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likes | 675 Views
第八章 外汇风险与外汇管制. 【 学习计划 】. 通过本章学习,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外汇风险的概念、特点及外汇风险的种类,掌握企业与银行防止外汇风险的主要方法;熟悉外汇管制的基本内容以及瓦哦过外汇管理的政策法规。以便在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业务与银行国际业务中加以运用,降低成本。 2. 能力训练目标:学会根据不同的外汇风险,灵活运用不同的防险措施合理地规避企业进出口业务和银行国际业务的外汇风险。 能够针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有效的避险方案;并能举例说明涉外企业严格按我国外汇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外汇业务的重要性。. 【 引例 】.
E N D
【学习计划】 • 通过本章学习,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 1.知识目标:了解外汇风险的概念、特点及外汇风险的种类,掌握企业与银行防止外汇风险的主要方法;熟悉外汇管制的基本内容以及瓦哦过外汇管理的政策法规。以便在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业务与银行国际业务中加以运用,降低成本。 • 2.能力训练目标:学会根据不同的外汇风险,灵活运用不同的防险措施合理地规避企业进出口业务和银行国际业务的外汇风险。 • 能够针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有效的避险方案;并能举例说明涉外企业严格按我国外汇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外汇业务的重要性。
【引例】 • 2005年6月,国内某进出口公司向美国某进口商进口一套设备,合同金额为500万美元,支付期为3个月。在6月签订合同时,进出口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向公司总经理建议,由于市场上有很多人预期人民币即将升值,希望公司能够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以避免汇率波动造成收款损失。但总经理却认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自1994年以来虽然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但始终没有调整,应该不会在短短3个月有何变化,同时为减少费用,该公司就没有采取任何外汇风险管理措施。 • 但是,外汇市场发生了变化。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经国务院批准,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一次性升值2%,即对中心平价一次性升值2%,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 此后,人民币汇率由此进入了一个相对浮动的时期。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从该公司合同签订日2005年6月1日的1美元=8.27元人民币,调整为合同到期日2005年9月1日的1美元=8.09元人民币。由于当初该进出口公司对5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致使到期损失了90万元人民币。 • 问题:上例中我国某公司在签约时有无外汇风险?是何种外汇风险?你应建议该公司采取何种措施防范风险呢?
第一节 外汇风险概述 • 一、外汇风险的概念 • 外汇风险(Foreign Exchange Risk)又称汇率风险(Exchange Rate Risk)。 • 是指经济主体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由于汇率变动而使预期经济收益遭受损失或获得收益的可能性。或换言之,是指在不同币种货币的相互兑换或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动,致使有关经济实体或个人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使得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发生涨跌的不确定性。
【互动地带】8-1风险和损失是一回事吗? • 应该明确,风险和损失不能等同。风险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测,而损失是对已发生事件结果的具体描述;只要存在导致损失的可能性,我们就可以认为存在风险,但是只有当风险实际发生后,才可以称之为损失。风险不是必然导致损失,在某种特定的场合下甚至可能带来收益。 • 因此风险的可能性有两种;或是损失;或是受益。一般从狭义角度理解,防范风险是要防范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你考虑过吗?
