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likes | 998 Views
“十一五”科技与外事工作汇报.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2010 年 11 月. 一、“十一五 ” 科技进展. 二、“十二五”发展思路. 汇 报 内 容. 在国家测绘局的领导下,按照科技创新、国际接轨、开放协作、增强战略、人才强院的总体思路,以基本建成与测绘事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国家级测绘科技创新体系,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科研院所为目标,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多元创新的指导方针,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实现了“十一五”科技目标。. 一、 ” 十一五 ” 科技进展.
E N D
“十一五”科技与外事工作汇报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2010年11月
一、“十一五”科技进展 二、“十二五”发展思路 汇 报 内 容
在国家测绘局的领导下,按照科技创新、国际接轨、开放协作、增强战略、人才强院的总体思路,以基本建成与测绘事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国家级测绘科技创新体系,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科研院所为目标,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多元创新的指导方针,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实现了“十一五”科技目标。在国家测绘局的领导下,按照科技创新、国际接轨、开放协作、增强战略、人才强院的总体思路,以基本建成与测绘事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国家级测绘科技创新体系,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科研院所为目标,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多元创新的指导方针,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实现了“十一五”科技目标。 一、”十一五”科技进展
荣获国家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一、二等科技奖励40余项;完成测绘重大科技攻关15项,构建5个测绘技术服务体系,软硬件自主开发能力达到60%,自主研发测绘高新技术装备10余套,获得授权专利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9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3部,编制标准18项,发表论文800余篇,实现自主科技成果推广应用20余项等等。荣获国家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一、二等科技奖励40余项;完成测绘重大科技攻关15项,构建5个测绘技术服务体系,软硬件自主开发能力达到60%,自主研发测绘高新技术装备10余套,获得授权专利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9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3部,编制标准18项,发表论文800余篇,实现自主科技成果推广应用20余项等等。 一、”十一五”科技进展 www.casm.ac.cn
1 2 3 4 5 6 重大工程技术支撑 对地观测技术突破 重大科技成果创新 测绘科技保障服务 一、”十一五”科技进展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国际合作学术交流
国家西部1:50000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 • 927工程 • 资源三号卫星工程 • 地心坐标系推广应用 项目总经费达30亿元,参与单位30余家。通过开展重大测绘工程的实施,在创新能力、项目经费、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进展,使我院成为国内测绘行业领先的单位,并极大地带动了测绘行业科技进步。 1. 重 大 工 程 技 术 支 撑 www.casm.ac.cn
阿尔泰 新疆 阿尔泰 1.7万km2/43幅 喀 喇 甘肃 塔里木 42万km2/1050幅 总面积200万km2 图幅数5032幅 横断山脉 20万km2/502幅 塔里木盆地区域 昆 仑 山 青海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128万km2/3025幅 西藏 喀喇昆仑山 10万km2/232幅 四川 横断山脉 云南 200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测绘局组织实施的第一项重大测绘专项工程——国家西部1:50000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正式启动。 1.1 西部测图工程 www.casm.ac.cn
首次发展了稀少或无控制的大范围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自主定位与区域网平差技术,解决了外业控制难题。首次发展了稀少或无控制的大范围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自主定位与区域网平差技术,解决了外业控制难题。 西部测图工程——重大技术创新 青藏高原西部区域,2112幅图的范围,91多万平方公里,共布设约150个像控点和70个检查点 www.casm.ac.cn
