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410 Views
环境质量评价. 课 程 介 绍. 1. Contents. 第 1 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2. 不同名称. 教材 环境影响评价 (EIA). 课程 环境质量评价 (EQA).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 适宜程度越高,表明环境质量越好 ) 。 环境质量评价:对一定区域内环境质量的优劣进行定量的或定性的描述。. 环境 要素.
E N D
课 程 介 绍 1 Contents 第1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2
不同名称 教材 环境影响评价 (EIA) 课程 环境质量评价 (EQA)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适宜程度越高,表明环境质量越好)。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适宜程度越高,表明环境质量越好)。 • 环境质量评价:对一定区域内环境质量的优劣进行定量的或定性的描述。
环境 要素 评价 范围 评价 时间 居室 住宅小区 厂区 城市 区域 矿区 流域 海域 全球 回顾评价 现状评价 预断评价 (影响评价) 单要素评价 综合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分类
课程背景 •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科学体系中一门基础性学科,也发展成为环境管理过程中一项具体制度,同时还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管理的一种有效模式。 • 环境评价涉及十分宽深的学科领域。它不是工作程序和方法学的简单堆合,而是一个发展中的具有理论框架的学科体系。 • 近十年来,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无论在理论、法规与体制上,还是在内容、方法与技术上都有长足发展。 • 国内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都开设此课程。 • 今后工作的需要:注册环评工程师。
课程内容 • 第一部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以及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 第二部分: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主要环境要素大气、地表水、土壤等的环境影响评价; • 第三部分:国际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的某些新进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有关的法规与标准; • 掌握地表水、大气、土壤、噪声等单要素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 掌握一些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的应用; • 了解生态、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最新进展。
参考资料 • 图书: 校内超星数字图书馆: 《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及相关培训教材 • 网站: 国家环保总局:http://www.zhb.gov.cn/hjpj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 www.china-eia.com 环评爱好者:http://www.eiafans.com/index.php 环境技术论坛:http://bbs.cnjlc.com/
课程安排 • 时间:1-8周,周一、周三 • 成绩评定 之一 考 勤 10% 之二 作 业 20% 之三 期末考试 70% • 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计
第1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1.1 环境 1.2 环境影响 1.3 环境影响评价 1.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5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 1.6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1.1 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
变动性 稳定性 整体性 区域性 资源性 价值性 二、环境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整体性: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明显体现在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 整体性是环境的最基本特性。 区域性: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 研究环境问题必须注意其区域差异造成的差别和特殊性。
变动性:在自然的、人为的、或两者共同作用下,环境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变动性:在自然的、人为的、或两者共同作用下,环境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稳定性: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环境组成越复杂,承受干扰的“限度”越大,稳定性越强。 变动性和稳定性是相辅相成的,变动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 “限度”是决定能否稳定的条件,是由环境本身的结构和状态决定的。
资源性:环境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资源性:环境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必需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性方面:空气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 非物质性方面:美好景观、广阔的空间等。 价值性:环境具有资源性,也就具有价值性;环境对于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1.2 环 境 影 响 一、环境影响的概念 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是认识和评价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的手段;认识和评价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是为了制定出缓和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改善生活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保证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根本目的)。
4 1 5 2 3 6 区域 全球 有利 不利 可恢复 不可恢复 建设阶段 运行阶段 短期 长期 直接 间接 累积 影响时间 影响来源 影响效果 影响空间 影响阶段 影响程度 环境影响分类
1.3 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1、定义 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 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 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 响的对策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年9月1日实施) 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 应能够满足以下条件: (1)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 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 (2)对各种替代方案、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3)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4)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 (5)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二、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几个概念 1、环境影响报告书 EIS,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环境影响报告书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