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1.22k Views
第十五章 應收帳款. 應收款項( Receivables). 1.應收帳款. 2.應收票據. 廣義:泛指一切應收而未收之債權。. 定義. 狹義:僅指因主要營業活動,一般為銷貨收入,. 而產生之債權。. 具有法律(票據法)要件之書面債權,依我國 票據法 規定,票據有本票、匯票及支票三種。. 應收帳款之重要性. 一、它涉及營業收入(銷貨收入)之認定。. 二、應收帳款資產的評價,影響了企業財務狀況及盈餘計算。. 三、與企業營運資金之週轉有密切關係。. 應收帳款之地位. 資產負債表. 損益表. 現金. 2. 3. 應收帳款. 1. 銷貨收入 (消費者).
E N D
應收款項(Receivables) 1.應收帳款 2.應收票據 廣義:泛指一切應收而未收之債權。 定義 狹義:僅指因主要營業活動,一般為銷貨收入, 而產生之債權。 具有法律(票據法)要件之書面債權,依我國票據法規定,票據有本票、匯票及支票三種。
應收帳款之重要性 一、它涉及營業收入(銷貨收入)之認定。 二、應收帳款資產的評價,影響了企業財務狀況及盈餘計算。 三、與企業營運資金之週轉有密切關係。
應收帳款之地位 資產負債表 損益表 現金 2 3 應收帳款 1 銷貨收入 (消費者) 存貨 (倉庫) 應付帳款 1 銷貨成本 (消費者)
壞帳 應收帳款的價值在於未來可變現的金額,會計稱之為淨變現價值(netrealizable value, NRV)。 將應收帳款扣除估計之無法變現者,俗稱壞帳,剩餘之可變現金額。
直接沖銷法(direct write-off) t1 t2 時間 銷貨收入 壞帳費用 缺點:費用認列時間無法與收入認列時間相配合。 應收帳款 t1 銷貨收入 壞帳費用 t2 應收帳款
備抵法(allowance method) t1 t2 在銷貨收入認列的期間,事先估計因銷貨或應收帳款而可能發生之壞帳,並在期末作一調整,而達費用收入配合之目的,得以合理計算企業損益。 時間 銷貨收入 期末調整 壞帳(發生) 應收帳款 t1 銷貨收入 壞帳費用 t1 備抵壞帳
估計壞帳的方法 一、銷貨百分比法(又稱損益表法) 目的:合理計算損益,符合配合原則。 二、應收帳款餘額法(又稱資產負債表法) 目的:合理衡量應收帳款的淨變現價值。 1.餘額百分比法 2.帳齡分析法
銷貨收入百分比法 收入 壞帳費用 壞帳費用 備抵壞帳 1,000 500 實際沖銷→ ←呆帳回收 600 400 1,000 1,300 假設按收入1%提列壞帳 $100,0001%=$1,000 (配合) 壞帳費用 1,000 (因) 備抵壞帳 1,000 (果)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 應收帳款 備抵壞帳 (期末餘額) (期末餘額) 應收帳款 備抵壞帳 10,000 500 600 400 ? ? ? (期末餘額) 30,000 (期末餘額) 1,500 5% (淨變現價值=應收帳款-備抵壞帳) 假設按應收帳款5%提列 $30,000 5% = $1,500
備抵壞帳T字帳 備抵壞帳 500 實際沖銷→ ←呆帳回收 600 400 1,500 ←應調整補足之金額 1,200 Dr.壞帳費用 1,200 (果) Cr.備抵壞帳 1,200 (因)
帳齡分析法 依根據帳齡分析法得知$30,000應收帳款中隱藏有$1,730可能無法回收之壞帳。
帳齡分析法 應收帳款 備抵壞帳 500 600 400 30,000 1,730 ←當期調整補足數 1,430 Dr. 壞帳費用 1,430 12/31 Cr.備抵壞帳 1,430 在資產負債表上,應收帳款與備抵壞帳表達的方式如下: 應收帳款 $ 30,000 備抵壞帳 (1,730) 帳面價值(淨變現價值) $ 28,270
壞帳之沖銷 應收帳款 備抵壞帳 600 600 Dr.備抵壞帳 600 Cr.應收帳款-張三 600
呆帳回收 應收帳款-李四 400 備抵壞帳 400 現金 400 應收帳款-李四 400
收現 現金 銷貨收入 應收帳款 10,000 600 400 400 30,000 79,400 (收現) 100,000 100,000 79,400 (本期賒銷) Dr. 應收帳款 100,000 本期合計數 Cr. 銷貨收入 100,000 Dr. 現金 79,400 本期合計數 Cr. 應收帳款 79,400
應收帳款管理之目的 一、減少壞帳發生 二、加速收現
加速收現具有三項功能 1.減少壞帳發生的機率 2.防止企業營運資金缺口 3.減少利息支出
壞帳覆蓋率 備抵壞帳 = 逾期放款
提高應收帳款變現速度之方法 一、現金折扣(銷貨折扣) 二、讓售賣斷(factoring) 三、融資抵押(pledging) 四、貼現 五、證券化 六、不良債權出售
票據之必要形式要件 1.發票人簽章 2.面值 3.到期日 4.指定付款人
票據貼現 票據期間(票面息) 貼現值 持有日 貼現期間 貼現日 票面值 到期值 時間 (貼現息) 發票日 到期日 到期值=面值+利息 貼現值=到期值-貼現息 利息收入(票面息)=面值票面利率票據期間 利息費用(貼現息)=到期值貼現利率貼現期間
釋例-票據貼現 票面息(90天) 貼現息(60天) $101,000-$1,010=$99,990 貼現值 持面額100,000元,90天後到期,年息4%之本票一紙,30天後向金融機關貼現,貼現率為6%。 $100,000 $101,000 票面息$1,000(90天) (30天) (60天) $99,990 貼現息$1,010 發票日 貼現日 到期日
票據貼現分錄-總額法 分別認列票據的利息收入(票面息),以及貼現交易的利息費用(貼現息)。 現金 99,990 利息費用 1,010 利息收入 1,000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應收票據貼現列為應收票據之減項。
票據貼現分錄-淨額法 將票面息之利息收入與貼現息之利息費用,相扣抵後之差額,以貸記利息收入或借記利息費用認列。 現金 99,990 利息費用 10* 應收票據貼現 100,000 * 1,010-1,000=10
應收帳款證券化 應收帳款 應收帳款 商品或勞務 現金 現金 (ABCP)受益證券 現金 (ABCP)受益證券 債務人 (進貨者) 債權持有者 (銷售商) 受託機構 (金融業) 投資者 承銷商
應收帳款週轉率 T1(365天) (期初)應收帳款 銷貨收入* 現金 (期末)應收帳款 *一般逕以損益表之銷貨收入淨額取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