二、外汇风险的种类(一)企业的外汇风险(1)二、外汇风险的种类(一)企业的外汇风险(1) • 具体来讲,在经营活动中的风险为交易风险,在经营活动结果中的风险为会计风险,预期经营收益风险为经济风险。下面分别介绍: • 1.交易风险(Transaction Risk) • 交易风险又称为结算风险。它是指国际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由于外汇汇率波动引起其所拥有债权或应付债务价值变化的风险。该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1)以即期或延期付款为支付条件的商品或劳务的进出口,在装运货物或提供劳务之后,货款或劳务费用尚未收回这一段时间,外汇汇率波动所产生的风险。 • (2)以外币计价的国际信贷活动,在债权债务未清偿前,外汇汇率变动所发生的风险。
(一)企业的外汇风险(2) • 2.会计风险(Accounting Risk) • 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或转换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进行会计处理中,在将功能货币(在具体经济业务中使用的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编制会计报表所使用的货币,通常为会计主体的本国货币)时,因汇率波动而产生账面损失的可能。 • 3.经济风险(Economic Risk) • 经济风险又称经营风险,是指在外汇汇率发生波动时国际企业的未来收益所遭受的风险。它是一种潜在的风险。未来收益变化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汇率变化对本企业产品成本、价格、产量等影响度的大小。
(二)银行的外汇风险 • 1.中介性外汇买卖风险 • 外汇银行在中介性外汇买卖中,持有外汇头寸的多(空)头,多(空)头货币汇率下跌(上涨)了,外汇银行就要蒙受损失。 • 2.外汇信用风险 • 外汇信用风险又称结算风险,是指因交易对方不履行或不按期履行外汇交易合约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它包括:在外汇交易中,对方到期资力不足或破产倒闭造成的风险;在代客买卖中,客户不能或不愿履行期汇合约的交割而造成的风险;在外汇贷款中,客户不能如期还本付息而带来的风险。 • 3.经营风险 • 经营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内部管理、操作以及设备运用等方面的原因引起的风险。它通常是由于银行业务人员的操作疏忽、营私舞弊、弄虚作假及交易员越权交易等行为给银行造成的损失。
【问题诊断】8-1巴黎银行倒闭的原因 • 1995年2月27日,英国老牌商人银行巴林银行宣布破产,最后由荷兰国际集团以1英镑的价格象征性收购,3月2日,警方将利森(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负责人)拘捕。(此案例已在第四章案例分析中详细介绍) • 造成巴林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尼克·利森超越了自己的权限,严重违反了银行管理制度。作为总经理,利森既分管交易,又管结算,还集监督财务管理人员、签发支票、负责新加坡分部和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交易活动的货币调节以及新加坡分部和巴林银行的对账调节这四种权力于一身。这些权利为利森的严重失误提供了许多机会,为银行倒闭案埋下了隐患。 • 巴林银行倒闭案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它留给我们的教训还有什么呢?
三、外汇风险的构成因素及相互关系 • (一)外汇风险的构成因素 • 外汇风险的构成有三个因素:即时间、本币与外币。 • 这三个因素在外汇风险中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 (二)外汇风险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 • 一般来说,时间越长,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和幅度就越大,外汇风险就越大;反之,外汇风险就越小。 • 一般而言,在交易中使用外币比重越大,外汇风险就越大;反之,外汇风险就越小。如果该单位的某笔对外交易活动是以本币计价,则此笔交易就不存在外汇风险。