15景SPOT-5 HRS立体像对生成25m DTM • 首次构建了大范围卫星影像测图技术系统,实现了西部区域大范围卫星影像测图。 采用无/少控制的高精度区域网平差、大范围数字高程模型自动化提取和数字正射影像生成技术,使用立体像对,快速测图区域的DEM和DOM,达到40万平方公里的处理能力,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 PixelGrid系统获得2009年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西部测图工程——重大技术创新
首次研制机载多波段多极化干涉SAR测图系统,填补国内空白并实现航空航天雷达影像测图.首次研制机载多波段多极化干涉SAR测图系统,填补国内空白并实现航空航天雷达影像测图. 西部测图工程——重大技术创新 • 获得两项专利: • “SAR影像多项式正射纠正方法”,专利号200910260379.9 • “SAR正射影像图升降轨融合方法”,专利号200910260378.4
西部测图工程——重大技术创新 www.casm.ac.cn www.casm.ac.cn
首次研制了地物半自动提取与智能解译技术系统首次研制了地物半自动提取与智能解译技术系统 针对西部地区地物稀少,特征贫乏等特点,采用采-编-检查一体化技术和地理要素半自动提取与三维智能解译技术,形成多维影像地理要素三维智能解译系统,实现西部地区地形图的快速成图与更新,同时形成我国西部地表覆盖制图技术。 西部测图工程——重大技术创新 www.casm.ac.cn 道路半自动提取 地表覆盖图 解译分类系统
安全监控原理图 信息传输 信息传输 移动终端 地面站 指挥中心 数据交换 • 首次研制外业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野外作业全程监控。 “西部测图安全监控系统”是国内第一套实用、安全、稳定、先进的测绘外业生产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西部测图工程安全生产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该成果获得2009年度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 西部测图工程——重大技术创新 www.casm.ac.cn
西部测图安全监控系统 西部测图工程——重大技术创新 www.casm.ac.cn
晕渲地形图 • 方案及规定 • 地图产品 • 生产作业平台 • 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 西部测图工程图集丛书 西部测图工程——主要成果 《中国西部典型地貌图集》
927工程是我国首次全面开展的一项旨在完成我国管辖海域海岛(礁)精确定位和大比例尺测图任务的重大测绘专项工程。 重点开发区 有人岛 海岛开发区 重要海区 一期工程范围 1.2 927工程 距离我国大陆80海里范围内海域 领海基点 www.casm.ac.cn
● ● ● 经长期验潮站改造的并置站 经CORS站改造的并置站 ● ● ● ● ● ● ● ● 新建CORS站 ● ● ● 新建并置站 ● ● ● ● ● ● ● ● ● 海 岛 C O R S 站 网 点 位 设 计 1.2 927工程 www.casm.ac.cn
新建沿岸陆地 大地控制点 复测沿岸陆地大地控制点 新建海岛(礁)大地控制点 复测海岛(礁)大地控制点 海 岛 (礁) 大 地 控 制 网 设 计 建成后的国家海岛(礁)大地控制网,将成为我国海岛(礁)测绘的基本控制和陆海测绘基准统一的基础。
资源三号卫星工程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的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于2008年3月国务院批准立项开始建设,计划于2011年上半年发射。资源三号卫星工程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的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于2008年3月国务院批准立项开始建设,计划于2011年上半年发射。 1.3 资源三号卫星工程 HR相机 后视相机 前视相机 正视相机 www.casm.ac.cn
完成了《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研制总要求(初稿)》、《资源三号卫星应用系统项目建议书》和相关报告;完成了《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研制总要求(初稿)》、《资源三号卫星应用系统项目建议书》和相关报告; • 开展相关技术攻关; • 初步建立了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的应用技术系统; • 形成了基于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的测绘和资源应用技术体系,为资源三号卫星的研制提供了总依据。 • 2009年11月3日,中编办批准同意成立国家测绘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 1.3 资源三号卫星工程——成果 www.casm.ac.cn
国家地心坐标系启动和推广应用是我国坐标系统建设的一次重大变革,对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国家地心坐标系启动和推广应用是我国坐标系统建设的一次重大变革,对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国务院批准自2008年7月1日起启用我国的地心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这是我国首次建立与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相一致的地心坐标系。 1.4 地心坐标系应用工程 www.casm.ac.cn
