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likes | 789 Views
生命教育初探. 吴增强 研究员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生命教育初探. 生命教育的时代背景 生命教育的理论框架 生命教育的实施. 一、生命教育的时代背景. 对现行教育的反思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转型社会的儿童青少年成长状况. 对现行教育的反思. 教育脱离了生命的本原 功利主义的教育,使生命的意义失落,人成了科技社会的工具 教育不仅要使人成材,更要成“人” 升学主义的压力 教育脱离儿童的生活世界 培养解题高手,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绝对主义的客观知识,儿童的大脑是容器. 杜威对教育的批判. 现代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
E N D
生命教育初探 吴增强 研究员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生命教育初探 • 生命教育的时代背景 • 生命教育的理论框架 • 生命教育的实施
一、生命教育的时代背景 • 对现行教育的反思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转型社会的儿童青少年成长状况
对现行教育的反思 • 教育脱离了生命的本原 • 功利主义的教育,使生命的意义失落,人成了科技社会的工具 • 教育不仅要使人成材,更要成“人” • 升学主义的压力 • 教育脱离儿童的生活世界 • 培养解题高手,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 绝对主义的客观知识,儿童的大脑是容器
杜威对教育的批判 现代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 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这些东西的 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未来。儿童所 必须做这些事情,是为了他将来要做某些别的 事情;这些事情只是预备而已。结果是,它们 并不成为儿童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 正具有教育作用。 ——杜威
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 在学校里不许讲空话,不许搞空动的思想教育!要珍惜每一句话!当儿童不能理解某些词语时,就不要让这些词语从他们嘴里说出来!请不要把那些高尚的、神圣的语言变成一钱不值的破烂。 ——苏霍姆林斯基
“知心”信箱的学生留言 尊敬的老师: 您是不是以为自己很成功,在您的规定下,下课的时候我们静静地读书,轻轻地说话,悄悄地做事。每天还得做功课似地完成这些知心留言。可您知道吗?我并不喜欢在课间读书,我希望在课间唱歌,我需要的是自由地宣泄;我更不喜欢天天留言,因为有时候我根本无话可写,只能无中生有。冒昧地问老师一句,您知道我的需要吗?
现代教育的意义 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 传送生命的气息 ——泰戈尔
生活状况调查 • 睡眠不足8小时的:小学生10%,初中生43%,高中生64.2% • 精神状态随年级升高而下降 • 自由安排的时间不多 • 家庭幸福感 • 生活满意度
生存技能调查 • 交通安全意识随年级增加而削弱 • 自我保护技能缺乏 • “对于异性朋友和同学的性要求”,选择无奈接受的: 初中生为32.7%,高中生为25.1% • 应对危机技能缺乏 • “当出现殴打、敲诈等事件时“,20.8%的四年级学生,29.5%的五年级学生和21.9%的初中生选择服从和听从.
交通安全意识 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
生命认知调查 • 性健康知识比较缺乏 • “青春期身体发生的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回答正确率: 初中生14%,高中生为12.7% • “爱滋病传播渠道有哪些?”回答正确率:初中生69.7%,高中生67.9% • 人生价值观选择:”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 小学生:健康、安全、成就 • 初中生:名望、美貌、安全 • 高中生;财产、贞操、权力 • 生命观比较模糊 • 17.2%初中生和31.1%的高中生相信生死轮回
生死观 你相信人能够死而复生吗?