第二节 外汇风险管理的一般办法一、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一)交易风险的防范(1) • 1.做好货币选择,优化货币组合 • (1)做好结算货币的选择 • ①选择本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 • ②出口争取选用硬币,进口争取选用软币。 • (2)合理优化货币的组合 • ①软硬货币的合理搭配。 • ②多种货币组合。即在签订合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货币来计价以消除汇率波动的风险。
(一)交易风险的防范(2) • 2.货币保值法 • 是指买卖双方在交易谈判时,经协商,在交易合同中订立适当的保值条款,以防止汇率变化的风险。货币保值法主要有黄金保值条款、硬货币保值条款和一篮子货币保值条款。 • 3.价格和利率调整法 • 即出口商可要求提高以软币计价结算的出口价格,或债权人可要求提高以软币计值清偿的贷款利率;进口商可要求降低以硬币计价结算的进口价格,或债务人可要求降低以硬币计值清偿的借款利率。 • 4.提前收付或推后收付外汇法 • 也称为更改收付日期的方法或称提前错后法。它是根据对合同中计价货币汇率的变动情况,将收付外汇的结算日提前或推后,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一)交易风险的防范(3) • 表8-1提前错后防险法 • 5.平衡法 • 平衡法是指在同一时期内一笔交易发生之时或发生后,再进行一笔与该笔交易具有相同货币、相同金额、相同期限但资金流动方向正好相反的交易,从而使两笔交易所面临汇率波动的影响相互抵消。
(一)交易风险的防范(4) • 6.进出口贸易结合法 • 进出口贸易结合法包括对销贸易法和进出口自动抛补法两种: • (1)对销贸易法 • ①清算协定贸易,是指具有经常贸易往来的交易双方在约定的一段时间内,其各处所有的资金支付都用一种货币计价,在一定时间以后再进行清算。 • ②易货贸易,是指贸易双方直接或同步进行等值货币的交换,以完全消除外汇风险的方法。 • ③转手贸易,是指在清算协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多边货物进行交换,用双边账户进行清算结算的贸易方式。 • (2)进出口自动抛补法 • 自动抛补法,是指在某出口商进行出口贸易的同时,又进行进口贸易,并尽量用同种货币计价结算,设法调整收、付汇的时间,使进口外汇头寸轧抵出口外汇的头寸,以实行外汇风险的自动抛补。
(一)交易风险的防范(5) • 7.金融市场操作法 • (1)借款法 • 借款法是指存在远期外汇收入的国际企业,向银行借入一笔与其远期收入相同币种、相同金额、相同期限的款项,从而达到既规避外汇风险又能融资的方法。 • (2)投资法 • 投资法是指存在远期外汇支出的国际企业,在签订合同后,将一笔与远期支出业务相同币种、相同金额、相同期限的闲置资金投资于货币市场,投资期限与付款期限相同,待期满后可将收回的本金偿还对方,从而规避外汇风险的方法。 • 8.国际信贷法 • (1)出口信贷:是指出口商为了支持本国产品的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在政府的支持下,由本国专业银行或商业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或银行)提供较市场利率略低的贷款,以解决买方进口商品资金的需要。 • (2)福费廷业务:也称包买票据或票据买断,出口商把由银行承兑、承付或保付的远期汇票无追索权地卖给当地银行,提前取得现款地一种资金融资方式。 • (3)保理业务:又称承购应收账款业务,是目前国际贸易领域较为流行的一种资金融通方式。
【问题诊断】8-2 借款法与投资法有何异同? • 我们可以看出,借款法和投资法实际上是一种原理的两个方面的具体运用,前者适用于外汇收入的风险防范,后者适用于外汇支出的风险防范。 • 借款法与投资法都能改变外汇风险的时间结构,但具体根据情况不同,借款法是将未来的收入转移到现在,投资法是将未来的支付转移到现在。
(二)会计风险的防范 • 该方法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各种功能货币表示的受险资产与受险负债的数额相等,以使其折算风险头寸(受险资产与受险负债之间的差额)为零。
(三)经济风险的防范 • 1.经营多样化,是指在国际范围内分散其原材料来源地,以及分散其生产和销售地域。由此可以在汇率波动时,使不同市场上的商品价格的差异带来的风险相互抵消。 • 2.财务多样化,是指在多个金融市场上实现筹资多样化和投资多样化。在筹资方面,公司应从不同的金融市场、多种货币来着手;对投资而言,公司也应向多个国家投资,创造多种外汇收入。从而当出现不同货币升贬值情况时而达到外汇风险相互抵消。
