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宁波市第一医院 朱可奇

秋季女性养生 与 膏方. 宁波市第一医院 朱可奇. 秋季 指我国农历 7 、 8 、 9 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6 个节气。. 养生特点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 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 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 各个方面 . 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来养生,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宁波市第一医院 朱可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秋季女性养生与膏方 宁波市第一医院 朱可奇

  2. 秋季 指我国农历7、8、9 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 养生特点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 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

  3. 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 各个方面.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来养生,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房事养生:在秋季应注意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 制房事,蓄养阴精。 养生方法 起居养生:秋季应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 及肺部。 精神养生: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一切烦恼,避免悲伤情绪,是秋季养肺的一个好方法。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

  4. 运动养生: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登山、打太极拳、游泳等,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运动养生: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登山、打太极拳、游泳等,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 药物养生: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以滋润为主,忌耗散。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 饮食养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等,以收 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避免发散泻肺。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养收,可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

  5. 饮食调养 • 秋季饮食调养应遵循“养阴防燥”的原则,饮食宜养阴,滋润多汁,具体方 如下: 养肺为要   秋气内应肺,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梨、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龟肉、橄榄。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2]此外还可适当食用一些药膳,如:参麦团鱼、蜂蜜蒸百合、橄榄酸梅汤等。

  6. 少辛增酸 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过多,会使肺气更加旺盛,进而还会伤及肝气,所以秋天饮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础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 宜多吃粥 初秋时节,天气仍较热,空气潮湿,闷热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难保人们不贪食过度,这些均会伤损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鸭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萝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饼粳米粥等。

  7. 宜补充健身汤   秋季饮食以滋阴润燥为原则,在此基础上,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汤,一方面可以渗湿健脾、滋阴防燥,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补营养、强身健体。秋季常食的汤有:百合冬瓜汤、猪皮番茄汤、山楂排骨汤、鲤鱼山楂汤、鲢鱼头汤,鳝鱼汤、赤豆鲫鱼汤、鸭架豆腐汤、枸杞叶豆腐汤、平菇豆腐汤、平菇鸡蛋汤、冬菇紫菜汤等。 宜多吃鱼   秋天是需要进补的季节,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进补导致肥胖,不妨吃点鱼肉,鱼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

  8. 秋季养胃 秋天患胃肠疾病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立秋以后,天气虽然清凉,但是苍蝇的活力并不比夏天弱,若吃了被苍蝇污染过的食物,就会因胃肠道感染而发生腹泻;秋天,人们的食欲增加,又有大量瓜果上市,一些人因暴食暴饮加重了胃肠负担,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另外,秋天昼夜温差大,一不小心,就会导致腹部着凉,发生腹泻。而且,如果胃没有养好,一些有胃病的人不罕导致胃病加重。

  9. 如何养胃 1、保暖是首要 2、饮食要合理 3、静养是关键 4、运动要适度

  10. 秋季养生五谷的饮食搭配 花生 花生是“十大长寿食品”之一,富含维生素、蛋白质、脂肪、核黄素、不饱和脂肪酸和钙、磷等,《本草纲目》中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 红薯  红薯被人们称为“土人参”,是一种味美价廉的长寿食品。其味甘性平微凉,能够生津止渴、润肺滑肠、补脾益胃、通利大便,还具有抗癌作用。

  11. 芝麻 《神农本草经》中说,芝麻能够“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精益髓”。其他如:枸杞,人参,雪蛤,冬虫夏草,燕窝,海参。

  12. 起居调摄 • 秋天的气候变化较大,早秋热湿,中秋前后燥,晚秋又以凉、寒为主,所以人们在起居上应提高警惕,注意养生。 睡眠调节   秋天,天高风劲,使肺气收敛,因此睡 眠应做到“早睡早起”。 秋季服饰   秋季服饰特别提倡“秋冻”。所“秋冻”,通俗地说就是“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机体“冻”。

