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678 Views
教學活動. 2-6-1 共產革命. 2-6-1 共產革命. 梁明慧 國立楊梅高中歷史教師 94 學年於校內開設「歷史專題」課程 長期參與歷史教學研究讀書會 利用旅遊攝影、寫作,設計教學資源. 「共產中國」發展史. ( 1949-1976 ). 想一想( Part 1). 1. 請你比較中共的黨旗與蘇聯國旗有何相似性? 2. 從兩者皆有的「鎌刀」與「斧頭」圖案,你覺得早年的中共政黨反映的那一個群体與階級的利益? 3. 1921-1934 年間的中共黨發展,是否受到蘇聯共產黨的深遠影響呢?此時的路線是否成功呢?. 想一想( Part 2).
E N D
教學活動 2-6-1 共產革命
2-6-1 共產革命 • 梁明慧 • 國立楊梅高中歷史教師 • 94學年於校內開設「歷史專題」課程 • 長期參與歷史教學研究讀書會 • 利用旅遊攝影、寫作,設計教學資源
「共產中國」發展史 (1949-1976)
想一想(Part 1) • 1.請你比較中共的黨旗與蘇聯國旗有何相似性? • 2.從兩者皆有的「鎌刀」與「斧頭」圖案,你覺得早年的中共政黨反映的那一個群体與階級的利益? • 3. 1921-1934年間的中共黨發展,是否受到蘇聯共產黨的深遠影響呢?此時的路線是否成功呢?
想一想(Part 2) • 1.請你看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與國徽, 它表達了什麼樣的「設計」概念? 2.五星旗中的大、小星星,你明白它代表那 些階級嗎? 3.從國旗與國徽的設計圖案裡,你覺得共產新中 國的發展是否還受到蘇聯的影響呢?
早年的張國燾和 毛澤東(當年的北大學生領袖與北大圖書館管理員)
年輕時代的周恩來與劉少奇 (由右至左)
中共的「延安時期」經驗 • 若想試圖了解或解釋中共建政後,為何會形成「毛澤東一言堂」局面的現象?他的極左極激進的、以革命口號,為何會成為中共推動經濟發展的模式?以及建政之後黨透過發動「鎮壓反革命」、「三反」或「五反」等群眾運動路線做為鞏固中共黨在城巿統治權的方式,乃至迫使文藝工作者建立創作是為黨或工農服務的觀念…。這種種發展的源頭,皆可在中共的「延安時期」經驗中找到答案。
延安時期「整風運動」的實施與影響 • 1.實施方式-「自我批評」和「治病救人」 根據學習內容的行為標準,在整風中各黨員和幹部要開始檢討自己、其他人以及各單位,大家被要求把自己的一切背景、行為甚至內心深處想法誠實交待清楚,毫不保留,然後讓彼此互批評,互相糾正,努力把同志的缺點指出,猶如把人的疾症找出,再加以醫治,救助同志能重回正軌 • 2.整風的影響 1)強化了中國共產黨內部黨員和幹部的凝聚力。 2)黨一元化統治的確立。 3)毛澤東在黨內獨尊地位的確立。 4)中共文藝政策-文藝為政治服務的目標確立。 5)整風中「自我認錯」和「互相批評」的方式,成為後來 反右運 動及文革時鬥爭的原型。
「國共內戰」時期中共的軍事策略 • 抗日戰爭期間,毛澤東發展出游擊戰的基本原則-「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 「鄉村包圍城巿」策略的奏效
如何看待新中國的「共產革命」成功? • 1949年,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通過一條不同於蘇聯的革命道路,在一個更加落後的國家裡取得了政權。 • 1.若從「完成國家統一」(擊敗當時被認為貪污腐化的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政權)與「達成反帝國主義」(趕走西方列強對中國的壓迫)任務來看,中國共產黨的成就是很突出的 • 2.以毛的語言來說:「讓中國人民站起來!」
新中國政權的特點(結構面的分析) • 工農掌握權力,地主、資本家、知識份子和外國人的作用受到限制 • 人民被灌輸新的價值觀:鬥爭與革命─是好的 • 財富與權力在很大範圍內被重新分配 • 現代化建設的推展─改變中國的面貌 • 日常生活的政治化(日常生活各方面受政治控制)
韓戰(1950-1953)的影響 • 1.中國大陸的外交政策採取「一邊倒」向蘇 聯 • 2.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政策採取蘇聯計劃經濟模式(優先發展重工業),1953年推出「一五計劃」
