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likes | 947 Views
自动化设备及 生产线调试与维护. 第三章 数控机床控制技术. 第一章 自动化设备及 生产线概论. 第四章 气压传动 控制技术. 第七章 恒压供水 控制系统. 第二章 工业仿真模型 及其控制技术. 第五章 电梯控制系统. 第六章 机器人控制系统. 第一章 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概论.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工作 原理和分类. 第三节 工业控制机简介. 引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人类设计了各种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
E N D
第三章 数控机床控制技术 第一章 自动化设备及 生产线概论 第四章 气压传动 控制技术 第七章 恒压供水 控制系统 第二章 工业仿真模型 及其控制技术 第五章 电梯控制系统 第六章 机器人控制系统
第一章 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概论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工作 原理和分类 第三节 工业控制机简介
引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人类设计了各种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
汽车部件生产线 为汽车部件生产企业制作齿轮加工自动生产,与CNC机床衔接,使工件从毛料进入,直到成品制出。
家电装配生产线 主要有 燃气灶、 电饭煲、 座便器
一、基本概念和定义 “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概括,是机械学、电子学等不断发展、相互渗透和综合应用的产物。 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是一门将机械、电子、电气、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等技术融合在一起的复合性技术。它是以机械产品为主体,实现机械、电子、信息等技术相互结合、融为一体的产品和系统。
二、发展过程 自 动 化 设 备 及 生 产 线 的 发 展 我 国 古 代 自 动 装 置 材料及制造精度的发展 科学理论的发展 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二、发展过程 (一) 我国古代自动装置 • 中国古代能工巧匠发明了许多原始的自动装置,以满足生产、生活和作战的需要。指南车、铜壶滴漏、浮子式阀门、记里鼓车、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水运仪象台等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几种。
1.指南车 中国马钧研制出用齿轮传动的自动指示方向的指南车(235年)。
2.铜壶滴漏 中国、埃及和巴比伦出现自动计时漏斗。
3.候风地动仪 4.漏水转浑天仪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 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 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5.水运仪象台 公元1088年,苏颂、韩公廉等人制成的水力天文装置高约12m、宽约7m。它既能演示或观测天象,又能计时及报时。
★ 中国古代人民在原始的自动装置的创造和发明上作出过辉煌的成就。
二、发展过程 (二)材料及制造精度的发展 1.材料的发展与产品的发展密切相关 石器 陶器 青铜器 钢铁 合成材料 新型材料
二、发展过程 2.材料的发展推动了制造方法的发展 电火花加工 特种加工方法 激光加工 超声波加工 制造精度:由毫米数量级发展到微米、纳米数量级
二、发展过程 (三)科学理论的发展 20世纪60-70年代先后出现了系统论、优化法和线性规划、人工智能理论,为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开发现代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提供了条件。 马克斯韦尔(J.C.Maxwell)
二、发展过程 (四)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发展 机械制造(机床制造):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 轻纺工业:微电子技术 办公机械和通信器具: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 民用消费器具:摄录像机、全自动洗衣机 自动化立体仓库 其他:仪器仪表、医疗器械等
★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几乎遍及各行各业,这是在世界范围内产业界兴起的一场新技术革命。★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几乎遍及各行各业,这是在世界范围内产业界兴起的一场新技术革命。
三、发展的主要方向 扩大学科面,发展新产品 利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改造老产品、旧设备和生产线 共性关键技术及基础技术研究
四、经济效益 节约能源,降低消耗 提高生产率 提高精度和保证质量 改善操作性和使用性 提高产品和系统的 适应能力和柔性 简化结构,减轻重量 降低价格 提高可靠性
★ 五、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组成 总体结构
★ 五、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组成 1.机械本体系统 机械主体结构和各功能系统的支撑部件。 2.执行系统 根据信号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进行动作。 3.检测传感系统 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检测,同时将感受采集到的信息或状态参数反馈至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
★ 五、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组成 4.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 这是主控系统,相当于人脑。通常由计算机、单片机或PLC组成。它接收检测传感系统发来的参数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向机械本体中的执行系统发出控制指令。 5.动力源系统 除电力源外,有时还会有液压源、气压源等,用于驱动机电产品进行各种运动和操作。
★ 五、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组成 功能系统关系图
进料口 (控制仪表) 控制器 变送器 执行器 引入 检测 眼看 运算 脑想 手动 执行 液位的人工控制 液位的自动控制
引入 稳定 自控要求 快速 准确 第二节 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工作原理和分类
一、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组成
一、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给定元件:调节给定信号,以调节输出量的大小。 测量元件:测量输出量的大小,反馈到输入端。 比较元件:比较输入量和实际输出量得出偏差值。 组 成 放大元件:放大偏差值,以驱动执行元件。 执行元件:对输出量进行控制。 控制对象:需要控制的机器、设备。 反馈环节:由它将输出量引出再回送到控制部分。
按系统输入量、输出量数量分 开环控制系统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按信号传递的路径分 闭环控制系统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线性控制系统 时不变系统 按参数是否随时间变化分 按系统元件特性分 非线性控制系统 时变系统 有静差系统 连续系统 按信号的形式分 按是否存在稳态误差分 离散系统 无静差系统 二、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二、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开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
三、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以 水 位 控 制 系 统 为 例 水位控制系统示意图
三、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水位控制系统职能方框图
水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1.系统的组成 系统的控制对象为水箱,被控制量是水位高度h。 使水位h发生改变的外界因素是用水量m2。 使水位保持恒定的可控因素是给水量m1。 m1由电动机驱动的控制阀门V1控制。
水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工作原理 系统稳定,电动机停转,UB=UA,m1=m2,h=h0。m2增加,水位h下降,通过浮球及杠杆反馈作用,UB将增大,电动机电压U<0,电动机反转,使V1阀门开大,m1增加,水位上升并恢复到原位,直到m1=m2,h=h0,UA=UB,U=0,电动机停转为止。
引入 第三节 工业控制机简介
一、工业控制机的发展概况 工业控制机也称工业计算机IPC(Industrial Personal Computer)。它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测量和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工业过程测量、控制、数据采集等。 工业控制机的出现和发展是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是工业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趋势。 国际上——3个阶段 国内——3个阶段
一、工业控制机的发展概况 (一)国际上——3个阶段 开创时期(20世纪50─60年代) 小型工业控制机系统发展时期 工业微型机测控系统发展时期
一、工业控制机的发展概况 (二)国内——3个阶段 第一代(20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STD 总线工业控制机。开创了低成本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先河。 第二代(20世纪90年代初期):IBM PC机即IPC。 造就了一个PC-based系统时代。 第三代(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模块化的 CompactPCI工业控制机及扩展总线(PXI总线)迅速发展 和普及。
二、工业控制机的作用 巡回检测和数据处理 顺序控制和数值控制 操作指导 直接数字控制 监督控制 工厂管理或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