  13. 运动锻炼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此时机体活动随气候变化而处“收”的状态,阴精阳气也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所以秋季运动项目不宜过猛。 登山   登山是一项集运动与休闲为一体的健身养生运动。登高可增强体质,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14. 精神调养 秋季,在精神调养上也应顺应季节特点,以“收”为要,做到“心境宁静”,才能适应秋天的特征。如何才能保持心境清静呢?简单地说,就是要“清心寡欲”。 冷水浴 运动禁忌

  15. 秋季保健“三拒绝” 秋天气候凉爽,人们的饮食、睡眠、精神都好了起来。此时,“秋乏、秋燥、秋膘”也正向我们走来,如果保养不当,也会增添许多新的烦恼。 1.拒绝秋乏 2.拒绝秋燥 3.拒绝秋膘

  16. 秋季将息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天为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大地处于收容平定状态的季节。为了应顺天地自然,养生家应当早睡早起,和鸡的睡起时间一样。此时,在精神行为上要使志安宁,收敛神气,使肺气清降,避免秋天肃杀之气的侵害。这些都是适应秋季的养身之道。 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哮喘属于过敏性疾病,它的发作多半是季节性的,每年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这种病各种年龄、不同性别都可患,且易反复发作,平均患病率为2%。哮喘发作前常有先兆症状,如反复咳嗽、胸闷、连续喷嚏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急喘。

  17. 中风 抑郁症 防治 慢性咽炎

  18. 秋冬养生重在养阴,膏方是首选 《黄帝内经》早有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受不良饮食习惯、环境污染、性观念开放、气候变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当今社会环境容易导致人体“阳有余阴不足”,体有“虚火”者极为普遍,为此秋冬养生重在养阴。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按照中医“冬主收藏”的规律,秋冬时节无疑是一年中最为适宜的进补季,而养阴则是秋冬进补的要义所在。若调理得当,则可以“清空”夏日造成的虚损。

  19. 膏方的概念   膏的含义较广:如指物,以 油脂为膏;如指形态,以凝而不固称膏;如指口味,以甘姜滑腴为膏。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理论,秋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 在中医理论里,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

  20. 膏方的历史 • 膏方是中医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和长寿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秦伯未尝谓:“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溢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故俗亦称膏滋药”,“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可谓一语中的,阐明了膏方的本质所在。膏方的历史源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21. 1. 汉唐时期 • 最初的膏方,是以“煎”命名的。东汉末年,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的大乌头煎,用大乌头五枚,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蜜一升,煎令水气尽;猪膏发煎用猪膏半斤、乱发如鸡子大三枚,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其制法类似现代膏滋方的制法。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诸膏方制剂有用苦酒(即醋) 与猪油作溶剂的特点,药制成后,既可外用以摩病处,又可内服。

  22. 2. 宋元时期 • 至宋朝,“煎”逐渐为“膏”所代替。宋元时期的膏方,基本沿袭了唐代的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用生地黄、人参、茯苓和白蜜组成,治虚劳干咳,是一首著名的膏方,至今仍广为沿用。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自然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之栝萎根膏,以生栝楼根和黄牛脂共同制成,功用养胃生津。宋代医家许叔微用治失眠和疮疡肿毒的宁志膏、国老膏则以治疗为主。

  23. 3、明清时期 膏方发展至明清,已进入成熟阶段。此时膏方的名称,多采用“某某膏”的方式命名。如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所载通声膏,将药物共研粗末,熬透去渣,加入杏仁液、酥、蜜、姜汁、枣肉,再煎收膏而成,功用补气润肺,化痰利窍,专治气阴耗伤之咳嗽气促,胸中满闷,语声不出之症。 《景岳全书》所载两仪膏,取人参120~250g ,熟地黄500g ,水煎2 次,取浓汁加白蜜120~250g 收膏,以气血双补,形气兼顾。治疗气血两亏,嗜欲劳伤,胃败脾弱,下元不固诸证。《韩氏医通》中收录的“霞天膏”,治沉疴痼疾等。洪基著《摄生总要》,从壮阳填精法立论,纂辑了诸如“龟鹿二仙膏”(鹿角、龟板、枸杞子、人参) 等著名的抗衰老膏方,至今仍为临床广泛使用。