新中國政府,如何在三年內鞏固它的政權? • 中共這個以農民力量、農村經驗崛起,進而取代了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政權的「新中國」政府,如何在三年之內鞏固了它的政權? • 利用1950 年的「抗美援朝」運動、「鎮壓反革命」運動, 1951年 起的「三反」(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五反」(對私營工商業者進行的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等群眾運動,以「政治鬥爭」把所有對政權有威脅的人、私營企業主與外國人士等消除掉,進而把黨的控制力伸入「城巿」、乃至控制到每個企業或個人。
逐漸建構一個「公有化」的社會 • 基於讓國家有力地控制農業生產、為城巿居民提供穩定的糧食供應、以及促進現代農業機械化等目標,中共黨中央在1953年-1956年間推動「農業合作化」(集体化)政策,但這項政策實施的結果並沒有導致經濟增長、而農民的人均收入未增加。 • 中共黨的領導人很快認識到:農業集体化生產無法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但毛澤東的領導權威郤使得中共黨中央更加速的推動農業合作化政策。
毛澤東的經濟觀點 • 中國以自己的方式來快速現代化─「共產主義是天堂、公社就是天梯;天梯搭的好,我們就能上天堂」 • 毛澤東是以激發「人的主觀能性」、「政治動員」方式來發展經濟、推動中國的「經濟大躍進」 • 公開「否定生產、破壞建設」,「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
大躍進時期 •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要使中國在15年或更短的時間內,在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方面在十年內超過英國、十五年內趕美國(所謂「超英趕美」)。毛澤東號召大家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發揚敢想敢說敢幹的精神。社會上出現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口號。 • 1958年底,全國為滿足毛澤東的意願,把鋼產量比57年翻一番,提出「以鋼為綱」的口號,號召全民煉鋼。在農村,也修建了土法的煉鋼爐,企圖在田間煉鋼鐵。很多人把家裡的鍋子,鐵器等金屬都捐獻出來煉鋼鐵,卻煉成一個個的鐵疙瘩。但由於技術不合規格,只是煉出大量的廢鐵,造成極大的浪費,並對環境造成極大污染。
大躍進政策的後果-三年大饑荒 • 煉鋼需要鐵礦、焦炭、燃料等材料。由於鐵礦不足,於是全民不下田耕作,全都上山採礦,使糧食產量大減。 • 由於煉鋼所需的燃料不足,只好上山伐林,把一座又一座青山砍得光光,引發日後的天災。 • 計劃部門使用誇大數據,人力資源從農業被轉移至工業,使得中國的鄉村出現大量的死亡人數。 • 大躍進結束,劉少奇主持重要日常工作;毛澤東退居「二線」,為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埋下伏筆。
文革時期林彪與「四人幫」宣揚「毛澤東崇拜」的典型口號文革時期林彪與「四人幫」宣揚「毛澤東崇拜」的典型口號 • 「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 偉大的舵手,毛主席萬歲!」(四個偉大) • 「敬祝我們心中最紅、最紅的紅太陽-毛主 席萬壽無疆!」 • 「偉大領袖毛主席萬歲!萬歲!萬萬歲!」
對「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總評 • 是一場開始於1966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重大政治運動,也是建國至今最動蕩不安的災難性階段。 • 文化大革命在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一致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被正式否定,決議認為毛澤東負有責任。該決議的正式表述是:「『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想一想 • 現今評論中國大陸的文化大革命時期,常用「十年動亂」或「十年浩劫」 來稱呼,你能說說看這動亂與浩劫表現在那些方面嗎? • 對照一般對文革的描述,與我們透過以上圖檔中呈現的文革面貌-「紅衛兵運動」、鬥爭劉少奇運動、對毛澤東形成的「四個偉大」崇拜口號與「忠字舞」,兩者的巨大反差…給你什麼感覺?
