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第七节棉花抗病育种

第七节棉花抗病育种. 第一节 . 抗枯萎病、黄萎病育种进 展概况. 枯萎病 70-80 年代,枯萎病大发生, 80 年代被抗病品种控制。 50 年代,我国选出第一个枯萎病抗源 52-128 , 60 年代陕棉 4 号、陕 1155 、中棉所 9 号、 86-1 等品种相继投入使用. 黄萎病 我国 90 年代开始逐年加重, 93 、 95 、 96 、 2003 等年份大面积发生,发病面积达棉田面积的一半,损失皮棉花。 7.5-10 万吨 , 缺乏抗源 , 品种选育受影响 中棉所 12 号兼抗枯黄萎病 , 高产、早熟、中等纤维品质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节棉花抗病育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节棉花抗病育种

  2. 第一节.抗枯萎病、黄萎病育种进 展概况

  3. 枯萎病 • 70-80年代,枯萎病大发生,80年代被抗病品种控制。50年代,我国选出第一个枯萎病抗源52-128,60年代陕棉4号、陕1155、中棉所9号、86-1等品种相继投入使用

  4. 黄萎病 • 我国90年代开始逐年加重,93、95、96、2003等年份大面积发生,发病面积达棉田面积的一半,损失皮棉花。7.5-10万吨,缺乏抗源,品种选育受影响 • 中棉所12号兼抗枯黄萎病,高产、早熟、中等纤维品质 • 冀棉14、86-8、淮910耐黄萎性略好。

  5. 第二节抗病性的遗传 • 抗枯萎病性的遗传 • 一对显性基因学说 • 2-3对基因学说 • 微效多基因学说 多数研究的结论

  6. 抗黄萎病的遗传 • 困难:不通病菌致病力不同,病菌间有互作,发病与环境有关,抗性划分标准难掌握,无抗源。 • 一对显性基因模型 • 多基因模型 • 南农大的研究结果 • 第一次试验 • 非落叶菌系 VD2 ,人工接种,温室鉴定 • 抗病亲本:海7124,安3474,辽4088,邯苗南6号,T586 • 感病亲本:徐州76-36,徐州514、李台8号 • 结论:一对显性基因 • 第二次试验 • 菌系:VD2、VD312(中等致病力)、VD-5(弱致病力) • 结论:亲本对VD-2抗性纯合,对VD-312、VD-5有抗性分离 • 单基因显性遗传(VD-2) • 混合菌系,F1抗性有显性、隐性、双亲中间值等复杂类型。

  7. 第三节、黄萎病的抗源及抗性的鉴定方法

  8. 一.抗源

  9. 1,野生种 • G.harknessii,G.thurberi,G.bickii • 2.栽培种 • 陆地棉半野生种、海岛棉、亚洲棉、草棉 • 栽培种各类资源对黄萎病的抗性比例(马存,1995)

  10. 3、我国选出的抗源 • 常抗棉、川737、川2808、86-8均为抗病类型 . • 目前,黄河流域棉区部分品种对黄萎病抗性较好.原因是长期的病圃筛选.

  11. 二抗病鉴定方法 • 田间病圃鉴定 • 较接近生产上品种的要求,混合菌系,基础研究不行 • 水泥槽人工接种 • 菌量可控制,均匀、发病一致,但规模小,菌系单一 • 纸钵撕底蘸根法 • 苗期鉴定 • 方法:纸钵(直径6,高10厘米),棉苗展开第一片真叶时,营养钵底部撕掉,置于10毫升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的培养皿中,吸干 • 黄萎病毒素鉴定 • 棉苗置于毒素中,检测致萎反应,程度与抗性间有较高的相关性 • 困难: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抗性鉴定结果差异大 • 原因:土壤菌量、种类,气候条件,鉴定误差等

  12. 抗性划分标准 • 反应类型 病指 • 免疫 0.0 • 高抗 10以下 • 抗 10.1-20 • 耐 20.1-35 • 感 35.1以上

  13. 第4节抗病育种方法

  14. 抗枯萎病育种 • 天然重病地筛选(50年代) • 1952年,四川棉花所,从德字531中选出52-128,57-681 • 人工病圃抗病育种阶段(60年代) • 陕1155,陕棉4号,陕棉401 • 重病地系选加病圃鉴定(70年代) • 陕65-141病地系选 86-1高抗品种 • 陕112 陕5036,盐76-35,豫2044

  15. 二黄萎病育种 • 方法:病圃鉴定,病地系选,杂交育种 • 困难:缺抗源 • 广泛开展抗源筛选,远缘杂交转育抗病基因,海陆杂交

  16. 中棉所12号选育经验 • 乌干达4号X 刑台6871 • ↓ • 选择优株, 繁殖优系 • 776429优系 • ↓ • 枯黄萎混生病圃抗性鉴定 • (抗病株混收)集团选择法,筛选2年 • ↓ • 一半入混生病圃,一半种子温室接种鉴定, • ↓ • 优株南繁加代 • ↓ • 病地株系比较→主系+附系混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