生命情感与态度调查 • 对生病的看法 • 59.1%的初中生 33.3%的高中生选择”很倒霉” • 61.1%的初中生 38%的高中生选择”上苍的惩罚” • 67.0%的初中生 30.3%的高中生选择”前世没有修好” • 对弱者的态度
二、生命教育的理论构架 • 一个宗旨 •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生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 • 两大历史渊源与启迪 • 西方历史追寻、中国历史追寻 • 三种和谐关系 • 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 • 四大主题 • 生命安全、生命健康、生命情感与关怀、生命价值
生命教育的概念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古希腊生命教育思想萌芽 • 古希腊智者创始人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第一个表述了他的看法,“人是万物的尺度”。他们认为,知识的种子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自己发现真理,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心灵走向光明。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身心自然运动的过程,适合儿童好动的天性,他们提出了教育应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 在教育目的上,他们强调身心和谐发展,追求体格健壮而又思想敏捷。 • 柏拉图曾经说过,“教育非它,乃是心灵的转向”,提出了情意教育与理性教育和谐并存,重在发展人的精神世界。反映了教育尊重人的生命的思想萌芽
生命哲学与文化教育学 • 狄尔泰是从社会历史领域探讨生命哲学。主张“找回失落的精神世界”,归还生命的完整性. • 他认为,人文世界不同于自然世界。自然界一切都是机械运作,服从于特定不变的秩序。而人文世界不是僵死的、机械的世界,是一个自由的和创造的世界,是一个意义世界,人文世界是由一种内在的力量——有意识的生命所驱动。因此,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科学。
文化教育学 • 以狄尔泰的生命哲学为基础,20世纪初德国诞生了文化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狄尔泰的学生斯普朗格。 • 他从生命本身来理解教育,认为教育“是一个人心灵的‘唤醒’”。他批判以往教育培养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性,却没有精神;和活动,却没有道德欲望”,是无生命之人。 • 因此,教育要打破知性对人的钳制,把教育过程变为对文化的摄取和人生的体验过程,通过文化理解,进而陶冶自己的人格和灵魂,唤醒人的精神和生命活力。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马斯洛说:这种教育将更强调人的潜力之发展,尤其是那种成为一个真正人的潜力;强调人要理解自己和他人,并与他人友好相处;强调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强调人向自我实现的发展。这种教育将帮助‘人尽其所能成为最好的人’
儒家思想:贵生 • 对于儒家来说,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未敢损毁。厩失火,问“伤人否?”不问马。 • 孔子他到卫国,看到人丁兴旺,高兴地感叹“庶矣哉!”。学生问,既然已经人丁兴旺了,还需要什么呢?孔子说:“富之。”。学生问:“既富矣,又何加焉?”孔子说:“教之。”
道家思想: “道法自然” • “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道是宇宙万物的终极和本原,道以自然为法则。也就是说,把道作为宇宙的最高法则是自然而然的,人是自然之中的人,“道”之中的人,因此,人的生命发展要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鲁迅:“救救孩子” • “往昔的欧洲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 “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思想”。
叶澜“让课堂唤发生命的活力” • 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缺陷。突破“特殊认识活动”的传统框架,必须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 ——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 ——课堂教学在目标上应该关注生命的全面发展,即认知和情感的协调发展; • ——课堂教学蕴含着极大的生命活力,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应该机械地设计,而应具有生成性。
生命教育的三种关系 • 生命与自我的和谐关系 • 人对生命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内心的信念 • 青少年的危机: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 • 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 个性化与社会化协调、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协调 • 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应对危机 • 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人的生命与自然息息共生,尊重生命的多样性 • 单向度的技术理性破坏了地球生态 • 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
单向度科学知识增长与地球生态危机 与人文精神背离的单向度的科学知识增长,不过是表明人类是“天真”从“幼稚”走向“深刻”。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常紧张。科学知识作为工具理性,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借助科学知识,人“不仅支配他身体内的物质力量,而且还支配着自然中的物质力量,并能利用这种力量。” ——法国哲学家 阿尔贝特.史怀哲
生命教育的理论模型 年龄维度 高中阶段 初中阶段 小学阶段 人格结构维度 伦理 心理 生理 关系维度 生命与自然 生命与社会 生命与自我
生命教育的四大主题 • 生命安全 生命安全知识(身体安全、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生命安全意识与技能 • 生命健康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性健康 生活方式健康 • 生命情感与态度 爱的情感:关怀、尊重与责任 对生命的敬畏感 • 生命价值与意义 积极的人生态度、生命的终极价值
小学阶段内容 (1~2年级的具体教育内容) • 1、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有性别意识。 • 2、喜欢自己,乐于与同学交往;懂得关心家人、尊敬老人。 • 3、亲近大自然,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 4、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了解家庭用气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自我保护知识。