1949-1976年的發展總評 •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從肅反、三反、五反、大躍進、到文革,中國上一輩人士的生活幾乎全部都圍繞在這些「政治運動」之內。 • 以「群眾運動」、「自力更生」 方式來發展經濟,造成都巿化、現代化的比重相當低 • 中國對實現「社會主義理想」的強調,大過於對經濟穩定成長的重視,使中國經濟的發展一事無成,全國呈現「均貧」狀態
1949-1976年農村經濟總評 • 中國大陸農村地區自1958年北戴河會議後建立了全國範圍的人民公社 • 1.將農民手中的一切個人財產與生產資料劃 歸公有,生產生活的指導權過於集中 • 2.在產品分配上採取「絕對平均主義」,造成 「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局面 3.同時也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對毛澤東的「兩極化」評價 • 支持者認為: 1.他領導抗日戰爭的敵後游擊戰,最終與戰 場上的國民黨軍隊一起取得抗日勝利,使 中國人民擺脫了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的侵 略和壓迫; 2.推翻了當時腐敗統治的國民政府,進行土地 改革,消滅幾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並締造了 一個相對廉潔的政府
對毛澤東的「兩極化」評價 • 反對者認為: • 1.他是「舊式封建帝王的翻版」 • 2.取得政權後的土改、鎮反政策製造了大規模殺戮, 在政治上完全背離取得政權以前的民主承諾,在 人權保障、言論自由、民主法治等各方面是嚴重 的倒退。 3.他主導的多次政治運動嚴重破壞了中國的社會經 濟和傳統文化,這種副作用深刻影響了幾代人。 • 4.他主政期間的中國經濟發展始終處於混亂中,他 被認為是三年饑荒主要責任人,
毛澤東在文革時期對自己一生的回顧 • 「….我一生幹了兩件事: 一是與蔣介石鬥了那麼幾十年,把他趕到那麼幾個 海島上去了;抗戰八年,把日本人請回老家去了; 打進北京,總算進了紫禁城。….. 另一件事,你們都知道,就是發動文化大革命。這事 擁護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這件事沒有完,這筆遺 產得交給下一代。…..搞得不好,後代怎麼辦?就得血 雨腥風了。你們怎麼辦?只有天知道。」 • 時間:1976年6月13日,毛澤東對華國鋒、王洪文、張春橋、汪東興等當時主要領導人回顧自己的一生
對毛澤東的「兩極化」評價 • 1981年中共中央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總結建國後的歷史,全面否定文革,並對毛澤東進行了官方評價:「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雖然晚年犯了嚴重錯誤(主要指文革),但是就一生來看「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為我們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立和發展,為中國各族人民解放事業的勝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和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建立了永遠不可磨滅的功勛」,「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 1997年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對毛澤東的稱謂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黨和國家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
鄧小平看毛澤東:「三分過,七分功」 • 「儘管毛主席過去有段時間也犯了錯誤,但他終究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拿他的功和過來說,錯誤畢竟是第二位的。他為中國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殺的。從我們中國人民的感情來說,我們永遠把他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的締造者來紀念」 • 「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從危機中把黨和國家挽救過來。沒有毛主席,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毛主席最偉大的功績是把馬列主義的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結合起來,指出了中國奪取革命勝利的道路。應該說,在六十年代以前或五十年代後期以前,他的許多思想給我們帶來了勝利,他提出的一些根本的原理是非常正確的。他創造性地把馬列主義運用到中國革命的各個方面,包括哲學、政治 、軍事、文藝和其他領域,都有創造性的見解」
中共其他官員的評價 • 毛澤東前秘書李銳說:「關於毛一生功罪,我說過三句話:革命有功,執政有錯,文革有罪。這當然是很籠統的說法。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毛一生做了兩件大事,奪取政權和執掌政權。」 • 據老中宣部長陸定一的說法,毛做前一件大事,七分成績,三分錯誤;做後一件事,三分成績,七分錯誤。」(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舉辦的毛澤東誕辰110周年學術討論會的發言稿,2003年12月)
對毛澤東的負面評價 • 毛主政時期多年「左」傾政策尤其是文革給中國帶來巨大災難,讓中國文化和教育遭到破壞:大躍進和反右打壓了知識界正常的學術爭鳴,一些社會科學學科被取消;文化大革命中,很多國家領導人、幹部、知識分子以及平民遭到各種程度的迫害,大量的文物、古跡遭到毀壞。一代中國人無法正常接受高等教育,造成了知識斷層、影響中國後來的發展。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空前浩劫。 • 毛澤東主政期間造成大量非正常死亡。以「鎮壓反革命」等各種理由,處死了近百萬人。三年困難時期是毛主導政策下的人禍,並且導致了中國幾千萬人民的死亡。 • 毛澤東的「政治掛帥」和以階級鬥爭為綱的作法和不顧實際盲目趕超,打亂了中國的經濟發展,破壞了1950年代前期的良好發展勢頭。在他主政時期,中國經濟政策極不穩定,經濟發展常被政治運動干擾,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匱乏,1970年代後落後於亞洲四小龍。
想一想 • 1.中共官方與其他研究者對毛澤東的共同評 價是什麼? • 2.關於毛一生功過,你認同以下的說法: 「革命有功,執政有錯,文革有罪」嗎? • 3.中共官方為什麼要對毛澤東的評價做出一 種統一口徑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