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likes | 866 Views
患者 34 岁, 因月经过多,继发贫血就诊。 半年来月经周期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为原来经量的 3 倍,偶有痛经,白带稍多。. B 超发现宫腔内有一实性团块直径 3.5cm. 子宫肌瘤. ( myoma of uterus ). 概述.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 良性 肿瘤 子宫肌瘤多发于 30-50 岁的妇女,以 40-50 岁发生率最高 病因不明确,可能与雌激素长期刺激有关.
E N D
患者34岁, • 因月经过多,继发贫血就诊。 • 半年来月经周期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为原来经量的3倍,偶有痛经,白带稍多。
子宫肌瘤 (myoma of uterus)
概述 •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 子宫肌瘤多发于30-50岁的妇女,以40-50岁发生率最高 • 病因不明确,可能与雌激素长期刺激有关
分类 子宫肌瘤可发生在子宫的的任何部位 按肌瘤所在部位不同可分为: 子宫体肌瘤(95%) 子宫颈肌瘤(5%)
根据其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将其分为三类: • 肌壁间肌瘤(60%--70%) • 浆膜下肌瘤(20%) • 粘膜下肌瘤(10%) 上述肌瘤可以2种甚至3种同时发生在同一子宫上,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带蒂的浆膜下子宫肌瘤的瘤蒂含有之血管是肌瘤的约占20%,唯一血循环.如发生瘤蒂扭转,瘤蒂可坏死断离,肌瘤脱落于腹腔,贴靠邻近器官组织如大网膜、肠系膜等,获得血液营养而成为"寄生性肌瘤"或"游离性肌瘤"
病理 • 球形实质性肿瘤,一般呈白色,质硬,切面呈旋涡状结构 • 肌瘤外表有被压缩的肌纤维束和结缔组织构成的假包膜(pseudocapsule)覆盖
变性 • 玻璃样变性 (透明样变) • 囊性变 • 红色变 • 恶性变 主要为肉瘤样变 • 钙化
由于肌瘤生长较快,当供血不良时,可以发生不同变性。肌瘤愈大,缺血愈严重,则继发变性愈多。由于肌瘤生长较快,当供血不良时,可以发生不同变性。肌瘤愈大,缺血愈严重,则继发变性愈多。
玻璃样变) • 因肌瘤生长迅速,造成相对供血不足,使部分组织水肿变软,旋涡状结构消失,代之以均匀的透明样物质,巨检时易与肉瘤变性相混淆,光镜下看不到细胞结构,病变部分为无结构的均匀伊红色区域。
囊性变 • 为透明变性进一步发展所致,在透明变性的基础上供血不足,使变性区域内组织液化,形成内含胶冻样或透明液体之囊腔,整个肌瘤质软如囊肿。
红色样变 •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肌瘤坏死,多见于单一较大的壁间肌瘤,常发生于妊娠或产褥期,可能与局部组织缺血、梗死、瘀血、血栓阻塞,而致局部组织出血、溶血有关,使血液渗入瘤体,肉眼见肌瘤呈红色,似生牛肉状,完全失去原旋涡状结构。
肉瘤变性约有0.5~1%的子宫肌瘤恶变为肉瘤,多见于年龄大,肌瘤较大且生长快者,特别是绝经后肌瘤增长迅速或绝经后再出现的肌瘤患者。机制不详。肉瘤病变区域组织灰黄,质软如生鱼肉样。
临床表现---症状 • 月经改变 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 • 腹部肿块 • 白带增多 • 腹痛、腰酸、下腹坠胀 • 压迫症状 • 不孕或流产 • 贫血
子宫出血 为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出现于半数或更多的患者。其中以周期性出血(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者月经周期缩短)为多,约占2/3;而非周期性(持续性或不规则)出血占1/3。出血主要由于壁间肌瘤和粘膜下肌瘤引起。周期性出血多发生在壁间肌瘤。粘膜下,壁间及浆膜下肌瘤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0%,74%及36%。
肌瘤所致出血量多的原因:1,肌瘤患者常由于雌激素过高而合并子宫内膜增殖及息肉,致月经时量多,2,肌瘤所致子宫体积增大,内膜面积增加,出血量过多和出血过久。3,粘膜下肌瘤,粘膜表面经常溃烂,坏死,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而引起淋漓不断出血。4,壁间肌瘤,影响子宫收缩及压迫血管作用,或粘膜下肌瘤内膜剥脱而本身无法收缩,均致出血量多及持续时间延长,5,较大肌瘤可合并盆腔充血,使血流旺盛而量多,肌瘤所致出血量多的原因:1,肌瘤患者常由于雌激素过高而合并子宫内膜增殖及息肉,致月经时量多,2,肌瘤所致子宫体积增大,内膜面积增加,出血量过多和出血过久。3,粘膜下肌瘤,粘膜表面经常溃烂,坏死,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而引起淋漓不断出血。4,壁间肌瘤,影响子宫收缩及压迫血管作用,或粘膜下肌瘤内膜剥脱而本身无法收缩,均致出血量多及持续时间延长,5,较大肌瘤可合并盆腔充血,使血流旺盛而量多,
