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0 likes | 944 Views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李翀. 内容. 人民币汇率问题产生的背景 本人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建议 人民币汇率是否严重低估? 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升值?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否需要改革? 本人建议与现实改革进程的比较 人民币汇率问题发展的前景. 人民币汇率问题产生的背景. 我国 2005 年以前的汇率制度 我国 2005 年以前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在每个营业日按照前一个营业日外汇市场形成的加权平均汇率,公布人民币对美元、港元、日元三种货币的基准汇率。. 人民币汇率问题产生的背景.
E N D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李翀
内容 • 人民币汇率问题产生的背景 • 本人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建议 • 人民币汇率是否严重低估? • 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升值? •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否需要改革? • 本人建议与现实改革进程的比较 • 人民币汇率问题发展的前景
人民币汇率问题产生的背景 • 我国2005年以前的汇率制度 我国2005年以前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在每个营业日按照前一个营业日外汇市场形成的加权平均汇率,公布人民币对美元、港元、日元三种货币的基准汇率。
人民币汇率问题产生的背景 • 本营业日在外汇市场上买卖美元、港元、日元,可以在基准汇率±0.15%的幅度内浮动。
人民币汇率问题产生的背景 • 日、美等国政府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 2001年以来,日、美等国政府官员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 2001年9月6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 题为“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中国威胁论的升级”的文章,较早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问题
人民币汇率问题产生的背景 • 此后,日本政府官员开始在各种场合下要求人民币升值。 • 例如,2003年2月,日本财政部长盐川正十郎声称“不仅日本的通货紧缩是因为进口了太多的中国廉价商品,整个全球经济不景气也缘于此。”
人民币汇率问题产生的背景 • 2003年6月和9月,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先后表示希望人民币汇率更有弹性。 • 2003年6月,美国由80多个贸易协会组成的“健全美元联盟”促使政府动用 “301”条款迫使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汇率问题产生的背景 • 2003年7月,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杜伊森贝赫和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也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 • 2003年10月,美国经济与安全检讨委员会在发表的报告中提出:“中国违反了它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应尽的义务,它实际上是在操纵其货币以求获得贸易优势。”
人民币汇率问题产生的背景 • 2005年4月,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和南卡罗来纳州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发起,提出了《舒默-格雷厄姆修正案》。该修正案要求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否则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所有商品一律加征27.5%的关税。 • 该修正案4次被推迟表决,但是他们准备继续提交国会。
人民币汇率问题产生的背景 •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于2004年12月参加了国务院举行的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内部咨询会,并在会上表达了我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看法。
我的基本建议 1.从短期来说,调节人民币的供求是上策,调整人民币的汇率是下策。目前调节人民币供给和需求遇到的困难是人们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过于强烈所致。如果设法使这种预期减缓,调节人民币的供求既可以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又有利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但是,调整人民币汇率一旦失当,有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严重不利的影响。
我的基本建议 • 2.处理外汇储备增加的问题比处理外汇储备流失的问题更容易。目前,正是我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建立国家战略物质储备的有利时机。这样既可以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又可以获得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可枯竭的自然资源。如果人民币汇率定值过高,造成外汇储备流失,处理起来就困难了。
我的基本建议 • 3.从长期来说,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的机制比调整人民币汇率更重要。人民币汇率或迟或早要走向市场化,在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的情况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的机制能够促进这个进程。但是,单纯调整人民币汇率不但面临着很大的风险,而且无助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我的基本建议 • 4.即使人民币汇率应该升值,任何的经济计量模型和任何的经验判断都无法准确地确定应该升值多少。因此,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不是人为地去决定人民币汇率应该是多高,而应该去建立一个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在政府的管理下让市场去决定人民币汇率应该多高。
人民币汇率是否严重低估? • 人们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了。我认为,即使从市场的标准衡量,人民币汇率未必低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两种现象表明,人民币汇率似乎低估了:第一种现象是以美元为基础货币表示的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远低于市场汇率;第二种现象是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
人民币汇率是否严重低估? • 首先来看以美元为基础货币表示的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远低于市场汇率的现象。 • 据世界银行估计,人民币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大约是¥1.50:$1。据本人测算,人民币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大约是¥2.50:$1。但是,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比率则为¥8.27: $1。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了。