  24. 值得一提的是明孙一奎《赤水玄珠》卷十的补真膏,由黄精、山药、怀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莲肉、巨胜子、柏子仁、松子仁、何首乌、人参、茯苓、菟丝子、杜仲、肉苁蓉、五味子、黄柏、白术、当归、甘草、陈皮、砂仁、知母、白芍、川芎、鹿茸、小茴、苍术共二十九味药组成,主治虚损劳怯。此方药味众多,配伍全面。值得一提的是明孙一奎《赤水玄珠》卷十的补真膏,由黄精、山药、怀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莲肉、巨胜子、柏子仁、松子仁、何首乌、人参、茯苓、菟丝子、杜仲、肉苁蓉、五味子、黄柏、白术、当归、甘草、陈皮、砂仁、知母、白芍、川芎、鹿茸、小茴、苍术共二十九味药组成,主治虚损劳怯。此方药味众多,配伍全面。 晚清名医张聿青撰有《膏方》一卷,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医家运用膏方的经验。此时膏方用药往往已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龟版胶、鳖甲胶等以加强补益阴精的作用,强调运用配制膏方尤强调辨证而施,不拘泥于补益之膏方。张氏的观点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

  25. 4、现代膏方 建国以后,膏方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突出表现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受益群体日益增加,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膏方专著的出版和收录的膏方数量也不断增加。

  26. 膏方能补什么 补虚扶弱   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均可进补膏方,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 抗衰延年   老年人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者,可进补膏滋药,以抗衰延年。中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出现头晕目眩、腰疼腿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减退等,进补膏方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27. 纠正亚健康状态   膏方对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作用较为显著、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不少年轻人因精力透支,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等亚健康状态,膏方可使他们恢复常态。    防病治病   针对患者不同病症开列的膏方确能防病治病,尤其对于康复期的癌症病人,易反复感冒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在服食扶正膏滋药,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来年防复发,抗转移,防感冒,增强抵抗力。

  28. 膏方的特点 第一、膏方具有补虚和治病两大特点 第二、“阴平阳秘,以衡为补”,完全体现了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

  29. 1、慢性病人的进补  2、亚健康者的进补 膏方的适用对象 3、老年人的进补 4、女性的进补 5、儿童的进补

  30. 今冬膏方养生七大“秘方” 黄褐斑、头发稀少、头发脱落、亚健康……冬令时节,膏方门诊处几乎天天座无虚席。不少压力过大、紧张焦虑的白领,企图通过冬日膏方进补,缓解自身体力过度透支状况。除此之外,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体弱多病、瘦小面黄的儿童也适合适当进补。 对一些患有心脏、肾脏、血液、肿瘤等各科疾病的人群,膏方进补还能显现一定功效。

  31. 1、 “进补”前先做检查2、调理亚健康白领忙“身体充电” 专家提醒5类外科疾病也能用 膏方治3、为瘦身常年吃素致贫血找“上门”   4、工作紧张年纪轻轻竟患肾病 5、阿胶、鹿角胶“补心” 专家提醒服用膏方前先调理脾胃可药半功倍

  32. 1、黄褐斑:可服用地黄、山萸肉、当归、桃仁、益母草、白芷、白蔹、白僵蚕、白茯苓、柴胡、郁金、黑大豆、阿胶等; 2、秃发:可在八珍膏内加何首乌、破故纸、菟丝子、枸杞子、黑芝麻、核桃肉; 3、皮肤瘙痒症:可通过扶正祛邪,调整身体阴阳平衡,为身体肌肤“加油”、“补水”,真正达到“由内养外,远离瘙痒”的目的;

