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776 Views
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 比较研究. 阮曾媛琪教授 陈锦棠博士 香港理工大学 应用社会科学系. 社会工作是什么 ?. 何谓社会工作专业 ?. 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自助的专业。 社会工作拥有独特的专业理论、知识、价值观、工作方法及应用技巧。 社会工作是一个国际認可的專业。 社会工作亦是一个職业及工作崗位。. 社会工作专业的定义. 1957 年, Ernest Greenwood 在 《 专业的属性 》 一书中对专业的定义包括: 系统化理论体系 专业技巧 伦理守则 专业权威 专业文化 社区认可. 社会工作宗旨.
E N D
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比较研究 阮曾媛琪教授 陈锦棠博士 香港理工大学 应用社会科学系
何谓社会工作专业? • 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自助的专业。 • 社会工作拥有独特的专业理论、知识、价值观、工作方法及应用技巧。 • 社会工作是一个国际認可的專业。 • 社会工作亦是一个職业及工作崗位。
社会工作专业的定义 • 1957年,Ernest Greenwood 在《专业的属性》一书中对专业的定义包括: • 系统化理论体系 • 专业技巧 • 伦理守则 • 专业权威 • 专业文化 • 社区认可
社会工作宗旨 • 解决/补救个人、家庭、群体及社会问题,促进人的社会功能。 • 发展和强化个人或群体的潜能,以及改善社会的制度和情况,以致个人或群体问题能得到解决。 • 预防个人或社会问题的发生,从而促进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福祉。
社会工作的目标 • 提高个人能力、态度和动机:引导积极的个人和社会价值观,发展人力资源,为社会贡献所长。 • 凝聚家庭力量:巩固及强化家庭功能,以提高庭培育个人成长和抵御逆境的能力,并推广友善对待家庭的社会环境。
社会工作的目标 • 建立社区团结:营造共融和互相接纳的社会气氛,让鼓励自助互助的精神,促进正面,互信的社会关系,鼓励社会参与,促进社会的和谐团结。 • 建立和谐平等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建立互信关系,倡导更公平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
怎样才可成为「社会工作者」? • 具备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价值观 • 必须获取认可的社会工作学历 • 取得专业认可,包括注册/执照/授证等,才可使用「社会工作者」的称号 • 坚守社工守则,参与持续教育,获得资格持续认可
「社会工作者」读些甚么? 一般社会工作者课程应包括以下范围: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 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 •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個人輔導,小組及群体工作,社區組織,社会服务行政等); • 社会科学/通识教育; • 社会工作实习(具督導並至少800小時)
「社会工作者」做些甚么? 社会工作者服务范围大致包括: • 家庭及儿童福利 • 青少年工作 • 康复服务 • 安老服务 • 违法者服务 • 社区发展 • 医务社会服务等
由于近年社会需要急剧转变,新服务范围可包括:由于近年社会需要急剧转变,新服务范围可包括: • 新移民服务 • 雇员再培训课程 • 长期病患者支援服务 • 艾滋病支援服务 • 市区重建社工队等 社工涉猎的范围因此扩展至劳工、就业、教育、医疗、健康、房屋、市区重建、文化康乐、扶贫,以及国际救援等范围。
专业社工与志愿者的区别 • 专业教育对社工提供基本要求及保证 • 服务效果的保证 • 持续性服务的提供 • 社工的专业诚信及操守要向专业及公众问责 • 助人自助信念的坚持
在中国内地建立 社会工作专业队伍的 必要性
为何要建立专业社会工作队伍? • 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不断增加 • 人民对优质社会服务的期望不断提升 • 执政为民的政府的必要条件:提供以人为本及高质素服务 • 建立共融、和谐社会的社会
架构 人力 目标 能力 建立专业社工队伍的策略
目標的訂定 • 决定宏观政策方向及目标: • 六中全会: 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 确定社会工作的定位 • 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 • 社会工作的范围 • 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程度
建立架构 • 部门间建立协调架构 • 各部门设置社工岗位及编制 • 建立统一管理体制 • 持续监察及更新
人力资源 • 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的整体策划及定位 • 社工教育及培训的分层及分工 • 社工教育及培训课程的策划及设计 • 社工教育及培训课程的评价制度的设立 • 社工人力资源计划的不断检视与更新
