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文学的真实 文学的伦理与情感 美的创造. 第一节 文学的真实. 文学中的求真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艺术真实的实现:艺术概括. 一、文学中的求真. (一)文学作为认识活动, “ 真 ” 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实现的基础。 文学活动是一种 把握对象世界的认识活动。认识活动的价值取向是求 “ 真知 ” 。 高尔基论真实 、巴尔扎克论真实、别林斯基论真实。. 高尔基论真实. “ 文学是巨大而又重要的事业,它是建立在真实上面的,而且在与它有关的一切方面,要的就是真实 ” —— 高尔基. Maksim Gorky.

kay-grant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 文学的真实 • 文学的伦理与情感 • 美的创造

  2. 第一节 文学的真实 • 文学中的求真 •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 艺术真实的实现:艺术概括

  3. 一、文学中的求真 • (一)文学作为认识活动,“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实现的基础。 • 文学活动是一种把握对象世界的认识活动。认识活动的价值取向是求“真知” 。 • 高尔基论真实、巴尔扎克论真实、别林斯基论真实。

  4. 高尔基论真实 “文学是巨大而又重要的事业,它是建立在真实上面的,而且在与它有关的一切方面,要的就是真实” ——高尔基 Maksim Gorky 1868— 1936

  5. 巴尔扎克论真实 “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不真实的作品“现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 ——巴尔扎克 Honore de Balzac (1799-1850 )

  6. 别林斯基论真实 “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以真实、自然、正确和切实去感染读者”,这样的作品越是多读,“你和它之间的内在情意和联系也就越深入、实切而不可分割。” ——别林斯基 V.G. Belinskiy (1811-1848)

  7. 一、文学中的求真 • (二)“真实性”是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 • 现实型的作品求真; • 浪漫主义的作品将“真实”隐匿在想象和虚构中; • 象征型的作品暗示“真实”; • 叙事作品求真;抒情作品亦然: [清]陈少香:情“得其真则一花、一木、一水、一石,一讴一咏,皆有天趣,足以移人。” [清]刘熙载:“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 • “真实”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及审美品格。

  8. 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 (一)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 1、内蕴的真实(内在要求):艺术真实是作家以历史与审美的眼光,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本质和规律)作出的艺术揭示和表现。 • 《阿Q正传》、《变形记》、《死后》

  9. 死 后 杨然(1958— ) • 这是我的遗像 尽管扩印得随随便便 我的眼睛 还是明明亮亮留了下来 • 这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啊 大家以为我死了 几缕劣质香烟 妄图再一次修改我的脸面 致悼词的家伙故意咳嗽几声 念祭文的,哭腔比笑声还要难受 我尤其注意到情敌 在嘴边挂出几千个微笑

  10. 我的政敌泪流满面 也唯有他哭得最惨最惨 这也难怪,狮子倒毙之后 山羊还有什么显示价值的地方? 我的债主捶胸顿足 我的借主身心解脱 我的左邻右舍沉默两秒半钟 然后,大家心满意足 送我到地狱去 到百年以后化为黑烟的地方 我的遗像同蜘蛛网挂在了一起

  11. 甚至在我生日那天 也没有人忆念起我 我的亲人活得快乐幸福 打扰他们真是天大的罪过 我自己怀念自己 从遗像上走了下来 走在没有人认识我的世界

  12. 2、假定的真实(外部特征):以假定性的情境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内蕴,是文学艺术创造的共同规律。作家、艺术家必须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对生活进行选择、提炼、集中、概括,通过想象与虚构予以重现、变形和再造。

  13. 假定的真实 • 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 • 把现实形象与幻想的非现实形象融会成一个荒诞不经的情境世界,如《西游记》、《变形记》。 • 完全抛开现实的形象,以虚拟形象世界取代现实的形象,如寓言、童话中的拟人化的动植物世界,神话、传说中的神仙、鬼怪等。 • 现实型作品 • 形象写实,但艺术情境是虚构的、假定的,如《雷雨》。

  14. 《西游记》、《变形记》 • 唐僧(现实形象)与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神仙、妖魔(非现实形象)的结合。 • 《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里变成甲壳虫(非现实形象)与周围其他人(现实形象)的结合。