人民币汇率是否严重低估? • 应该指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的货币的汇率从来是大幅度高于购买力平价的。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在《世界发展指标》中公布的148个国家或地区以汇率和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民总收入的资料,可以得到以1美元兑换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比率如下:
人民币汇率是否严重低估? • 低收入国家 4.48倍 • 中低收入国家 3.54倍 • 中高收入国家 1.02倍 • 高收入国家 0.97倍 • 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购买力平价不能作为判断汇率高估或低估的标准。
人民币汇率是否严重低估? • 显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发展中国家需要向发达国家购买它们不能生产或者要花很高的成本才能生产的多种类型的投资品和高技术的消费品,但它们能够向发达国家出售的主要是自然资源和普通的消费品。
人民币汇率是否严重低估? • 另外,发展中国家众多,这样就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商品存在大量的需求,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的需求却不充分的局面。
人民币汇率是否严重低估? • 由于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商品的需求很大,从而在外汇市场上对它们的货币的需求很大,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商品的需求不大,从而在外汇市场上它们的货币的供给很小,造成了较少的发达国家的货币就可以交换较多发展中国家货币的情况,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市场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严重偏离。
人民币汇率是否严重低估? • 另外,在现实的经济中,汇率不仅受国际贸易影响,而且受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影响。但是,货币购买力仅仅从国际贸易方面解释对汇率产生影响。 • 显然,购买力平价不能成为判断市场汇率水平的标准。
人民币汇率是否严重低估? • 其次来看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的现象。 • 确实,一个国家出现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在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增加即本国货币需求增加,从而促使本国货币汇率升值。目前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正是来自我国连年的国际收支顺差。
人民币汇率是否严重低估? • 但是,我认为,仅仅从国际收支方面去考察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是不够的, 还应该从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方面去考察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
人民币汇率是否严重低估? • 我国是一个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除了部分企业可以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以外,所有企业出口得到的外汇必须卖给外汇银行,但人们购买外汇则受到限制。这意味着在我国的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供给是充分的而外汇的需求则受到了压抑,正是因为如此才有这样的国际收支顺差,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人民币汇率是否严重低估? • 假定我国完全放宽对外汇供给的强制和对外汇需求的限制,让外汇的供求充分表现出来,我国未必会有国际收支的顺差。这就是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部分来自我国的外汇管制制度。 • 因此,即使从市场的角度看,也不能肯定地判断人民币汇率严重低估。
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升值? • 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 我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对我国经济将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 第一,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我国的进口将会增加而出口将会减少,假如其他条件不变,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下降,我国的就业形势将会恶化。
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升值? • 我国的出口商品的竞争优势在于价格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外汇价格,从而削弱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另外,我国的出口商品主要是日用消费品,可替代程度高,我国出口商品的美元价格上升将导致进口国转向进口别的国家的商品。
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升值? • 因此,我对人民币升值前景的判断不那么乐观。我不同意部分学者所说的我国商品具有很强的价格竞争力,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商品出口影响不大的看法。据我了解,我国许多出口商品的利润是很薄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将使许多商品无法出口。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是重要的。
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升值? • 第二,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将会加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经常项目逆差的压力,对我国的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在未来几年里,根据我国政府的承诺,我国关税将进一步下降,限额将进一步放宽,我国的经常项目有可能出现逆差。
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升值? • 实际上,在2004年第一季度,我国经常项目就已经出现了逆差。由此可以判断,我国在未来几年经常项目出现逆差是可能的。如果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会雪上加霜。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于我国顺利地度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也是重要的。
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升值? • 当然,人民币汇率升值也给我国带来利益: • 第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使进口商品的人民币价格下降,消费者可以按照比较低的价格购买同样的外国商品,从而有利于消费者。
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升值? • 第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使我国用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交换到外国更多的商品,从而增加我国的社会福利。 • 第一种利益从理论和现实看都是存在的。但是,由于我国的出口商品不是外国必须购买的商品,第二种利益只在理论上存在而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 权衡利弊,我认为弊远大于利。
