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 中药药理学 》 第二章 中药药效学

《 中药药理学 》 第二章 中药药效学. 中药的基本作用. ● 扶正祛邪 扶正:补益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祛邪: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及病理损害。 ● 调节平衡 调整阴阳:损其偏盛,补其偏衰。 调理气血:气血是各脏腑及其它组织功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气滞血瘀时脏腑功能失调。. 四 性 的 药 理. ● 概念 四性( four properties ),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 ●由来 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之后所产生的不同反应来概括的 “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 ,这也是中医辩证用药的重要原则。. “ 寒证”和“热证”的现代研究.

karli
Download Presentation

《 中药药理学 》 第二章 中药药效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药药理学》 第二章 中药药效学

  2. 中药的基本作用 ● 扶正祛邪 扶正:补益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祛邪: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及病理损害。 ● 调节平衡 调整阴阳:损其偏盛,补其偏衰。 调理气血:气血是各脏腑及其它组织功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气滞血瘀时脏腑功能失调。

  3. 四 性 的 药 理 ●概念 四性(four properties),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 ●由来 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之后所产生的不同反应来概括的“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这也是中医辩证用药的重要原则。

  4. “寒证”和“热证”的现代研究 ●交感-肾上腺系统 热证病人主要表现为交感-肾上腺功能偏亢; 寒证病人主要表现为交感—肾上腺功能偏低。 临床检查发现:热证患者 ★ 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DβH活性↑; ★ 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糖皮质激素在尿中代谢产物,17-OHCS)排出量↑; ★ 尿中CAMP(环磷酸腺苷)↑,CGMP↓; ★ 心率加快。

  5. 能 量 代 谢 ●热证病人机体能量代谢过盛; 寒证病人机体能量代谢过衰。 临床检查发现:热证患者 ★ 脑、肝、肾组织耗氧量↑,糖分解↑→基础代谢↑→ 产热↑; ★Na+·K+-ATP酶活性↑→产热↑。

  6. 内 分 泌 系 统 ●热证患者内分泌功能活动(垂体-肾上腺皮质、性腺、甲状腺)过度兴奋;寒证患者反之。 临床检查发现:热证患者 ★ 血清17—0HCS↑, 性激素E2含量↑; ★ 血清促甲状腺素(TSH)含量↑。

  7. 寒凉药与温热药的现代研究 通过影响植物神经的功能状态,能量代谢,内分泌系统功能,及对病原体和炎症过程,使紊乱的机能活动恢复到正常水平。 如寒凉药为主的方药(石膏、黄柏等)能降低热证病人的:心率、DβH活性、CA排出量、17-OHCS排出量、CAMP含量、Na+ K+-ATP酶活性、TSH含量。

  8. 五 味 的 药 理 ●概念 五味(five tastes of drug)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2、现代研究认为 味的含义有两种 ★ 味觉所感到的真实滋味—不同成分有不同味道 药物的味与其所含成分有关,含有不同成分就有不同的味,这种味可由人的味觉辨别出来,这仅是“味”的一个方面。 ★ 反映了药物的实际性能—不同味的药有不同的功能

  9. 归 经 的 药 理 ● 概念:归—归属 即药物作用的部位; 经—脏腑经络; 归经 指药物对机体某脏腑、经络的选择作用。或指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在哪一个脏腑经络。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从中医的临床实践中归纳和总结出来的。如黄连主泻心火、除心烦、安心神→入心经。

  10. 归经现代研究 ★归经与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在体内某些脏器的高浓度分布有关:归经不是药物作用的定向,而是机体选择接受能力的表现。 ★ 近年来提出的微量元素“归经”学说:中药有效成分之所以能到达病变部位是由于微量元素协同有效成分,向其配体迁移,富集和亲和作用。 ★ “归经”的受体学说:中医的归经就是药物选择性作用于不同受体。以上学说都缺乏系统实验研究资料。

  11. 升降浮沉的药理 ● 概念 升降浮沉是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四种趋向性能。和归经一样,都是表述中药药性的方法,它补充了性味、归经的不足,在临床应用上非常重要,如:同为发热之证,有用升浮药以发散表邪,有用沉降药以泻其实热,因此,升降沉浮理论为中医临床提供了用药法则。 ● 中医治病时,中药作用的趋向与疾病趋向相反,以调整病势的下陷或上逆之偏。如: 证有向上(呕吐、咳喘);中药作用趋向以下(止吐、止咳平喘)。

  12. 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关系 ● 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关系 提问:何谓中药药理作用?何谓中药功效? ● 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相关性 几十年来,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对大量同类功效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不难看出,中药的功效是其药理作用的体现。

  13. 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 临床经验总结 现代科学技术 药理作用 中药功效 再认识

  14. 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有必要吗?

  15. 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相关性 黄连 黄芩;金银花 清热功效 抗病原 微生物作用 大黄 芒硝;番泻叶 攻下功效 泻下作用

  16. 某一功效可通过多个药理作用体现 活血化瘀功效 回阳救逆功效 抗血栓形成 改善微循环 改善血流动力学 强心 升压 改善微循环 丹参 附子

  17. 某一药理作用可表述多个功效 黄连抗菌作用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18. 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差异性 ●药理作用在传统功效中无明确记载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杀虫) 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传统功效尚未能得到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的支持: 朱砂解毒、生地清热 抗心律失常作用 抗早孕与引产作用

  19. 药理作用在传统功效中无明确记载 丹皮酚 抗病原微生物 抗炎、解热作用 清热凉血 活血化瘀 抗动脉粥样硬化 降血脂作用

  20. 不同给药途径形成的差异 破气消积 青皮 枳实 升高血压 抗休克 兴奋α受体 静注 收缩 胃肠黏膜血管 对羟福林 N-甲基酪胺 口服 被碱性肠液破坏 口服不起作用

  21. 动物实验与人体效应的差异 丹皮酚 灌 胃 动物实验有降压作用 临 床 治疗高血压疗效不明显

  22. 体外实验与人体效应的差异 体外实验 无抑制作用 内酯部分 穿 心 莲 临床有效 痢疾杆菌 体外实验 有抑制作用 黄酮部分 临床无效

  23. 中药有效成分 (有效部位)同全药作用的一致性 麻黄 人参 平喘作用 提高免疫功能 麻黄碱 人参皂苷 提示:中药有些有效成分(或部位)基本上可以代表全 药或全药某一方面的作用;

  24. 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同全药作用的差异 麻黄碱升高血压 麻黄升高血压 麻黄次碱 降低血压 提示:某些中药内存在相互对抗性成分,全药使用时其 中某一成分作用被掩盖。

  25. 中药有效部位(有效成分)同全药作用的差异 当归 阿魏酸 抗血栓形成 活血化瘀功效 甘草 阿魏酸 提示:有些成分含量较少或活性较低,全药使用时其活性难以被检测出来,经过分离用纯度较高提取物实验时,其作用方显示.

  26.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 ●作用的多效性 ●某些中药在某些作用上的双向调节性 双向调节作用 同一中药,既可使机体机能亢进状态向正常状态转化,又可使低下的机能状态向正常状态转化,即调节截然相反的两种病理状态。 ●量效关系的复杂性 原因:主要由于中药的多成分性,特别是可能有对抗作用成分的存在,使中药量效关系更为复杂。 ●作用相对缓慢、温和 ●作用的相对不稳定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