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562 Views
精神分析導論.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所 林玉華. 佛洛依德生平. 1856 年 5 月 6 日:出生於摩拉維亞 ( 捷克 ) 的費萊堡。 猶太人 四歲時遷居維也納 大學時期攻讀西方哲學、動物學 1881 年獲得維也納大學醫學博士(研究鰻魚的神經系統) 1882 認識 Josef Breuer 1885 年受聘為維也納大學神經病學講師 ( 獲獎助金 ) 1885 年負笈巴黎跟 拜師 Charcot 1896 正式使用 「 精神分析 」 一詞. 精神分析的發展. 1897 開始自我分析 ( 體會到性潛抑 ) 1902 成立週三心理學會
E N D
精神分析導論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所 林玉華
佛洛依德生平 • 1856 年5月6日:出生於摩拉維亞(捷克)的費萊堡。 • 猶太人 • 四歲時遷居維也納 • 大學時期攻讀西方哲學、動物學 • 1881年獲得維也納大學醫學博士(研究鰻魚的神經系統) • 1882 認識 Josef Breuer • 1885年受聘為維也納大學神經病學講師(獲獎助金) • 1885年負笈巴黎跟拜師Charcot • 1896 正式使用「精神分析」一詞
精神分析的發展 • 1897 開始自我分析 (體會到性潛抑) • 1902 成立週三心理學會 • 1908 週三心理學會更名為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 • 1910 創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 • 1893-1939 精神分析主要著作期 • 1938 走避納粹,移居倫敦 • 1939年 9月 23日:在倫敦辭世
Charcot對Freud的影響 • Charcot: 神經病理學教授,試圖用催眠治療有歇斯底里現象的病患 • 相信歇斯底里現象(DSM稱之為轉化症)是一種精神-心理疾病 • 催眠暗示對潛意識的影響(潛意識的理論) • 催眠會使病人對醫師產生依戀(移情的概念) • 催眠中所發生的事,讓 Freud聯想到性與精神官能症之間的關聯(性理論 or 誘惑理論)
佛洛依德早期的主要著作(理論的演變) • 1890-1892:Breuer用催眠治療歇斯底里病患 Anna O. • 1893與 Joseph Breuer 共同出版 “Preliminary Communication”(緒論-歇斯底里現象的心理機制):論及潛抑(repression)和防衛(defense)之觀念 • 1894:neuro-psychoses of defense:病症是心理防衛機制的表現(第一次使用精神分析這辭彙) • 1895:歇斯底里症研究(共十三個案例):性慾望的潛抑與症狀之間的關聯
“The patient had incompatible idea and she expelled it out of her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mechanism of repression.” (p. 157) • “The incompatible ideas are repressed into the deeper consciousness, which cause the splitting of consciousness.” (p. 166) 輔仁大學 林玉華 製作 C. .Li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不得非法影印
五個歇斯底里案例 • Anna O • Emmy von N • Lucy R. • Katharina • Elisabeth von R. 輔仁大學 林玉華 製作 C. .Li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不得非法影印
Anna O • 1880-1882 (Breuer) • 照顧重病父親 • 手臂麻木、痙攣、癱瘓、語言視覺障礙 • 突然無法說母語長達18個月 • 談話治療(talking cure) 輔仁大學 林玉華 製作 C. .Li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不得非法影印
Emmy von N • 1890/1891 • 22歲嫁給66歲的富豪,生了兩個女兒 • 結婚四年(1874)之後丈夫過世 • 謠言:毒死丈夫(歇斯底里發作) • 照顧重病小孩,怕吵醒小孩 • 發出無法控制的舌聲(很像雄公雞的發情聲) • 治療未成功:Freud當時強調病人係因未處理好對於丈夫去世的情緒。後來發現係因憎恨孩子所造成。 輔仁大學 林玉華 製作 C. .Li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不得非法影印
Lucy R. • 1892 • 在一位喪偶的企業主管家裡當家庭教師 • 愛上老闆,怕被拒絕 • 喪失嗅覺,卻有嗅幻覺(燒焦的麵食) • 和老闆的小孩玩煮飯的遊戲,郵差送信來(孩子說,不能看信!),麵食煮焦 • 治療中焦味被雪茄菸味取代(移情) 輔仁大學 林玉華 製作 C. .Li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不得非法影印
Katharina • 1893(一次治療) • 氣喘發作,無法呼吸、暈眩、嘔吐、胸部被壓住,伴隨猙獰的面孔 • 曾目睹父親與姐姐性交 • 性騷擾 • 處女情懷 • 嘔吐:道德與肉體反感的替代作用 • 猙獰的面孔:將父母離異之後,父親的盛怒歸咎於自己。 輔仁大學 林玉華 製作 C. .Li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不得非法影印
Elisabeth von R • 1892 • 腳痛 • 發作於照顧生病父親時,父親去世後,病情更加嚴重 • 無法被催眠、聰明但口語不清 • 病因:痛處是早晨父親大腿放置的地方 • 發現自由聯想 • 發現抗拒現象(無法聯想是抗拒的結果) • 首次稱自己為心理治療師 輔仁大學 林玉華 製作 C. .Lin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不得非法影印
治療歇斯底里症與精神分析早期主要概念 • 症狀的心理因素 • 早期被遺忘的經驗對病症的影響 • 不同意識層:潛意識和意識 • 潛抑(心理機制) • 性(原慾)理論 • 宣洩的治療效果 • 追回被遺忘的記憶
佛洛依德的主要著作(理論的演變) • 1895歇斯底里症研究 (誘惑理論與潛抑) • 1900夢的解析 (地誌學典範:意識、前意識、潛意識; 心理衝突與防衛) • 1905 性學三論 (誘惑vs.幻想-三個發展階段;性的驅力) • 1911 心智功能的兩個原則 (原慾與現實原則) • 1914 論自戀 (原慾的退行 vs.客體關係) • 1917 哀悼與抑鬱(客體選擇) • 1920 享樂原則之外 (死之驅力) • 1923 自我與本我(結構理論:本我、自我與超我) • 1926 焦慮、抑制與症狀(焦慮產生抑制 vs. 潛抑理論) • 1930文明及其不滿 (生死驅力的衝突) • 1940 精神分析綱要 (重述伊底帕斯理論)
佛洛依德的主要著作(技巧的演變) • 1895歇斯底里症研究 (宣洩) • 1900夢的解析 (自由聯想) • 1904 精神分析技巧 (自由聯想的困難-阻抗) • 1905 論心理治療 (錯誤的技巧) • 1909 一個強迫式精神官能症的案例-小漢斯 (詮釋伊底 帕斯) • 1912 移情的動力 (詮釋移情) • 1914 記憶、重複與修通 (詮釋此時此刻在診療室的抗拒、 填補記憶) • 1918 一個嬰兒式精神官能症的案例(鼠人) • 1926The question of lay analysis(支持非醫學背景的分析師) • 1937 可結案與不可結案的分析(論結案)
何謂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的基石是在於: • 對潛意識心智活動的假設 • 對阻抗與潛抑的辨識 • 對性與伊底帕斯情結的重視 這些是精神分析主體的組成與理論的基礎」(Freud, 1923[1922], p.247
精神分析的定義 • 「精神分析…研究的是我們無法察覺…稱之為潛意識的心智過程…精神分析法的特色是自由聯想技術,用以分析(詮釋)觀察到的移情與抗拒現象…凡依此行事者,就是在從事精神分析。」(Freud, S. 1923 p. 253) • 精神分析不只是一套治療心理疾病的方法,也是一套了解人類內心運作的工具 (如,1901年出版的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