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36 Views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计划经济的历史贡献. 案例:话说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的弊端: 牙膏的故事. (二)计划经济的弊端. 视频:计划经济的弊端 —— 红铜大旅行. (二) 计划经济的弊端. 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 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 权力过于集中,忽视 商品生产、 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E N D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计划经济的历史贡献 案例:话说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的弊端:牙膏的故事
(二)计划经济的弊端 视频:计划经济的弊端——红铜大旅行
(二)计划经济的弊端 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 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 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 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及任务
问题: • 1.什么是市场经济? • 2.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有什么 联系和区别?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 产的经济。 市场经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 成为一切经济活动的决定性力量。 市场经济三大机制: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市场经济三大弊端: 盲目性、时滞性、浪费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十三大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后来,又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 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邓小平会见美国学者吉布尼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十七大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提出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从制度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国家规划体系完善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讲话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1978-1983):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 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 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 第二阶段(1984-1987):在1984年《中共中央关 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 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第三阶段(1987-1992):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 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第四阶段(1992-2003):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理论。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及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 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及任务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对的主要难题有哪些?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对的主要难题有哪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加快经济市场化进程; 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及任务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及任务 目 标 主要任务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及任务 目 标 主要任务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共性特征 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 法制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案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画龙点睛之笔 凤凰涅槃 央企活力 收入今非夕比了 看得见的宏观调控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所有制结构 分配制度 宏观调控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所有制结构 分配制度 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所有制结构 分配制度 宏观调控 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结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根本区别 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具备这样的特征; 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总 结 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手段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属于社会经济制度范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宏观调控上具有自身的特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