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298 Views
《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 (一).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思考. 分析.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货币。. 1. 货币是用来干什么的?. ———— 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2. 什么是商品?. ————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超市里摆放在货价上的物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妈妈为你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同学送给你的钢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 一 ) 商品. 商品是 用于交换 的 劳动产品 。(含义) 1. 从内涵把握 ,作为商品必须 同时 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
E N D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一)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思考 分析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货币。 1.货币是用来干什么的? ————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2. 什么是商品?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超市里摆放在货价上的物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妈妈为你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同学送给你的钢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一)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含义) 1. 从内涵把握,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 第二,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物品 劳动产品 商品 2. 从外延把握,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的关系 商品包含于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又包含于物品。因此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企业必须重视商品的质量,为什么?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商品质量越好,越能满足人们需要,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利于顺利地实现商品价值。 (3)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体现在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上,优质的产品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商 品(交换) 活动频繁 范围扩大 种类增多 难度加大 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分工的发展 交换 原始社会末 “商品——商品——商品” 一般等价物 “商品——货币——商品” 你知道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吗?它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如果不是,哪个在先哪个在后? 最早的商品(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而货币的出现要晚得多。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 (牲畜、布匹、贝壳等) 想一想: 1. 货币出现以前,商品的价值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通过交换,用另外一种商品来表现。 即商品(W)——商品(W;等价物)。后来出现了一般等价物,交换公式便演变为: 商品(W)——商品(W)——商品(W)。 2.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通过交换,用一定数量的货币来表现。 即商品(W)——货币(G)——商品(W)。 (金、银)
(二)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 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物物交换的困难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注:货币和商品并非同时产生,商品先产生,货币后产生 2. 货币的含义 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 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疑难解析: 弄清几对关系 (1)货币和和其他商品: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的商品,它和一般商品的主要区别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但和一般等价物有别:①产生时间不同;②特征不同;③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3)等价物和一般等价物:等价物存在于物物交换阶段,用来表现一种或几种商品的价值;一般等价物存在于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阶段,用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1. 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价值尺度职能和流通手段职能。 注:①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 ②为什么叫基本职能? 是因为货币产生时就有的,是货币其他职能的基础。
3. 流通手段 (1)含义: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又称购买手段职能。 (2)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的原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4)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后,原来的商品交换(商品——商品)变成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5)货币流通规律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 ———————— 货币流通次数
随堂练习 1. 将下列各项中属于商品的选项选出来( ) A农民自己家里食用的粮食 B商场里长期滞销的东西 C已经变质的午餐肉 D集市里降价处理的鞋帽 B D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商品和货币是一个永恒的范畴,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将永远存在下去.( ) (2)只有金银才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材料.( )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 (4)货币是商品.( ) × × √ √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货币的五种职能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 (应为足值金属货币) 赊购赊销中支付债务,或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在国家之间转移财富
选择1:商店里某品牌某型号的电冰箱标价是1850元,这1850元是:①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②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③观念形态的货币 ④现实的货币 ⑤电冰箱的价格 ( )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 B 选择2:小明家购买了某品牌电冰箱,花去了1850元,这1850元是:①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②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③观念形态的货币 ④现实的货币 ⑤电冰箱的价格 ( )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 D 比较一下,为什么两个题的答案选择会有差异?
判断:以下各题货币分别执行的是什么职能? A、一件衣服标价100元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B、小王用5元钱买一支钢笔 (贮藏手段) C、老李家藏有祖传的两块金砖 D、中国援助利比亚500万美元 (世界货币) E、企业财务人员向工人发放工资 (支付手段)
(四)纸币 1. 纸币的产生:在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准确地说,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货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金属货币 纸币 金属货币的缺点: 核实重量,检查成色 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纸币的优点:
2.纸币的含义:纸币是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2.纸币的含义:纸币是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1)国家发行: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所以叫法定货币),我国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行纸币。 (2)强制使用:发行者强大的信誉和强制力为后盾,否则无人使用。 (3)价值符号:代表一定量的货币, (4)价值符号:国家控制发行量,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3)纸币发行的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发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过少,就会引发通货紧缩。
第四套人民币 第五套人民币
注意:关于纸币的补充理解。 A. 纸币的实际购买力在市场供求中是经常变化 的,任何国家无权规定纸币的市场购买力; B.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以后,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 称之为货币,但纸币实质上不等于货币,在货币 的五个职能中,纸币只是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 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 C. 某些国家的纸币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如:美元、欧元、日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