研制了各类控制点到CGCS2000的转换方法与模型。研制了各类控制点到CGCS2000的转换方法与模型。 • 完成了三、四等天文大地点纳入CGCS2000坐标系方案制定和坐标转换软件研制与平差计算。 • 完成了1980西安坐标系1:5万比例尺地形图、1:1万比例尺地形图向CGCS2000转换改正量计算。 • 完成了各行业专业用图、城市规划建设用图地方独立坐标系与国家CGCS2000建立联系的技术规定。 • 制定了省1:1万数据库转换技术规定。 • 完成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专题网站的建设。 • 举办了两期面向全国测绘行业的培训班。 地心坐标系应用工程——成果 www.casm.ac.cn
地心坐标系推广应用——成果展示 www.casm.ac.cn
在国家对地观测与导航领域,积极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以国家科技项目促进我院测绘科技创新,在创新中实现我院全方位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院牵头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近50项,项目总经费超过1.3亿元。 2. 对地观测技术突破 www.casm.ac.cn
“十一五”期间,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共获得16项资助,总经费近500万元,同比“十五”项目数与经费增长均超3倍,其中2009年创历史最好纪录,立项8项,经费达到222万元,申报成功率达到破纪录的36.4%,加强了我院的基础研究实力。“十一五”期间,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共获得16项资助,总经费近500万元,同比“十五”项目数与经费增长均超3倍,其中2009年创历史最好纪录,立项8项,经费达到222万元,申报成功率达到破纪录的36.4%,加强了我院的基础研究实力。 2.1 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www.casm.ac.cn
“十一五”期间,由我院牵头的973课题“高性能的遥感影像网格计算与信息解译的智能方法”立项,课题经费399万元。课题研究取得系列重要科技进展,目前已完成课题结题。这标志着我院在重点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十一五”期间,由我院牵头的973课题“高性能的遥感影像网格计算与信息解译的智能方法”立项,课题经费399万元。课题研究取得系列重要科技进展,目前已完成课题结题。这标志着我院在重点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2.1 基础研究—973项目 www.casm.ac.cn
863项目国拨总经费达约1.3亿元,实现我院历史上首次牵头承担863重点项目的重大突破。 • “高精度轻小型航空遥感系统核心技术及产品”(4200万元) • “海岛(礁)测绘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2900万元) 2.2 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www.casm.ac.cn
高精度轻小型航空遥感系统核心技术及产品 稳定平台 LiDAR POS 宽角组合数字相机 适航改造 软件系统 系统检校 高精度轻小型航空遥感系统 (多用途、多模式)
国土资源调查 滑坡监测 地图制图 森林精准计测 三维城市建模 灾情调查 集成核心软硬件并产业化,在多个领域应用示范 稳定平台 LiDAR POS 宽角组合数字相机 软件系统 高精度轻小型航空遥感集成系统 www.casm.ac.cn
组织完成3个863目标导向类项目“高精度极化干涉SAR数据处理与制图关键技术”、“海岛礁精确测量集成应用技术”、“空间信息系统软件测试关键技术”和10个探索导向类的立项,13个项目的总经费近2500万元。组织完成3个863目标导向类项目“高精度极化干涉SAR数据处理与制图关键技术”、“海岛礁精确测量集成应用技术”、“空间信息系统软件测试关键技术”和10个探索导向类的立项,13个项目的总经费近2500万元。 重大关键技术攻关—863专项课题 www.casm.ac.cn
“十一五”期间,我院共成功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课题9项,项目经费1000余万元。项目研究内容涵盖数字城市、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应急数据处理、土地监测、政府应急服务平台建设等诸多方面。这标志着我院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稳步提升,服务领域大幅拓宽。“十一五”期间,我院共成功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课题9项,项目经费1000余万元。项目研究内容涵盖数字城市、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应急数据处理、土地监测、政府应急服务平台建设等诸多方面。这标志着我院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稳步提升,服务领域大幅拓宽。 2.3 科技支撑与示范 www.casm.ac.cn