小学阶段内容——2 (3~5年级的具体教育内容) • 5、了解身体的生长情形,进一步理解性别认同。 • 6、了解友谊的意义;懂得同情、关心和力所能及地帮助弱者;学习与他人的合作。 • 7、初步认识与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珍惜生命;远离烟酒和毒品。 • 8、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树立时间观念,正确使用网络。 • 9、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学会识别可疑的陌生人,初步掌握突发灾害时的生存能力和自救能力。
初中阶段内容 • 1、了解人体的构造与各器官的功能、分娩过程及染色体对遗传特征的决定作用;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现象,认识性差异。 • 2、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包括客观的自我评价、自尊自信、社会角色认同;学会自我悦纳。 • 3、学习健康的异性交往,认识“友情”与“爱情”的区别和联系;控制性冲动,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4、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性伤害、防止性骚扰,并学会拒绝别人的性要求,初步了解避孕的方法;学会应对敲诈、恐吓等应激事件的技能。 • 5、与人为善,学会理解、尊重父母、老师和同学,学习建设性地与他人沟通与交往;培养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初中阶段内容——2 • 6、学习调节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够承受挫折与压力。 • 7、积极锻炼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上网;认识烟酒、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并加以拒绝。 • 8、理解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珍惜水资源和其它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 9、认识生与死的意义,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敬畏生命,学习并掌握一些防灾和应对突发灾害的技能。
高中阶段内容 • 1、认识和遵守异性交往的道德规范,学会妥善处理两性关系中的情绪问题和价值问题。 • 2、了解生育过程和避孕的方法,认识到人工流产对身心的伤害。 • 3、掌握尊重、理解和友爱他人的技能,学会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与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4、学习和了解每个人在婚姻、家庭与社会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高中阶段内容——2 • 5、学会用法律和其它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学会正确应对性侵犯;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远离“黄”、“赌”、“毒”。 • 6、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与技能,学习应对精神创伤的危机干预技能。 • 7、关心人类生态危机,理解生态伦理,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关心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 • 8、理解生与死的意义,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充实自己,学习规划自己美好的人生。 • 9、掌握防灾和应对灾害的技能。
三、生命教育的实施 • 生命教育的实施原则 • 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 生命教育的实施形式 • 生命教育的实施环境 • 课堂环境、教师人格与行为、家庭环境、社区环境 • 生命教育的评价
生命教育实施原则 • 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 克服单纯传授知识,轻视人文精神的倾向 • 认知与体验相结合 • 生命意义需要在生活中体验 • 表层体验是对亲身经历的感受,深层体验是对亲身经历的领悟 • 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 • 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力量相结合
生命教育实施途径 • 学科教学 • 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自然、体育与健身 • 初中阶段;思想品德、历史、科学、体育与健身 • 高中阶段:思想政治、生命科学、历史、体育与健身 • 专题教育 • 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与预防爱滋病教育、法制教育 • 课外活动 • 班团队活动、节日记念日教育、仪式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课例1:东滩湿地的候鸟 • 水鸟迁徒的路线图 • 哪些国家和地区的鸟类经过崇明 • 为什么崇明东滩是侯鸟加油站 • 东滩鸟类是不是崇明的私有财产 • 侯鸟消灭了会造成什么影响 •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 • 评价 • 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资源,对学科内容的潜在意义进行挖掘
课例2:珍惜水资源 • 分别开大水龙头和开小水龙头洗手,时间10秒,一天以五次计算。 开大水龙头洗手:一次用水约1500ml,一天约用水7500ml开小水龙头洗手:一次用水约900ml,一天约用水4500ml这样,开小水龙头洗手,可节约用水如下:
课例3:语文课《永恒的敌人》 • 背景资料 • 《永恒的敌人》一文讲述的是古埃及人通过建造金字塔来想达到永恒,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金字塔不能永恒,它受到了破坏和磨损。作者想告诉大家的是物质的东西不可能永恒,但是金字塔记录了远古人顽强与自身局限作斗争的生命历程。这种顽强与生命有限性作斗争的精神是能够跨越死亡达到永恒的。 • 你对永恒的理解 • 29%的学生理解比较清晰 • 50%是学生理解缺少深度 • 20%的学生不知所云
学生对“永恒”的理解 • 第一种观点:人与自然相比,生命是没有永恒的,然而生命的意义可以永恒。一个人可以一去不复返,而他对后世的影响却可以流传千古。 • 第二种观点:永恒是一个给人神圣感觉的词语,特别对于我们只有几十年的短暂生命的人而言,更多的是空白,所以,我不敢多想。人总是要死的,又何必再占用自己宝贵的时间去追寻永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