二、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 (一)外汇头寸风险管理 • 是外汇银行的主要风险,是外汇银行在中介性外汇买卖中持有外汇头寸的多头或空头时,因汇率变动而可能蒙受的损失。 • (二)信用风险的管理 • 对于违约引起的信用风险,银行可采取向交易对手收取保证金作为资金收付的保证。但在银行同业间的外汇交易中,一般不采取保证金的做法,而是使用信用额度管理;即银行根据交易对手的资信状况确定相应的信用额度,这一额度是要随着对方银行资信情况的变化而调整的。
第三节 外汇风险管理的综合措施 • 下面就常用的三种外汇风险管理综合措施:远期合同法、借款-即期合同-投资法(Borrow-Spot-Invest,简称BSI法)和提早收付-即期合同-投资法(Lend-Spot-Invest,简称LSI法)的具体运用进行分析和介绍。 • 一、三种综合措施在应收外汇账款中的具体运用 • (一)远期合同法 • (二)BSI法 • (三)LSI法
(一)远期合同法 • 指买卖双方预先签订合同,规定买卖外汇的数额、汇率和将来交割的时间,到规定的交割日期(成交日后第二个工作日以后的某一日期)再按合同规定进行交割清算的外汇交易。 • 例如:某进出口公司向日本出口一批货物,预计3个月后收到货款1亿日元,届时该公司需将日元兑换成日常结算货币美元,为防止日元贬值带来汇率损失,该公司与银行签订了出卖1亿日元的3个月远期合同。3个月后,无论汇率如何变化,与企业无关,因为其已锁定了成本。如果不签订合同出售远期日元,一旦大幅贬值,公司将蒙受汇率损失。
(二)BSI法 • 即为借款-即期合同-投资法(Borrow-Spot-Invest,简称BSI法),这种外汇风险防范的方法在应收外汇的情况下,首先提前从银行借入等额应收外汇,并将之兑换成本币,然后将本币进行投资,待将来外汇资金收到后再直接偿还银行,本币投资所得用于弥补银行利息。
举例:日本某公司向美国出口一批货物,3个月后收到货款30万美元,当时市场即期汇率USD/JPY 为144.5,公司预计美元将会贬值,请运用BSI法为该公司消除美元汇率的风险?(暂不考虑利息因素) • 该日本公司具体应按如下步骤操作: • 第一步,在支付一定利息的基础上,从银行借入与应收款等额的外汇,即向银行借入30万美元,借款期限为3个月。 • 第二步,将所借的外汇30万美元在即期外汇市场上,按照即期汇率USD/JPY 为144.5兑换成本币4335万日元。 • 第三步,将本币4335万日元进行投资,投资期限为3个月。 • 第四步,3个月后,该日本公司将应收账款30万美元用来偿还3个月前从银行借入的30万美元。 • 对于操作过程中,为消除外汇风险而向银行支付的利息及兑换成本,则可通过投资所得的收益加以抵冲。由此,该日本出口公司便可消除了这笔应收账款的外汇风险。
(三)LSI法 • 又称提早收付即期合同投资法: • 这种外汇风险防范的方法在应收外汇的情况下,可在允许给予对方一些折扣的条件下提前收回外汇资金,并承诺给予对方一定折扣,然后将得到的外汇资金进行投资,等到期后,将外汇资金的投资利润作为折扣给予对方。
例如:日本某公司向美国出口一批货物,3个月后收到货款30万美元,当时市场即期汇率USD/JPY 为144.5,公司预计美元将会贬值,请运用LSI法为该公司消除美元汇率的风险?(暂不考虑折扣具体数额) • 该日本公司具体应按如下步骤操作: • 第一步,以给予对方折扣为条件,在征得美国进口商同意后,提前3个月收回30美元货款。 • 第二步,在即期外汇市场上,按照即期汇率USD/JPY 为144.5把外汇30万美元兑换成本币4335万日元。 • 第三步,将兑换的本币4335万日元进行投资,投资期限3个月。 • 第四步,3个月到期后,将投资收益用以弥补外币兑换本币时向银行支付的手续费和因提前收汇而向进口商支付的折扣款项。 • LSI法由于提前收款,消除了时间风险,由于兑换成本币,又消除了价值风险。LSI法的基本原理同BSI法基本相同,只是将第一步从银行贷款对其支付利息,改为在给予对方一定折扣基础上请进口商提前支付货款而已。
二、三种综合措施在应付外汇账款中的具体运用二、三种综合措施在应付外汇账款中的具体运用 • (一)远期合同法 • (二)BSI法 • (三)LSI法
(一)远期合同法 • 例如:某进出口公司计划从日本进口一批货物,预计3个月后对外支付1亿日元,而该公司持有美元,为防止日元升值带来汇率损失,该公司用美元向银行购买3个月远期日元,无论将来汇率如何变化,与企业无关,因为其已锁定了成本。如果不购买远期日元,一旦大幅升值,公司将蒙受汇率损失。 • 请比较:在应收外汇帐款和应付外汇帐款业务中,远期合同法在防止外汇风险的功能方面有何不同?