  33. 4、慢性淋巴结炎及结核:在稳定期,可予夏枯草、猫爪草、蛇果草、白花蛇舌草、牛蒡子、制僵蚕、陈皮、杏仁、半夏、贝母、穿山甲、皂角刺、龟板胶、鳖甲胶等疏风化痰、软坚散结;4、慢性淋巴结炎及结核:在稳定期,可予夏枯草、猫爪草、蛇果草、白花蛇舌草、牛蒡子、制僵蚕、陈皮、杏仁、半夏、贝母、穿山甲、皂角刺、龟板胶、鳖甲胶等疏风化痰、软坚散结; 5、甲状腺腺瘤或甲状腺囊肿:可咸寒软坚化痰的药物,如柴胡、川楝子、郁金、香附、白芥子、黄药子、山慈姑、半夏、贝母、青皮、玄参、麦冬、五味子、人参、龟板胶、鳖甲胶使因痰凝聚之肿块得以消散。

  34. 7、四类儿童适宜“进补” 气温骤降,许多小患者也纷纷加入这支进补“大军”。一位年轻妈妈说,孩子只要一变天,就感冒。今年想让医生为孩子开副膏方,调理一下。 1、反复呼吸道感染,包括经常感冒咳嗽,或多次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间质性肺炎等; 2、支气管哮喘,平时经常打喷嚏、流清涕、皮肤湿疹瘙痒或伴有其他过敏的症状; 3、生长发育迟缓,形体瘦削矮小,食欲不振,自汗盗汗,遗尿等; 4、有其他疾病,比如:慢性泄泻、慢性胃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心肌炎后遗症等

  35. 膏方适用对象大致有四类: 1、年老或体弱要求补虚者; 2、没有确诊为任何慢性病,但长期易感冒、易疲劳,甚至失眠、头晕,工作或精神压力过大的“亚健康状态者”; 3、已确诊各类慢性疾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脑血管病、慢性肝炎、贫血、肾病、关节痛等,且病情处于较稳定或已控制阶段的患者; 4、康复患者,比如:手术后、出血后、大病重病后、产后身体虚弱者、肿瘤病人化疗、放疗后等。

  36. 服用膏滋方10大注意事项 1、膏方一般适用于4周岁以上小儿;2、合理的起服时日为冬至至六九或末九,共50至81天;3、疾病处在活动期、变化中,不宜进补,否则会加重病情;4、膏方进补时,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以及有较强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膏剂的吸收;5、消化功能不好、腹胀、舌苔厚腻时,不宜进补,否则会食欲减退,影响膏方吸收;

  37. 6、服用膏方期间,如果遇到感冒发热或咳嗽、积滞泄泻消化不良等,应暂停服用。待疾病痊愈后,可到医生处咨询,再继续服用;7、膏方的服法一般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1勺用少量开水冲调;8、服用时宜空腹服,以利于药物吸收;若空腹服用引起腹部不适或食欲下降,可把服药时间改在饭后1小时左右;9、服膏方时,不宜饮浓茶,含有人参的膏方忌食萝卜,含有首乌的膏方要忌猪、羊血及铁剂,且不能与牛奶同服10、膏方启用后,要及时放入冰箱,以防霉变。6、服用膏方期间,如果遇到感冒发热或咳嗽、积滞泄泻消化不良等,应暂停服用。待疾病痊愈后,可到医生处咨询,再继续服用;7、膏方的服法一般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1勺用少量开水冲调;8、服用时宜空腹服,以利于药物吸收;若空腹服用引起腹部不适或食欲下降,可把服药时间改在饭后1小时左右;9、服膏方时,不宜饮浓茶,含有人参的膏方忌食萝卜,含有首乌的膏方要忌猪、羊血及铁剂,且不能与牛奶同服10、膏方启用后,要及时放入冰箱,以防霉变。

  38. 激发领导才能; 二 (一)拓宽视野,丰富领导艺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