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4

引子 ——

引子 ——. 宇宙观 PK 价值观. 再语:从 “ 数学味的课堂 ” 谈起 —. 数学味在情境中, 生活场域的“似曾相识过” 数学味在童趣中, 游戏童心的“随风潜入夜”. 数学味在建构中, 知识描摹的“基因密码图” 数学味在过程中, 经历成长的“孕育生态宫” 数学味在学法中, 自主合作的“创新处女地”.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 有“的”放“矢” 有“理”有“节” 有“法“可“依” 有“模”有“样”. 追寻 : “ 模样”在哪里?. 追问:

karif
Download Presentation

引子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引子—— 宇宙观PK价值观

  2. 再语:从“数学味的课堂”谈起— • 数学味在情境中, 生活场域的“似曾相识过” • 数学味在童趣中, 游戏童心的“随风潜入夜”

  3. 数学味在建构中, 知识描摹的“基因密码图” • 数学味在过程中, 经历成长的“孕育生态宫” • 数学味在学法中, 自主合作的“创新处女地”

  4.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

  5. 有“的”放“矢” 有“理”有“节” 有“法“可“依” 有“模”有“样”

  6. 追寻: “模样”在哪里?

  7. 追问: “模样” 有效吗?常态吗? 可操作么?

  8. 下的了厨房吗? ——现实所需?

  9. ——亮丽么? 优质吗?高效吗?可持续吗?

  10. 上的了厅堂吗? ——理想所求?

  11. 追想: • 自然状态的思维倾向: 观察维度:横峰侧岭 远近高低 常言: 凡事都是相对的 , 不是绝对的

  12. 客观存在的哲学倾向: 正反视角:风月宝镜 非诚勿扰 常言:凡事都是辩证的, 这是绝对的

  13. 追思: 教育从来就是有梦的人的童话—— 数学课堂教学价值 到底是什么?

  14. 常态有效可操作—— 求真,但需要空间 • 优质高效可持续—— 求新,但需要时间

  15. 主题词: 辩证与相对: 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味的新视域 南京市丁家桥小学 张义宝 QQ:657709076 手机:13851684520 2011年5月21日 张家口

  16. 一、“概念”与“关系”: 我们这样的纠结厘清 1、“常态”与“优质” ——“常态”是指事物的基本形态,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着的基本状态。指的是在一种自然、惯常下的状态。 ——“优质”是指好质量、高质量 。

  17. ——“常态”其实就是“实在”,就是“真实”,凡实在的、真实的必然孕育着博大,蛰伏着悠远,蕴涵着深刻。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常态”构成并由“常态”决定的。——“常态”其实就是“实在”,就是“真实”,凡实在的、真实的必然孕育着博大,蛰伏着悠远,蕴涵着深刻。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常态”构成并由“常态”决定的。

  18. “回归常态”与“追求优质” • “回归常态”并不是意味着回到过去,也绝不是意味着简单与平庸! “一切追求优质” ,是一种理念,不是鼓励好高骛远,是一种价值追求。

  19. 2、有效和高效 •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 具体进步或发展。 • 高效就是效能高,效力大。

  20. 3、常态教学与优质教学

  21. ——常态教学 • 常态课堂教学,并不是允许低水平低质量。提高常态课堂教学质量,意味着: • ——在平平常常的课堂中能带给孩子一种不平常的感受; • ——老师从不懈怠自己的每一节课,用一种专业精神引领学生的发展; • 意味着—— • ——要让孩子们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获得稳步的、扎实的提高。

  22. ——优质教学 • 优质教学是是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学,是对有效教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小学数学课堂的本真追求。

  23. 4、有效教学与高效教学

  24. ——有效教学 •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怎么学到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25.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 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26. 是我们对刺激和影响感官的各种事情或物体 • 是否产生兴趣、是否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和思维, 是否采取个体行为加以处置的前提条件。

  27. ——高效教学 • 高效教学是相对于低效教学提出来的一个特定概念。它与低效教学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确保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落实规定的教学任务。即学生能当堂学,当堂会;教师能保落实,减负担。

  28. 5、可操作与可持续 • 可操作是指程序操作的容易度。 是一种空间视角 • 可持续是指一种可以长久维持的过程或状态。 是一种时间视角

  29. 二、 “价值”和“课程”: 我们这样的内涵追察

  30. 1、“价值”及“价值教学” • ——何谓“价值,现在大多数人所说的价值,是指客体所具有的促进主体生存和发展的性质和能力,是指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面价值。 ——价值判断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认识思维活动,

  31. 价值教学主要是指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这是价值教学主要是指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这是 • ——课程改革的重要追求,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具备五个特性: • ——生活性 形象性 学科性 问题性 情感性。

  32. 2、“课程”和“课程改革”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交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33. “知识需要溶入情景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知识需要溶入情景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 教学过程中教学情景的创设很重要。特别是小学教育,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更应该 • ——用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也是有意义学习和有效学习的前提。

  34. 国内:“功课进程”—“学程”—“教程” • “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 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小弁 》中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 “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但这里课程的含义与我们今天所用之意相去甚远。

  35. 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虽然他对这里的“课程”没有明确界定,但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这里的“课程”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因此称为“学程”更为准确。

  36. 到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和学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到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和学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 • 解放以后,由于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到80年代中期以前,“课程”一词很少出现。

  37. 国外:“跑道”—“学程”—“奔跑” • 在西方英语世界里,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 • 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这一解释在各种英文词典中很普遍,英国牛津字典、美国韦伯字典、《国际教育字典》(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ducation)都是这样解释的。

  38. 但这种解释在当今的课程文献中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并对课程的拉丁文词源有了新的理解。“currere”一词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由此课程就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轨道,从而引出了一种传统的课程体系;但这种解释在当今的课程文献中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并对课程的拉丁文词源有了新的理解。“currere”一词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由此课程就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轨道,从而引出了一种传统的课程体系; • 而“currere”的动词形式是指“奔跑”,这样理解课程的着眼点就会放在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上,就会得出一种完全不同的课程理论和实践。

  39. 课程改革 •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 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40. 传统学习方式—— 被动性 依赖性 统一性 虚拟性 认同性 向现代学习方式转变—— 主动性 独立性 独特性 体验性 问题性

  41. 课程改革:不是外国的东西 ——是古代的 中国的 时代的

  42. 孔子——《学记》 传统经典 儒家文化 《论语》——“文明”的“人”——礼教——以德治国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公民社会 《庄子》《老子》——认知哲学—— 《易经》——辩证法——天人合一 《墨子》——非暴力 《韩非子》——依法治国

  43. 课改——一种“方式”的回归 实践课程新理念—— 不争论——科学和民主

  44. 探索学习新方式—— 教的方式——师生关系——角色定位 ——要科学——需民主 (洋思现象,杜郎口旋风,东庐故事, 衡水奇迹,潍坊神韵)—— 奥秘不神秘!

  45. 当下的重要参照系 • 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 • 推进思路: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 核心: 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 重点: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46. 我们要有: 哲学思考,辩证思维,战略管理 • 处理好 三大关系—— 精细化与不跟风 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变与不变 呼唤——

  47. 也许是一种价值 没有价值的思想 是缺乏穿透力的! 缺乏生命力的!

  48. 三、“辩证”与“相对”: 我们这样的视域建构

  49. 1、数学课程标准的价值视角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 • ——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 • ——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 • ——有助于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50. “有价值”的数学内容 • 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就内容来说 “有价值的数学”应包括—— • ——基本的数的概念与运算, • ——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知识, • ——与信息处理、数据处理有关的统计与概率初步知识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