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49 Views
工藝設計美學. 游元隆老師. 工 藝之意涵. “ 工 藝 ” 含有以工示 “ 藝 ” 的意味,多藉器物與雙手表現造型或功能 ( Function) 因此沒有材料就沒有工藝。 康德( Kant 1724-1804) 時勞動名詞使用於精神工作上,而改為勞作。所謂頭腦勞作( KOPFARBEIT) 精神勞作( GEISTGE ARBEI ) 等。 勞作的含義擴大,不再僅指身體的勞動了,使身體勞作與精 勞作合而成為自立性活動的教育。. 工藝設計概念. 人類為了維護生存追求生活;運用人類的本能 ,依靠雙手解決了生活上的需要。
E N D
工藝設計美學 游元隆老師
工藝之意涵 • “ 工藝”含有以工示“藝”的意味,多藉器物與雙手表現造型或功能(Function)因此沒有材料就沒有工藝。 • 康德(Kant 1724-1804)時勞動名詞使用於精神工作上,而改為勞作。所謂頭腦勞作(KOPFARBEIT)精神勞作(GEISTGE ARBEI )等。 • 勞作的含義擴大,不再僅指身體的勞動了,使身體勞作與精 勞作合而成為自立性活動的教育。
工藝設計概念 • 人類為了維護生存追求生活;運用人類的本能 ,依靠雙手解決了生活上的需要。 • 人類原始生活興鳥獸無甚顯著差異,但進化到某種程度,就有了思索,漸漸運用創造能力而製造一切用具。 • 在用具 上施行繪畫與雕刻,求得實用與美觀效果,同時也是情感的發洩。 • 芬蘭美學家希倫(Hirm)認為係人類裝飾衝動說。
工藝美感起源 • 工藝是透過雙手或機具以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認知,藉材料來以表現某種造型(Form)或功能(Function) • 第一時期為維護生存的工藝器物。 • 第二時期為人類情感單純表現於器物上。 • 第三時期是人類有意將情感表現於器物上,而達到裝飾美感的目的 。
工藝之美感教育 • 十九世紀末葉,北歐發生了一種手工中心運動,以為勞作應著重於手工方面的勞作,學習熟練技能為要旨。 • 芬蘭教育家希納斯(Uno Cygnaus 1810-1888) 鼓吹最力,對於年紀稍大兒童,獎勵從 事手工的勞作,除訓練基本技藝外,也俾益美感教育,形成陶冶品德 、美育及技藝的完善教育。
勞作與工藝 •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工業科學的倡明,勞作時代已成過去,各國均以工藝名詞。 • 學習內容較為充實而有經濟價值,並分工精細發揮了生產,由勞動生產而勞作,近十年來也正式改為工藝。
中國之工藝藝術 • 惟工藝名詞中國在古代早已確立,興美術文化等並駕齊驅。 • 依據東漢許慎氏說文解字中對工藝的解釋,錄作參考而明工藝的意義。 • 說文:「工,巧也,善其事也。凡執藝成器以利用,皆謂之工。 又「工,巧飾也。」「工」除了工作或創作等意義外,還可解釋為巧妙」或「精巧」之意。「藝可謂「技術」或「技藝」。
工藝藝術之轉變 • 工藝的含義與內容隨時代不斷地演變,原來工藝即是製作美術化,以精巧技藝製作器物用品謂之工藝美術。 • 手工時代工藝可指為「手工技術」,手工藝的內涵係屬於美術工藝,注重手藝製作裝飾意識較強。 • 在近代工業文明期中,工藝可稱 為「工業技藝」,而取代手工藝。改進了製造方式,講究機能性及提高實用價值,係屬於生產工藝。
工藝品的美感需求 • 工藝品與美術、工業及科學等相互配合,利用美術知識來設計其造型與裝飾。 • 以工業科學的知能來研究材枓設備及生產技術來因應今日社會的需求。 • 工藝品製造目的在於實用、美觀及經濟三要素來滿足人類之需要 。