  15. 《雷雨》 假定性情境:让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发生在两个场合(周家客厅与鲁家住宅)及一昼夜之内,冲突集中而强烈。 戏剧家:曹禺

  16. 小结 • 对于艺术真实而言,不在于所写的人、事、景、物是否真实存在过,而在于所写的人、事、景、物是否展现了整体的必然的联系,符合其内在必然逻辑——合理。

  17. 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 (二)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 1、主观的真实:文学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人文关怀的立场上对待客观世界,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与感悟,揭示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观性,在作品中建构的是从属于人的目的及意义的世界。

  18. 主观的真实 • 文学创造有主体性或主观性 • 文学提供的“真实”都被主观化、心灵化; • 艺术创造自由地把客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识与感悟、情感与意志的对象物; • 艺术真实要合情:作品必须表现人的真切感受、真挚感情和真诚意向。真切感受、真挚感情和真诚意向可以使作家把假定的虚构的升华为艺术真实。

  19. 主观的真实 • 真切的感受: “黄河之水天上来”、“黑色的太阳”等 • 真挚的情感:《牡丹亭》 • 真诚的意向:《药》

  20. 《牡丹亭》 《牡丹亭》中杜丽娘“梦而死”、“死而生”式追求爱情幸福的离奇情节,由于情感真挚,人们就会从心理倾向上忽略其他而“以假为真”。

  21. 2、诗艺性:科学真实讲究实证性、精确性,而由于文学是按照审美的方式把握客体世界并以激发人们的情感为目的,因而它必然讲究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从而使艺术真实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与震撼力。这就使它具有了诗艺性的特征。2、诗艺性:科学真实讲究实证性、精确性,而由于文学是按照审美的方式把握客体世界并以激发人们的情感为目的,因而它必然讲究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从而使艺术真实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与震撼力。这就使它具有了诗艺性的特征。 • 含义: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 • 作用: 假定性情境是在“诗艺”中生成,没有“诗艺”运用便没有艺术真实。

  22. 诗艺性 •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然地进行的,有的事情急转直下,有的则老是停滞不前。艺术则不同,它要事物进行得有预防有准备,要善于运用聪明而不露痕迹地转换手法,要利用那最恰当的结构上的巧妙,把主要的事件突出地表现出来,而对其他的事件则根据各自的重要性把他们作深浅程度适当的浮雕,以便产生作者所要表现出来的特别真实所具有的深刻感觉。//因此,写真实就要根据事物的普遍逻辑给人关于‘真实’地完整臆象,而不是把层出不穷的混杂的事实拘泥地照写下来”。 ——莫泊桑

  23. 小结 • 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对那些本质性规律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与感悟。它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主观性、内蕴性、假定性和诗艺性。 • (注意整体把握,能分能合。以《变形记》为例分析其艺术真实的特征)

  24. 三、艺术真实的实现:艺术概括 • 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而这些特征之间是有矛盾的: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所提供的感性形态的假定性情境是与社会生活的个别性、偶然性相联系;而它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规律性的东西,又是与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必然性相联系。如何实现二者的统一,即如何通过个别来表现一般,达到艺术真实?其手段是什么?——艺术概括。

  25. 艺术概括 • 含义 • 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 • 作用 • 艺术概括是实现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 比如《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

  26. 《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 • 普鲁斯特通过自己的感觉表现客体世界的《追忆似水年华》——“风流喜剧”。 • 巴尔扎克表现人类社会生活的活生生的横断面的《人间喜剧》。

  27. 艺术概括的规定性 • (一)从“个别”到“一般”。 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 • (二)“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

  28. 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 我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一位费克拉·安德烈耶夫娜、某一位彼得、某一位伊凡,……我仔细观察他,他或她使我产生了特殊的印象;我反复思索,后来这个费克拉、这个彼得、这个伊凡离远了,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但是他们所造成的印象,却深印下来,逐渐成熟。 屠格涅夫

  29. 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 生活原型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一个贵族青年提出同一个女囚犯结婚,得到同意。举行婚礼时,女囚犯却突然因病死亡。托尔斯泰把《复活》的艺术形象上升为典型,使艺术概括的力度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达到了顶峰。 《复活》插图

