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私立大專校 院 經營 困境與 發展方向

私立大專校 院 經營 困境與 發展方向.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103 年 6 月 26 日. 1. 簡報大綱. 壹、 前言. 貳、臺灣高等教育現況. 參、私立大專校院經營困境. 肆、高等教育發展方向. 伍、 結語. 2. 壹、前言. 高等教育國際化競爭激烈 地球村時代來臨,高等教育無國界,國際人才大 流動,國際 間大學的競爭愈形激烈;各國持續投入經費追求高等教育卓越,並以優渥條件積極爭取全球優秀師資與 人才 。 我國人口社會 結構的劇烈 變遷

kare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私立大專校 院 經營 困境與 發展方向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私立大專校院經營困境與發展方向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103年6月26日 1

  2. 簡報大綱 壹、前言 貳、臺灣高等教育現況 參、私立大專校院經營困境 肆、高等教育發展方向 伍、結語 2

  3. 壹、前言 • 高等教育國際化競爭激烈 地球村時代來臨,高等教育無國界,國際人才大流動,國際間大學的競爭愈形激烈;各國持續投入經費追求高等教育卓越,並以優渥條件積極爭取全球優秀師資與人才。 • 我國人口社會結構的劇烈變遷 在面臨少子女化趨勢與高齡化人口結構影響下,學校生源有限,而高等教育機構量的擴充,在政府有限資源下,如何協助學校開創新局為現階段迫切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 大學教育與產業所需有所落差 大學增設、調整系所或課程重新規劃之速度,不及與產業需求結合或同步;再者,學生創新研究能力及專業技術訓練不足、學校課程亦缺乏與產業連結及實務操作經驗,產生了學用落差的情形。 3

  4. 貳、臺灣高等教育現況~學校數 • 101學年度大專校院類別及校數 • 不含宗教研修學院(3)、空大(2)、軍警學校(9),大專校院共計162校,其中公立53校(約占1/3);私立109校(約占2/3)。

  5. 貳、臺灣高等教育現況~學生數 • 84及101學年度年大專校院學生人數比較 • 大專校院之學士、碩士及博士班學生數皆呈現成長趨勢,其中增加速度最快者為碩士班學生(增加4.5倍);但專科學生人數則大幅減少(減少3/4)

  6. 參、私立大專校院經營困境 • 一、少子女化衝擊 • 二、學用落差問題 • 三、大學國際競爭力不足 • 四、高教資源配置問題

  7. 一、少子女化衝擊(1/3) • 國小新生人數自93學年起產生大幅度負成長,大專1年級學生則遞移至105學年開始銳減 • 推計105學年大專校院1年級學生數將減為24萬7,251人(中推估),較100學年之27萬5,616人減少2萬8,365人,平均年減近5.7千人 • 若以12年為一週期觀察,推估112學年之大專1年級學生為17萬8,059人,較100學年減少三分之一,平均年減8千餘人,年減幅為3.58% • 101~112 學年度大專校院1年級學生人數預測分析

  8. 一、少子女化衝擊(2/3) • 大學招生情形數據分析

  9. 一、少子女化衝擊(3/3) 問題 • 學校面臨招生不足危機 • 教育部招生總量管制無法完全解決招生不足問題 • 學校經營管理危機 • 私校退場不易

  10. 二、大學教育品質與學用落差問題 • 問題 • 青年失業率偏高,學生就業競爭力亟待提升 • 系所發展未符應產業人才需求,加劇學用落差現象 • 大學侷限於配合性評鑑框架,個別特色不易凸顯 • 學生學習動機不足,缺乏激發自主學習環境

  11. 三、大學國際競爭力不足 • 問題 • 大學缺乏足夠之國際競爭力;開設國際學程或能提供國際生修讀之相關課程不足,難以吸引優秀國際學生來臺就學 • 教師薪資水準過低且缺乏彈性,對外國教研人員來台教學研究缺乏配套措施 • 學生視野及外語能力不足,欠缺國際移動能力 • 大學國際能見度相較外國學校低,雙方合作意願也待加強

  12. 四、高教資源配置問題 • 在全球經濟緊縮趨勢及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下,如何以有限的經費因應逐年飆升的高教成本,成為我國大學的嚴苛挑戰 • 學費為高等教育重要經費來源之一,但考慮到社會期待、經濟發展情況及民眾負擔能力,政府仍訂有學雜費收費上限,未完全放寬對大專學雜費的管制 • 大學自籌收入不易提升,難以吸引外部資源挹注 • 多數學校規模未達經濟效益,大學合併成效有限