(二)BSI法 • 这种外汇风险防范的方法在应付外汇的情况下,首先从银行借入相当本币,并将之兑换成应付等额外汇,然后将外汇进行投资,待将来用外汇资金进行付款,并用到期后自己筹得的本币偿还银行借款,外汇投资所得用于弥补银行利息。
例如:日本某公司从美国进口一批货物,合同金额30万美元,支付期为3个月,当时市场即期汇率USD/JPY 为144.5,公司预计美元将会升值,请运用BSI法为该公司消除美元汇率的风险?(暂不考虑利息因素) • 该日本公司具体应按如下步骤操作: • 第一步,在支付一定利息的基础上,从银行借入与应付款等额的外汇,即向银行借入本币4335万日元,借款期限为3个月。 • 第二步,将所借的本币4335万日元在即期外汇市场上,按照即期汇率USD/JPY 为144.5兑换成外汇30万美元。 • 第三步,将外汇30万美元进行投资,投资期限为3个月。 • 第四步,3个月后,该日本公司将投资所得的30万美元用来支付到期的应付货款30万美元。 • 对于操作过程中,为弥补本币兑换成外币时向银行支付的手续费和借入本币须向银行支付的利息,则可通过投资所得的收益加以抵冲。由此,该日本出口公司便可消除了这笔应收账款的外汇风险。
(三)LSI法 • 这种外汇风险防范的方法在应付外汇的情况下,可先在银行借得一定的本币,然后兑换成外汇,在能够得到一定的折扣的情况下将这笔外汇提前支付给对方,等到期后,将筹得的本币资金偿还银行借款,然后将对方给予的折扣弥补银行的利息。根据上述步骤而言,LSI法应该称为BSL法(Borrow-Spot-Lead),但是根据国际贸易惯例,还是称其为LSI法。
例如:日本某公司从美国进口一批货物,合同金额30万美元,支付期为3个月,当时市场即期汇率USD/JPY 为144.5,公司预计美元将会升值,请运用LSI法为该公司消除美元汇率的风险?(暂不考虑利息、折扣具体数额) • 该日本公司具体应按如下步骤操作: • 第一步,在支付利息的基础上,向银行借一笔等额应付外汇款的本币款项,金额为4335万日元,期限为3个月。 • 第二步,在即期外汇市场上,按照即期汇率USD/JPY 为144.5把本币4335万日元兑换成外汇30万美元。 • 第三步,在征得对方同意并给予一定折扣的基础上,将30万美元应付货款提前支付。 • 第四步,3个月到期后,将筹得的本币资金偿还银行借款,然后将对方给予的折扣弥补银行的利息。
【问题诊断】8-3在消除应付账款的外汇风险中,BSI与LSI的异同。【问题诊断】8-3在消除应付账款的外汇风险中,BSI与LSI的异同。 • BSI与LSI在消除应付账款的外汇风险时的机制作用是相同的。 • 只不过BSI法最后一步是投资,获得利息;LSI法最后一步是提前付款,从债权人那里获得一定的折扣。
第四节 外汇管制与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 • 一、外汇管制的概念及目的 • 二、外汇管制的内容 • 三、外汇管制的经济影响 • 四、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
一、外汇管制的概念及目的 • (一)外汇管制的概念 • 外汇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又称外汇管理(Foreign Exchange Management),是指一个国家为了减缓国际收支危机,减少本国黄金外汇储备的流失,而对外汇买卖、外汇资金调拨、移动以及外汇和外汇有价物等进出国境直接加以限制,以控制外汇的供给或需求,维持本国货币对外汇率的稳定所实施的政策措施。 • (二)外汇管制的目的 • 就是为了实现经济金融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提高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本国经济正常发展。
二、外汇管制的内容 • (一)对贸易外汇的管制 • 1、对出口外汇收入的管制 • 2、对进口支付外汇的管制 • (二)对非贸易外汇的管制 • (三)对资本输出入的管制 • (四)对汇率的管制 • 1、直接管制汇率。 • 2、间接调节市场汇率。 • 3、实行复汇率制度。 • (五)对黄金、现钞输出入的管制
三、外汇管制的经济影响 • (一)外汇管制的积极作用 • 1、改善国际收支水平。 • 2、维持汇率稳定。 • 3、防止资金外逃。 • 4、保护民族工业。 • 除此以外,外汇管制在加强黄金外汇储备,维护本币信心,稳定物价,影响资源配置、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 (二)外汇管制的消极影响 • 1、不利于平衡外汇收支和稳定汇率。 • 2、阻碍国际贸易均衡发展。 • 3、价格机制扭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降低。 • 4、引起国与国之间的摩擦和纠纷。
四、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 • 习惯上,我国称外汇管制为外汇管理,是指一国政府授权国家货币金融管理当局或其他国家机关,对外汇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间的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等实行的管制措施。