgM + • 无症状,肝功能正常抗HAV-IgM +为隐性感染 • HBV现症感染 • 乙型肝炎:临床诊断+血清HBsAg、HBeAg、HBcAg、抗HBc-IgM 、HBV DNA任一项 + • 无症状且肝功能正常HBsAg+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抗HBc-IgM+为隐性感染
诊断 三、鉴别诊断 • ALT ↑的鉴别 感染中毒性肝损害,药物,酒精,脂肪肝,SLE 有原发病表现,ALT随原发病好转而下降 • 黄疸的鉴别 溶血,妊娠肝内胆汁淤积,肝外梗阻 借助相关检验、B超、CT诊断 • 肝性脑病的鉴别 脑炎及其它神经、精神疾患 借助病史、体征、生化检查鉴别之
鉴别诊断:妊娠急性脂肪肝与合并重型肝炎的鉴别鉴别诊断:妊娠急性脂肪肝与合并重型肝炎的鉴别
鉴别诊断:妊娠合并肝炎和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的鉴别鉴别诊断:妊娠合并肝炎和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的鉴别
妊娠与病毒性肝炎的相互影响 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 • 早孕期:早孕反应重,易流产 • 中、晚孕期:易发生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死胎和妊高症 • 分娩期:重型肝炎凝血障碍,易致产时、产后大出血,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 • 乙、丙型肝炎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子代 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 早孕反应影响肝炎症状判断,中晚孕影响肝脾及腹水的腹部体检 • 妊娠期间内分泌改变,可出现肝掌、胆红素升高和低蛋白血症,影响肝炎病情判断 • 妊娠加重肝脏负担,正常1~4%ALT轻度↑,患肝炎时使肝炎病情加重,重型肝炎发生率明显升高 • 孕妇对肝炎病毒易感性增高,尤其戊型肝炎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 隔离: HA2周,HE3周,HB、HC、HD抗原消失 • 休息:早期卧床 • 营养:足够热卡、Vit类、蛋白质 • 产科处理: • 早孕-病情稳定后建议人工流产 • 中晚孕-严密观察,争取正常分娩,上述处理病情继续加重可考虑终止妊娠 • 分娩期-尽量缩短第二产程,给予静滴VitK,止血剂,备血。严密注意神志、尿量、血压、皮肤及注射部位瘀斑、腹部体征
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治疗原则 • 支持,护理 • 绝对卧床,低脂、低蛋白饮食 • 输注新鲜血浆200ml/d,人体白蛋白5~10g/d,补足热卡、水、电解质 • 单间隔离,卫生护理防止交叉感染 • 防治并发症 • 防治出血--给予Vit K,止血敏,凝血酶原复合物,制酸剂(奥美拉唑)保护胃粘膜 • 防治肝性脑病--防治氨中毒,调整支/芳比,防治脑水肿,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人工肝治疗
防治继发感染--选用对肝肾毒性小的抗生素,主要针对G-菌,如磷霉素钠、哌拉西林、第三代头孢菌素防治继发感染--选用对肝肾毒性小的抗生素,主要针对G-菌,如磷霉素钠、哌拉西林、第三代头孢菌素 • 防治肾衰--防治低血容量(维持血压),适当利尿剂,避免过度利尿、放腹水 • 促肝细胞再生 • 促肝细胞生长素:120~180mg/d,加入250ml葡萄糖液中静滴 • 胰高糖素-胰岛素:1mg+10U+葡萄糖中静滴 • 产科处理 • 无产科情况时暂不人工流产或催产、手术产 • 如有先兆流产或已临产,应尽快结束产科情况,然后转专科治疗
妊娠中发现HBV感染的处理 一、非活动期:无症状,无肝病体征,肝功能正常,肝脾B超无异常,乙肝标志物HBsAg、HBeAb、HBcAb+,HBV DNA- • 可以继续妊娠,应注意休息,每月复查肝功能 • 孕6月后每月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 新生儿出生立即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2周后开始接种乙肝疫苗 二、活动期:肝功能不稳定,HBeAg+,HBV DNA+,B超或CT提示有肝硬化。 • 休息,给予Vit类,早孕尽早终止妊娠,中晚孕争取正常分娩 • 孕6月后每月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血清;新生儿处理同上 三、既往感染:HBeAb、HBcAb、 HBsAb+,HBV DNA-,肝功能正常 • 无需特殊处理
预后 • HA:一般3个月内康复,少数发展为急重肝或亚重肝。 • HE:妊娠合并戊肝重肝发生率高,易致死胎、流产、早产,孕妇病死率高(>30%) • HB、非复制状态HBsAg携带对妊娠影响较小,垂直感染子代机率<30%;高复制状态HBV携带(HBeAg、HBV DNA+)孕妇子代感染率高达90%,慢性肝炎者中晚孕期重型肝炎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娠者 • 重型肝炎:孕妇病死率80%以上。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一、孕前常规检查:下列情况不宜妊娠 • 肝功能:异常 • 乙肝血清标志物:HBeAg和/或HBV DNA+ • 有输血史应查抗-HCV,抗-HCV+ • 肝脾B超:提示慢性肝病或肝硬化 二、切断传播途径 • HA,HE:注意饮食卫生,保持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 • HB,HC,HD:医用消毒,漱洗专用,流水洗手 三、孕前疫苗保护 • 甲肝疫苗:保护20年,抗HAV(-)者 • 乙肝疫苗:保护5年以上,乙肝五项标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