腹部肿块 下腹部肿块常为子宫肌瘤患者的主诉,可高达69.9%。有时也可能为肌瘤的唯一症状。腹部肿块的发现多在子宫肌瘤长出骨盆腔后,常在清晨空腹膀胱充盈时明显。由于子宫及肌瘤被推向上方,故患者易于自己触得,超过4-5个月妊娠子宫大的,在膀胱不充盈时亦可触及。子宫肌瘤一般位于下腹正中,少数可偏居下腹一侧,质硬或有高低不平感。较大者多出现变性,较软而光滑。
疼痛 表现为腹痛者约占40%,腰酸者25%和痛经者45%;亦有表现为下腹坠胀感或腰背酸痛,程度多不很严重。疼痛乃肿瘤压迫盆腔血管,引起瘀血,或压迫神经,或有蒂的粘膜下肌瘤可刺激子宫收缩,由宫腔内向外排出所致宫颈管变宽大而疼痛,或肌瘤坏死感染引起盆腔炎。粘连,牵拉等所致。。
如个别因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则腹痛较剧并伴有发烧。子宫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或子宫轴性扭转时亦产生急性剧烈腹痛。大的浆膜下肌瘤向阔韧带内生长,不仅可压迫神经,血管引起疼痛,而且还可压迫输尿管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而致腰痛。凡痛经剧烈且渐进性加重者常为子宫肌瘤并发子宫腺肌病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所致如个别因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则腹痛较剧并伴有发烧。子宫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或子宫轴性扭转时亦产生急性剧烈腹痛。大的浆膜下肌瘤向阔韧带内生长,不仅可压迫神经,血管引起疼痛,而且还可压迫输尿管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而致腰痛。凡痛经剧烈且渐进性加重者常为子宫肌瘤并发子宫腺肌病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所致
压迫症状 多发生于子宫颈肌瘤,或为子宫体下段肌瘤增大,充满骨盆腔,压迫周围脏器而引起。压迫膀胱,则出现尿频或排尿困难,尿潴留等;压迫输尿管,可致肾盂积水,肾盂炎,生长在子宫后壁的肌瘤可压迫直肠,引起便秘,甚至排便困难。盆腔静脉受压可出现下肢水肿。压迫症状在月经前期较显著,此乃子宫肌瘤充血肿胀之故。如果浆膜下肌瘤嵌顿于子宫直肠窝也可出现膀胱或直肠压迫症状。肌瘤引起压迫症状者约达30%。
白带 白带增多占41.9%。子宫腔增大,子宫内膜腺体增多,伴有盆腔充血或炎症均能使白带增加,当粘膜下肌瘤发生溃疡,感染,出血,坏死时,则产生血性白带或脓臭性白带,量可很多。
不孕与流产 30%子宫肌瘤患者不孕。有孕可能是就诊原因,而在检查时发现存在着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引起不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自然流产率高于正常人群,其比为4:1。
贫血 长期出血而未及时治疗者可发生贫血。严重贫血(5克以下)能导致贫血性心脏病,心肌退行性变
体征 • 腹部检查 • 阴道检查
肌瘤小于3个月妊娠子宫大者,一般不易经腹触及。能触及者一般在下腹中部,质硬,多不平整。肌瘤小于3个月妊娠子宫大者,一般不易经腹触及。能触及者一般在下腹中部,质硬,多不平整。
肌瘤居子宫前壁或后壁者则前壁或后壁较突出,多发性肌瘤则可在子宫上触及多个光滑,硬球形块物;肌瘤居子宫前壁或后壁者则前壁或后壁较突出,多发性肌瘤则可在子宫上触及多个光滑,硬球形块物; • 子宫明显一致增大,且较硬,可能为藏于宫腔内或颈管内的粘膜下肌瘤,如宫颈口松弛,伸入手指往往可触及光滑球形的瘤体,有的则已露于宫颈口,甚或突入阴道内。肌瘤的生长部位也可影响子宫体和宫颈的位置。
诊断 • 根据病史和妇检诊断并不困难。超声、宫腔镜、腹腔镜有助于诊断。
妊娠子宫 • 子宫肌瘤并发囊性变时,易误诊为妊娠子宫;而妊娠子宫,特别是40岁以上高龄孕妇,或过期流产而有流血者,也可能误诊为子宫肌瘤。临床上遇见育龄妇女而有停经史者,应首先想到妊娠之可能,经B型超声检查或hCG测定不难确诊,必要时应刮宫加以鉴别。要特别注意肌瘤合并妊娠,此时,子宫较停经月份为大,外形多不规则,质地较硬,B型超声检查可协助确诊。
卵巢肿瘤 • 实性卵巢肿瘤可能误诊为浆膜下肌瘤;反之,浆膜下肌瘤囊性变也常误诊为卵巢囊肿,当卵巢肿瘤与子宫有粘连时鉴别更为困难,可作B型超声检查,有时需在剖腹探查时方能最后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