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外汇管理体制(1953-1978年) • (二)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外汇管理体制(1979-1993年) • (三)1994年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的中国外汇管理体制 • (四)中国现行的外汇管理框架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外汇管理体制(1953-1978年)(一)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外汇管理体制(1953-1978年) • 新中国成立初期,即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实行外汇集中管理制度,通过扶植出口、沟通侨汇、以收定支等方式积聚外汇,支持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 • 1953年起,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易由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专管,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国家对外贸和外汇实行统一经营,用汇分口管理。外汇收支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外汇收入必须售给国家,需用外汇按国家计划分配和批给。
(二)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外汇管理体制(1979-1993年)(二)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外汇管理体制(1979-1993年) • 1、实行外汇留成制度。 • 2、建立和发展外汇调剂市场。 • 3、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 • 5、个人存放在国内的外汇, • 4、允许多种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 • 6、外汇兑换券的发行和管理。
(三)1994年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的中国外汇管理体制(1)(三)1994年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的中国外汇管理体制(1) • 1、1994年对外汇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 • (1)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取消外汇上缴和留成,取消用汇的指令性计划和审批。 • (2)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 (3)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的、有效率的外汇市场。 • (4)对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管理政策保持不变。 • (5)禁止在境内外币计价、结算和流通。
(三)1994年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的中国外汇管理体制(2)(三)1994年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的中国外汇管理体制(2) • 2、1996年取消经常项目下尚存的其他汇兑限制,12月1日宣布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 (1)将外商投资企业外汇买卖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 • (2)提高居民用汇标准,扩大供汇范围。 • (3)取消尚存的经常性用汇的限制。 • 之后,在1997年再次大幅提高居民个人因私用汇供汇标准,允许部分中资企业保留一定限额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开展远期银行结售汇试点,等等。
(三)1994年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的中国外汇管理体制(3)(三)1994年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的中国外汇管理体制(3) • 3、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 (1)大幅减少行政性审批,提高行政许可效率。 • (2)进一步完善经常项目外汇管理,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 (3)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拓宽资金流出入渠道。 • (4)积极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005年7月21日以后,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 (5)加强资金流入管理,积极防范金融风险。 • (6)强化国际收支统计监测,加大外汇市场整顿和反洗钱力度。
【阅读资料】8-2什么叫“洗钱”? • 洗钱的原意是把脏污的硬币清洗干净。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一黑手党金融专家买了一台投币式洗衣机,开了一家洗衣店。他在每晚计算当天的洗衣收入时,就把其他非法所得的钱财加入其中,再向税务部门申报纳税。这样,扣去应缴的税款后,剩下的其他非法所得钱财就成了他的合法收入。这就是“洗钱”一词的来历。 • “洗钱”是指通过金融或其他机构,采用转换、转移、获取、占有、使用等方式隐瞒和掩饰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将非法所得转变为“合法财产”的过程。