  13. 肆、高等教育發展方向 ★ 活化導向的調控轉型 ★ 就業力導向的學用整合 ★ 績效導向的資源分配 ★創新導向的競爭力提昇

  14. 活化導向的調控轉型 一、強化大學招生彈性措施 • 配合12年國教實施,研議招生及入學考試,設計利於高中推動多元選修課程,並利於具實務能力之考生升讀技專校院之多元入學管道,如特殊選才。 • 鼓勵大學招收國際學生,除開放招收大陸地區學生外,為拓展海外生源,鬆綁僑外生名額,若外加10%招生名額仍不足時,得自總量招生缺額調整流用。 二、賦予大學自主調控之總量招生名額 • 因應少子女化,大學總量調控除由本部以註冊率、違反規定調減名額外(名額扣減後不得回復),更可由學校自行調減名額,所調減名額得以寄存,待學校未來必要時妥適運用。

  15. 活化導向的調控轉型三、推動產學合作活化私校財源收入活化導向的調控轉型三、推動產學合作活化私校財源收入

  16. 活化導向的調控轉型四、活化資源協助私校轉型整併退場活化導向的調控轉型四、活化資源協助私校轉型整併退場

  17. 活化導向的調控轉型四、活化資源協助私校轉型整併退場活化導向的調控轉型四、活化資源協助私校轉型整併退場

  18. -活化導向的調控轉型-四、活化資源協助私校轉型整併退場-活化導向的調控轉型-四、活化資源協助私校轉型整併退場

  19. 就業力導向的學用整合 • 第2期技職再造計畫 102-106年 計畫 目標 • 無論高職、專科、科技校院畢業生都具有立即就業的能力 • 充分提供產業發展所需的優質技術人力 • 改變社會對技職教育的觀點 提升技職教育競爭力 就業促進 制度調整 課程活化 面向 課程彈性 設備更新 實務增能 政策統整 系科調整 實務選才 就業接軌 創新創業 證能合一 策略 一 策略 二 策略 三 策略 四 策略 五 策略 六 策略 七 策略 八 策略 九 內容

  20. 就業力導向的學用整合 • 第2期技職再造計畫 • -各階段任務

  21. 就業力導向的學用整合 • 第2期技職再造計畫 - 制度調整

  22. 就業力導向的學用整合 • 第2期技職再造計畫 – 課程活化

  23. 就業力導向的學用整合 • 第2期技職再造計畫 –就業促進

  24. 就業力導向的學用整合 • 創新課程教學 • 提升課程教學品質評核方案 • 建立有效教學品保機制,課程設計、教學實施及評量方式皆扣緊課程目標,並由外部評核確保學生學習質量 • 創新課程與學制變革方案 • 推動「實務型」與「研究型」課程分流,結合實踐性強的專業領域,辦理學士後專業學院、學士逕修讀碩士等 • 修正大學法、學位授予法、學年學期假期辦法等,建構以學生職涯發展為主體,於校內外自由移動的多元學習制度 • 建立終身學習與數位學習新平臺方案 • 建立支持及認可學生不同學習型態的終身學習機制,促進學習者及工作者的流動接軌 • 建立「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數位學習課程與教材典範, • 以及新一代的數位課程教學模式與機制

  25. 就業力導向的學用整合 • 多元培育機制 • 兼顧產業及尖端研究的碩博士培育方案 • 論文由大學與企業共同指導,大學爭取企業經費,企業取得博士研發成果,政府補助雙方合作,改變學術導向的博士培育 • 由國內外頂大合作成立跨國研究中心,培育傑出碩博士生、提升教研人員研究能量、延攬國際優秀人才及招收優秀國際學生 • 試辦以學院為核心的教學單位方案 • 強化學院在組織結構、教師聘任、招生選才、課程教學的整合功能,並盤點所屬系所的資源及優勢,統籌系所增設調整、招生名額、課程規劃等;以試辦方式辦理 • 學生由系所改歸屬於學院;設計以學院為主的評鑑或資源補助指標

  26. 績效導向的資源分配 • 鬆綁稅制促進學術發展,健全學校法人自主空間 • 修訂私校法,齊一公私立大學減稅待遇 • 建立學校內部控制制度,落實自我監督 • 精進多元競爭模式 • 為協助不同類型學校發展,強化「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等多元特色競爭模式,鼓勵不同類型學校依其特色發展 • 私立學校獎補助經費 • 鼓勵私立學校健全發展及推動整體特色,縮小公私立大學校院之教育資源差距,編列私校獎補助預算,並依據學校規模、政策績效、助學措施、辦學特色、行政運作等事項,據以核配獎勵、補助經費