“十一五”期间,我院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奖励40项。攻克了高精度测绘基准、全天时全天候雷达数据获取、遥感数据高性能集群处理、困难地区地形测绘、时空数据库、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理信息网络化服务等一系列关键性技术重点、难点,形成了软硬件技术装备,取得众多重大技术成果。“十一五”期间,我院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奖励40项。攻克了高精度测绘基准、全天时全天候雷达数据获取、遥感数据高性能集群处理、困难地区地形测绘、时空数据库、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理信息网络化服务等一系列关键性技术重点、难点,形成了软硬件技术装备,取得众多重大技术成果。 3. 重 大 科 技 成 果 创 新 www.casm.ac.cn
先进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先进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 • (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国家级遥感测图业务平台研制及重大工程应用 • (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国家系列比例尺地形图保密处理技术及导航领域应用 • (获2009年度国家发明二等奖) • 国家土地资源遥感监测关键技术及重大工程应用 • (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时空数据挖掘关键技术与应用(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1 科技进步奖励 www.casm.ac.cn
高精度测绘基准技术方法体系 • 高中低相结合的对地观测数据获取技术体系 • 全天时全天候机载雷达数据获取系统 • 高速局域网的遥感影像数据高性能集群处理系统 • 时空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 • 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 跨部门、跨地区的政府协同空间辅助决策应用服务,等等 3.2 重大技术成果
系统组成: 数据获取 整合系统 SAR测图软件系统 机载多波段、多极化干涉SAR测图系统 —SARMapper 具备获取X波段干涉数据和P波段极化数据的能力,主要用于航空和机载SAR影像处理、极化处理、干涉处理、正射纠正和立体测图。
装备全国近30个省级测绘单位 轻型无人机低空遥感系统 www.casm.ac.cn
低空 UAV航空影像制作正射影像 低空遥感UAV 系统 www.casm.ac.cn
Remote Sensing Data Multi-End Products ImageInfo-PixelGrid ImageInfo-PiexelGrid集群处理系统 www.casm.ac.cn
重庆测绘院基于普通PC机集群的无人机影像分布式处理实验(200幅正射影像只需11分钟)重庆测绘院基于普通PC机集群的无人机影像分布式处理实验(200幅正射影像只需11分钟) www.casm.ac.cn
重庆测绘院基于普通PC机集群的无人机航空影像分布式处理实验(200像对只需3小时)重庆测绘院基于普通PC机集群的无人机航空影像分布式处理实验(200像对只需3小时) www.casm.ac.cn
ImageInfo FeatureStation(遥感影像智能解译工作站)是以航片、卫片、无人机、SAR等为主要数据源的集平面采集和立体量测于一体的协同作业网络化测图系统。该系统提供4D产品生产、成果输出、项目数据管理等遥感影像智能解译的综合解决方案,形成了遥感影像智能解译的人机协助一体化作业链。系统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工艺流程设计、符号设计、数据库管理、工程管理、任务管理、平面立体采编、质量检查、制图输出等软件模块。 遥感影像智能解译工作站Feature Station www.casm.ac.cn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后处理工作站LidarStation www.casm.ac.cn
数字城市是二十一世纪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地理空间框架是构建数字城市不可或缺的必要支撑。数字城市是二十一世纪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地理空间框架是构建数字城市不可或缺的必要支撑。 • 国家测绘局2006年开始推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 • 国家测绘局、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城市人民政府三方合作 • 需求牵引、设计统一、共同投资、资源共享 • 构建公共平台、推出标准技术、打造示范精品、促进信息应用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技术体系
数字城市构建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城市120余个,分布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获得2010年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NewMap www.casm.ac.cn
三维数字嘉兴 数字城市示范 www.casm.ac.cn
政府辅助决策服务系统 • 应急响应测绘保障服务 • 地理信息产业共性技术 4. 测绘科技保障服务 www.casm.ac.cn
面向政府部门的需求,我院建立了多个政府GIS应用系统,形成了以国办为主的政府地理信息应用体系,获得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好评。 面向政府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