【经典案例】8-1 许超凡等人洗钱案 • 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前行长许超凡与其两位继任者余震东、许国俊等人利用职权,在9年内贪污挪用公款4.83亿美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最大的监守自盗案。被盗窃资金通过洗钱被转入许超凡等人在香港和加拿大的个人账户。 • 许超凡等人将贪污挪用款项以投资的名义投入开平涤纶集团新建厂,再利用公司间资金往来的方式,经该厂的银行账户转至他们设立并控制的香港潭江实业有限公司,进而通过该公司将资金以公司经营所得的形式转至香港或海外的其他账户。 • 资料来源:《中国反洗钱利剑出鞘》,载《中国青年报》2006年4月26日
(四)中国现行的外汇管理框架(1) • 1、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 其内容主要有: • (1)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实行限额结汇制度。 • (2)境内机构经常项目用汇,除个别项目须经外汇局进行真实性审核外,可以直接按照市场汇率凭相应的有效凭证用人民币向外汇指定银行购汇或从其外汇帐户上对外支付。 • (3)实行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制度。
【互动地带】8-2你知道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涵义吗?【互动地带】8-2你知道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涵义吗? • 经常项目可兑换是指取消对经常项目外汇支付和转移的汇兑限制。实行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国家,保证在经常项目交易中本国货币可自由地兑换成外国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8条款对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涵义作了具体的规定:不得对国际间经常项目往来的对外支付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制;不得实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重汇率兑付外国持有的在经常交易中所取得的本国货币。简单地说,就是对经常项目下的用汇,只要有真实的交易凭证,就可以到银行购汇支付。一般地,成员国的外汇管理体制符合第8条款的上述规定,该国的货币即实现了经常项目下可兑换,成为第8条款国。 • 问题:一国货币实行了经常项目可兑换,是否意味着本国居民可以自由地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外汇?
【阅读资料】8-3出口收汇核销 • 出口收汇核销是以出口货物的价值为标准,核对是否有相应的外汇收回国内的一种事后管理措施。出口收汇核销单是指由国家外汇管理局统一管理,各分支局核发,出口单位凭以向海关办理出口报关、向银行办理出口收汇、向外汇管理机关办理出口收汇核销、向税务机关办理出口退税申报的有统一编号的重要凭证。 • 我国对出口核销的具体规定:出口单位的一切出口货款,必须在下列最迟收款日期内结汇或收账: • (1)即期信用证和即期托收项下的货款,必须在寄单之日起20~30天内; • (2)远期信用证和远期托收项下的货款,必须在汇票规定的付款日起30~40天内; • (3)寄售项下的货款,不得超过自报关之日起的360天; • (4)其他自寄单据项下的出口货款,必须在自报关之日起50个工作日之内。
(四)中国现行的外汇管理框架(2) • 2、资本项目部分管制 • 按照“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留有余地”的改革原则,中国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2004年底,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43项资本项目交易中,我国有11项实现可兑换,11项较少限制,15项较多限制,严格管制的仅有6项。 • (1)直接投资。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一直比较宽松。近几年,不断放宽境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支持企业“走出去”。 • (2)证券投资。在证券资金流入环节,境外投资者可直接进入境内B股市场,无需审批;境外资本可以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间接投资境内A股市场,买卖股票、债券等,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境内证券投资必须在批准的额度内;境内企业经批准可以通过境外上市(H股),或者发行债券,到境外募集资金调回使用。 • (3)其他投资。外债管理和对外担保管理等。
(四)中国现行的外汇管理框架(3) • 3、加强对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监督和管理。 • 4、不断改进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 5、不断发展外汇市场。 • 6、不断完善国际收支监测体系。 • 7、健全和完善外汇管理信息化系统。 • 8、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