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 likes | 1.01k Views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二、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五、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生态与生态文明. (一). (三). (二). (一)生态与生态文明. 1.生态和生态文明的涵义. 生态的涵义: 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
E N D
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二、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五、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生态与生态文明 (一) (三) (二)
(一)生态与生态文明 1.生态和生态文明的涵义 生态的涵义: 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 生态文明的涵义: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状态。
(一)生态与生态文明 2. 生态文明建设的缘由 (2)建设生态文明是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 (3)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 (1)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
(一)生态和生态文明 反思 求变 憧憬
(一)生态与生态文明 3.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1)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解决发展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2)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解决污染的无限性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
走文明发展道路 的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建设生态文明 的思想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 3 4 1 2 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1.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2.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统筹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3.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 既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考虑子孙后代发展需要。 既遵循经济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 既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讲究生态环境效益。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4.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5.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思想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1)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3)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4)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2)有利于在保护自然与生态的基础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1)有利于克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总 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要把文明发展的理念贯彻到生产、生活、生态各个领域,依靠科技进步,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新路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从根本上就是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主要 内容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途径
(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1.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低 2010年我国大陆人口总数接近13.4亿,并且每年人口净增长达730多万。 中国人口素质相对较低,2010年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2011年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6.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2.中国资源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 中国自然资源先天脆弱: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面积每年受季风影响,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国所有的资源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没有一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98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4;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我国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种重要战略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10%和5%。 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18.2574亿亩。人均不足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1)水污染不断扩散 (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3)固体废物污染逐渐增多 (4)森林和草原严重退化 (5)水土流失加剧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 (1)水污染不断扩散 全国七大水系竟有一半河段存在严重污染问题。污染物排放量大,江河湖海严重污染。劣五类水质占40.9%,全国75%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大量受到严重污染的江河水流入大海,对我国近海海域造成了污染。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 (3)固体废物污染逐渐增多 200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04094.2万吨,比上年增加7.3%;排放量为710.7万吨,比上年减少9.1%。中国的垃圾堆放量已接近65亿吨,其中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人均年产废旧物400公斤,城市人均垃圾以8%~10%的速度增长,全国城市有2/3被垃圾包围。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 (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中国目前每年排放二氧化硫近2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烟尘1000多万吨,工业粉尘1000万吨左右。全国酸雨区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为全球三大酸雨区之一。北方地区沙尘暴有愈演愈烈并向南方扩展的趋势。光化学烟雾、细颗粒物已经在城市密集地区构成严重的区域性污染。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 (4)草原和森林退化严重 全国90%以上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1/3,并仍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2009年,我国森林覆盖率才勉强达到20%。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 位。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 如今的长江 (5)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2009年,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7.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1.2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6.8%;风力侵蚀195.7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0.4%。沙化土地面积达174万平方公里,并且有扩展之势。如今,长江也有变为“第二黄河“的迹象。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途径(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途径 1.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国策 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国策 人口基数大 人口素质低 人口地域分布不均 年龄结构不平衡 人口老龄化 (1) 人口问题是中国的基本问题
控制性别 • 比例 • 积极应对老龄化 (2) 解决好人口问题的基本思路 • 控制人口数量 • 提高人口质量
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 (3) (2) 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当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必须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 经济发展不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或者只顾局部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主要内容 (一)资源环境 (二)基本内涵 (三)基本途径
(一)资源与环境简单介绍 1.自然资源的简单概况 • 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0%的人口; • 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
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显出明显的衰弱态势。客观上,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
(一)资源与环境简单介绍 2.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社会影响问题
人口 耕地 资源 问题 淡水 森林 能源 生物
国内能源资源匮乏 探明可采储量的保 证程度大约: 煤炭80年、 石油15年、 天然气30年, 分别为世界平均水 平的1/2,1/3和1/2。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我国一次商品能源消费结构 世界一次商品能源消费结构
温室效应 环境 问题 污染 臭氧空洞 荒漠化
大气污染加剧 环保图片 大气污染加剧
环保图片 环保图片 土地生态恶化
2010年5月14日,青海格尔木市郊外,一股超强沙尘暴突然袭来。今年入春以来,青海省大风天气屡有发生,为30年来同期最多的一年,大风导致风灾增多、沙尘天气频繁、干旱加剧以及火灾时有发生。2010年5月14日,青海格尔木市郊外,一股超强沙尘暴突然袭来。今年入春以来,青海省大风天气屡有发生,为30年来同期最多的一年,大风导致风灾增多、沙尘天气频繁、干旱加剧以及火灾时有发生。
水资源污染严重 环保图片
2010年1月28日,广州西村水厂旁的珠江西航道,对岸的商品房倒映在被污染的江面上。世界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水污染问题已成为珠江地区超过7成粤港市民最关心的环境问题,5成受访者表示担心或非常担心珠江水污染。摄影/周天2010年1月28日,广州西村水厂旁的珠江西航道,对岸的商品房倒映在被污染的江面上。世界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水污染问题已成为珠江地区超过7成粤港市民最关心的环境问题,5成受访者表示担心或非常担心珠江水污染。摄影/周天
当地时间2010年6月3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东海岸,一只被油污困住的鹈鹕。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起火,底部油井持续大量漏油。三个月后,漏油封堵成功。然而,这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污染灾难已让28万只海鸟死亡,10种动物面临生存威胁,其对世界海洋生态的破坏性影响也将持续多年。当地时间2010年6月3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东海岸,一只被油污困住的鹈鹕。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起火,底部油井持续大量漏油。三个月后,漏油封堵成功。然而,这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污染灾难已让28万只海鸟死亡,10种动物面临生存威胁,其对世界海洋生态的破坏性影响也将持续多年。
2010年8月2日,韩晓雄拼命将张良的手举出水面,另一名战士郑占宏拼命划水靠近。与绿色和平在大连调查油污泄漏情况时,摄影师江河偶然抓拍到在海中清污的大连消防战士张良。短短334秒,江河用47张照片记录了张良因清污而牺牲的最后时刻。摄影/江河2010年8月2日,韩晓雄拼命将张良的手举出水面,另一名战士郑占宏拼命划水靠近。与绿色和平在大连调查油污泄漏情况时,摄影师江河偶然抓拍到在海中清污的大连消防战士张良。短短334秒,江河用47张照片记录了张良因清污而牺牲的最后时刻。摄影/江河
森林草场减少 环保图片 森林草场减少
⑴灾难频发 社会 问题 ⑵危及健康 ⑶群体事件 ⑷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