专业能力 • 专业知识,能力,与技巧的订定 • 建立专业能力的评价及监察系统 • 建立激励机制 • 不断落实,更新及完善系统
随着社会工作人员及服务的增加,公众对服务水平及素质的要求亦逐渐提高,要求对社工有所监管。随着社会工作人员及服务的增加,公众对服务水平及素质的要求亦逐渐提高,要求对社工有所监管。 • 通常有几种模式,包括: 1)执照方式 (Licensing) 2)授证方式 (Certification) 3)注册方式 (Registration)
1 执照方式(Licensing) • 执照之申请及颁发为政府机关的权力,领有专业执照者可从事法定的专业服务。 • 未领取执照者则不能从事专业之业务活动,否则政府部门将可依法取缔。 • 纪律处分过程之设置亦是此制度之特色。 此制度之重点是希望能减低公众免受非技术性人员提供服务所引致之风险。
美国各省设有不同的社会工作者执照系统,并设立颁发条件,考试制度及实务评价要求美国各省设有不同的社会工作者执照系统,并设立颁发条件,考试制度及实务评价要求 • 澳洲正考虑是否采用同样制度
2 授证方式 (Certification) • 由检定单位、专业公会、或政府机构检定从事某种专业者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倘若合格再给予授证及准予使用专业衔头。 • 授证方式能确认授证之社会工作员达到基本能力标准,他们同时受投诉与纪律处分机制所管制。 • 例子:中国内地
3 注册方式 (Registration) • 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只要符合某些基本资格(通常与学历相关)即可向特定的机关注册。 • 一般可分为自愿性或强制性注册 • 比较以上三种注册方式,以执照方式最为严格,其次为授证方式及注册方式 • 例子:香港,英国,加拿大
1 评價制度的設立 • 对教育水平之评价 • 评价课程与培训的质素是否达到评价机构提供的特定水平 • 决定课程是否可以持续举办及改善方向 • 对服务水平之评价 • 评价服务的效果是否达标及与资源投入成正比 • 评价提供服务组织之优质水平。
对社会工作者之评价 • 社工被授与责任与权力以进行常规的专业任务 • 假若他们专业操守不当, 或能力未能达到最基本水平便会被取消认证资格 • 评价系统订定专业准则及维持基本水平 • 评价亦能保障服务使用者的权益
2 专业协会 • 各国成立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以确保社工专业的质素,例如 : •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及美国社会工作教育议会 • 英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及社会照顾议会 • 香港社会工作者协会及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
团结社工群体 • 促进社工专业操守及伦理 • 建立专业形象及地位 • 促进专业发展及持续进修 • 倡导社工服务及政策发展
3 专业守则 • 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目的是为社工提供专业指引、保证专业的素质,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 • 社工专业守则主要包括: • 坚守社工的基本价值观 (以人为本,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相信人的改变潜能,助人自助,小区互助,建立公义公平及共融社会等)
对服务对象的尊重及责任感 • 维护服务对象的应有权益 • 社工不得以权谋私 • 社工需向雇用机构负责 • 与社会团体合作,以解决服务对象 所面对的问题 • 在适当时积极向政府,机构或团体 反映服务对象的需要及改善服务及 政策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健康劳动改革 • 澳大利亚政府议会刚于2006年7月公布了健康劳动改革,将于未来四年拨款3亿澳元推行是次改革。 目的是希望更多的医护人员接受训练以提高医疗人员之素质及对服务之响应性。改革内容包括教育与培训,建立审核制度,改善安全与质素问题,并推行统一程序以评核持海外资历的医生。 • 「澳大利亚社会工作者协会」正要求对社会工作专业建立法定执照(Licensing)体制。 目的是让领有执照的社会工作员被认定为已接受认证教育和培训,及达到专业工作水平。 • 澳大利亚政府有意把社会工作员之审核纳入2008年7月的劳动改革内。 社会工作正逐步迈向专业化之发展。
英国 「认许后社会工作持续培训计划纲领」 • 2006年7月公布的「认许后社会工作持续培训计划纲领」(new Post Qualifying framework for social workers)将于2007年9月1日起全面实施。 • 新计划考虑到近年之社会工作转变与新设之社会工作学士学位。 • 新制度实施后,持续培训之款项会交由「照顾技术支持局」,并联系「儿童人力发展局」,由「资历地区规划网络」管理。 「资历地区规划网络」会融合「学习资源网络」为儿童及成人的社会服务提供培训。
内地建立宏大社工队伍的优势 • 国家政策的支持 • 系统及一致性的策划及安排 • 各部门多年的社会服务经验积累 • 内地庞大社工教育队伍的配合 • 公众对社工专业的了解及要求己逐步提升 • 海外及港台地区专业社工经验的借鉴
对内地建立宏大社工队伍的一些思考 • 我们的目标与定位 • 现实与理想的平衡 • 我们的特色 • 本土与国际的矛盾 • 我们所需的人才 • 专才与通才的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