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升值? • 另外,即使人民币汇率要升值,也不能选择在近期内升值。目前,国内外已经形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强烈预期。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要么是大幅度升值,到达人们的心理上限,否则更会加强人们的预期,造成货币当局骑虎难下的被动局面。但很显然,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度升值是我国经济所承受不起的。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否需要完善? •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 我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压力正是我国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极好时机。我国政府应该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在政府的管理下由市场去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否需要完善? • 第一,应该继续对强制结汇制进行改革。改革的途径是:取消强制结汇制,实行经常项目下的外汇自由结汇制。这就是说,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可以在外汇银行开立现汇账户。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否需要完善? • 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既可以存入现汇账户,也可以结汇;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支出,既可以从现汇账户支付,也可以凭有效单据向外汇银行购买外汇。在目前情况下放宽对结汇的限制,既可以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也可以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奠定基础。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否需要完善? • 第二,应该继续放宽人们购买外汇的限制。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放宽人们出国旅游、出国留学、汇出财产等方面购买外汇的限制。在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压力的情况下,应该基本放宽人们在经常项目下购买外汇的限制,以及适度放宽人们在某些资本项目下购买外汇的限制。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否需要完善? • 但是,应该指出,现在放宽对人们购买外汇的限制并不意味着将来不能收紧对人们购买外汇的限制。这项措施应该是一种可调整的措施。如果在未来我国发生了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的压力,则应该收紧对人们购买外汇的限制。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否需要完善? • 第三,应该放宽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限制。在前两项改革完成以后,选择适当的时机放宽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限制,使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更有弹性。许多事实证明,汇率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小幅度地频繁调整比大幅度地一次性调整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要小得多。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否需要完善? • 我认为,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进行适当的限制是必要的。这种限制的作用,是使汇率原来要在短期发生的较大幅度的波动可以在较长的时间里完成,从而避免出现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的情况。但是,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限制不应该过于严格,否则将不能发挥人民币汇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否需要完善? • 我认为,中央银行可以保留制订人民币汇率的方法不变,但允许人民币汇率每日可以在更大的幅度内波动,譬如在公布汇率0.5%- 0. 8%的幅度内波动。这样,既不会削弱人民币汇率的调节作用,又能防止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的情况。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否需要完善? • 所以要在在实现自由结汇制以及放宽对人们购汇的限制之后放宽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限制,是因为在目前外汇供给充分而外汇需求受到压抑的情况下,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限制将使人民币汇率每天升至上限,从而失去放宽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限制的意义。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否需要完善 • 另外,影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的障碍是人们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过于强烈,所以如何调整这种预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否需要完善 • 如果可能的话,建议我国政府动用一部分外汇储备,以比较隐蔽的方式采购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或制成品,如建立石油储备,使我国在2005年出现经常项目的逆差,再结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的宣传,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
我的建议与现实改革进程的比较 • 我的建议之一:继续放宽人们购买外汇的限制。 • 实际情况:2005年5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扩大境外投资外汇管理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将境外投资的试点从现有24个省市扩展到全国,将境外投资额度从33亿美元增加到50亿美元。如果实际需要超过该额度,还可以追加。
我的建议与现实改革进程的比较 • 2005年8月3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调整境内居民个人经常项目下因私购汇限额及简化相关手续的通知》, 对于持因私护照的境内居民个人出境,时间在半年以下的,购汇由等值3000美元调整为等值5000美元;出境时间在半年以上的,购汇由等值5000美元调整为等值8000美元。
我的建议与现实改革进程的比较 • 对于境外直系亲属救助、缴纳国际组织会费、境外邮购等有实际用汇需求但没有出境行为的购汇指导性限额,购汇由等值3000美元调整为等值5000美元。
我的建议与现实改革进程的比较 • 2005年8月25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下放部分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审批权限有关问题的通知》,将部分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审批权限下放到各分局 。这样,人们更加方便地办理在资本项目下购买外汇的手续。
我的建议与现实改革进程的比较 • 2006年4月1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调整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决定对境内居民个人购汇实行年度总额管理。个人购汇年度总额为每人每年等值2万美元。境内居民个人在年度总额内购汇的,凭本人真实身份证明并向银行申报用途后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