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 地理组 陈燕娇. 气象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灾害。我国海陆兼备,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气候极不稳定,决定了我国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导致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其中 干旱、台风、寒潮 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 一、旱灾 1 、特点 : 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 渐发性 气象灾害。. 2 、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 2 、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华北、华南、江淮、西南. 探究活动:. ( 1 )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

ka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 地理组 陈燕娇

  2. 气象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灾害。我国海陆兼备,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气候极不稳定,决定了我国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导致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气象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灾害。我国海陆兼备,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气候极不稳定,决定了我国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导致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

  3. 一、旱灾 1、特点: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2、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4. 2、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华北、华南、江淮、西南

  5. 探究活动: (1)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6. 3、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我国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旱灾类型和灾情特点。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旱灾区主要分布在常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广大东部季风区。

  7.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大; 夏季风没到,降水少; 正值春播,农业用水量大 夏旱 春旱 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 伏旱 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 地表水容易渗漏。 四季都旱 夏秋旱 雨带推移到北方后,受高温 天气影响形成夏秋旱。

  8. 3、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9. 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北方雨季 7、8月 9月 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 6月 南方雨季 5月 10月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夏季风的进退 华北、东北 东部地区雨带推移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10. 中国洪水频率分布图 4、旱涝关系

  11. 4、旱涝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当夏季风势力弱,在南方停留时间过长,则“南涝北旱” 当夏季风势力强,到达北方早,停留时间过长,则“南旱北涝”

  12. 5、旱灾的危害 城市用电紧张

  13. 5、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1)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了农牧业灾情。 (2)我国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造成北方城市十分缺水。

  14. 思考: 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点拨:我国东部深受季风的影响,季风到来的早晚、势力的强弱、停留时间的长短等都直接影响着降水量的多少及其时间分配,加上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使得季风区的降水量不仅年内变化大而且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就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而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对降水的需求量和保证率要求很高,如果出现干旱,势必造成旱灾灾情。因此,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15. 二、台风灾害 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原因)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主要为盛夏至秋初 2、台风发生的时间: 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沿海重、南方重。

  16. 说明:我国台风来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我国南起两广,北至辽宁的漫长海岸地带,时常受到台风的袭击,大多数内陆省份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其中,杭州湾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广东和海南东部沿海的台风频次约占50%左右,浙江、台湾东部、海南东北部等沿海遭受台风灾害的次数,占总数的1/3以上。说明:我国台风来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我国南起两广,北至辽宁的漫长海岸地带,时常受到台风的袭击,大多数内陆省份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其中,杭州湾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广东和海南东部沿海的台风频次约占50%左右,浙江、台湾东部、海南东北部等沿海遭受台风灾害的次数,占总数的1/3以上。 辽宁 通过阅读图2.32,掌握以下内容: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生源地在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发生次数最多、势力最强的一个海区。平均每年有28个台风生成,约占世界台风总数的1/3。 两广

  17. 台风主要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受其影响程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台风主要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受其影响程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 台风灾害灾情严重的地区是地均GDP高且台风次数多的地区。

  18. 通过阅读表2、6,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①记录有关台风灾害灾情信息主要从死亡人数、受伤人数、毁损船舶、倒塌房屋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方面纪录。(与书本4页其他灾种的比较) ②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成倍增长的趋势。 4、台风造成的损失 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台风灾害损失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19. 探究活动: ①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虽然受灾,但却没有成灾,原因是什么? ②区别台风和旱灾、洪水的灾情报告有什么不同? ③台风登陆对区域旱情有什么影响? 防御能力强 会带来大量降水,可以缓解当地的旱情

  20. 台风对沿海地区农业和城市有什么影响? 点拨:我国沿海地区是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渔业区,人口密集,城市港口众多的地带。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以及风暴潮灾害常会形成海水倒灌,造成海堤决口,形成洪涝灾害,并且可诱发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会造成城市、港口以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船舶的毁坏等,以及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建筑物破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从而直接威胁着我国沿海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

  21.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 9月至次年5月(冬半年)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2、源地: 3、路径:

  22. 东北路径 偏北路径 偏西路径 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23. 4、南北灾害表现: 北方: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南方:降 温、冻害、雨雪等。 探究活动: 东北地区寒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第一,我国东北地区紧邻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使东北地区气温骤降。 第二,初霜时东北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严重危害农牧业生产。

  24. 沙尘暴袭击 村庄过程

  25. 四、沙尘暴 ——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1、概念: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是指大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能见度低的天气现象。 2、多发时间: 冬春季节 (动力) 大风天气 (物质) 地面的沙尘物质。 (气候)气候干燥,植被覆盖少 3、发生条件:

  26. 4、多发地区: 西北、华北、东北

  27. 华北 2000年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的不在西北沙漠区,而是在内蒙古中部。

  28. 5、防治措施: ① 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以减小风速、增加湿度、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基本条件。 ②其次加强沙尘暴监测、预警;

  29. 2000年4月6日中国北方沙尘暴的走向和覆盖范围。 2000年4月6日中国北方沙尘暴的走向和覆盖范围。

  30. 1.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提示: 华北沙尘暴多发的原因有: ①冬春冷空气活动多 ②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干燥。 ③人口压力大,人们毁林开荒,森林覆盖率降低;过度放牧,草原退化、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沙尘暴多发。

  31. 五、气象灾害多发区 ——华北地区 1、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 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干旱—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 2、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32. 读图2.36,了解以下内容: (1)干旱是华北地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 (2)导致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①水热条件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春旱严重;②冬季风的通道;③接近沙源地;④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是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增加;②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③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资源缺乏。

  33. 显示了干旱给人类带来的恐慌和无奈。

  34. 4、华北地区缺水的表现及原因 华北地区严重缺水,主要表现为水量性缺水,即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且地表径流少;人口密集、有超大城市群,生活用水多;国家商品粮基地,灌溉用水多;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用水多等;还表现为水质性缺水,即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农药与化肥污水、海水倒灌等一系列污染水增多,导致清洁淡水减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