  27. 創新導向的競爭力提昇 自由經濟示範區—教育創新 • 內涵 • 核心理念:自由化、國際化、前瞻性 • 推動策略:突破法規框架,創新管理機制 • 雙軌並行:地理區位明確→透過實體區域進行示範 • 不適合實體區域試行→以指定試點推動業務鬆綁 • 推動教育創新 • 找出最急迫的危機:大學自由化、高教國際化、校務經營多元化 • 以試點實驗來突破:賦予國內大學辦學彈性,與外國大學合作設立實驗性質的分校分部、獨立學院、學位專班或專業學(課)程 • 各界關切焦點:提升大學自主性&維持適當公共性 • 教育創新推動策略 • 強調國際合作 • 試點實驗性質 • 績優學校優先 • 招收境外學生 • 須經申請許可 • 專法賦予彈性

  28. 創新導向的競爭力提昇 訂定「促進人才培育條例」 • 人才培育涉及學校教育發展、人口結構趨勢、產業環境變化、移民政策及外籍人才延攬等問題 • 涉及跨部會的議題不易形成共識、修法曠日廢時,人才培育整體政策難以迅速調整。爰擬研訂《促進人才培育條例》,提供額外誘因或例外措施: 1.人事鬆綁:公教分離、教師資格回歸學校自審 2.經費鬆綁:校務基金、經費支用彈性 3.經營鬆綁:學雜費調整、內控稽核 4.人才鬆綁:延攬國際人才 5.教學鬆綁:招生選才、學位授予、企業協助 • 預訂103年12月前將草案報行政院審議

  29. 創新導向的競爭力提昇 訂定「促進人才培育條例」 • 人才培育涉及學校教育發展、人口結構趨勢、產業環境變化、移民政策及外籍人才延攬等問題 • 涉及跨部會的議題不易形成共識、修法曠日廢時,人才培育整體政策難以迅速調整。爰擬研訂《促進人才培育條例》,提供額外誘因或例外措施: 1.人事鬆綁:公教分離、教師資格回歸學校自審 2.經費鬆綁:校務基金、經費支用彈性 3.經營鬆綁:學雜費調整、內控稽核 4.人才鬆綁:延攬國際人才 5.教學鬆綁:招生選才、學位授予、企業協助 • 預訂103年12月前將草案報行政院審議

  30. 創新導向的競爭力提昇 全球攬才 • 推動公教薪資結構分離 • 大學教師薪資結構與公務機關體系脫鉤,採不同的薪資制度,改變大學以年資為主的薪資結構,考量一定比例薪資(含退撫)以個人績效核算、薪資結構應反映各領域學術之差異、固定薪資與退撫給予,薪資結構可以充分呈現績效的表現,分年逐步完成公教薪資結構分離 • 推動延攬國際人才配套計畫 • 研議修定外國人在臺工作法規,全面鬆綁國際人才來臺相關法規,放寬國際人才來臺就業條件限制、擬定國際優秀人才之禮遇措施、照護國際人才眷屬措施及留用具有潛力之留學生

  31. 創新導向的競爭力提昇 國際輸出(1/2) • 高等教育輸出-擴大招收境外學生行動計畫 • 境外學生人數成長 中程目標:至2016年希達10萬人,較2010年成長1倍以上 長程目標:至2021年,在臺留學或研修之境外學生(學位生及非學位生)人數達15萬人,占大專校院在學生人數逾10% • 高等教育佈局東南亞國家 • 選擇臺灣優勢領域、系所、學程,與東南亞國家合作,利用臺灣高教學術研究及教學品質的既有優勢,深入東南亞國家高等教育體系,俾利我國發展成為亞太地區智財匯流、知識及創意、技術匯流中心

  32. 伍、結語 少子化、國際化及M型化趨勢等交互影響下,臺灣高等教育面臨極大的考驗,對私立學校而言,未來要面對的挑戰更是嚴峻,但危機同時也是契機,若能善用此次機會,改造學校體質,相信在政府、學校、產業共同努力下,高等教育的精進發展,必能帶動國內產業及國家向上提昇發展。

  33. 報 告 完 畢 敬 請 指 教 Thank You 33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