  30. 第二节 文学的伦理与情感 • 伦理与情感是文学的核心要素 • 情感与“诗意的裁判” • 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31. 一、伦理与情感是文学的核心要素 • 认识与伦理 • 文学创造以艺术真实反映生活,又以伦理的态度观察和评判生活,实现其价值功能; • 由伦理评价所引发的情感表现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

  32. 二、情感与“诗意的裁判” • 一)“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 • “诗意的裁判”,就是善与美的统一,它既是对情感评价的价值品格的规定,也说明了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 二)“诗意的裁判”的内涵 • 1.情感与善的价值追求 • 高尚的品格:蕴涵着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操、美好生活和美好理想的守望以及对丑恶、腐朽和阴暗事物的拒斥——给人启迪,引人向上(余华谈《活着》:我感到我写下了高尚的作品)。 • 利他的取向:文学作品对表现对象的情感态度高尚与否,是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整体的人生幸福为价值标准——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情感评价带有助益他人与社会的功利性。

  33. 余华在《〈活着〉前言》里这样写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价值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我写下了高尚的作品。 • 福贵的这种超脱不是源于老庄哲学,而是源于生活经验。龙二被毙掉后,福贵“想想自己该死却没死,我从战场上捡了一条命回来,到了家龙二又成了我的替死鬼,我家的祖坟埋对了地方,我对自己说:‘这下可要好好活了。’”福贵认为“龙二和春生,他们只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平平淡淡才是真。 说到底,福贵对生命的“超然”与其说是“超脱”,还不如说是执著,执著于生命的欢乐,更执著于生命的苦难。无论如何,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是美好的。活着,执著而淳朴。

  34. 二、情感与“诗意的裁判” • 2.情感的表现方式(情与境的融合) • 诚挚的情态(内在的):真情而非假意,排斥无病呻吟; • 艺术的呈现(外在的):把情感寄寓于具体形象的创造之中。

  35. 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 一)人文关怀:“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它是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也是主宰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的灵魂和存在的根据。 • 二)人文与历史:文学价值取向的交汇 • 历史理性(“真”)存在着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善”)存在着历史的维度。 • 约翰·多恩《丧钟为谁而鸣》

  36. 丧钟为谁而鸣 •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击欧洲就会失去一角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你的朋友和你自己无论谁死了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我,也为你——约翰·多恩

  37. 第三节 美的创造 • 审美理想的烛照 • 文学形式的升华 • 文学形式之美

  38. 一、审美理想的烛照 • 一)审美理想 • 是指审美主体在长期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中形成的、由个人审美经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融合了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的关于美的理想观念或范型。 • 二)审美理想的特征 • 1.审美理想是以理念形式存在的鉴赏的原型和最高典范; • 2.审美理想是直观形象与理性观念的结合; • 3.审美理想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 三)审美理想的功能 • 1.审美理想是作家进行审美评价的最高标准; • 2.在审美理想的烛照下,作家在对生活丑的表现中,通过否定丑而确证美。

  39. 二、文学形式的升华 • 一)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 • 1.内容形式化:从内容出发选择相应的形式(刘勰、鲁迅)。 • 2.形式内容化:发挥形式的能动作用 • 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内容就会得到充分的表现,反之,则损害内容的艺术表现; • 在形式服务于内容表现的前提下,形式的完美创造能够使内容得到深化或升华,或者说,形式具有帮助内容生成的作用。 • 二)化丑为美与化悲为美(美丽地描写悲哀) • 化丑为美发挥形式的升华功能; • 形式美的“过滤”可以化悲为美。

  40. 内容形式化 •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现,因内而符外者也。”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 • “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鲁迅

  41. 三、文学形式之美 • 一)形式美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 (英)克莱夫·贝尔: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理论。 • 二)艺术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如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

  42. “有意味的形式”理论 • 这一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 • 英国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有意味的形式”,指出作品的各部分、各因素之间的独特方式的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克莱夫·贝尔 Clive Bell 1881—1964

  43.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 • 曹操的“白脸”脸谱是奸诈的象征 • 关云长的“红脸”脸谱是忠义的象征

  44. 本章总结

  45. 思考问题 1.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2.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一段话作出评述:“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鲁迅语)

  46. 3.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对文学作品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关系的理解。3.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对文学作品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关系的理解。 4.阐释“内容形式化”、“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5.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理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