工藝品之美感條件 • 工藝品除實用價值與經濟價值以外,與公益本質最密切關係的即是美觀要素,茲分序如次︰a、素材美︰工藝品本身材料上的文理或質感具有美感條件。 b、造型美︰工藝品的造型由直線與曲線所構成面的堆積。造成無窮盡的變化。 c、裝飾美︰工藝品需要有適度的裝是以顯出其美。
工藝美感設計流程 • 所謂的“工藝設計”則是工藝利用手藝的技能,工學的知識及美學的修養來創造一種美觀或適用的器物。 • 器物的產生又是經過設計的自覺過程。即是由藝匠而圖示( 圖案) ,由圖示而籌劃,最後才付予製作。
設計美學 • 《設計美學》是把美學原理廣泛運用於設計之中而產生的一門應用美學。 • 學習《設計美學》有助於理解、發現和解決設計中的美學問題,有助於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和美的設計。 • 「審美需要」(Aesthetic Needs)是屬「自我實現的需要」,乃人的潛力與創造力的發揮,以使自己日趨完善。
設計美感的追求 • 對美的追求歷程,可以化約為「感知到美」至了解「美的機制」一直到「創造美」。 • 人類的歷史上,在社會、自然、藝術、科學的各種領域中,普遍存在著美;雖然它們的表現形態,狀貌、特徵都不相同,但是,美的本質卻是同一的。
工藝與設計 • 設計要運用新技術、滿足新功能、創造新形式,以新技術經濟地解決功能,表現性,否則設計將不能稱之為設計。 • 設計不可能獨立於社會和市場而存在,符合價值規律是設計存在的直接原因。 • 設計是為人而設計的,服務於人們的生活需要是設計的最終目的。設計美遵循人類基本的審美意趣是為「人類性」。
工藝設計美 • 「設計美」是由設計的美「因」(物質功能「因」、科學技術「因」)美「形」(審美形式和美的形式法則)、美「意」(精神和意蘊)、美「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美「感」(審美主體、審美客體)等要素所構成的
工藝設計的美學 • 工藝設計的美學原則,是利用構成的元素,點、線、面、體、場在設計法則的指導下,經過排列、組合,把抽象美的觀點及涵養訴諸於觀者,使其達到視覺上的醒目、簡潔和完整 。 • 以眼睛和耳朵為主要審美器官的人來說,外部世界的四種自然屬性--色彩、形體、聲音、材質,是具有審美意義的屬性 。
七種古典美的性質 • 英國巴克(Edmund Burke, 1729-1797)在「論雄偉與秀美」(On the Sublime and Beautiful, 1756), • 七種美的性質:(1)較小的體積;(2)平滑的表面;(3)各部份的趨向不無變化;(4)但各部份皆不顯突兀,而表親密;(5)外表細緻,不顯強力;(6)色彩清晰明亮,但不強烈刺眼;(7)如有眩目的色彩。
當代工藝設計美 • 當代設計隨著時代的發展,審美觀也在變化。 • 除了上述的比例、尺度、對比、均衡等美學元素。 • 更注重空間處理和隱喻效果。 • 強調主觀的審美見解和設計構圖規律的結合。 • 促成當今設計領域裡出現了流派紛呈的局面。
工藝美學 • 美的追求,目標是一致的。 • 欣賞藝術作品,應經由體、味、悟,雙向超越。 • 設計因「功能結構」而顯露其美、因「形式」而顯露其美、因「愉悅」而顯露其美、因其「情感表現」而顯露其美、因其「意蘊」而顯露其美。 • 美的感受=美感
感謝同學的聽課… 歡迎進一步討論… Email&MSN- vinceyu@yahoo.com Mobile: 0910102424 Site- http://www.artclass.com.tw/yuntech 登錄帳號:學號,密碼:123 游元隆 (文森)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