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唐诗宋词意象分析

唐诗宋词意象分析. 唐诗宋词意象分析. ------------ 系列一 流水 ------------. 流水. 流水入诗亦多情.

Download Presentation

唐诗宋词意象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唐诗宋词意象分析

  2. 唐诗宋词意象分析 ------------系列一 流水------------

  3. 流水

  4. 流水入诗亦多情 • 李白诗歌描绘得最多的意象除了月亮和美酒之外,恐怕要数流水了,刘勰曾说过:“登山情则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李白登山观瀑,临江泛舟,仰观天宇,俯视山川,一草一木,一江一水都成为诗人抒情言志的载体,几乎可以说,李白的诗情就像一条鲜活灵动,曲折多变的溪水,时而潺潺流淌,时而奔腾喧哗,时而波平如镜,时而回旋跃宕,时而欢快明朗,时而低徊呜咽……多姿多彩,绚丽迷人。仔细品味诗人笔下那些充满奇思异想,奇情异彩的“流水”意象,我们可以对诗性李白获得更丰富更有趣的理解。下面结合李白的一些诗作就“流水”意象的情意内涵作一些归纳、分析。

  5. (一)友情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送君此去令人愁,风帆茫茫隔河洲”(李白《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 • ,“由来浙水偏堪恨,截断千山作两乡”(方干《别孙蜀》  •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酒定常开。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杜甫《所思》 •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李白《江夏行》) • 绵绵不尽的流水正如诗人追随友人而恋恋不舍的深挚情怀

  6. (二)乡情 •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江入大荒流”写出诗人极目远眺的情景,只见江水奔腾,一泻千里,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快行壮景之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尾联两句借流水写思乡之情。

  7. (三)爱情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秦风·蒹葭》 •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阻断而同时连接男女双方) • 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李之仪的《卜算子》: • 此时水成为阻断男女引起无限相思的意象

  8. (四)豪情 • “日照香火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虚实相生,多角度多侧面描绘庐山瀑布的雄奇壮美 )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 《望天门山》(。第一句写浩荡长江奔腾咆哮,冲破天门,一往无前;第二句写浩阔长江流经两山峡峙的狭长河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乘风破浪,目接心驰的豪迈情怀 )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 “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横江词六首》

  9. (五)愁情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注大海,一去不返。上句写黄河之来,势不可当,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悲叹人生苦短 ) •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水的连绵不断,恰如愁情挥之不去

  10. (六)幽情 •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问。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的<山中问答>)桃花飘零,水流潺潺,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一派天然、宁静之美。这片天地和谐、静谧、自由自在,远离人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诗人简直要融化在这青山绿水,红花微风的世界之中,抒发一种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幽逸情怀。 •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白云边>)”清秋佳节,皓月银辉,朗照南湖,波平如镜,澄彻如画,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置身清风明月、緑水清波的南湖,诗人忘怀尘世,摆脱俗务,竟然想遗世独立,羽化成仙,乘流直上,飞升青天后两句写泛舟湖上,赏月饮酒之乐

  11. 唐诗宋词意象分析 -------系列二 雨-------

  12. 论唐宋诗词中“雨”意象的建构类型与人生意蕴 论唐宋诗词中“雨”意象的建构类型与人生意蕴  • 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雨声。雨中多愁,因而雨中多诗。以杜甫和李商隐为例:杜诗中“雨”意象出现了246次,比“睛”的36次多了六倍;李商隐诗中有关“雨”的意象出现了73次,而“睛”只有10次。[1]雨作为一种轻柔流动的物象,更是常常出现在词人的笔下,成了词人抒发个人感慨的有效载体。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下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谈谈“雨”意象的建构类型及其人生意蕴。

  13. (一)喜雨——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韦应物《幽居》 •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苏轼《浣溪沙》一场透雨过后 ,走马于平沙芳草地上,自是一尘不染,只觉满眼青翠,内心喜悦可以想见 •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诗人极为生动细腻地描绘了鱼和燕子在微风细雨中的动态。鱼的欢欣,燕子的轻盈,引起了诗人喜悦 •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滋润如酥,它细腻、匀称、滑爽、滋润而又慢慢地普降到皇城中的街道。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快乐、新鲜、活泼、清香,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14.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文同《北斋雨后》) “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汪藻《即事二首》其一 (雨后不知不觉芭蕉长出几尺嫩叶,令人意远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诗人以树木葱郁的“绿遍”来写“山原”,以水光映天的“白满”来写“川”,对比之色鲜明,呈现出初夏山水的精神,一方面形象地描绘出初夏时节江南地区如烟似雾、迷蒙一片的毛毛细雨,一方面又为我们传来了“田家候之,以兴农事”的子规鸟的鸣啼声,巧妙地烘托了农忙季节的到来。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秦观《好事近》)春雨过后,春花盛开,整个山间随之一片春光明媚,使人如入仙境 这些诗词句子均写得清亲可爱,给人以快感。我们从中可以读出生命的光泽和人生的生机与希望

  15. (二)苦雨——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二)苦雨——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 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其二:“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 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当诗人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寂寞、无奈之时,雨飘然而下,成了最契合文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象,具有了特定的感情内涵

  16. (三)雅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三)雅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韦应物《滁州西涧》为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山涧边簇生着一片可爱的芳草,树丛中有黄鹂鸟在悠然自得地鸣叫。向晚时分,春雨洒落,潮水暴急,野渡无人,孤舟自横,一片迷茫。诗人对野生之物自然存在状态的倾心与赏玩,折射出闲雅萧散的人生态度,令人心醉。 • 姜夔的《平甫见招不欲往》诗: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 “秋前雨”即夏末之雨,它去暑送凉,最为宜人,今日好不容易遇上这场“秋前雨”,还是让我留在自己幽静的堂屋中,自自在在、舒舒服服地睡上一会吧!

  17. 陆游:“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小园四首》陆游:“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小园四首》 张耒:“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初见嵩山》; 汪藻:“钩帘百顷风烟上,卧看青云载雨过”(《即事二首》其二); 徐俯:“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春游湖》);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就过不去了。“人不度”,就是游人不能度过。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 韦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菩萨蛮》); 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咸阳值雨》); 这些诗词句子,写得萧散疏朗,清丽婉约,很符合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他们追求人生的自由审美极境,向往、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存在,人诗意地栖居,人生如闲云野鹤般闲适。我们可以说文学世界里的细雨疏疏,是浮现于诗人嘴角的恬静与惬意。诗人的心灵在细雨的浸润下,流露出远离喧嚣的高雅与适意。

  18. (四)禅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四)禅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苏轼的《定风波》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 • 此词作于苏轼贬居黄州之时,作者借途中遇雨的平常经历阐发了不平常的人生哲理,映射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感受:无论是自然界的阴睛风雨,还是现实人生的荣辱升降,都可等闲视之,浑不在意。这里词人正是借助于“雨”这一具体意象将人生引入到忘情得失,超然物外的禅意般的宁静之中。 • 宋人方岳的一首《听雨》诗也同样显得很有意味: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诗人雨中入眠,连梦里也长出青苔,身心闲静得连鸟都不猜疑。在竹斋听雨的境界里诗人自失于“对象”之中,身心完全物化,世界不复存在。雨把人从喧闹的尘世带入诗意的栖居,虽无一字禅语,但处处可见禅趣

  19. 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 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秋雨夜眠》); 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江上》) 诗人们借助于雨意象来表达空、静、闲、淡的艺术氛围,深寓着“可解而不可解”的禅意。在这里生命本体与宇宙本体被圆融为一体,一切都随缘任运,自然适意,宁静淡远中有生机勃勃的自由境界,显得空中有灵,灵中有空。这就是所谓的“不立文字”而达到开悟心境的目的。

  20. 唐诗宋词意象分析 ---------系列三 青山--------

  21. 青山

  22. (一)常象征故乡 •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 远行之人看着他乡青山,遥想故园风景 •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 • “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已《送休师归长沙宁觐》) •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 友人虽然可以回到故乡,可是田园庐舍已成一片废墟,所见也惟有青山如故,迎接游子的归来。青山白发的颜色对比极为净洁醒目,含蓄地表达了重回故乡的喜悦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23. (二)青山以其万古长存,暗含时间的因素 •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 《临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在历史长河中,英雄与凡人消失净尽,是非成败转头皆为空幻;夕阳无数次映红天空,惟有青山在大地上依旧绵延。相比之下,人的身形渺小得仿佛沧海一粟,人的生命短暂得如同电光石火,饮酒笑谈的放达之中,终有一丝抹不去的苍凉

  24. (三)成为诗人栖息身心的家园 •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远志之人独归青山,求得一片从容,十分自在。 •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归园田居>)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山中问答》) • 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青山淡如故人,何可经时不相见”(清代诗人查慎行 《入兖州境望徂徕山》)

  25. 在伤口中最频繁地提到青山意象的当属宋代词人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生查子·独游西岩》)在伤口中最频繁地提到青山意象的当属宋代词人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生查子·独游西岩》) 连绵青山似乎欣赏高洁之人,有心和他交谈;词人想招青山来到身边,青山无动于衷,他只好自己搬到*山的溪边居住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     辛弃疾此时被投闲置散,徒伤老大,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的朋友,只好把青山当作知已作者把自己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宁愿落寞,不与*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他非常喜欢使用“青山”一词,而且喜欢用“妩媚”来形容青山,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青山意象极富于人情味儿,甚至带有几分幽默之感

  26. (四)表达别时之难,别后相思 •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行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 •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友人的身影如飞鸟从泪眼中消失,青山依旧伫立眼前,以其恒定提醒人的分离,倍添伤感与惆怅。 •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送柴侍御 王昌龄 •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7. 唐诗宋词意象分析 --------系列四 船帆--------

  28. 漂泊与自由 •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写于船上的诗,或写到船的诗,俨然成为一个颇为壮观的部落。 • 唐代之前,船意象在诗歌中出现频率不高,也不具有典型性。大唐版图辽阔,国势强大,文人多积极进取,漫游与干谒成为时代风气,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杜甫“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岑参则从军绝漠、体验异域风情……他们的活动领域之广大、精神气度之恢宏,都是前代诗人无法比拟的。但漫游虽然豪壮,偶尔也会有故国之思;干谒的路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失意中难免自伤身世;即使顺利进入官场,宦海沉浮,很多人的生命耗费在往来奔波的途中。于是他们写了很多诗,诗中常会提到旅途中藉以安身的小船。

  29. (一)漂泊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刘睿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作为诗的中心意象,前者是“月照一孤舟”,后者是“孤舟兼微月”,都强调“月”与“舟”的组合,而特别突出一个“孤”字。诗人运用音响(猿啼、秋声)、色彩(沧江、青苍)、动景(急夜流、纷纷木叶)、静景(明月、林山晚暮),烘托月照孤舟的意象,将漂泊之感、故人之思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30. 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之一 露下天高秋气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夜》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到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 “危樯独夜舟”“疏灯自照孤帆宿”“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与写照。而“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更将孤舟与诗人的身心直接联系在一起:诗人见丛菊两度开放,他的心渴望着回到故园;一叶小舟本来寄托着还乡的希望,可是却系在夔州江边,他的身体也像是被缚住的小船一般,不得自由

  31. 最为直接地以船为喻、表现自身漂泊之感的诗歌,恐怕当属李商隐的《木兰花》:最为直接地以船为喻、表现自身漂泊之感的诗歌,恐怕当属李商隐的《木兰花》: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此诗是因睹木兰舟日日浮于洞庭湖上,而联想到自身如孤舟一般漂泊天涯的命运:清晨,洞庭湖清冷的水波浩渺广阔,似乎与天际的浮云相连。木兰树雕成的华美船只每天都在湖上送人远行。诗人忽然想到:自己几次在木兰舟中望人远行,却不知道自身其实亦如木兰树斫成、漂泊天涯的一叶孤舟!

  32. (二)自由 • 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若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 ——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 ——李商隐《安定城楼》 •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 ——韦庄《西塞山下作》 • 最后,我们以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所写《临江仙》词结束全篇: •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33. (一)表现着心灵的不能承受之重! •   在人们的心灵感受中,霜的冷是远远超过雪的冷和冰的冷的。这恐怕是归因于霜的“一夜冷霜万木枯”的残酷无情吧? •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长年孤身飘零在外的诗人,在这月光如霜的寒夜,心情是多么的凄凉啊! •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由清冷遍洒的月光到浸骨的寒霜给人一种逼迫的感觉,已经预示了诗人心境的孤独和凄凉 • 贾岛《渡桑干》: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表现“年 ”这一时间概念,可用春,可用秋,亦可用冬。而在这里,诗人 特选用一“霜”表示一年,也是为了表达特殊的心情的 •    毛泽东可作为这方面的代表。“寥廓江天万里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万类霜天竞自由”等诗句,均表现了诗人的胸怀,领袖的气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